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9
编号:8294
《乒乓球运动教程》.苏丕仁.文字版.pdf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7日
第1页
第7页
第18页
第29页
第46页
第99页

    参见附件(1875KB,283页)。

     中文名: 乒乓球运动教程

    作者: 苏丕仁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书号: 7040140462

    发行时间: 2004年07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乒乓球运动教程 简介:

    乒乓球运动教程 内容简介:

    《乒乓球运动教程》从乒乓球运动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国内普通高等学校乒乓球教学与训练的实际出发,特别注意汲取世界及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最新信息,对乒乓球运动的教学、训练、科研、裁判、竞赛的组织和编排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阐述和方法、手段的介绍。

    《乒乓球运动教程》内容丰富,简单易学,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仅可以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选修课教材、体育公共课教材,还可以作为从事乒乓球教学、训练人员以及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乒乓球运动教程 内容截图:

    乒乓球运动教程

    高等学校教材

    乒乓球运动教程

    苏丕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提要

    进入 2 1世纪以来, 世界及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 I T T F ) 紧紧围绕着增加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 可参与性和有利于新闻媒体的实况转播等核

    心问题对乒乓球竞赛规则进行了 3大改革( 大球、 1 1分制和无遮挡发球) 。3项新规则的实

    施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 战术、 心理、 体能、 智能等竞技能力诸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乒乓

    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从乒乓球运动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国内普通高等学校乒乓球教学与训练的实际出发,特别注意汲取世界及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最新信息, 对乒乓球运动的教学、 训练、 科研、 裁

    判、 竞赛的组织和编排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阐述和方法、 手段的介绍。全书共分 1 3篇, 基

    本上反映了该项目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选修课教材、 体育公共课教材, 还可以作为从

    事乒乓球教学、 训练人员以及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图书在版编目( CI P ) 数据

    乒乓球运动教程 苏丕仁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 0 0 4 . 7

    I S B N7- 0 4- 0 1 4 0 4 6- 2

    Ⅰ. 乒… Ⅱ. 苏… Ⅲ. 乒乓球运动 -高等学校 -

    教材 Ⅳ. G 8 4 6

    中国版本图书馆 C I P数据核字( 2 0 0 4 ) 第 0 5 4 1 0 4号

    策划编辑 曹京华 责任编辑 曹京华 封面设计 刘晓翔 责任绘图 朱 静

    版式设计 王 莹 责任校对 杨凤玲 责任印制

    出版发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购书热线 0 1 0- 6 4 0 5 4 5 8 8

    社 址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 4 号 免费咨询 8 0 0-8 1 0- 0 5 9 8

    邮政编码 1 0 0 0 1 1 网 址 h t t p : w w w . h e p . e d u . c n

    总 机 0 1 0- 8 2 0 2 8 8 9 9 h t t p : w w w . h e p . c o m . c n

    经 销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

    印 刷

    开 本 7 8 7× 9 6 0 1 1 6 版 次 年 月第 1版

    印 张 1 8 . 2 5 印 次 年 月第 次印刷

    字 数 3 4 00 0 0 定 价 2 4 . 9 0元

    本书如有缺页、 倒页、 脱页等质量问题, 请到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前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Ⅰ

    前 言

    中国乒乓球队从步入世界乒坛至今整整半个世纪, 其崛起速度和长盛不衰,堪称中国体育战线的一面旗帜。乒乓球运动集健身、 竞技、 娱乐为一体, 具有球

    体小、 速度快、 变化多、 设备简单、 趣味性强、 不受参与人群年龄和性别限制的特

    点, 经常练习能有效调节和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 发展灵敏、 协调、速度、 力量等身体素质, 培养机智、 沉着、 勇于拼搏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 乒

    乓球运动深受我国广大群众的喜爱, 且成为开展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进入 2 1世纪以来, 世界及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乒乓球

    联合会( I T T F ) 紧紧围绕着增加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 可参与性和有利于新闻媒

    体的实况转播等核心问题对乒乓球竞赛规则进行了 3大改革( 大球、 1 1分制和

    无遮挡发球) 。3项新规则的实施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 战术、 心理、 体能、 智

    能等竞技能力诸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乒乓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产生了重大

    影响。

    为了进一步普及与推动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提高乒乓球运动的教学与

    训练水平, 本书从普通高等学校乒乓球教学与训练的实际出发, 结合编者多年教

    学与训练工作心得和科研成果, 汲取世界和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最新信息, 对

    乒乓球运动的教学、 训练、 科研、 裁判、 竞赛的组织和编排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

    阐述和方法、 手段的介绍。全书共分 1 3篇, 基本上反映了该项目较完整的学科

    体系和教学内容。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选修课程教材、 体

    育公共课教材, 还可以作为从事乒乓球教学、 训练人员以及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

    参考用书。

    本书由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苏丕仁主编并统稿全书。参加本书

    编写的人员有: 苏丕仁( 第一章、 第七章第二节) 、 刘丰德(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硕

    士生导师, 第二章) 、 李克菲( 《 乒乓世界》 杂志编辑, 第三章) 、 赵霞( 北京体育大

    学教师、 硕士, 第四章第一二节) 、 肖丹丹( 上海大学教师、 博士, 第四章第三节) 、牟春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师、 硕士,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第一节) 、 蔡学龄

    ( 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第七章第三、 四节) 、 钟宇静( 北京体育大学

    博士生, 第八章) 、 张若波( 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第九章) 、 王欣( 清

    华大学副教授、 国际裁判长, 第十、 十一章) 、 丁利威( 河北体育学院教师、 博士,第十二章) 、 李江(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生, 第十三章) 。本书第三章插图由北京大

    学软件学院数字艺术系郭牛绘制完成。前 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Ⅱ

    本书在框架策划和构建中, 得到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科研委员会委员、 国家

    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乒乓球一部副部长张晓蓬博士的大力协

    助, 在此谨表示感谢。

    另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 在此对原作者一并

    致谢。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优势项目, 在我国多年的教学、 训练实践中还有许多宝

    贵的经验有待进一步总结。所以, 本书肯定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敬请广大

    读者指正。

    编者

    2 0 0 4年 4月目 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Ⅰ

    目 录

    第一章 乒乓球运动简史 1 …………………………………………………………………

    第一节 世界乒乓球运动 2 ……………………………………………………………………

    第二节 中国乒乓球运动 6 ……………………………………………………………………

    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1 3 ……………………………………………………

    第一节 乒乓球技术要素 1 4 …………………………………………………………………

    第二节 常用术语 2 6 …………………………………………………………………………

    第三节 击球的基本环节和动作结构 3 1 ……………………………………………………

    第四节 球拍的种类与性能 3 3 ………………………………………………………………

    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3 9 ………………………………………………………………………

    第一节 2 1世纪乒乓球技术的新理念 4 0 ……………………………………………………

    第二节 握拍法、 基本站位与基本姿势 4 3 ……………………………………………………

    第三节 发球与接发球 4 7 ……………………………………………………………………

    第四节 攻球技术 5 9 …………………………………………………………………………

    第五节 弧圈球技术 7 0 ………………………………………………………………………

    第六节 推挡技术 7 3 …………………………………………………………………………

    第七节 直拍反面进攻技术( 直拍横打) 7 7 …………………………………………………

    第八节 削球技术 8 0 …………………………………………………………………………

    第九节 搓球技术 8 6 …………………………………………………………………………

    第十节 步法 9 1 ………………………………………………………………………………

    第四章 乒乓球战术 9 7 ………………………………………………………………………

    第一节 战术概论 9 8 …………………………………………………………………………

    第二节 乒乓球战术的种类 9 9 ………………………………………………………………

    第三节 乒乓球战术的运用 1 0 6 ………………………………………………………………

    第五章 双打 1 1 1 ………………………………………………………………………………

    第一节 双打的特点、 配对与步法移动 1 1 2 …………………………………………………

    第二节 双打的战术 1 1 5 ………………………………………………………………………目 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Ⅱ

    第三节 双打的训练 1 1 8 ………………………………………………………………………

    第六章 乒乓球教学工作 1 2 1 ………………………………………………………………

    第一节 乒乓球的教学原则 1 2 2 ………………………………………………………………

    第二节 乒乓球的教学方法 1 2 7 ………………………………………………………………

    第七章 乒乓球训练工作 1 3 3 ………………………………………………………………

    第一节 乒乓球的训练原则 1 3 4 ………………………………………………………………

    第二节 乒乓球技战术训练方法 1 3 9 …………………………………………………………

    第三节 乒乓球各种类型打法的训练 1 5 1 ……………………………………………………

    第四节 乒乓球的身体训练 1 6 3 ………………………………………………………………

    第八章 乒乓球教学、 训练文件的制定 1 7 1 ………………………………………………

    第一节 乒乓球教学文件的制定 1 7 2 …………………………………………………………

    第二节 乒乓球训练文件的制定 1 7 7 …………………………………………………………

    第九章 乒乓球教练员在比赛期间的工作 1 9 3 …………………………………………

    第一节 赛前工作 1 9 4 …………………………………………………………………………

    第二节 赛中工作 1 9 5 …………………………………………………………………………

    第三节 赛后工作 1 9 8 …………………………………………………………………………

    第十章 乒乓球竞赛规则、 规程与裁判法 2 0 1 ……………………………………………

    第一节 乒乓球竞赛规则简介 2 0 2 ……………………………………………………………

    第二节 乒乓球国际竞赛规程简介 2 0 7 ………………………………………………………

    第三节 乒乓球裁判员临场操作程序 2 1 0 ……………………………………………………

    第十一章 乒乓球竞赛的组织编排 2 1 7 ……………………………………………………

    第一节 乒乓球竞赛的基本方法 2 1 8 …………………………………………………………

    第二节 乒乓球竞赛的抽签与编排 2 3 3 ………………………………………………………

    第三节 乒乓球竞赛形式和常用竞赛表格 2 4 8 ………………………………………………

    第十二章 乒乓球运动的科学研究工作 2 5 5 ……………………………………………

    第一节 乒乓球运动科研工作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2 5 6 ………………………………………

    第二节 乒乓球运动科研工作的程序 2 6 3 ……………………………………………………

    第十三章 世界及中国重大乒乓球比赛简介 2 6 7 ………………………………………目 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Ⅲ

    第一节 世界重大乒乓球比赛简介 2 6 8 ………………………………………………………

    第二节 中国重大乒乓球比赛简介 2 7 7 ………………………………………………………

    主要参考文献 2 8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章 乒乓球运动简史

    乒乓球运动,如果从第 1届世界乒

    乓锦标赛算起,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

    历史,其技术打法几经演变,目前正沿

    着 “ 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战术变化多样”的方向发展。

    中国乒乓球队从步入世界乒坛至今,整整半个世纪。其崛起速度和长盛不衰,堪称中国体育战线的一面旗帜;其战斗

    历程,跌宕起伏。第一章 乒乓球运动简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第一节 世界乒乓球运动

    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关于乒乓球运动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根据国际乒联有关资料分

    析,乒乓球运动是由网球运动派生而来,大约在 1 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

    1 9 2 6年 1 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 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 以下简称世

    乒赛) 。此届比赛只有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混合双打

    和男子安慰赛 6个比赛项目。比赛期间,召开了国际乒联第一次全体代表大

    会。大会规定,每年举行一届世乒赛。第2届世乒赛因举办国经济困难,推至

    1 9 2 8年 1月在瑞典举行。此届比赛增加了女子双打比赛项目。1 9 3 4年,第 8

    届世乒赛增加了女子团体赛。1 9 4 0 —1 9 4 6年,因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致

    使比赛中断。1 9 4 7年 3月,在法国巴黎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世乒赛 ( 第 1 4

    届) 。在该届比赛中,又增加了女子安慰赛和元老杯赛。至此,世乒赛就有了

    1 0个比赛项目。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

    子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是每届都要举行的正式比赛项目;男、女单打安慰赛和

    元老杯赛为非正式比赛项目,必须由举办国协会申请,经国际乒联批准后才可

    举行。从 1 9 5 7年开始,世乒赛改为每两年举行一届。1 9 9 9年,第 4 5届世乒

    赛因科索沃战争被迫 “ 一分为二” ,单项比赛和团体赛分别于 1 9 9 9年 8月在

    荷兰、2 0 0 0年 2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第 4 6届世乒赛再次 “ 合二为一” ,2 0 0 1

    年 4月在日本大阪举行。自 2 0 0 3年第 4 7届世乒赛起,单项比赛于奇数年举

    行,团体赛在偶数年举行。

    二、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几个时期

    世界乒乓球运动,如果从第 1届世乒赛算起,至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

    时期。

    ( 一)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全盛时期 ( 1 9 2 6 —1 9 5 1年)

    此时期共举办 1 8届比赛,仅第 1 3届在非洲埃及举行,其余皆在欧洲

    举行。第一节 世界乒乓球运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在7个正式比赛项目中,先后共有 1 1 7个冠军,除美国选手取得 8个冠军

    外,其余都由欧洲选手夺得,占全部锦标的 9 3 . 1%。

    此外,参加比赛的也主要是欧洲选手。基于以上3个原因,所以称此时期

    为欧洲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主导打法是削球。

    削球在此时期成为主导打法的原因如下:

    ( 1 )运动员大多使用胶皮拍,其特点为弹力小,容易掌握,有一定的摩

    擦力,可使球旋转。很明显,这种球拍的特点是利于削球打法的。

    ( 2 )当时的球台窄 ( 1 4 6 . 4c m) ,球网高 ( 1 7c m ) ,球为软式球。这些亦

    都是利于削球而不利于攻球的。

    ( 3 )榜样的作用。第2届世乒赛时,男子单打冠军由匈牙利的梅什洛维

    茨和贝拉克争夺。贝拉克已先胜两局,第 3局又以 2 0 ∶ 1 8领先,后因急于进

    攻,竟被对方反败为胜。这场比赛中梅什洛维茨削球打法的获胜起到了榜样的

    作用,使欧洲选手更加确信:稳健的削球打法是取胜的最好手段。于是,当时

    的技术方向就朝着稳健的削球发展了。

    ( 4 )当时的乒乓球运动还处于初级阶段,高级或难度大的技术还掌握不

    了。削球失误少,攻球失误多,特别是加力的大板扣杀,技术难度更大。作为

    当时的运动员来说,自然会趋易避难。

    第 1 1届世乒赛前,由于对比赛没有时间的限制,所以,多次出现了 “ 马

    拉松”式的乒乓球赛。以第 1 0届为例,奥地利对罗马尼亚的男子团体决赛竟

    打了3天之久 ( 实耗 3 1h ) ;波兰的欧立克与罗马尼亚的巴奈斯,为争夺 1分

    球的胜利竟用了两个半小时。第1 1届的女单决赛,已打了 1h4 5mi n ,双方仍

    未见高低,观众大多离去,裁判疲惫不堪。最后,裁判请她们用掷钱的方法决

    定胜负。两位执意不从,致使这届女单冠军的宝座空设。很显然,这种冗长、乏味的比赛,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是不利的。第 1 1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

    比赛规则进行了修改:球台加宽至 1 5 2 . 5c m,球网降至 1 5 . 2 5c m,比赛改用

    硬球,限制了比赛时间。这些改革皆为攻球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削攻结合打

    法开始发展起来,而且还出现了一些以攻为主的选手,但就这一时期的总体而

    言,攻球技术还未达到战胜削球的水平。

    ( 二)日本队称雄世界乒坛 ( 1 9 5 2 —1 9 5 9年)

    日本乒协早在 1 9 2 8年就加入了国际乒联,但直到 1 9 5 2年才第一次参加世

    乒赛。手握海绵球拍、采用直拍全攻型打法的日本队,虽然只有 3男2女运动

    员参加,却一鸣惊人地夺得了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4项

    冠军。从此,世界乒坛的优势开始由欧洲的削球转到了亚洲的攻球;进攻与防

    守成为当时世界乒乓球运动的主要矛盾。第一章 乒乓球运动简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此时期共举行7届世乒赛,有冠军 4 9个,日本队独拿 2 4个,占全部锦标

    的 4 9%。特别是 1 9 5 4年第2 1届世乒赛,日本队双获男女团体冠军;1 9 5 9年

    第 2 5届世乒赛,日本队竟然夺走了 7项冠军中的 6项,真是登峰造极了。

    日本队获得成功的原因有 3个:

    1 .勇于创新— — —手握海绵球拍、采用直拍全攻型打法

    胶皮拍和海绵拍的最根本区别是击球的力量:使用胶皮拍击球的力量不足

    以攻破稳健的削球,而海绵拍的击球力量却足以打败固若金汤的削球。日本的

    长抽为什么取代了统治世界乒坛达 1 4世纪的欧洲削球?关键的原因就是球拍

    的革命。

    2 .扎实的基本功

    日本选手的正手攻球,动作稳定、击球力量大,打机会球基本上是百发百

    中,关键时刻,自会显示出 “ 艺高人胆大”的魄力。

    3 .意志顽强

    日本选手在比分领先或落后时都能全力以赴,顽强奋战,其气势往往令对

    方生畏。

    海绵拍的出现,当时曾引起许多人的反对,甚至要求予以取缔。直到

    1 9 5 9年,国际乒联才通过了对球拍规格化的决定:运动员只准使用木拍、胶

    皮拍以及海绵胶拍 ( 海绵上覆盖一层颗粒胶,颗粒可向里或向外,总厚度不

    得超过 4m m,其中颗粒胶的厚度不得超过 2mm) 。

    ( 三)中国队崛起,朝鲜队崭露头角 ( 1 9 5 9 —1 9 6 9年)

    1 9 5 9年,中国选手容国团在第 2 5届世乒赛上,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

    冠军。1 9 6 1 —1 9 6 9年,共举行 5届世乒赛,中国队仅参加了第2 6 、2 7和2 8届

    的比赛,夺得冠军 1 1个,占全部锦标的 5 2%。具有 “ 快、准、狠、变”独

    特风格的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打法,它代表了当时世界

    乒乓球技术的新潮流。

    2 0世纪 6 0年代初,日本大学生中西义治创造了一种新技术— — —弧圈球。

    由于这项新技术当时还处于初级阶段 ( 上旋强烈,但弧线高、速度慢) ,仅对

    削球打法显示了极大的优势,而对进攻型打法并未能显示出多大的威力。然

    而,它对以后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 0世纪 6 0年代后期,中国队没有参加世乒赛,7项冠军是在日本和欧洲、朝鲜各队之间争夺的。第2 9届世乒赛,朝鲜男队连续战胜欧洲强队,获得团

    体亚军,女队亦成为世界强队之一。第一节 世界乒乓球运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四)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 ( 1 9 7 1 —1 9 7 9年)

    2 0世纪 7 0年代,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欧洲选手经过了近 2 0

    年的努力,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他们兼取了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优

    点,创造了弧圈球与快攻相结合的新打法,从而走上复兴之路。第 3 1届世乒

    赛,1 9岁的瑞典选手本格森连续战胜了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强手,一举夺得男

    单冠军;第 3 2届世乒赛,瑞典男队夺走亚洲保持了 2 0年之久的团体冠军;第

    3 3届男单决赛,是在两名欧洲选手 ( 约尼尔和斯蒂潘契奇)之间进行的;第

    3 5届男团冠军,由失去此冠军达 2 7年之久的匈牙利队所获。面对新的发展形

    势,中国队及时调整了心态和技术。在 2 0世纪 7 0年代5届世乒赛的 3 5个冠

    军中,中国队共获得 3 5个冠军中的 1 6 . 5个。

    弧圈球与快攻相结合打法的成功,不仅使欧洲选手重新体会了获得世界冠

    军的感觉,而且纠正了人们在 2 0世纪 6 0年代将速度与旋转绝对对立的偏见,开始认识到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锦绣前程。

    ( 五)“ 中国打世界” 、“ 世界打中国”( 1 9 8 1年至今)

    1 9 8 1年第 3 6届世乒赛,中国队囊括了 7项冠军和 5个单项的亚军,创下

    了世界乒乓球历史的新纪录。此后的 3届世乒赛,中国队均取得 6项冠军。

    “ 中国打世界”的局面开始形成。2 0世纪 8 0年代末至 9 0年代中期,中国男队

    走入困境,女队遭遇困扰。标志乒乓球技术最高水平的男团、男单冠军,连续

    3届 ( 第 4 0 、4 1 、4 2届世乒赛)为欧洲选手所获;中国女队第 4 1届痛失团体

    冠军,第 4 2届女单比赛只有高军一人进入半决赛,这是中国女队 1 4年来第一

    次在单打比赛中未能进入决赛。1 9 9 5年第 4 3届世乒赛,中国队第二次囊括 7

    项冠军。第 4 4届中国队又获 6项冠军。第 4 5届中国队包揽 5个单项比赛的冠

    亚军和女团冠军,仅男团惜败于老对手瑞典队。2 0 0 1年第 4 6届世乒赛,中国

    队第三次实现大包揽。1 9 9 6年第 2 6届、2 0 0 0年第 2 7届奥运会上,中国队又

    连续两次实现大满贯。2 0 0 3年第 4 7届世乒赛单项赛中,中国队又获 4项冠军

    ( 仅丢男单) 。中国队已成为世界各队的众矢之的。“ 中国打世界” 、“ 世界打中

    国”的形势还在发展中。

    人们对速度与旋转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得更加清楚、更加深刻了,从技

    术动作到打法类型、从技术到战术,无不体现了这一新理念。世界乒乓球技术

    仍沿着 “ 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战术多样”的方向在发展。

    自 2 0世纪末,国际乒联对乒乓球比赛规则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 0 0 0年 1 0

    月,乒乓球直径由 3 8mm、2 . 5g ,改为 4 0mm、2 . 7g ;2 0 0 1年 9月,乒乓球

    比赛由 ( 每局)2 1分制改为1 1分制;2 0 0 2年9月,乒乓球比赛执行发球无遮第一章 乒乓球运动简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挡的规定。这些改革的目的有 3个:

    ( 1 )增加击球板数,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 2 )增加比赛胜负的偶然性,打破由少数国家或地区的运动员包揽金牌

    的局面。

    ( 3 )最终扩大乒乓球运动的市场。

    从目前看,这些改革虽未改变乒乓球运动的最基本规律,但对技术、战术

    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三、国际乒联简介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k T a b k eT e n n i s F e d e r a t i o n ) ,简称国际乒联,1 9 2 6年 1 2月在英国伦敦成立,现总部已从原设在英国东苏塞克斯郡的里斯廷

    斯搬到了瑞士的洛桑。它由各国和地区的乒乓球协会组成,拥有1 9 5个会员协

    会,是世界 5大体育组织之一。1 9 8 8年,乒乓球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英国的蒙塔古先生为第一任主席,1 9 7 6年退休;威尔士的埃文斯为第二任主

    席;前世界冠军日本的荻村伊智朗于 1 9 8 7年接替埃文斯,成为第三任主席;

    1 9 9 5年 5月,瑞典的络罗·哈马隆德被选为第四任主席,1 9 9 5年 1 0月 4日

    晚,哈马隆德病逝;同年1 2月,中国的徐寅生被选为第五任主席;1 9 9 9年 8

    月,徐寅生不再谋求连任,加拿大的沙拉拉当选为第六任主席。

    旧中国没有加入国际乒联。直到 1 9 5 2年 3月,新中国才以中华全国体育

    总会乒乓球部的名义正式参加国际乒联。中国乒协正式成立后,即改以中国乒

    协名义参加国际乒联。1 9 6 3年,中国代表陈先第一次被选为国际乒联亚洲区

    副主席。杨树安现任国际乒联副主席,姚振绪现任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席,于斌现任器材委员会委员,张晓蓬现任科学委员会委员。

    第二节 中国乒乓球运动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乒乓球运动

    1 9 0 4年,乒乓球运动从日本传入中国。随后,这项运动就逐渐在北京、天津、青岛、上海和广州等地开展起来,并举行了不同规模、一定数量的国

    内、国际乒乓球比赛。1 9 3 5年,中华全国乒乓球协进会成立,发起并组织了第二节 中国乒乓球运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新中国成立前的第1届全国乒乓球比赛。当时的中国乒乓球运动不仅技术水平

    低,而且组织比赛的能力亦很有限。

    1 9 3 5年 1月,国际乒联主席蒙塔古先生曾致电邀请中国加入国际乒联,并参加第 9届世乒赛,皆遭 “ 泥牛入海无消息”的厄运。

    曾有人形容新中国成立前的乒乓球运动: “ 政府腐败无能,人民遭殃受

    穷;谁想发展乒乓,岂非白日做梦!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乒乓球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乒乓球运动得到了迅速的普及

    和提高。1 9 5 2年 1 0月,举行了新中国的第一次全国乒乓球比赛大会。赛后组

    建了中国乒乓球队。从中国乒乓球队第一次参加世乒赛至今,其战斗历程大体

    可分为 4个时期。

    ( 一)起步 ( 1 9 5 3 —1 9 5 7年)

    1 9 5 3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了第 2 0届世乒赛。赛后,男队被评为一级第

    1 0名,女队被评为二级第三名。

    中国队当时的技术水平是很低的,但是他们没有盲目地跟着外国人后面

    跑,而是以中国选手的特点为基础,认真研究乒乓球运动的客观规律,虚心学

    习外国队的长处,不断丰富、提高自己。

    第 2 1 、2 2届世乒赛,中国队皆未参加。1 9 5 6年,中国队参加了第 2 3届

    世乒赛。赛后,男队被评为一级第六名,女队被评为一级第十一名。这届比

    赛,显示了中国快攻打法既快又狠的优越性,同时,也暴露出中国选手在击球

    准确性方面的不足。

    1 9 5 7年,中国队参加了第 2 4届世乒赛,男队被评为一级第四名,女队被

    评为一级第三名。王传耀、孙梅英还分别被评为世界男、女的第七名优秀

    选手。

    1 9 5 3 —1 9 5 7年,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国乒乓球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二)腾飞 ( 1 9 5 9 —1 9 6 5年)

    1 9 5 9年第 2 5届世乒赛,容国团为祖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此外,中

    国队还在男团、女团、女单、女双和混双5个项目上都获得了第三名,男单有

    4人进入前 8名。

    容国团是我国率先提出要夺取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他经常说:“ 打球不仅

    是用手,更重要的是用脑。 ”他为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传统快攻打法作出了重要第一章 乒乓球运动简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贡献,他用实践为 “ 快、准、狠”的技术风格又加了一个 “ 变”字。他那句

    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 “ 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是搏的时候了! ”至今仍在激

    励着人们前进。他打破了世界冠军高不可攀的迷信,鼓舞着更多的人勇攀世界

    高峰!

    第 2 6届世乒赛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世界比赛,获得圆满成功。中国队获

    得男团、男单、女单 3项冠军,4项亚军和 8个第三名。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

    了全国人民,也极大地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在中国掀起了 “ 乒乓球

    热” 。

    第 2 7届世乒赛,男队获得全面胜利。男团决赛,中国队除了两名直拍快

    攻选手外,还有一名被称作 “ 魔术师”的直拍削球手张燮林,比上届比赛显

    示了更大的优势。男双冠军由两名削球选手张燮林和王志良获得。但沾女队员

    边的 ( 女团、女单、女双和混双) ,皆与冠军无缘。这对女队震动很大。为帮

    助女队扭转乾坤,徐寅生同志对女队作了 《 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话。毛

    泽东主席看到这篇讲话后,亲自作了重要批示: “ ……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

    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 ”乒乓球队认真学习了毛泽东的

    批示和徐寅生的讲话,思想上的提高带动了技术上的进步,在第 2 8届世乒赛

    上女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中国队共获 5项冠军、4项亚军和 7个第三

    名。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是 “ 世界头号乒乓球国家” ,称乒乓球为中国的

    “ 国球” 。

    1 9 6 1 —1 9 6 5年,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第一次高峰,无论直拍快攻,还是

    防守型削球打法,都取得了好成绩。各种类型打法相互促进、竞相发展。

    ( 三)重整旗鼓 ( 1 9 7 1 —1 9 7 9年)

    正当中国乒乓球运动处于鼎盛时期,在中国的大陆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无产

    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中国乒乓球队蒙受了巨大损失。1 9 7 0年底,与世界乒坛

    隔绝 4年的中国队参加了斯堪的纳维亚公开赛,受到了欧洲选手强有力的挑

    战。中国队发现自己落后了。

    面对欧洲选手的进步,中国的快攻应如何发展?2 0世纪 7 0年代初,中国

    乒乓球界展开了一场学术性的讨论。徐寅生同志力主在原来 “ 快、准、狠、变”的指导思想上再加一个 “ 转”字,并提出了用反胶打快攻的设想。随后,直拍正胶增加了拉上旋小弧圈和快带、盖打、推挤等对付弧圈球的技术;具有

    创新精神的直拍反胶快攻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两面不同性能球拍打法也有一

    些新的发展……

    1 9 7 1年第 3 1届世乒赛,中国队艰难地夺得了男团冠军,同时还获得女

    单、女双和混双冠军。1 9 7 3年第 3 2届世乒赛,中国队仅取得男女单打和混双第二节 中国乒乓球运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项冠军。1 9 7 5年第 3 3届世乒赛只获得男女团体冠军。1 9 7 7年第 3 4届世乒

    赛保住了男女团体冠军,还夺得男双和女双冠军。1 9 7 9年第 3 5届世乒赛,中

    国队在有女子参赛的项目中皆获冠军,而3个男子项目的第一名都被外国选手

    夺走。中国男队的这次全面失利,引起了乒乓界的震动。中国男队在认真分析

    了失利的原因后,提出要 “ 苦练意志、苦练技术、苦练身体” ,争取在最短的

    时间内夺回世界冠军!

    ( 四)又创辉煌 ( 1 9 8 1 —1 9 8 7年)

    1 9 8 1年第 3 6届世乒赛,中国队一举夺得全部比赛项目的 7个冠军和 5个

    单项的全部亚军,创造了世乒赛历史的新纪录。在以后的3次世乒赛中,中国

    队每届都获得 6项冠军。4届比赛共有锦标 2 8个,中国队夺得 2 5个,占冠军

    总数的8 9 . 2 9%。尽管每届都不容易、项项都不轻松,但中国队在世界乒坛的

    地位已显而易见。各国都加强了对中国队的研究,并以在7个项目中的任何一

    项、任何一轮打败中国选手为荣。此时期,堪称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第二次

    高峰。

    中国队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大胆启用新人,人新球艺新。第 3 6届

    与匈牙利队争夺男团冠军时,3名上场队员的平均年龄只有 2 0岁,其中的蔡

    振华、谢赛克均为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第 3 7届男团决赛,第一次参加世界比

    赛的江嘉良分别以 2 ∶ 1和2 ∶ 0战胜瓦尔德内尔和阿佩伊伦,为中国队再次获得

    斯韦思林杯立下汗马功劳。第 3 8届男队又出新人:陈新华能攻善守、灵活多

    变;陈龙灿直拍正胶快攻,速度快、球路刁。二陈与江嘉良合作,在团体决赛

    中以 5 ∶ 0大胜瑞典队。女队由横拍两面拉弧圈球的新人何智丽与老将童玲、戴

    丽丽、耿丽娟组成,在团体赛中盘盘皆胜。第 3 9届,中国男队由新老结合的

    滕毅、江嘉良、陈龙灿再次以 5 ∶ 0大胜瑞典队。女队由新老结合的李惠芬、焦

    志敏、戴丽丽组成,以 3 ∶ 0打败了由强手梁英子和玄静和组成的韩国队。

    ( 五)新程 ( 1 9 8 8年至今)

    1 9 8 8年第 2 4届奥运会,乒乓球第一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选手在

    4个比赛项目中获得了男双金牌 ( 陈龙灿、韦晴光)和女单的金、银、铜牌。

    陈静、李惠芬、焦志敏同时登上了领奖台,义勇军进行曲在汉城赛场高奏,3

    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这天正是 1 0月 1日,中国乒乓球队为国庆节献上了一

    份厚礼。

    欧洲男选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技术更加全面,打法已趋成熟。中国队

    在长期的胜利中隐藏了失败的因素。为此,徐寅生同志曾多次疾呼: “ 狼来

    了! ”令人遗憾的是,这警告并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思想上缺乏紧迫感,第一章 乒乓球运动简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技术上缺乏创新。

    尽管在1 9 9 2年第 2 5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中国队夺得了 4个比赛项目

    中的 3枚金牌,但中国男队在世乒赛中连续 3届 ( 第 4 0 、4 1 、4 2届)与含金

    量最高的团体和单打冠军无缘;中国女队在第 4 1届世乒赛中痛失团体冠军;

    享有 “ 双保险”之称的邓亚萍和乔红在第 4 2届的单打比赛中,均遭淘汰,整

    个中国女队无人进入单打决赛。为使男队尽快走出困境,女队摆脱困扰,1 9 9 3

    年末 1 9 9 4年初,中国乒协及时举办了全国乒乓球奥运会重点省市男队主教练

    和业余体校的教练员研讨班。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副主席李富荣做了重要讲

    话。这次会议,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9 9 5年第 4 3届世乒赛在天津举行,这是第二次在中国举办的世乒赛。中

    国队囊括了全部冠军。中国队终于走出低谷,迎来了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第三次

    高峰。

    1 9 9 6年的第 2 6届奥运会,中国队首次在这项全世界最重大的赛事中夺得

    了所有乒乓球赛的金牌。第4 4届、4 5届世乒赛,中国队都取得了 6项冠军的

    好成绩。

    2 0 0 0年的第 2 7届奥运会,中国队第二次囊括了所有乒乓球金牌,为中国

    队在小球时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 0 0 1年的第 4 6届世乒赛,中国队第三次实现了 7项冠军的大包揽!

    “ 大包揽”是结果,而其路径并非一马平川。

    第 4 6届世乒赛争夺男团决赛权时,中国队遇上韩国队。韩国队拼劲十足,技术超水平发挥。在双方战成 2 ∶ 2时,决胜盘由刘国正与金泽洙火拼。从过去

    的战绩看,刘是下风。刘首局先负,第2局又以 3 ∶ 9落后。现场观众都认为刘

    输定了,中国队输定了。但此时的刘国正毫不气馁,凭借着在中国乒乓球队这

    个锻造英雄的集体中铸就的钢铁意志和勇敢善变的品质,硬是把比分追成了

    1 9平。之后,刘先输 1分,追平;刘又先输 1分,又追平……如此连续 3回,最后以 2 4 ∶ 2 2险胜。第三局,刘国正 1 5 ∶ 1 9落后,眼看斯韦思林杯的决赛权就

    要属于韩国了,刘竟将比分又扳成 1 9平。此后,又重现了第 2局的情景。刘

    国正在 4次先输1分的情况下,都将比分追平,最后以2 5 ∶ 2 3为中国队拿下了

    这举足轻重的 1分!赛后,中国乒协副主席李富荣说: “ 我在世界乒坛闯荡 4 0

    年,这样精彩激烈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经历。这场比赛称得上世界乒坛的经典

    之战。 ”

    2 0 0 3年的第 4 7届世乒赛的单项赛,是在世乒赛中第一次执行 1 1分制和

    无遮挡发球规则,中国队又获得 4个冠军 ( 仅失男单冠军) 。说明中国队对新

    规则的适应还是不错的。

    中国乒乓球队自 1 9 5 9年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 2 0 0 3年 1 0月,共复习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获世界冠军1 3 0 . 5个。其中,奥运会冠军 1 3个、世乒赛冠军 9 3 . 5个、世界杯

    冠军2 4个。面对国际乒联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中国乒乓球队提出了第二次创

    业的口号。用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来形容中国乒乓球队的

    战斗历程,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三、中国乒乓球协会和乒羽管理中心介绍

    中国乒 乓 球协 会 ( C h i n e s eT a b k eT e n n i sA s s o c i a t i o n ) ,简 称中 国 乒 协

    ( C T T A ) , 正式成立于 1 9 5 5年,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乒协全国委员会是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秘书处是协会的执行机构。

    全国委员会闭会期间,在主席、常务副主席的领导下处理协会的各项工作。6

    个专项委员会 ( 教练委员会、裁判委员会、科研委员会、器材委员会、少年

    委员会、新闻委员会)是协会的专门性工作机构,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组

    织协调。

    现中国乒协的名誉主席:李瑞环;顾问:陈元;主席:徐寅生;副主席:

    李富荣等 1 7人;秘书长:姚振绪。

    中国乒协主办的刊物是中、英文版的 《 乒乓世界》 。

    1 9 9 4年 3月 3 1日,原国家体委撤销了原国家体委乒乓球处,成立全国乒

    乓球运动管理中心。之后该中心又与羽毛球管理中心合并,更名为国家体育总

    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乒协走向实体化的愿望终成现实。

    复习思考题

    1 .在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球拍和规则的变化起着怎样的作用?

    2 .简述从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兴盛、低潮到复兴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规律?

    3 .中国乒乓球队取得了怎样骄人的成绩?试述其跌宕起伏的战斗历程。复习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乒乓球的弧线、速度、旋转、力量、落点是乒乓球比赛的 5个制胜要素;乒

    乓球常用术语能够加深对乒乓球运动的

    理解;而乒乓球基本击球环节,从微观

    的角度,说明了乒乓球每一个技术动作

    的形成过程;了解球拍的种类和性能,选择适合个人打法特点的球拍,能够有

    效促进技术的发挥。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第一节 乒乓球技术要素

    在乒乓球比赛中,要求运动员既要设法还击对方的各种来球,又要力争让

    对方先失误。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运动员在击球时要同时具备准确性和威

    胁性。

    准确性,即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

    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威胁性,就是己方合法击

    过去的球要给对方造成威胁,或让对方失误。

    准确性和威胁性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两者对立统一、不可分割,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即在击球准确性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击球的威胁

    性;在不断提高击球威胁性要求的带动下,击球的准确性亦应得到相应的

    提高。

    欲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必须使击出的球有适宜的弧线;欲提高击球的威胁

    性,所击出的球要具有较大的力量、较快的速度、较强的旋转和较好的落点。

    下面将对被称作是乒乓球技术中的 5大要素逐一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击球弧线

    ( 一)击球弧线的概念

    乒乓球的运行特点是以一定的弧线形式表现出来的。击球弧线是指球离开

    球拍落到对方台面的飞行轨迹。

    ( 二)击球弧线的组成

    乒乓球的击球弧线由第一弧线和第二弧线组成 ( 图2-1- 1 ) 。第一弧线

    图 2-1-1 第一、第二弧线

    是指球被球拍击出后,到落在对方台面为止的飞行路线,由弧高、打出距离、第一节 乒乓球技术要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弧线弯曲度和弧线方向等组成。其中,弧高是指弧线的最高点与台面所形成的

    图 2-1- 2 弧高与打出距离

    高度;打出距离是指击球点与落点之间

    的水平距离;弧线弯曲度与弧高成正比,与打出距离成反比;弧线方向是以击球

    者为准,主要指向左、向右的方向。第

    二弧线是指球从对方台面弹起直至碰到

    其他物体 ( 球拍、地面等)为止的这段

    飞行路线。

    第二弧线由弧高、打出距离和方向

    等组成 ( 图 2- 1-2 ) 。

    飞行弧线是乒乓球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地心引力使球逐渐下降和空气的阻

    力作用造成的。飞行弧线形状,即弧高的高低和打出距离的长短,常受用力方

    向、拍面角度变化、发力大小、旋转性能以及来球情况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 三)还击各种来球对飞行弧线的要求

    在乒乓球的练习或比赛中,对击球的飞行弧线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不同

    情况下还击各种来球,对飞行弧线的要求大致如下:

    1 .不同击球点击球 ( 图2-1- 3 )

    图2-1-3 不同击球点击球弧线

    ( 1 )还击近网高球时,弧线曲度要小,打出距离要短。

    ( 2 )还击远网高球时,弧线曲度稍小,打出距离要长。

    ( 3 )还击近网低球时,弧线曲度要大,打出距离要短。

    ( 4 )还击远网低球时,弧线曲度稍大,打出距离要长。

    2 .不同击球时间击球 ( 图2-1- 4 )

    ( 1 )上升期击球时,弧线曲度稍小,打出距离稍短。

    ( 2 )高点期击球时,弧线曲度不能过大,打出距离不能过长。

    ( 3 )下降期击球时,弧线曲度略大,打出距离略长。

    3 .还击不同旋转来球

    ( 1 )还击上旋球时,来球旋转越强,越要注意减小弧线曲度,缩短打出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图 2-1-4 不同击球时间击球弧线

    距离,避免回球过高或回球出界。

    ( 2 )还击下旋球时,来球旋转越强,越要注意增大弧线曲度,加长打出

    距离,避免回球下网。

    ( 3 )还击左 ( 右)侧旋球时,来球旋转越强,越要注意相应地向左

    ( 右)调整拍面方向,避免回球从右 ( 左)侧边线出界。

    4 .削球对弧线的要求

    ( 1 )在削击比网略高或与网同高的球时,要减小回球弧线的曲度,并适

    当缩短打出的距离。

    ( 2 )在削击比网低的球时,要适当增大弧线的曲度,回球的距离可长

    一些。

    ( 3 )在削击强烈上旋球时,要加大下压力,以便压低弧线的曲度和控制

    打出距离。

    乒乓球是在外力作用下而运动的,根据力的三要素研究击球的发力 ( 包

    括力量的大小和方向) 、击球的时间、击球的拍形 ( 包括拍形角度和拍面方

    向)与击球部位,对于打好乒乓球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

    着乒乓球的运行弧线。因此,乒乓球教师或教练员观察运动员基本技术时,往

    往是先看他击球时能否打出合适的弧线,然后再作技术分析。

    二、击球速度

    速度快是乒乓球运动的突出特征之一。快速的进攻能破坏对手的击球重

    心,使对手失去击球的最佳时机,造成回球质量降低,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因

    此进一步提高快攻的速度仍是现代乒乓球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 一)击球速度的概念

    乒乓球运动中的击球速度,就是指从对方来球落到我方台面始,到弹起被

    我球拍回击后又落到对方台面止,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越短,说明

    速度越快。第一节 乒乓球技术要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7

    ( 二)击球速度分析

    击球速度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1 .还击来球所需时间 ( 即来球第二弧线时间)

    这段时间是从对方来球击中己方台面的瞬间算起,到己方回球时球拍触球

    的一瞬间为止 ( 图 2-1- 5 ) 。击球所需时间长短,除受对方来球的速度、力

    量、旋转、落点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主要取决于己方击球时间的早晚。击球时

    间越早,击球所需的时间越短;反之则长。因此,尽可能提早击球的时间,缩

    短第二弧线,就成为缩短击球所需时间的一个重要条件。

    图 2-1-5 击球速度示意图

    2 .球体飞行时间 ( 即击球第一弧线时间)

    这段时间是从球体离拍的一瞬间算起,至球落到对方台面的一瞬间为止

    ( 图2-1- 5 ) 。在飞行弧线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球的飞行速度越快,球在空中

    飞行的时间越短;反之则长。在球的飞行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飞行弧线越短,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越短;反之则长。

    ( 三)提高击球速度的方法

    ( 1 )击球时尽可能靠近球台,这样能缩短第一弧线的打出距离。

    ( 2 )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有利于减少第二弧线反弹时间,提高击球

    速度。

    ( 3 )加快挥拍速度,充分发挥前臂和手腕的作用,缩短动作半径,能加

    快球速。

    ( 4 )击球时发力方向多增加向前成分,能降低弧线高度,缩短球的飞行

    时间。

    ( 5 )提高速度素质,包括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和步法移动速度。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三、击球旋转

    旋转是乒乓球运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球

    拍的不断革新,击、接旋转球技术更加被人们重视,在比赛中,利用旋转变化

    争取主动已成为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掌握好复杂的旋转变化规律,对提高击

    球质量、增加战术种类有重要意义。

    ( 一)产生旋转的原因

    击球时,如果力的作用线 ( F )通过球心 ( O ) ,球只作平动而不产生旋

    转;如果力的作用线偏离球心,与球心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 ( 即力臂 L ) ,作

    用力便分解为法向和切向两个分力,前者为撞击力,使球产生平动;后者为摩

    擦力,主要使球产生旋转。因此,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球心,是乒乓球产生旋转

    的基本原因 ( 图 2- 1-6 、图 2- 1-7 ) 。

    图 2-1-6 不转球的用力 图 2-1-7 转球的用力

    ( 二)乒乓球的基本旋转轴及其旋转种类

    乒乓球本是无固定旋转轴的物体,但当球受到球拍击球时切向分力的作用

    而产生旋转时,就必然会产生一条通过球心的旋转轴。由于乒乓球在飞行时可

    以向任何方向旋转,因此它的旋转轴是无限多的。为了便于了解乒乓球旋转的

    一般规律,按 3条最基本的旋转轴来加以分析和归类。

    1 .左右轴 ( 横轴)

    它是通过球心与乒乓球飞行方向相垂直的轴,球绕此轴向后旋转为下旋

    球,向前旋转为上旋球 ( 图 2- 1-8 ) 。

    2 .上下轴 ( 竖轴)

    上下轴是通过球心与台面相垂直的轴。球绕此轴旋转为侧旋球。根据击球第一节 乒乓球技术要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者的方位,击球时,以球拍触球的某一点为基准,球开始时向左旋转为左侧旋

    球;球开始向右旋转为右侧旋球 ( 图 2- 1-9 ) 。

    3 .前后轴 ( 纵轴)

    前后轴是通过球心与球的飞行方向相平行的轴。球绕此轴按顺时针方向旋

    转为顺旋球;球绕此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为逆转球 ( 图2- 1-1 0 ) 。

    图 2-1-8 左右轴 图 2-1-9 上下轴 图 2-1-1 0 前后轴

    在运动实践中,单纯绕基本旋转轴旋转的球是很少的,大多数旋转球的旋

    转轴与基本旋转轴都有所偏离。随着这种偏离程度的加大,乒乓球的旋转就从

    一种性质逐渐变化成另一种性质,例如侧上旋球和侧下旋球。这类旋转球的旋

    转轴都是上述 3个基本轴的偏斜轴。

    ( 三)各种旋转球的性质

    各种旋转球的性质,主要是指各种不同旋转球飞行弧线的特点、落台后的

    反弹特点和平挡触拍后的反弹特点。不同的旋转球,具有不同的特点。

    1 .不同旋转球飞行弧线的特点

    ( 1 )上、下旋球

    ① 上旋球。球在旋转时,带动球体周围的空气一起旋转。当球向前飞行

    时,球体上沿旋转着的气流受到迎面空气的阻力,因而降低了流速;而球体下

    沿旋转着的气流与迎面气流的方向是一致的,因而加快了流速。根据流体力学

    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流速越慢、压强越大的定律,这样上旋球球体上沿的空

    气压强大,下沿的压强小 ( 图 2- 1-1 1 ) 。从而在同等条件下,使上旋球的飞

    行弧线比不转球的飞行弧线要低、要短 ( 图 2- 1-1 2 ) 。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图2-1-1 1 上旋球的空气流动

    ② 下旋球。恰好与上旋球相反。球体下沿空气流速慢、压强大,球体上

    沿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于是空气给球体一个浮举力。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打

    出的下旋球比不转球的弧线要高、要长 ( 图 2- 1-1 2 ) 。

    图2-1-1 2 不同旋转球的弧线

    ( 2 )左、右侧旋球

    同样的道理,左侧旋球球体左侧空气流速慢,右侧空气流速快,左侧压强

    比右侧压强大。因此,左侧旋球的飞行弧线向右偏拐;而右侧旋球的飞行弧线

    正好相反,向左偏拐。

    ( 3 )顺、逆旋球

    顺、逆旋球由于球体四周空气流速受到迎面而来的气流影响是相同的,因

    此,其飞行弧线基本上不因顺、逆旋而发生什么变化。

    2 .不同旋转球落台后的反弹特点

    ( 1 )上、下旋球:上旋球落台时,球体给台面一个向后的摩擦力,加上

    球体本身的重力合成为对球台的作用力是向后下方的,球台给球的反作用力

    是向前上方的 ( 图 2-1- 1 3 ) 。因此,上旋球有一定的前冲力。上旋越强,球体给球台向后的摩擦力就越大,球台给球向前的反作用力也越大,故加转

    上旋球表现出来的前冲力也越大。下旋球与上旋球道理相反,下旋球落台后

    反弹显得较高,前冲力弱。如果下旋很强,而球本身前进力又很小的话,即

    球台给予球的向后作用力大于前进力时,球落台后则出现回跳现象 ( 图第一节 乒乓球技术要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1-1 4 ) 。

    图 2-1-1 3 上旋球反弹情况 图 2-1- 1 4 下旋球反弹情况

    从实际观察中,弧圈球反弹情况与上、下旋转球相比,着台后反弹角度

    更小一些 ( 反弹角度是指以来球前进方向为准,球反弹路线与台面所形成

    的夹角) 。这是因为球本身还有一种向前的惯性力,这个力对球的反弹也起

    着作用。除图 2-1- 1 3中加转上旋球由于球本身旋转和重力所形成的反弹

    角度外,还要与球向前的惯性力再形成合力。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把

    这两种力用图示分析,则弧圈球落台后,反弹会更低,前冲力更大 ( 图

    2-1-1 5 ) 。

    图 2-1-1 5 弧圈球反弹情况

    ( 2 )侧旋球:侧旋球落台后并不因为左右侧旋而改变其对台面的作用力,所以落台后其飞行弧线按照原来的方向顺势继续偏拐。

    ( 3 )顺、逆旋球:顺旋球落台后给球台一个向左的摩擦力,因此球台也

    给球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球反弹后向右侧拐弯 ( 图 2- 1-1 6 ) 。逆旋球则相

    反,球给球台的摩擦力是向右的,因此球反弹后向左侧拐弯。

    3 .不同旋转球平挡触拍后的反弹特点

    ( 1 )上旋球:当球触拍时,继续旋转的球给球拍一个由上向下的旋转力,球拍给球一个由下向上的反作用力,因此,上旋球平挡触拍后向上反弹。

    ( 2 )下旋球:恰好与上旋球相反,平挡触拍后向下反弹。

    ( 3 )左侧旋球:平挡触拍后向右侧反弹。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图2-1-1 6 顺逆旋球反弹情况

    ( 4 )右侧旋球:平挡触拍后向左侧反弹。

    ( 5 )侧上旋球:平挡触拍后向侧上方反弹。

    ( 6 )侧下旋球:平挡触拍后向侧下方反弹。

    ( 7 )顺、逆旋球:平挡触拍后向两侧反弹。

    ( 四)如何增强球的旋转

    ( 1 )击球时要使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乒乓球的旋转程度,决定于作用力

    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所谓力臂就是旋转的轴心与作用力的垂直距离 ( 图 2-

    1- 1 7 ) 。在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力臂越长旋转力也越强。因此,采用 F 2 的

    拍形角度和发力方向打过去的球旋转力较强。根据 F=K P这一公式,摩擦力

    F与摩擦系数 K及物体间的正压力 P成正比。如果球拍摩擦球过薄时,反而

    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从而使球的旋转较弱。因此,击球时首先要使球拍

    “ 吃”住球,才能增大摩擦力。

    ( 2 )加大挥拍击球速度:加大挥拍击球时切、削、搓、拉作用力,是增

    强旋转的关键。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配合作用

    力,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

    ( 3 )用球拍合适的部分击球:用球拍合适的部分击球,有利于增强球的

    旋转。挥拍击球时,球拍靠近拍柄部分的摆速 V 1 小于球拍中部的速度 V 2,更

    小于球拍顶端的速度 V 3 ( 图 2- 1-1 8 ) 。

    因此,在发加转球时,用稍靠近拍顶端的适当部分击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

    转。在削球时用球拍靠近拍端的中下部击球,有利于用力和增加对球的摩擦

    力,这样可以加强球的旋转。反之,在拉球时,用球拍靠近拍端的中上部去击第一节 乒乓球技术要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图 2-1-1 7 加转球的用力 图 2-1-1 8 不同触拍部位的击球

    球,也易于用力和增加对球的摩擦力,有利于加强球的旋转。

    ( 4 )借用来球的旋转:这是一种顺着来球旋转方向增强旋转的方法。其

    关键在于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摆速。来球越转,摆速越要快。如果球拍的击球

    瞬间速度超过拍触球时本身旋转的线速度,就可增强回球的旋转强度。

    ( 5 )击球时尽可能把力量集中于球:要有合理的击球技术,同时身体各

    部分要协调用力。有些初学者在向上提拉球时,往往身体后坐或后仰,尽管挥

    拍击球用很大的力量,但由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反作用力,从而削弱了作用于球

    的力量,因此也不可能把球拉得很转。

    ( 6 )改进球拍的性能:主要是指要增大球拍胶皮的摩擦系数。

    ( 五)如何对付旋转球

    ( 1 )了解乒乓球旋转的规律,正确地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质及旋转强度,了解和熟悉各种不同性能球拍的击球特点,是对付旋转球的前提。

    ( 2 )可用调节拍面方向和拍面角度的方法来对付旋转球。如用推挡回接

    对方发至反手位的左侧上旋球时,拍面方向偏左一些,拍面角度前倾一些。

    ( 3 )用主动发力对付旋转。假若对方削过来的球偏高,可作近似直线的

    扣杀,由于大力扣杀,击球力量大大超过了来球的力量,从而削弱了对方来球

    的旋转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在回击低球时,主动发力击球,比较不易 “ 吃”

    转,反之,越不敢打,越容易 “ 吃”转。

    ( 4 )用速度对付旋转,一般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① 提高单位时间的击球次数。板板紧逼,迫使对方在匆忙中回击,从而

    影响对方的击球质量,从中取得主动。

    ② 突发性要强。在与对方相持中,突然加快击球速度,可以破坏对方的

    击球节奏,使其难于反应而勉强回接,也可削弱对方的击球质量,从而赢得

    主动。

    ③ 挥拍击球的速度要快。根据动量变化等于冲量的力学原理,挥拍击球

    的加速度越大,其动量也越大,则给球的力量也越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减小对方来球的旋转作用。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4

    ( 5 )以转制转、以不转制转

    ① 顺旋转击球。采用这种方法击球,可以借用来球的旋转力,提高回球

    的旋转速度。例如,以拉对削或以削对拉。这种方法对于使用黏性较小的球拍

    的运动员效果更好。因为顺旋转击球时,黏性较小的球拍可以减小球在拍面的

    滚动作用,可以少 “ 吃”转。同时还可部分地保留来球的原旋转力,使对方

    自己 “ 吃”自己的转。

    ② 逆旋转击球。如对攻、对拉、对搓等。使用这种方法击球主要靠自己

    发力,并要注意调整拍形和发力方向。

    ③ 避转法击球。任何一种旋转球都是越靠近旋转轴的部位,其旋转越弱;

    越远离旋转轴的部位,其旋转越强 ( 图 2- 1-1 9 ) 。

    图2-1-1 9 来球不同部位的旋转

    根据这一特点,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击球部位,避开强转区击球,而减少 “ 吃”转。例如用推侧旋的方法来回击弧圈球可以少 “ 吃”转,就是

    这个道理。

    采用避转法回击旋转球,一般都能改变来球的旋转轴。因为当挥拍方向和

    来球的旋转方向有一定的夹角时,来球的旋转轴就必然发生变化。如前所述,用推侧旋来回击弧圈球,以及用攻球回击侧旋球,用侧身滑板突击下旋球等,既避开了强转区击球,又改变了对方来球的旋转轴,所以可以少 “ 吃”转。

    ④ 倒板法击球。运用两面不同性能的球拍倒板击球,既可减少 “ 吃”转,又可使旋转变化。

    四、击球力量

    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增大击球的力量,无论是用于对付强烈上旋的弧圈

    球,还是转与不转的削球,都具有重大作用。比赛时,击球的力量大、球速

    快,能较容易取得主动,甚至直接得分。

    ( 一)击球力量分析

    乒乓球的击球力量,是通过球拍作用于球体而体现出来的。力量的发挥主第一节 乒乓球技术要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5

    要是为了使球获得更快的飞行速度。触球时,球拍的瞬时速度越大,则击球力

    量越大;反之则越小。触球时的球拍瞬时速度与挥拍的加速度和击球距离有密

    切关系。在挥拍的加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击球距离越大,球拍触球时的瞬时速

    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在挥拍的击球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越大,球拍触

    球时的瞬时速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 图 2- 1-2 0 ) 。因此,要加快触球时的球

    拍瞬时速度,就必须提高挥拍的加速度,具备足够的击球距离。

    图 2-1-2 0 挥拍加速度

    ( 二)提高击球力量的一般方法

    ( 1 )要提高击球的力量,击球前必须快速移动步法,调整击球位置,尽

    可能使身体与击球点保持一定的加速距离,以利于加快击球的挥拍速度,以及

    充分发挥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

    ( 2 )从生物学的观点看,人体的力量来源于肌肉的收缩。因此,击球前,要充分引拍。这有两个作用:一是取得足够的击球距离;二是使手臂、腰各部

    分的肌肉得到拉长,以利于击球时进行快速收缩。

    ( 3 )击球时要掌握好发力的时机。除注意保持有足够的加速距离外,还

    要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即加速击球前的挥拍加速度。

    ( 4 )击球时要充分发挥全身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配合转体要使用腰

    力,并使重心前移,要使上臂、前臂、手腕和腰部、腿部等动作在挥拍过程中

    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集中地用在击球上。

    ( 5 )击球后,必须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充分放松,迅速恢复回击下一板球

    的准备状态,以利下次击球。

    ( 6 )要重视发展力量素质,主要是速度力量,即身体各部位的爆发力。

    经常进行各种提高专项快速力量的辅助练习,增强肌肉的爆发力,可提高用力

    的协调性。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

    五、击球落点

    乒乓球的落点是指球的着台点。从击球点到着台点之间所形成的线,叫击

    球路线。研究乒乓球的落点和击球路线对于提高击球质量和战术效果是十分重

    要的。所谓 “ 落点刁,球路活”本身就包括着战术因素。

    ( 一)研究击球落点的作用

    ( 1 )扩大对方的跑动范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对方,使其在前、后、左、右跑动中击球。例如,长短球结合、逼大角度、交叉攻击左右大角等,增加对

    方回球的难度。这样的落点给对方造成的威胁大,不仅可以调动对方大范围地

    左右移动,而且有助于摆脱对方的控制。

    ( 2 )增加对方让位和击球的难度:攻追身球,落点越接近对方身体,对

    方就越难让开。回击近网球,让对方无法拉弧圈球,不易发力。落点让对方越

    “ 别扭”越好,使对方不能及时占据合适的击球位置,勉强回击造成回球失误

    或影响击球质量。

    ( 3 )回击对方的弱点和压制对方特长技术的发挥:紧逼对方的技术弱点,既能够有效抑制对方的特长,又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

    ( 4 )声东击西使对方失误:回球落点与对方所判断的方向及步法移动的

    方向相反,效果最好。

    ( 二)提高控制落点和变化落点能力的方法

    ( 1 )固定落点的练习:在基本技术练习时,将球台区划分为若干区域,要求运动员将球回击到所规定的范围内。

    ( 2 )按规定击球路线进行变化落点的练习:如一点打多点、多点打一点;

    逢斜变直、逢直变斜等练习。

    ( 3 )采用多球练习的方法:要求运动员将不同落点、不同旋转性质、不

    同速度和力量的来球回击到某一击球区域内,或命中某一目标。

    ( 4 )提高腕关节灵活性:经常进行变化拍形角度和拍面方向的练习。

    第二节 常 用 术 语

    术语是一种专门用语。在体育领域中, 各运动项目均有其专门用语— — —术第二节 常用术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7

    语。乒乓球运动术语是正确说明乒乓球运动的动作、 技术、 战术、 竞赛、 裁判、 器

    材等方面的专门用语, 它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提高而不断发展、 丰富。

    一、球台术语 ( 图2- 2- 1 、图2- 2- 2 )

    图 2-2-1 中线、边线、半台 图 2- 2-2 2 3台

    端线:球台两端与球网平行的白线称端线,宽 2c m 。

    边线:球台两侧与球网垂直的白线称边线,宽 2c m 。

    中线:球台中央与边线平行的白线称中线,宽 3m m。

    左半台和右半台 ( 又称 1 2台) :通常是指击球范围。其左右方向是对击

    球者本身来说的。

    2 3台:是指击球范围占球台的 2 3 。左侧为左 2 3台,右侧为右 2 3台。

    全台:是指击球范围占整个球台,不限落点范围。

    图 2-2-3 站位

    二、站位与击球距离 ( 图2- 2- 3 )

    站位:运动员开始击球前的基本位置,是指运动员击球时,其身体与球台

    端线之间的距离。

    近台:指站位在离球台端线 5 0c m

    以内的范围。

    中台:指站位在离球台端线 7 0c m

    范围左右。

    远台:指站位在离球台端线 1 0 0c m

    范围以外。

    中近台:介于近台与中台之间的站

    位,站位离球台端线 5 0~ 7 0c m之间的

    范围。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中远台:介于中台与远台之间的站位,站位离球台端线 7 0~1 0 0c m之间

    的范围。

    三、击球路线术语 ( 图2- 2- 4 )

    击球路线:是指球运行的水平方向,在球台上空飞行弧线的投影线。与边

    图 2-2-4 5条

    基本线路

    线平行的是直线,对角线是斜线。

    5条基本线路:在训练中,基本的击球路线是右方

    斜线、右方直线、左方斜线、左方直线、中路直线。共

    3条直线两条斜线。( 左右以击球者为标准)

    9条基本线路:右方 3条— — —到对方的左、中、右

    方;左方 3条— — —到 对 方的 右、中、左方;中 间 3

    条— — —到对方的中、左、右方。

    击球路线有时根据运动员的执拍手命名。如右手执

    拍者,可以把右方斜线称为正手斜线,左方直线称为反

    手直线。当右手执拍者在左方侧身用右手击球时,也可

    将左方斜 ( 直)线称为侧身斜 ( 直)线。中路直线往

    往以击向对方身体的方向为多,一般称为追身球。

    图 2-2-5 击球时间

    四、击球时间术语 ( 图2- 2- 5 )

    击球时间是指来球落本方台面弹起后,其运行轨迹从着台点上升再下降至

    触及地面以前的过程。具体可分为:

    上升期:来球从台面弹起至接近最高点的这段时间,还可细分为上升前期

    与上升后期。

    高点期:来球从台面弹起在最高点附近的这段时间。第二节 常用术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下降期:来球从最高点开始下降以后的这段时间,还可细分为下降前期和

    下降后期。拉下旋来球,一般在下降前期击球;削接弧圈球,一般在下降后期

    击球。

    五、击球部位 ( 图2- 2- 6 )

    击球时,球拍触及球上的位置叫击球部位。为了说明方便,将球用表盘的

    图 2-2-6 击球部位

    形式标出 1 2 、1 、2 、3 、4 、5 、6共 7个点。

    接近 1 2点附近叫上部;1点附近叫上中部;2点

    附近叫中下部;3点附近叫中部;4点附近叫中下部;

    5点附近叫下中部;6点附近叫下部。

    六、拍形 ( 图2- 2- 7 )

    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两个方面。

    图 2-2-7 拍形

    1 .拍面角度

    击球时,拍面与台面所形成的角度叫拍面角度。

    拍面角度小于 9 0 ° 时,称为 “ 前倾” ;拍面角度接近

    9 0 ° 时,称为 “ 垂直” ;拍面角度大于 9 0 ° 时,称为 “ 后仰” 。击球时的拍面角

    度,按其击球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

    拍面前倾:拍面触球接近 1点时的角度,击球的上中部。

    拍面稍前倾:拍面触球接近 2点时的角度,击球的中上部。

    拍面垂直:拍面触球接近 3点时的角度,击球的中部。

    拍面稍后仰:拍面触球接近 4点时的角度,击球的中下部。

    拍面后仰:拍面触球接近 5点时的角度,击球的下中部。

    拍面向上:拍面触球接近 6点时的角度。

    拍面向下:拍面触球接近 1 2点时的角度。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0

    2 .拍面方向

    击球时,击球拍面所朝向的方位叫 “ 拍面方向” 。

    拍面向左:击球的右侧部。

    拍面向右:击球的左侧部。

    七、触拍部位 ( 图2- 2- 8 )

    触拍部位是指击球瞬间,球体触及在球拍上面的位置。球拍的击球拍面可

    图 2-2-8 触

    拍部位

    划分为左、右、上、下、中等部位。

    八、击球点

    所谓击球点,是指击球时球拍与球体相接触那一点的

    空间位置。击球点的位置相对击球者身体而确定,包含 3

    个方面内容:

    一是指击球时,球处于身体前后位置的距离;二是指

    击球时,球和身体在左右方向的远近距离;三是指击球

    时,球的高低位置和身体重心的上下位置。因此,击球点

    是和击球者、球台以及击球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击球点应有利于发力和准

    确,有利于保持正确的击球姿势。击球点不准确,多半是由于步法不到位造

    成的。

    九、短球、长球与追身球 ( 图2- 2- 9 )

    短球又称近网球,指球落在台面的近网区,一般距球网 4 0c m以内。

    图 2-2-9 短球长球

    长球又称底线球,指球落在台面的端线区,一般距端线 3 0c m以内。

    追身球,指将球击到对方中间的位置。

    十、击球节奏、摆速

    击球节奏:是指在击球时由于击球时期、发力大

    小、摩擦球厚薄等因素而形成在击球速度上快慢不同

    的节奏。

    摆速:一般是指在击球中左右两面照顾时,持拍

    手摆动的快慢。第三节 击球的基本环节和动作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十一、发力方向与发力方法

    发力方向:是指运动员击球时向哪一个方向发力。同一个拍形可以有不同

    的发力方向。

    发力方法:是指击球时,运动员身体各部位的发力顺序和主次关系,特别

    是大小臂的发力顺序和主次关系。同时还要说明击球时是以撞击为主,还是以

    摩擦为主。

    第三节 击球的基本环节和动作结构

    一、击球的基本环节

    在双方对打的过程中,每一次击球所包含的基本因素叫做击球的基本环

    节。根据从前到后的顺序,有以下 5个基本环节:

    1 .准备

    乒乓球选手击每一板球前都要有所准备。这里的准备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身体方面的准备,包括站位、身体姿势等;另一个是心理方面的准备,眼

    睛紧盯对方,时刻准备回击来球。

    2 .判断

    根据对方的站位、击球时间、击球部位、拍形角度、拍面方向、发力方

    法,特别是拍触球时的情况,以及球在空中飞行的弧线、速度、旋转特点等来

    判断对方来球的性能。这是打好一个球所必需的基本要求,判断错误就无法回

    击来球。

    3 .移步

    根据判断的结果和准备使用的还击技术,迅速采用合适的步法移动到理想

    的击球位置。没有灵活快速的步法,到达不了理想的位置,往往出现手快脚慢

    的现象,结果很容易失误。即使没有失误,还击的质量也必然很差,造成

    被动。

    4 .击球

    根据判断的结果和准备使用的技术,结合采用的战术,用合理技术把球击

    回。挥拍击球的质量好坏,不仅取决于技术掌握得如何,而且还取决于步法是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否移动得合适。有时一个很好还击的半高球,由于步法移动慢,只差一点儿位

    置,也会失误。这种现象在初学者中普遍存在,所以重视步法移动是非常重

    要的。

    5 .还原

    击球后,要使身体重心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或调整重心,使身体保持平

    衡,以便于随时对下一个来球进行新的判断,可以迅速移动步法去还击。能否

    迅速还原关系到下一次击球的好坏。有的运动员在一板大力扣杀后,以为必然

    得分,没有及时还原,结果被对方轻轻地把球接回,反而造成自己的被动和失

    误。这种情况,在比赛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

    以上5个基本环节的不断循环,直到任何一方出现失误为止,就是比赛中

    的 “ 一个回合” 。在这一回合中,哪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造成被动和失

    误。因此,可以说比赛的过程,就是努力保持自己击球的基本环节不被破坏,而力求破坏对方击球基本环节的过程。

    二、击球的动作结构

    乒乓球击球的技术动作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方法要领各有不同,但在击球

    动作的结构方面,却有共同的规律。乒乓球的击球动作一般包括选位、引拍、迎球挥拍、球拍触球、随势挥拍、身体协调和击球后放松动作等部分。

    1 .选位

    击球位置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击球质量。击球位置是根据对方来球的落点

    和旋转性能及本方所要采取的还击方法来确定的。击球开始,要求调整好两脚

    位置、身体重心和身体姿势,做好挥拍击球的准备。这些动作是紧密配合、一

    气呵成的。

    2 .引拍

    引拍是指挥拍击球前的准备动作。其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发力。引拍是否到

    位,是能否击中来球的首要条件。引拍是否及时,是能否保持合适的击球点的

    重要因素之一。引拍的方向决定着回击球的旋转性质。要使回球呈下旋,就必

    须向上引拍;要使球呈上旋,就应向下方引拍。引拍动作的正确与否,影响击

    球的命中率和击球效果。

    3 .迎球挥拍

    迎球挥拍是指引拍结束到击中来球这段过程的动作。引拍与迎球挥拍是一

    个连贯的不停顿的动作,挥拍的方向决定回球的旋转性质,挥拍的速度决定击

    球力量的大小。因此,挥拍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击球的命中率和击球

    效果。第四节 球拍的种类与性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4 .球拍触球

    球拍触球是指球拍与球接触时的瞬间动作,包括拍形角度和拍面方向、击

    球时间、击球部位和发力方向。球拍触球时,拍面所朝的方向决定击球路线。

    拍形角度决定触球部位,并直接影响动作的准确性。这一环节是决定击球方向

    和落点的关键。球拍触球是整个击球动作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着回球的准

    确性和击球质量。

    5 .随势挥拍

    随势挥拍是指球拍击球后有一段随势前挥的动作。这一动作有利于在击球

    结束阶段保证击球动作的准确性。

    6 .身体协调和击球后放松动作

    身体协调是指击球过程中不持拍的手臂、身体扭转、重心移动等动作与

    挥拍击球动作的配合关系。它能促使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协调用力。放松动作

    是指击球动作完成后,随着挥拍的结束而出现的一个短暂的放松阶段。放松

    动作是在连续击球中保持身体平衡的关键,也是保证有节奏地连续击球的重

    要因素。

    乒乓球教练员在教任何一个技术动作时,如果能按照以上击球动作结

    构的共同规律进行讲解和示范,可使运动员较快地建立动作概念。在训练

    中,教练员如果能按照这些环节去观察运动员的动作,会较快地发现错

    误。因此,了解击球动作结构对提高技术动作的分析能力和教学质量有很

    大帮助。

    第四节 球拍的种类与性能

    选择乒乓球球拍时,应考虑球拍的形状、重量、弹性、海绵的厚度及硬

    度、胶皮的特点和性能等多个方面因素。由于运动员的打法和握拍的方法不

    同,所以选择的球拍也就不完全一样。

    一、球拍的形状、重量和弹性

    ( 一)形状

    目前,世界各国出产的球拍,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在直拍中有椭圆形、长

    方形、樽形等几种;在横拍中则有椭圆形、樽形、瓶形等几种。球拍的把柄也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有粗细、长短的区别。运动员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球拍,大都和他们的打法和技

    术特点有关。例如,中国运动员大多喜欢使用椭圆形的拍子,这和他们采取近

    台的左推右攻或两面攻打法有关系。由于这种拍子的拍柄较短,而拍身较宽,使长度适当减小而宽度适当增大,这将有利于全面照顾正、反手两面击球。而

    日本、韩国以及中国拉弧圈球为主的运动员,则有一部分喜欢使用长方形或樽

    形的拍子,这和他们要加强正手攻球的威力有一定关系。由于这种拍子拍身较

    长,而拍面较窄,适当增加长度减少宽度,使球拍的打击中心略为靠下 ( 接

    近拍头部位) ,这就有利于增大正手击球的力量或旋转。由此可见,球拍的形

    状常与运动员个人打法特点相互适应,使之有利于技术的发挥。

    ( 二)重量

    球拍的重量一般包括底板和附着物 ( 胶皮和海绵)两部分的重量。由于

    运动员的打法不同,直拍多数在底板上只有一面有附着物,而横拍则两面都有

    附着物。因而在研究球拍重量时,就应该注意区别这些不同的情况。对中国优

    秀运动员所使用的球拍进行综合研究的结果表明:直拍运动员所使用的底板,其重量一般在 9 0~ 1 0 0g之间;横拍运动员所使用的底板,其重量一般在 9 5~

    1 0 5g 之间。如加上附着物在一起计算,则直拍的重量在 1 2 0~1 3 0g之间;横

    拍的重量在 1 5 0~1 6 0g 之间 ( 1 5 0g 左右为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一般重量,而

    1 6 0g 左右为两面贴海绵胶拍的一般重量) 。上述重量的标准,和日本及欧洲

    运动员所使用的球拍大致相同,这和传统打法的习惯以及各国所制造的球拍厚

    度和形状大小相差不远有一定的关系。

    ( 三)弹性

    凡选用底板,都要求必须具备能 “ 吃球”和不震手两个条件。要使拍子

    符合第一个要求,那就是弹力要适中,既不太硬,也不太软。因为底板过硬,弹力虽好,但 “ 吃球”能力却会相对减弱;底板过软时, “ 吃球”能力虽好,但弹力又会相对减弱。由于运动员的打法和技术特点各不相同,加上身体条件

    和身体素质也各有差异,故对于底板弹力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打

    攻球的运动员多数喜欢选用木质稍硬、弹性略好的底板。而打守球的运动员多

    数选用木质稍软、弹性略小的底板。但其中也有个别特殊情况。其次,要使拍

    子符合第二个条件,选择底板时,其厚度一般应在 6 . 5~7mm之间,凡

    6 . 5m m以下的底板一般都会震手,厚度大于 7mm的底板,由于太厚太重,使

    用起来会感到不太灵便。第四节 球拍的种类与性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二、海绵的厚度和硬度

    根据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目前使用海绵的情况来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

    ( 一)A类海绵

    厚度一般在 2~2 . 2m m之间,按其硬度来区分,又可分为硬型、次硬型

    和软型 3种。

    1 .硬型

    海绵的邵氏硬度在 4 3 °~ 4 6 ° 之间。由于这种海绵硬,反弹力大,出球快,所以它和反贴胶皮结合在一起,击球时 “ 吃球”较薄,有利于增大球的旋转,故拉弧圈球的人多喜欢用它。

    2 .次硬型

    海绵的邵氏硬度在 3 8 °~4 2 ° 之间。由于这种海绵硬中而略带软性,所以

    它和正贴胶皮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推挡和正手攻球,而且也适用于反手攻

    球,故左推右攻的选手多喜欢用它。

    3 .软型

    海绵的邵氏硬度在 3 2 °~3 7 ° 之间。由于这种海绵反弹力小,比较容易控

    制,因而两面攻打法善于发挥本身力量去攻球的人多喜欢用它。

    ( 二)B类海绵

    厚度一般在 1 . 5~1 . 9m m之间。目前使用这种海绵的有 3种球拍。

    1 .生胶胶皮配以 1 . 5mm左右的硬海绵

    由于海绵的反弹力稍小些,有利于增强控制球的能力,可借助本身的力量

    去攻球或推挡,有利于发挥生胶胶皮的特点和作用。

    2 .生胶胶皮配以 1 . 7~ 1 . 9mm的次硬海绵

    由于海绵的反弹力适中,既有利于击球速度的发挥,又有利于增强控制球

    和攻球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挥生胶胶皮的特点和作用。

    3 .反胶胶皮配以 1 . 7mm左右的软海绵

    由于海绵的反弹力稍小些,有利于增强控制球的能力,能加大削球的

    下旋。

    ( 三)C类海绵

    厚度在 0 . 8~1m m之间。目前使用这类薄海绵的只有长齿胶皮和它结合

    在一起,由于海绵的反弹力很小,既不会影响削球的控制能力,并且还有利于第二章 乒乓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提高攻球的速度。

    三、胶皮的特点和性能

    当前世界各国乒乓球运动员使用胶皮的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

    1 .反贴胶皮

    一般以拉弧圈球为主,或以削为主结合反攻打法的运动员多喜欢用反贴胶

    皮。这种胶皮由于胶体表面柔软,黏性大,来球与胶面接触时不易滑动,因而

    有利于增大球的旋转。

    2 .正贴胶皮

    直拍左推右攻或两面攻的运动员大多喜欢用正贴胶皮。这种胶皮颗粒的高

    度一般在 0 . 8~1m m之间,在击球时不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反弹力也

    比较大,容易发挥海绵及底板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击球的速度和力量。但因胶

    体的含量不很大,颗粒比较硬,缺乏黏性,所以摩擦力远不如反贴胶皮。

    3 .生胶胶皮

    一般近台左推右攻或两面攻的运动员喜欢用生胶胶皮。这种胶皮在规格上

    和正贴胶皮很相似,只是胶体的含胶量比正贴胶皮大,故颗粒比较柔软,弹性

    也较大。击球时,在重打的情况下,控制球的能力较好,有利于消除弧圈球强

    烈的上旋;但在轻打的情况下,稳定性不如正贴胶皮,容易使球产生下沉现

    象。这种胶皮大多与 B类的薄海绵结合在一起,用以提高击球的稳定性。

    4 .长齿胶皮

    一般采用两面不同性能球拍以削为主或削、推、攻结合的运动员喜欢用长

    齿胶皮。这种胶皮的胶体很柔软,颗粒高度在 1 . 5~1 . 7m m之间,故称长齿

    胶皮。由于胶粒细、长、软,故胶粒容易倒斜。在回击对方的轻拉球和不转搓

    球时,回球是不转球;回击对方的加转弧圈球或突击球时,回球呈下旋;回击

    对方的下旋发球或搓球时,回球呈上旋。对方来球旋转越强,回球的反向旋转

    也越大。一般情况下,这种胶皮不易主动制造强烈的旋转,主要依靠击球的不

    同旋转而产生相反的旋转。所以,采用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运动员常利用长齿

    胶皮和反贴胶皮在性能上的差异来扰乱对方,争取主动。这种胶皮一般都与

    1mm以内的薄海绵结合使用。

    5 .防弧胶皮

    一般采用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削攻结合运动员多喜欢使用防弧胶皮。这种

    胶皮的胶齿较短,胶皮厚、硬而有点儿发 “ 木” ,也有软的。这种胶皮弹性很

    差,它和 2m m左右的软海绵和次硬海绵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消除弧圈球的强

    烈上旋,增强控制球的能力,其性能与长齿胶皮基本相同。复习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7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击球的准确性和威胁性?

    2 .影响击球弧线的因素有哪些?

    3 .怎样根据个人的技术特点选用球拍?复习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9

    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乒乓球技术包括握拍法、基本站位、基本姿势、发球、接发球、攻球、弧圈

    球、推挡、直拍横打、削球、搓球和步

    法等。本章我们摒弃了某些已经趋于淘

    汰的技术和观点,而更多地补充了一些

    新技术、新动向。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第一节 2 1世纪乒乓球技术的新理念

    2 0世纪 9 0年代,以快为主的中国队、全面均衡的瑞典队和欧洲的 “ 凶狠

    派”( 盖亭、塞弗、罗斯科夫) ,曾代表了世界乒坛的主要潮流。进入 2 1世纪

    以来,随着各种技术风格的交汇融合,乒乓球技战术继续沿着快速、凶狠的方

    向发展,对运动员提出的要求是,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技术全面,特长突

    出。尤其是国际乒联 3项新规则:4 0m m大球、1 1分赛制和无遮挡发球的先

    后实施,使得这一趋势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对乒乓球技术的重新认识是很有

    必要的。

    一、充分运用身体力量

    长期以来,快攻打法一直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在动作结构上讲究幅度

    小、出手快。尽管我们在2 0世纪就已经意识到运用身体力量的重要性,但历

    史沿袭而成的训练体系仍然是为快攻服务的,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弧圈运

    动员只适宜近台作战,擅长第一二板的拉冲,一旦形成相持或退到中远台,正

    手弧圈就发挥不出应有的威力。因此,有必要从学球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改进弧

    圈球运动员的动作结构:第一,注意动作的舒展性,以蹬腿、转腰、转髋带动

    手臂协调发力,尽可能发挥身体重心的作用;第二,不能忽略前臂的快速收

    缩,以免影响发力的集中程度。在大球时代,更需强化迎前主动发力的意识,避免过多打借力球,这样才能令自己的进攻更具威胁。

    二、速度与旋转的融合

    速度是乒乓球竞技中核心的制胜因素,因为人对旋转的适应能力可以不断

    提高,而在反应速度上却存在着极限。但实践已经证明,仅有 ( 出手)速度

    而缺乏力量的进攻,其杀伤力有限,只有借助旋转,才能实现速度与力量兼备

    的攻击。实际上,乒乓球技术中速度与旋转的融合从未停止过,以瓦尔德内尔

    为代表的瑞典队就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们较好地解决了弧圈球的速度问题,并借此引领一时。然而,时至今日,速度与旋转的结合已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

    当初的范畴。例如,过去横板反手对付弧圈球多以挡、拨、带为主,有速度但

    缺乏旋转,而现在融入了更多摩擦成分的快撕技术已被普遍运用,甚至直板反第一节 2 1世纪乒乓球技术的新理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手 ( 正面)也演化出了 “ 围”的技术,较之传统推挡略带上旋、回球更顶手。

    再以正手抢拉半出台下旋球为例,过去那种弧线偏高的高吊弧圈几乎已经消

    失,取而代之的是弧线从上向下压的拉冲,这种球快且顶手,大大增加了对方

    反攻的难度。

    三、全方位的立体作战

    正是由于乒乓球速度与旋转的进一步融合,使得 “ 立体作战”成为可能,原来仅限于局部发起的攻势正在向全方位的范围扩展。具体表现在:

    ( 一)反手进攻能力的加强

    我国历来的指导思想是以正手为主,体现在横板运动员上也是如此。比如

    孔令辉,其反手已经较好地解决了速度与旋转问题,但击球力量上与欧洲选手

    相比仍有相当差距。但乒乓球技术发展到今天,反手具备与正手相近的进攻能

    力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新生代的优秀运动员如波尔、庄智渊等,反手在近台就

    可主动发起凶狠的抢攻,面对弧圈时还可以反撕甚至反拉,真正做到了进攻没

    有死角,这较之当年罗斯科夫的反手中、远台弧圈更进一步。

    直板的反手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 直拍横打”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直

    板解决了反手主动上手的难题。而以王皓为代表的新一代直板运动员,更对这

    项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开发,使其初步具备了连续相持和攻防转换的能力,从而

    开辟了从根本上摆脱直板反手弱势的道路。目前,掌握 “ 直拍横打”技术已

    成为高水平直板运动员的基本要求。

    当然,无论直板或横板,反手进攻能力的提高都不能以牺牲正手为代价,这就要求运动员在改进反手进攻的动作结构上下工夫,并适当提早击球时

    间— — —反手拉下旋球的击球点是在球刚从台上跳起的上升期,改变最高点和下

    降前期拉球的传统观念;反手快撕也是在上升前期;弹打在高点期。

    ( 二)近台争夺更趋激烈

    事实上,不仅仅是反手进攻的击球点更靠前,实战中近台的争夺也更加至

    关重要,这几乎已经成为当前乒乓球技战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前三板技术历来

    是中国的传统强项,原先我们所强调的是在近台以下旋控制落点创造进攻机会

    为主,而现在上旋球的对抗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近台争夺之中,主动发力挑

    打的使用日渐频繁,新生代运动员更将第一板对上旋球进攻的速度提高到了新

    的层次。不妨让我们从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两方面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1 .发球抢攻的变化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 1 )使用大球后,发球的旋转下降,对发球时变化落点的能力提出了更

    高要求。

    ( 2 )对方接发球时搓出的下旋底线长球速度、旋转下降,抢拉两条线相

    对容易。

    ( 3 )对方接发球时摆短的旋转也减弱,回摆易偏高,第三板应主动地上

    手挑打。

    ( 4 )主动发不转或上旋的正手近网短球,迫使对方轻挑,然后反撕转攻,配合发反手底线长球,多为横板对直板时采用,大球的起用令其更加奏效。

    ( 5 )传统的发球抢攻多集中于左半台,现在由于调右压左的战术被广为

    采用,运动员尤其直板运动员需要更多地注意右半台抢攻。

    2 .接发球抢攻的变化

    ( 1 )建立侧身以正手接发球为主的意识,以晃接、劈长、挑、拉等为主

    要手段,配合摆短至两个小三角,既能够有效地抑制对方的发球抢攻,又便于

    自己接发球后直接从侧身位发起全台正手抢攻或反拉;

    ( 2 )使用大球后,发球相对容易出台、旋转减弱,给接发球直接抢冲半

    出台球提供了更多机会,事实上当年的塞弗正是以超前的正手全面抢冲而成为

    “ 凶狠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3 )采用无遮挡发球后,发球段的主动优势会略有削弱,而接发球段的

    地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应把接发球作为得分的时机来看待,重点提高台内球

    挑打和半出台球抢冲的能力。

    3 .攻防转换意识增强

    发球、接发球和发球抢攻构成了传统的 “ 前三板”技术体系,而现代乒

    乓球在近台的争夺已经更多地延伸到了第四板、第五板的控制与反控制上,只

    有通过快速有效的攻防转换,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抢先上手,力争进入主动

    相持。

    由于运动员侧身抢攻的威胁越来越大, 现在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赛中, 接发球

    时往往是直接送到对方的正手位, 这样下一板的回球质量就成为能否转攻的关

    键, 即要求所谓“ 接、 防、 反” 一体化, 同样, 发球后第三板、 第五板的技术也尤显

    重要。而在各种攻防转换的手段中, 反拉技术无疑是最具杀伤力的( 当然也是

    最难掌握的) , 它已经成为现代弧圈球的核心技术, 其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比

    赛的胜负。目前, 反拉弧圈的主要运用是: ① 主动发半出台球, 让对方拉起后反

    拉; ② 发长球后主动侧身反拉; ③ 接发球控制对方后第四板的反拉。

    总之,重点在于抓好反拉对方第一板从下旋拉起的球。如果不能熟练掌握

    反拉技术,面对高水平对手时将只能发短球而不敢发长球,接发球抢攻的空间

    也将受到很大局限。第二节 握拍法、基本站位与基本姿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前三板与其后的第四板、第五板是相互依存、相互制

    约的,通常应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当年的盖亭就擅长侧身抢拉上旋球

    进行强转换,但由于进攻手段和节奏单一,技术组合存在结构性缺陷而昙花

    一现。

    此外,削球打法也更加注重削攻能力的转换,甚至有人提倡选择一些原先

    是进攻型打法的运动员改打削球,以图有所创新。

    显然,世界乒乓球技术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尤其是1 1分赛制增大了比赛

    的偶然性,破坏了原有的发球抢攻节奏,令对阵双方的攻防转换和战术变化更

    快,乒乓球意识的更新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只有紧跟世界的潮

    流,才能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第二节 握拍法、基本站位与基本姿势

    一、握拍法

    乒乓球握拍方法与击球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每个

    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目前世界上流行的握拍法主要分为直握法和横握法两大

    类,前者多为亚洲运动员所采用,而后者是欧洲的传统,两者如同餐具中的筷

    子与刀叉,各有其优缺点。

    直握法的特点: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面击球 ( 直拍横打除外) ,出手较

    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不易判断;手指、手腕的运用空间较大,在发球变化、处理台内小球和近身球方面相对有利。但

    反手 ( 正面)攻球因受身体阻碍,较难掌握;防守时,照顾面积较小。

    横握法的特点:手指、手掌与球拍的接触面积稍大,因此握拍相对稳定,控球范围也较大;反手攻球便于发力,也适于拉弧圈球。但回接左右两边的来

    球时,需要转动拍面,既给出手速度带来了一定影响,又造成了自身中路的薄

    弱环节;攻直线球时动作变化明显,易被对方识破;正手处理台内球不及直拍

    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直拍运动员为了提高回接弧

    圈球的稳定性,有将球拍握得更深、更紧的趋势,而横拍运动员为了增加发球

    和台内球的灵活性,多将球拍握得较原先浅而松。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 一)直握法

    早期,直握法大体上可分为3种:快攻、弧圈和削球握法。由于弧圈球质

    量不断提高等原因,目前直拍削球打法的难度太大,基本已经没有人使用了,这里也不再详述;而快攻与弧圈的结合也日益紧密,相应地两种握拍法之间的

    界限也渐趋模糊。

    1 .直拍快攻的握拍法 ( 图3-2- 1 )

    拍前:食指自然弯屈,食指的第二指节和拇指的第一指节分别压住球拍两

    图 3-2-1 直拍快攻握拍法

    肩,食指与拇指间的距离要适中。

    拍后:其他 3指自然弯屈叠放,中指

    的第一指节侧面顶在球拍背面约 1 3处。

    这种握拍法的手腕比较灵活,也便于

    利用手指来变化拍形角度,敏锐地调节用

    力方向和用力方法。

    有的人在握拍时拇指与食指间距离较

    大,即俗称的 “ 大钳式” 。这种握法能有效保证球拍稳定,利用上臂和前臂的

    集中发力,因此正手进攻尤其中、远台攻球比较有力,但由于握拍较深,对腕

    力的运用有一定影响,处理台内球、加转下旋球、追身球和推挡球稍差。

    也有人采用所谓 “ 小钳形” ,即拇指与食指间距离较小,握拍较浅。这种

    握拍法的优缺点与 “ 大钳式”恰好相反,尤其正手回接弧圈球时比较困难,不易高压击球。此握法多见于传统的两面攻选手中,也适用于一面长胶一面反

    胶的 “ 倒拍”打法。

    2 .直拍弧圈的握拍法

    中式直拍弧圈的握拍与快攻打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正手拉弧圈时,拍面背

    后的三指略微伸直,以利于击球时较好地保持前倾拍形的稳定。

    日式直拍的握法则区别较大:拇指紧贴拍柄左侧,食指扣住拍柄,形成一

    个小环状;中指和无名指基本伸直,以第一指节托住球拍背面,小指自然地贴

    在无名指之下 ( 图 3- 2- 2 ) 。这种握拍法将手臂、手腕和球拍几乎连成一线,类似于横拍,从而扩大了右半台的活动范围,正手拉弧圈和扣杀时易于充分发

    挥手臂的力量。缺点是手腕不够灵活,处理快攻球、台内球、追身球及反手近

    台球比较困难。

    3 .直握法的关键点

    直握球拍时,前面的拇指和食指主要用于调整拍形、转换击球方式,而后

    面的3个手指则起到辅助和支撑作用,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出现球拍乱晃、拍

    形调节不便、发力不集中等问题。第二节 握拍法、基本站位与基本姿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其中,中指是将击球力量作用于球的主要传递者,发力瞬间必须用力顶住

    图 3-2-2 日式直拍弧圈打法的握拍

    球拍背面。同时,中指又是协调控制

    拍形的支点:当正手攻球或拉弧圈

    时,拇指压拍,食指相对放松;当反

    手攻球或推挡时,拇指相对放松,食

    指压拍。早期许多优秀直板运动员的

    球拍背面,都被中指顶得深深凹陷进

    去,甚至表面的木层也被磨穿,可见中指用力的重要性。

    采用直握法,应注意避免中指顶拍的位置与拇指压拍的位置过于接近,否

    则会造成两指用力互相抵消,影响手指之间的配合。并且,为了保证握拍用力

    支点的敏锐,拍柄背面应靠在虎口的食指根部关节上,而不是靠在虎口中间,否则会令整个虎口把拍柄握死而影响灵活性。

    ( 二)横握法

    1 .深握与浅握

    2 0世纪 7 0年代以前,防守型 ( 包括攻守结合型)的横拍是主流,不少削

    球选手都采取了深握法。近年来,随着横拍弧圈球打法、技术的发展,采用浅

    握法的进攻型横拍已经更为普遍。

    2 .基本握拍法 ( 图3-2- 3 )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于中指旁

    图 3-2-3 横握法

    边,食指自然伸直斜贴在球拍的背

    面。深握时,虎口紧贴球拍;浅握

    时,虎口轻微贴拍。

    3 .横拍握法的关键点

    正手攻球时,食指压拍,以拇

    指第一指节作为支点,与中指协调

    控制拍形并传递击球的力量,甚至

    可将食指略向球拍中部移动,以使

    其压拍的用力点与球拍正面的击球点更为接近;反手进攻时,则是以食指根

    部关节为支点,拇指压拍控制拍形并传递击球力量,同样,也可令拇指略向

    上移去接近正面的触球点。注意避免中指、无名指、小指和手掌将拍柄攥得

    过紧,否则会使手臂用力的传递不够敏锐、调节不够精细而影响击球的准

    确性。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6

    二、基本站位

    乒乓球运动员选择自己的基本站位, 必须遵循有利于发挥自身技术特长的

    指导原则。决定运动员基本站位的因素如下:

    ( 一)运动员的打法类型( 均以右手持拍为例)

    1 .左推右攻打法的运动员, 基本站位在近台中间偏左。

    2 .弧圈球打法的运动员, 基本站位在中台偏左。

    3 .攻削结合打法的运动员, 基本站位在中台附近。

    4 .以削为主打法的运动员, 基本站位在中远台附近。

    ( 二)运动员的个人技术特点及身体条件

    基本站位指的是一个范围, 而不是某个固定点, 需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技术

    特点及身体条件决定。例如, 同为弧圈球打法, 侧身抢攻多的运动员, 基本站位

    就比使用反手多的运动员略偏左一些。再比如, 身材高大的运动员, 基本站位通

    常离台稍远一点。

    ( 三)对方运动员的打法特点

    如对手是削球为主的打法, 其习惯削球落点的长短, 必然影响我方基本站位

    的前后变化; 如自己是右手握拍, 遇到左手握拍的对手, 基本站位就要稍向中

    间移。

    图 3-2-4 基本姿势

    三、基本姿势

    基本姿势包括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和连续击球之间需要保持的身体姿态。打

    乒乓球必须注意保持恰当的基本姿势, 从而保证迅速起动、 及时找到合理的击球

    位置, 同时维持身体重心的相对平衡与稳定。

    正确的基本姿势可使身体各部位有更多的肌

    肉处在“ 应激” 状态, “ 一触即发” , 随时准备回击来

    球( 图3-2- 4 ) 。具体动作要求如下:

    1 .上体略前倾, 适度收腹含胸。既不能站得过

    直、 重心过高, 也不能挺出腹部、 全身松散, 否则将

    大大降低动作的灵活性, 以后更会影响击球时向前

    的发力。第三节 发球与接发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2 .持拍手臂自然弯曲置于身体右侧。注意不要靠身体过紧而形成“ 夹臂” ,大臂与前臂夹角近于 9 0 ° 。

    3 .持拍于腹前偏右侧, 离身体约 3 0c m。侧身抢攻较多的运动员, 执拍手的

    位置应更偏正手位。手腕适度放松, 但不能无力下垂而形成“ 吊腕” 。

    4 .两膝微屈, 应感觉到身体对膝关节有适度的压力。这点非常关键, 微屈

    的双膝就如同蓄积了能量随时待发, 而僵直的膝关节则缺乏弹性, 难以辅助发

    力, 并会显著降低移步的速度。

    5 .相对于球台端线而言, 通常左脚稍站在前一点( 以右手持拍为例) 。但削

    球打法的运动员则略有区别: 进攻较多的削球手经常两脚平行站位, 便于左右移

    动; 防守较多的运动员则更多采用右脚稍前、 左脚稍后的姿势, 便于及时后退削

    球; 削球手准备攻球时往往又会左脚稍前。

    6 .两脚的前脚掌内侧着地, 略提踵。这是与上体略前倾相辅相成的, 有助

    于快速起动。

    7 .两肩基本同高, 肩关节放松, 避免耸肩, 未击球时也不应刻意地沉肩。同

    时下颌稍向后收, 两眼注视来球。

    8 .球拍不要沉得过低。否则容易延误击球时间, 不利于处理台内球, 并且

    也不易于处理上旋来球尤其是弧圈球, 而后者正是目前乒乓球实战中的主要

    矛盾。

    9 .非持拍手自然放于腹前, 与持拍手基本同高。不仅仅是基本姿势中, 无

    论作出何种击球动作时, 运动员都要习惯于用这只非持拍手帮助保持身体的

    平衡。

    1 0 .两脚开立略比肩宽, 但也不能过宽。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 但不宜平均

    分配, 而是主要保持在稍靠前的腿上。通常来说, 削球打法和弧圈球打法的运动

    员, 由于动作幅度大、 跑动范围大、 离台也较远, 两脚距离就比快攻运动员大, 重

    心也略低。

    第三节 发球与接发球

    发球、 接发球和发球抢攻是乒乓球实战中的重要环节, 一般统称为“ 前三

    板” 。由于每一分球的争夺都是由此开始, 所以处理好“ 前三板” 往往能起到先

    发制人的作用, 这也正是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传统法宝之一。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8

    一、发球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球的开始, 它是乒乓球技术中惟一不受对方来

    球制约的技术, 可以让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战术意图, 其主动性显而易

    见。正因如此, 它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项技术。

    ( 一)发球主要作用

    ( 1 )利于自己技术风格和特长的发挥。

    ( 2 )为发球抢攻创造条件。

    ( 3 )破坏对方的战术, 限制对方技术特长的发挥。

    ( 4 )直接得分。

    ( 5 )造成对方的心理恐惧, 增强自己获胜的信心。

    ( 二)发球技术关键点

    发球技术一般由抛球、 挥拍触球两部分组成。各类发球共同的关键点是:

    ( 1 )抛球要稳定, 包括抛球的高度和抛球后球上升与回落的线路要稳定。

    ( 2 )触球点的高度要适当, 发急长球时触球点要低些, 发近网短球时触球点

    要高些。

    ( 3 )球在本方台面第一跳的着台点要适当, 发长球时第一跳要在球台的端

    线附近, 发短球时则在台中位置。

    ( 4 )握拍时虎口不宜过死, 以保证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

    ( 5 )引拍尤其是手腕的引拍动作要充分。

    ( 6 )手臂和手腕向前、 向下的发力要讲究技巧, 使球既不致下网也不致弹跳

    过高或出界。

    ( 7 )球拍摩擦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向要准确, 尽量用相似的动作发出不同旋

    转的球。

    ( 8 )以前臂、 手腕发力为主, 但应注意腰部的协调配合, 以提高发球的质量。

    以右手持拍为例, 正手发球时, 身体重心通常从右脚移至左脚, 反手发球时则

    相反。

    ( 9 )每次触球之后, 手臂都应顺势挥动, 并迅速还原。

    发球时传统的准备姿势( 以右手持拍为例) 为: 正手发球,左脚稍前,身体

    略向右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前偏右侧;反手发球,右脚稍前,身体略向

    左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前偏左侧。但是,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越来

    越多的运动员采用了侧身发球的方式,这样容易发出斜线大角度球,再配合发第三节 发球与接发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9

    出直线球加以牵制,有利于将对手锁在中间,更便于自己运用正手抢攻。当

    然,运用反手发球者越来越少,人们对反手发球的适应性就会下降,于是也有

    的运动员反其道而行之,站在球台中间采用反手发球,不用再进行大范围的移

    动即可结合反手抢攻。

    ( 三)主要发球技术介绍

    1 .正手平击发球

    ( 1 )特点作用:速度一般,略带上旋,是初学者最基本的发球方法,也是

    掌握其他复杂发球的基础。对方容易回接,便于衔接正手攻球或反手推拨的

    练习。

    ( 2 )动作要领: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使拍面稍前倾,向右

    后方引拍。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稍高于球网时,击球中上部向左前方发力 ( 图

    3- 3-1 ) 。

    图 3-3-1 正手平击发球

    ( 3 )注意事项:初学者容易出现不抛球、台内击球或犯规的合力发球。

    2 .反手平击发球

    ( 1 )特点作用:出球性质与正手平击发球类似,但整个技术动作都与之

    差异很大,主要为日后掌握高质量的反手发球打下基础。

    ( 2 )动作要领: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外旋,使拍面稍前倾,向

    左后方引拍。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稍高于球网时,击球中上部向右前方发力

    ( 图3-3- 2 ) 。

    ( 3 )注意事项:除学习正手平击发球时的常见问题外,初学者还易用球

    拍向前下方切击使球产生急下旋。

    3 .正手发右侧上旋急长球 ( 奔球)

    ( 1 )特点作用:球速快、落点长、角度大、冲力强。球的飞行弧线低且

    向左偏斜,具有较强的右侧上旋。如想有目的地与对方形成中、远台相持球,或是迎战擅长搓攻打法的对手时,此种发球是很有效的。

    ( 2 )动作要领: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使拍面稍前倾,前

    臂手腕自然下垂,肘关节高于前臂,向右后方引拍。当球从高点下降至近于网

    高时,击球右侧向右侧上方摩擦,触球一瞬间拇指压拍,手腕从右后方向左上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0

    方抖动 ( 图 3- 3-3 ) 。

    直板反手平击发球

    横板反手平击发球

    图 3-3-2 反手平击发球

    图 3-3-3 正手发奔球

    ( 3 )注意事项:多至斜、直两条线,要求角度尽量偏大,有时可配合至

    对方中路。

    4 .反手发急球

    ( 1 )特点作用:比赛中为了牵制对方,偶尔使用一个反手急球,可以压

    住对方反手,再突变正手,作为主要战术的配合。

    ( 2 )动作要领: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外旋,使拍面稍前倾,上

    臂自然靠近身体左侧,向左后方引拍。球从高点下降至低于网高时,击球左侧

    中上部,触球一瞬间前臂加速向右前上方横摆,手腕控制球拍加力摩擦球,腰

    部配合向右转动 ( 图 3- 3-4 ) 。

    ( 3 )注意事项:应与反手平击发球相区别,反手急球着台后反弹弧线

    偏低。

    5 .正手发下旋加转球与不转球

    ( 1 )特点作用: 动作相似, 旋转差异大, 常合称为“ 转不转” 发球。由于发球手

    法近似, 能通过旋转变化迷惑对方, 从而直接得分或为第三板进攻创造机会。第三节 发球与接发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直板反手发急球

    横板反手发急球

    图 3-3-4 反手发急球

    ( 2 )动作要领: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外旋,直握拍手腕作伸,横握拍手腕略向外展和伸,向右后上方引拍。发下旋加转球,当球从高点下降

    至稍高于网或与网同高时,前臂加速向前下方发力,同时手腕作屈并内收,以

    球拍远端 ( 拍头)触球,击球中下部向底部摩擦;不转发球与下旋加转发球

    区别在于:手臂外旋幅度小,减少拍面后仰角度,以球拍中后部偏右的地方触

    球,击球中部或中下部,减少向下摩擦球的力量,近似将球向前推出,使作用

    力线接近球心,从而形成不转球 ( 图 3- 3-5 ) 。

    图 3-3-5 正手发下旋转与不转球

    ( 3 )注意事项:加转下旋发球的旋转应尽可能强烈,发不转球的假动作

    尽量逼真,如此才能突出旋转的反差,发挥 “ 转不转”发球的威力。

    6 .反手发下旋加转球与不转球

    ( 1 )特点作用:相比于正手 “ 转不转”发球,更注重落点变化,多为直、横拍两面攻打法的选手所采用。

    ( 2 )动作要领: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直握拍手腕作屈,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横握拍手腕略向外展,使拍面稍后仰,向左后方引拍。发下旋加转球,当球从

    高点下降至稍高于网或与网同高时,前臂加速向右前下方发力,同时直握拍手

    腕作伸,横握拍手腕内收,以球拍远端 ( 拍头)触球,击球中下部向底部摩

    擦;反手不转发球与下旋加转发球的区别与正手 “ 转不转”发球类似 ( 图3-

    3- 6 ) 。

    图 3-3-6 反手发下旋转与不转球

    ( 3 )注意事项:发至对方正手位的短球多以不转为主,发至反手位的长

    球则多以加转为主。“ 转不转”发球在落点上力求长短分明,切忌发出半长不

    短、旋转反差不大的球。

    7 .侧身正手发左侧上 ( 下)旋球

    ( 1 )特点作用:以旋转变化为主,飞行弧线向右偏拐,对方回球时易向

    发球方左侧上 ( 下)反弹。由于以近似手法发出两种不同的旋转,能起到迷

    惑对方的作用。

    ( 2 )动作要领: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向右上方引拍,直握拍手

    腕作伸,横握拍手腕作外展,腰部略向右转动。当球从高点下降至接近网高

    时,前臂加速向左方挥摆,直握拍手腕作屈,横握拍手腕作内收,腰部配合向

    左转,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摩擦,即为左侧上旋球。左侧下旋发球的动作方法

    与左侧上旋发球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引拍向右后上方,手臂向左前下方挥

    摆,击球中下部向左侧下方向摩擦,触球点略高于侧上旋发球 ( 图 3- 3-7 ) 。

    ( 3 )注意事项:横握拍的运动员用正手发左侧上 ( 下)旋球时,最好将

    握拍柄的3个手指松开,以增加手腕的灵活性。若对手接发球习惯保守,采用

    左侧上旋发球较利于占据主动。

    8 .反手发右侧上 ( 下)旋球

    ( 1 )特点作用:以旋转变化为主,飞行弧线向左偏拐,对方回球时易向

    其左侧上 ( 下)反弹。由于以近似手法发出两种不同的旋转,能起到迷惑对

    方的作用。

    ( 2 )动作要领: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向左后方引拍,使拍面角

    度近于垂直,腰部略向左转动。当球从高点下降至接近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右

    上方挥摆,直握拍手腕作伸,横握拍手腕作内收,腰部配合向右转,击球中部第三节 发球与接发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3

    侧身直板正手发左侧上 ( 下)旋球

    侧身横板正手发左侧上 ( 下)旋球

    图 3- 3-7 侧身正手发左侧上 ( 下)旋球

    向右侧上方摩擦,即为右侧上旋球。右侧下旋发球的动作方法与右侧上旋发球

    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引拍向左后上方,手臂向右前下方挥摆,击球中下部向

    右侧下方向摩擦,触球点略高于发侧上旋球 ( 图 3- 3- 8 、图 3- 3-9 ) 。

    图 3- 3-8 直板反手发右侧上 ( 下)旋球

    图 3-3-9 横板反手发右侧下旋球

    ( 3 )注意事项:横握拍的运动员用反手发右侧上 ( 下)旋转球时,要加

    大上臂向右方挥摆的幅度。

    9 .反手发急下旋球

    ( 1 )特点作用:球速较快并带有下旋,飞行弧线低而长,对方用推、拨

    回接容易造成下网失误,而用搓球回接又容易偏高。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

    ( 2 )动作要领: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稍作内旋,使拍面略后仰,向腹前上方引拍。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稍低于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前下方推切,手腕辅助发力,击球中下部 ( 图 3- 3-1 0 ) 。

    图 3-3-1 0 反手发急下旋球

    ( 3 )注意事项:此发球的特点是,下旋与快速的结合。因此,发此球时

    必须在保持一定旋转的同时尽可能加快出球速度。

    1 0 .侧身发正手高抛左侧上 ( 下)旋球和反手发高抛右侧上 ( 下)旋球

    ( 1 )特点作用:除具有低抛正、反手侧上 ( 下)旋球的特性外,由于将

    球高抛达 2~ 3m,利用了重力造成的球体加速度,所以能够增大球与拍面接

    触时的合力,提升出球的速度和旋转。此外,高抛之后,球下落需时较长,改

    变了一般低抛发球的节奏。

    ( 2 )动作要领:与低抛正手发左侧上 ( 下)旋球和反手发右侧上 ( 下)

    旋球基本相同,但由于高抛球下落的时间长,因而可以加大引拍幅度,并更多

    地借助腰部转动辅助发力 ( 图 3- 3-1 1 ) 。

    图 3-3-1 1 侧身正手发高抛左侧上、下旋球

    ( 3 )注意事项:初学者往往难于掌握准确的击球时间,容易出现漏球。

    为此,抛球时左臂的肘部要贴近身体左侧,主要靠前臂向上用力抛球,并控制

    好手臂的引拍动作节奏。

    1 1 .下蹲发球

    ( 1 )特点作用:以旋转变化为主,多为横拍运动员所采用。属于上手类

    发球,其摩擦球的部位和方向与下手类发球不同,所以发出的旋转球越网落到

    对方台面时,反弹方向也不同于一般的下手类发球。当今的乒乓球比赛中下蹲

    发球已很少见,所以偶尔使用往往会令对手感到不适应,尤其关键时刻会起到第三节 发球与接发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下蹲发球时自身的重心起伏过大,还原较慢,对下一板击

    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 2 )动作要领 ( 图 3- 3- 1 2 )

    图 3-3-1 2 下蹲发球

    ① 下蹲发正手右侧上旋球。左脚稍前或两脚平行开立,身体向右偏斜。

    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做下蹲姿势,右臂上举比肩高,手腕外展,拍面方向

    略向左偏斜。当球从高点下降至与网同高或稍高于网时,前臂加速从左向右前

    方挥动,手腕同时作内收,击球中部向右侧上部摩擦。

    ② 下蹲发正手右侧下旋球。动作方法与下蹲发右侧上旋球大致相同,区

    别在于:击球时间在球从高点下降至高于网时,球拍要比球高,击球中下部向

    右侧下方摩擦,前臂从左向右前下方挥动。

    ③ 下蹲发反手左侧上旋球。两脚平行开立,身体正对球台。左手将球向

    上抛起,同时做下蹲姿势,右臂向右下方引拍,手腕作外展。当球从高点下降

    至与网同高或稍高于网时,前臂加速从右下方向左前上方挥动,手腕同时作内

    收,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摩擦。

    ④ 下蹲发反手左侧下旋球。动作方法与下蹲发左侧上旋球大致相同,区

    别在于:击球时间在球从高点下降至略高于网时,球拍要比球高,击球的中下

    部向左侧下方摩擦,前臂从右向左前下方挥动。

    ( 3 )注意事项:初学者容易出现在球的上升期击球或是抛球时向后侧方

    偏离角度过大等犯规动作。通常以发至对方正手位短球或反手位长球为宜,并

    尽量在触球瞬间突然改变击球手法以增加其变化。

    ( 四)发球注意事项

    1 .遵循技能掌握顺序

    先体会如何增大摩擦力,再追求准确性;先练发长球后练发短球,先发斜

    线后发直线,这样有利于增加球的旋转和速度;先练习单一性能的旋转发球,再强调用相似手法发出不同性能的球。

    2 .在全面掌握发球技术的基础上 “ 精益求精”

    初学者掌握发球技术要相对全面,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的风格打法和对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6

    各种发球技术掌握程度的不同,选择几种发球精练之。既要防止发球单调,又

    要避免全而不精的偏向。比如:左推右攻打法的运动员,要精练发急球、急下

    旋球和轻球,以利形成快攻;弧圈打法的,要精练 “ 转不转”发球和侧上

    ( 下)旋发球,以利抢拉;削攻结合的,要精练 “ 转不转”发球,以利控制对

    方的进攻。

    3 .发球要配套

    将已掌握的发球技术配合成套使用,效果更好。例如,发侧上旋球与侧下

    旋球相配合,发加转下旋球与不转球相配合,发斜线球与直线球相配合,发长

    球与短球相配合,等等。只要该组合在旋转性质或是落点、节奏上形成强烈反

    差,即可增加威胁性。

    4 .发球要善变

    应当把旋转、速度和落点等要素结合起来变化运用,而不仅仅拘泥于上述

    的基本发球技术。具体来说,有两种发展方向:以速度和落点为主,配合旋

    转,强调发球时的出手速度,且落点上应该长球尽可能长、短球尽可能短或者

    看似出台实际未出台;以旋转为主,配合落点,强调旋转差异大,发球动作尽

    量相似。

    5 .发球要为抢攻服务

    掌握发球之后对方的回球规律 ( 包括旋转和落点变化的规律) ,进而根据

    双方的技术特点和水平,将发球与抢攻密切结合起来。

    二、接发球

    乒乓球比赛中,接发球的机会与发球大致相同,如接发球不好,除直接失

    分外,还会制约自己的技战术发挥,造成心理压力而处于被动。随着乒乓球技

    术的发展,接发球技术也日趋细腻丰富,接发球的水平也反映了运动员掌握各

    项技术的全面程度。

    ( 一)选择站位

    合理的站位,有利于提高接发球的质量。

    1 .根据对方发球位置来决定自己的站位

    如果对方准备用正手在球台的右角发球,可能发出右方斜线或右方直线,考虑到右方斜线来球角度大,直线球相对而言角度要小些,接发球时的站位应

    在中间偏右些;如果对方用反手或侧身在球台左方发球,则接发球的站位应偏

    左些。

    2 .根据自己的习惯打法来决定基本的站位第三节 发球与接发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

    正手进攻多的运动员,常会站在球台左角接发球,以利直接侧身运用接发

    球抢攻或抢拉;左推右攻打法和两面进攻较为均衡的运动员,往往选择站位居

    中偏左,便于正、反手控制或抢攻来球;攻、守结合的运动员,站位多在中

    路,且离台稍远,以利于接发球时控制旋转和落点。

    3 .针对不同的对手调整站位

    如有的对手喜欢打相持球,就以发长球为主,我方站位要离台稍远,但要

    留意突然性的近网短球;有的对手喜欢自己抢攻,就以发短球为主,我方站位

    应稍近些,但要防备对方以长球偷袭。与左手持拍的运动员对阵时,站位要比

    平时略偏右,以防斜线大角度来球。

    ( 二)判断来球

    及时、准确的判断,是接好发球的前提。

    1 .从对方发球时的拍面方向和挥臂方向判断来球的斜、直线

    对方如发斜线球,拍面方向则向侧偏斜,手臂向斜前方挥击;对方如发直

    线球,拍面方向则向前,手臂由后向前挥出。

    2 .从对方发球时拍触球的移动方向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能

    关键是观察对方拍与球接触瞬间球拍的移动方向,千万不能被对方触球前

    后的一些假动作所迷惑。一般情况,球拍从上向下移动是下旋;从下向上是上

    旋;从左向右是右侧旋;从右向左是左侧旋。这种单一性能的旋转发球,比较

    容易判断,如果是两种旋转相结合的侧上、下旋和转与不转的发球,要判断清

    楚他们的性能就比较困难,除了在理论上认识外,还要在实践中反复练习,才

    能逐步熟练掌握回击各种性能不同来球的方法。

    3 .从对方发球时摆臂振幅大小和手腕用力程度判断来球落点远近和旋转

    强弱

    一般来讲,凡是摆臂幅度大的发球,其落点比较长、力量比较大、速度比

    较快;摆臂振幅小的则相反。凡是在发球时手腕抖动比较厉害,用力摩擦球,旋转就比较强,反之则旋转弱。

    4 .从来球弧线和球的运行判断来球落点和旋转性能

    从弧线判断来球落点长短比较容易。如果来球飞行弧线最高点是在对方台

    面上空或靠近网前,来球落点就短;反之则长。下旋加转球在空中飞行时,表

    现出来的现象是前段快后段下沉,不转球则是前段慢后段快 ( 球落台后向前

    冲) 。球在空中飞行时,飞行弧线向左偏拐是右侧旋球,飞行弧线向右偏拐是

    左侧旋球。

    5 .从对方击球的声音来判断

    当遇到使用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对手时,可以听对方球拍击球时的声音来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8

    区别不同的旋转球。一般来讲,击球声音较响的一面是长胶,声音不大响的那

    一面是反胶或正胶拍。

    ( 三)合理回接

    接发球的基本方法是由点、拨、带、拉、攻、推、搓、削、摆短、撇等各

    种技术综合组成的。但对于已经掌握了以上接发球方法的优秀运动员,则可以

    根据自己技术打法的特长和战术的需要,打破一般接发球的规律去回接对方的

    任何来球。所以说,要提高接发球的能力,必须提高各项基本技术。

    下面是一般接发球的规律和最基本的回球方法。

    1 .接急球

    发过来的球速度快,带有上旋,左方急球不宜移动过大,可采取侧身回

    接,一般用反手推挡或用反手攻回击。右方急球用正手快带、快攻借力回接。

    如果用削球回接,则必须移动步法向后退一些,等来球力量减弱时再回接。如

    对方发过来的是急下旋球,由于来球急并带有一定的下旋,所以用推或攻回球

    时,应使拍面稍后仰以增加向上发力。用弧圈球回接时,应增加向上提拉的力

    量。用搓球回接时,首先向后退一些,拍面角度不宜后仰过大,击球中部向前

    下发力以抵消来球的前进力。

    2 .接下旋球

    发过来的球球速较慢,触拍后向下反弹,用搓球回接时,注意拍面后仰以

    增加向前上方的发力。用拉攻或弧圈球回接时,一定要增加向上提拉的力量。

    3 .接左 ( 右)侧上旋球

    一般采用推、攻回击为宜。回接时,拍面角度要稍前倾,拍面所朝方向向

    左 ( 右)偏斜以抵消来球的左 ( 右)侧旋;向前下方用力要相对加大,防止

    球触拍时向自己右 ( 左)上方反弹。如用搓削回接,除注意拍面角度和所朝

    方向外,还要加大向下摩擦球的力量。用弧圈球回接要加大拍面前倾角度,多

    向前发力,少向上提拉。

    4 .接左 ( 右)侧下旋球

    一般采用搓、削回击较为稳健。回接时,拍面角度要稍后仰,拍面所朝方

    向向左 ( 右)偏斜以抵消来球的左 ( 右)侧旋;稍向上用力,防止球触拍时

    向自己左 ( 右)下方反弹。如用推、攻回接,除注意拍面角度和所朝方向外,还要加大向上摩擦球的力量。用弧圈球回接要注意拍面角度不宜过于前倾,多

    向上提拉,少向前发力。

    5 .接短球

    回接时最主要的是应及时向前移步,以获得最适合的击球位置。同时要控

    制好身体的前冲力量。接发球后要迅速还原,准备下一拍来球。无论采用搓、第四节 攻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9

    削、攻、拉哪一种方法回接短球,都应特别注意来球是在台内,受台面影响会

    阻碍引拍,因此要充分依靠前臂和手腕发力,同时要根据来球的旋转性能,调

    节拍面角度、击球部位、击球时间和用力方向。

    第四节 攻 球 技 术

    乒乓球的攻球技术分为正手攻球、反手攻球和侧身攻球3大部分。在每一

    部分攻球技术中,又按通常的惯例分为快攻、快点、快带、快拉、扣杀、突

    击、快拨、杀高球等各种技术。这些技术各具特点,作为以进攻为主要打法的

    运动员,必须在掌握比较全面的攻球技术的基础上力求特长突出,这样才能在

    比赛中争取主动和胜利。

    一、正手攻球技术

    ( 一)正手快攻

    1 .特点作用

    站位近、动作小、出手快,借来球的反弹力还击,与落点变化相结合,可

    调动对方为扣杀创造条件。是近台快攻打法的一项主要技术。

    2 .动作要领

    手臂自然弯曲并作内旋使拍面稍前倾,前臂横摆引至身体右侧后方。右脚

    稍用力蹬地,髋关节略向前转动,腰向左转,上臂带动前臂快速向左前方挥动

    迎球。当来球跳至上升期 ( 或高点期) ,拍面稍前倾击球中上部,触球瞬间前

    臂迅速收缩,向前打为主、略带摩擦,手腕辅助发力。一般用 6 0% ~8 0%的

    力量击球,并可借助手腕调节拍面角度、改变击球部位来变化回球的落点

    ( 图3- 4- 1 ) 。

    3 .注意事项

    ( 1 )引拍时应该以肘关节为轴,而不是将整个肘部甚至连同大臂向后拉,否则会造成肘高、肩高的 “ 架肘”状,影响发力和命中率。此问题常与两脚

    平站有关,注意调整站位、放松肩部,亦可适当多练习打离身球以改正之。

    ( 2 )如果拍形后仰,击球时有翻腕动作,攻打上旋强烈的来球时将容易

    出界。除在思想上清楚正确的拍形角度外,还应多进行攻打弧圈球的练习,在

    实践中予以纠正。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0

    直拍正手快攻

    横拍正手快攻

    图 3-4-1 正手快攻

    ( 3 )击球时不能只有手臂动作而无腰、腿配合,必须注意体会重心交换

    的感觉。

    ( 二)正手快点

    1 .特点作用

    动作小、出手快、线路活,回球带有突击性。用于进攻台内球,以打破对

    方的小球控制,在前三板中争取更多的主动。

    2 .动作要领

    站位靠近球台,右方大角度来球时上右脚,中间或偏左方向来球时上左

    脚。手臂自然弯曲迎前,前臂伸向台内,根据来球旋转程度手臂相应地作内旋

    或外旋调整拍面角度。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时触球:来球下旋强时,拍面稍后

    仰,击球中下部,前臂、手腕向前上方发力;下旋弱时,拍面垂直,击球中

    部,前臂、手腕向前为主,适当向上用力;来球上旋时,拍面稍前倾,击球中

    上部,直接向前用力 ( 图3- 4-2 ) 。

    3 .注意事项

    ( 1 )上身、右脚和前臂应同时前移,先出右脚然后才出手或者相反,都

    会错过在高点期击球的时机。

    ( 2 )上身必须前移。如果只出手臂击球,常会导致手臂伸得过直、手腕

    紧张,缺乏缓冲和调节余地,控制球的能力降低。

    ( 3 ) “ 点”与 “ 挑” ,很相似,但 “ 点”以打为主, “ 挑”摩擦球稍多。

    从发展看,二者有相融的趋势。第四节 攻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直拍正手快点

    横拍正手快点

    图 3-4-2 正手快点

    ( 三)正手快带

    1 .特点作用

    出手快、弧线低、借力中发力,落点变化多。主要用于对付弧圈球,降低

    对方的回球质量,以便从相持或被动中转变为主动。

    2 .动作要领

    左脚稍前,站位近台,上臂靠近身体。手臂自然弯曲并作内旋使拍面前

    倾, 几乎是原位迎球( 向后引拍很少)。 手臂、 手腕向左前方迎球, 腰、 髋开

    直拍正手快带

    横拍正手快带

    图 3-4-3 正手快带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

    始向左转动。当来球跳至上升期, 拍面前倾, 球拍高于来球, 击球中上部, 借助

    腰、 髋的转动, 利用身体重心和手臂向前的力量, 在借力中发力, 击打中有稍向前

    摩擦的成分, 手腕保持相对稳定不宜晃动( 图 3- 4-3 ) 。

    3 .注意事项

    ( 1 )站位不要远离球台,引拍动作不宜过大,否则会贻误最佳的击球时

    机,破坏整个动作的节奏,击球点偏后易导致失误。

    ( 2 )手腕如果乱晃,拍形就不易固定,如此将难以控制来球的旋转。

    ( 3 )不需突然的爆发力,而是用力比较平均,否则会影响击球的稳定性。

    ( 4 )主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快带只能作为过渡,目的是为了争取进攻的

    机会。因此,快带时须有清晰的战术意图,并且不宜过度使用,否则易导致

    被动。

    ( 四)正手快拉

    1 .特点作用

    出手较快、动作较小、线路活,站位稍离台。在对付下旋发球、搓球和削

    球时,可作为过渡技术为扣杀创造条件,又称拉攻。

    2 .动作要领

    准备姿势同近台攻球类似。前臂下沉, 将球拍引至身体右后下方, 略低于来

    球。上臂带动前臂加速向左前上方挥动迎球, 当来球跳至高点期( 或下降前期)

    时触球。来球下旋强, 拍面稍后仰击球中下部, 多向上摩擦; 来球下旋弱, 拍面接

    近垂直击球中部, 向上摩擦的成分略少( 图 3- 4-4 ) 。

    直拍正手快拉

    横拍正手快拉

    图 3-4-4 正手快拉第四节 攻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3

    3 .注意事项

    ( 1 )身体重心过高,或是球拍位置过高,都会影响向上挥拍时对球的提

    拉动作,容易吃转。

    ( 2 )与弧圈球的区别,快拉的引拍距离较小,不是用整个手臂向后拉,击球点离身体较近,以前臂为主,出手相对较快。

    ( 五)正手扣杀

    1 .特点作用

    动作幅度较大,力量重、球速快、威胁大。通常是在用其他技术取得主动

    和优势之后,对方回接出半高球时运用,是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

    2 .动作要领

    左脚稍前,站位远近视来球长短而定。手臂自然弯曲并作内旋使拍面稍前

    倾,随着腰、髋的转动,整个手臂后拉,将球拍引至身体右后方,适当加大引

    拍距离,便于加速和发力。借腰、髋的左转及腿的蹬力,带动手臂向前迎球。

    当来球跳至高点期 ( 位置合适时可在上升期) ,上臂带动前臂同时加速向左前

    下方发力,拍面前倾击球中上部,撞击为主,略带摩擦 ( 近网球除外) 。来球

    不转或带上旋时,球拍位置应略高于来球 ( 图 3- 4-5 ) 。

    直拍正手扣杀

    横拍正手扣杀

    图 3-4-5 正手扣杀

    3 .注意事项

    ( 1 )引拍距离应根据来球适当调整,如果引拍距离过小,或是击球点离

    身体过近,都会影响扣杀的力量。

    ( 2 )运用扣杀技术时腰、髋和腿的配合用力尤为重要,如果仅用手臂发

    力,不但杀伤力有限,而且动作不稳定。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4

    ( 3 )触球前各部分肌肉必须充分放松,击球时的爆发力才有保证。

    ( 六)正手突击

    1 .特点作用

    出手快、动作小、突然性强,有一定力量。是我国快攻运动员的独有技

    术,专用于对付下旋球,又称 “ 低球起板” 。

    2 .动作要领

    基本与拉相同, 区别在于: 拉攻是向上提拉摩擦球; 突击则必须在高点期

    ( 或上升后期) 触球, 以前臂发力为主, 借助一定的上臂和腰、 髋力量向前击出,带有爆发力。手腕除辅助发力外, 稍带摩擦动作, 帮助制造弧线和控制落点( 图

    3- 4-6 ) 。

    直拍正手突击

    横拍正手突击

    图 3-4-6 正手突击

    3 .注意事项

    突击必须在中等力量的范围内加以调节,切忌发死力影响命中率。发力一

    般宜掌握在 5 0% ~7 0%左右。来球低且下旋强烈时,用 5 0%左右的力量即

    可;来球稍高或下旋不强时,可适当加力。

    ( 七)正手杀高球

    1 .特点作用

    动作大、力量重,主要用于进攻肩以上高度的来球,往往能够直接得分。

    2 .动作要领

    左脚在前,身体离台略远。手臂作内旋使拍面前倾,整个手臂随着腰、髋

    的向右转动而尽量向身体右后方引拍,以增大球拍与来球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第四节 攻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5

    发挥击球力量。随着右脚蹬地转换重心和腰、髋向左转动,整个手臂先由后下

    方向前上方挥摆,身体重心逐渐上升并开始向左脚转移,随后手臂加速向左前

    下方挥动,腰、髋同时配合发力,拍面前倾击球中上部 ( 图 3- 4-7 ) 。

    图 3-4-7 正手杀高球

    杀高球又可细分为两种:当来球从高点期稍下降后才出手击球,即慢杀,相对稳健,且能够集中全身之力;在来球刚跳起时的上升期触球,即快杀

    ( 俗称 “ 落地开花” ) ,由于击球节奏突然改变,常使对方措手不及,但这种方

    式稍有不慎就易失误,力量也比慢杀略小。

    3 .注意事项

    ( 1 )来球特高时,不宜在球跳至最高点时击球,以免来球高出挥拍路线

    的高度,影响力量的施展和击球的命中率。

    ( 2 )前臂不要沉得太低,以免压不住来球而致出界。

    ( 八)正手攻打弧圈球

    1 .特点作用

    出手快、力量大,是回击弧圈球的最为积极主动的技术之一,但掌握的难

    度较大。

    2 .动作要领

    准备姿势同近台快攻。前臂上提并内旋, 使拍面稍前倾, 手腕相对固定。来

    球弧线较高、 旋转较强时, 球拍位置高于来球, 重心略上提; 反之, 球拍位置略低。

    在腰、 髋带动下, 前臂快速收缩前迎, 在来球的上升后期击球中上部。来球弧线较

    高、 旋转较强时, 以“ 盖压” 撞击为主, 向前下方用力, 击球后身体重心随之迅速降

    低; 如来球弧线很低而旋转不强, 必要时可向前略向上发力( 图 3- 4- 8 ) 。

    图 3-4-8 正手攻打弧圈球第三章 乒乓球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

    3 .注意事项

    ( 1 )必须利用身体重心的力量,而不能只用前臂发力,否则控制球的能

    力低,容易 “ 吃转” 。

    ( 2 )击球点一定要在身前,手腕切忌随意晃动而导致拍形不稳定。

    二、反手攻球技术

    ( 一)反手快拨

    1 .特点作用

    动作小、出手快、线路活,借来球反弹力量还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力

    量,但突然性和攻击性不足,多为横拍选手用以对付强烈的上旋来球、直拍推

    挡或反手进攻。

    2 .动作要领

    两脚平行开立,站位较近。手臂自然弯曲并作外旋使拍面前倾,手腕内收

    和屈,将球拍引至腹前偏左的位置。当来球跳至上升期,前臂加速挥动并外

    旋,手腕作伸和外展,拍面稍前倾击球中上部,借来球反弹力量向右前方拨回

    来球 ( 图 3- 4-9 ) 。

    图 3-4-9 反手快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875KB,2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