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3595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奇闻和秘史.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6日
第1页
第6页
第14页
第25页
第38页
第153页

    参见附件(7476KB,299页)。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是作者阿尔贝托安杰拉写的关于古罗马历史的书籍,主要讲述了古罗马城市里的日常生活,从富丽堂皇的大楼到嘈杂的集市,带你领略历史。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内容提要

    从公元115年的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开始,阿尔贝托?安吉拉(Alberto Angela)引领读者在古罗马城进行一次非凡的探险之旅。此时罗马帝国正处于权力的顶峰。帝都罗马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大都会。从富丽的多穆斯到拥挤的公寓大楼,从嘈杂的罗马集市到宏伟的帝都浴场,巴西利卡中的唇枪舌剑,斗兽场里的殊死拼杀,罗马人的酒会、游戏、习俗、禁忌,甚至隐秘性事,等等等等,均呈现在作者笔下。讲述古罗马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但很少有一本书能够使读者如此接近帝国首都的日常生活。作者凭借天才的讲故事能力,并基于丰富的考古发现,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作者简介

    阿尔贝托安杰拉(Alberto Angela)是意大利的古生物学家、作家和记者,也是当今意大利最着名的科普工作者。同时,他还担任最受欢迎的两个电视节目《超级夸克》和《尤利西斯》的主持人。他一直从事考古的现场发掘和研究活动,并撰写了多部关于古罗马的历史着作,也曾与父亲共同撰写《成长生命的非凡故事》《鲨鱼》和《宇宙之旅》等科普书籍。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章节目录

    当时的世界

    黎明前的几小时

    【奇闻】永恒之都罗马的数字

    06:00 多穆斯——富豪们的宅邸

    06:15 室内装潢——一种纯粹的罗马风格

    06:30 主人起床/ 26

    07:00 罗马式穿着/ 29

    07:10 女性时尚/ 34

    07:15 罗马时代的男用盥洗室/ 38

    07:30两千年前的美容秘诀/ 41

    08:00罗马式早餐/ 49

    08:30开门!/ 51

    在晨雾中飞越罗马 / 54

    抱歉,请问几点了? / 60

    08:40理发师和早晨的尖峰时刻/ 64

    公寓大楼,另一个世界/ 69

    【奇闻】古罗马的“摩天大楼”/ 73

    08:50公寓大楼具有人性的一面 / 77

    09:00公寓大楼缺乏人性的一面/ 84

    【奇闻】罗马是座大营地?/ 94

    09:10罗马的街道/ 96

    09:20商家和工坊/ 101

    09:40与一位神只相遇/ 109

    09:50为什么罗马人的名字这么长?/ 120

    【奇闻】罗马人的名字/ 123

    09:55罗马人的娱乐/ 125

    10:00罗马大街小巷里的拉丁语/ 130

    10:10在街道边……上学/ 133

    10:20博阿里奥市场:牲畜市场/ 139

    罗马:各种物品的集散地/ 148

    10:30罗马街道上的印度氛围/ 150

    10:45在有艺术杰作的静谧绿洲稍做停留/ 158

    罗马犹如第三世界城市?/ 162

    【奇闻】古罗马的人口/ 166

    古罗马的八大难题/ 169

    11:00奴隶市场/ 174

    与维斯塔莱见习女祭司的短暂相遇/ 191

    【奇闻】罗马各广场简史/ 196

    11:10抵达罗马广场/ 199

    11:30朱利亚巴西利卡/ 207

    罗马元老院/ 216

    值此之际,在圆形竞技场……/ 219

    【奇闻】圆形竞技场里的动物/ 223

    11:40大理石幻境:帝国广场/ 224

    【奇闻】罗马的大理石地籍图/ 232

    11:50古罗马的公厕/ 234

    12:00在罗马分娩/ 240

    12:20与塔西佗的相遇/ 246

    12:30圆形竞技场,死刑处决那一刻/ 251

    【奇闻】死亡作为娱乐表演/ 256

    13:00在酒吧吃一顿简单的午餐/ 261

    【奇闻】一个塞斯特斯值多少钱?/ 269

    13:15~14:30每个人都去大浴场/ 272

    【奇闻】建造图拉真浴场/ 291

    15:00进入圆形竞技场/ 293

    【奇闻】圆形竞技场的秘密/ 302

    15:30角斗士登场!/ 305

    16:00受邀参加晚宴/ 323

    【奇闻】罗马人戴的金饰/ 347

    20:00到了干杯游戏的时刻/ 349

    【奇闻】食材、细节和某些食谱/ 353

    罗马的性发展/ 357

    21:00罗马人的性/ 361

    24:00最后的拥抱/ 380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奇闻和秘史截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奇闻和秘史 (意)阿尔贝托·安杰拉著;廖素

    珊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

    (思想会)

    ISBN 978-7-5201-3569-6

    Ⅰ.①古… Ⅱ.①阿… ②廖… Ⅲ.①社会生活-历史-古罗马-通俗读物

    Ⅳ.①K126-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19444号

    ·思想会·

    古罗马的日常生活:奇闻和秘史

    著 者 〔意大利〕阿尔贝托·安杰拉(Alberto Angela)

    译 者 廖素珊

    出 版 人 谢寿光

    项目统筹 祝得彬

    责任编辑 祝得彬 刘学谦 刘燕婷

    出 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分社(010)

    59367004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 邮编:

    100029

    网址:www.ssap.com.cn

    发 行 市场营销中心(010)59367081 59367083

    印 装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规 格 开本:787mm×1092mm 116

    印张:12.625 插页:0.25 字数:278千字

    版 次 2019年1月第1版 2019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201-3569-6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8-7895号

    定 价 68.00元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读者服务中心(010-59367028)联系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关注公众号:死磕读书杂志会文前辅文

    UNA GIORNATA NELL’ANTICA ROMA by ALBERTO ANGELA

    Copyright? ? 2007 Rai Radiotelevisione Italiana, Roma

    · 2007 Arnoldo Mondadori Editore S.p.A., Milano

    This edition arranged with MONDADORI LIBRI S.p.A.

    through Big Apple Agency, Inc., Labuan, Malaysia.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right: ? 2018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Alberto Angela彩插罗马图拉真市场遗址罗马天坛圣母堂附近公寓大楼遗址

    图拉真浴场(复原图)水彩 Peter Connolly(1935-2012)(绘)图拉真浴场高温浴室(复原图)水彩 Peter Connolly(1935-2012)(绘)文前辅文

    献给

    莫妮卡、里卡尔多、爱德华多和亚历山德罗

    他们为我的人生带来光芒

    A Monica,Riccardo,Edoardo e Alessandro.

    E alla luce che hanno portato nella mia vita.序言

    古罗马人的生活是什么光景呢?在彼时罗马的街道上,每天都发生

    着什么样的事情?这些是我们常常问自己的问题。而我猜想,就是这种

    好奇心促使您打开本书的。

    毋庸置疑,古罗马对我们而言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每次我们参

    观罗马时期的考古遗址时都会有这种感受。不幸的是,旅游指南和考古

    展览品对于你所正探索之地的日常生活,往往只能提供笼统的概念,而

    且大部分总是集中在建筑的风格或年代上。

    事实上,要真正了解这些遗址的日常生活情景是有窍门的,那就是

    要注意细节:台阶上的磨损迹象、灰泥墙壁上的胡乱涂鸦(在庞贝古城

    到处都是)、两轮马车的车轮在人行道上留下的车辙、房子的大理石门

    槛上因(早已消失的)前门不断开关而磨出的擦痕……

    如果专注在这些特定细节上,你所探访的任何一处遗迹都将会顿时

    复活,你将能“看见”那个往昔时代的芸芸众生。这便是本书背后的精神

    ——以无数的小故事来重新发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那个时代。

    在多年对古罗马废墟和地中海周遭罗马遗址的电视拍摄中,我发现

    了有关罗马帝国时代生活的无数故事,它们在被世人遗忘许久后,才由

    考古学家重新挖掘出来。探访这些遗址使我接触到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习惯和实际细节,以及一个不复存在的世界的风俗和社会规范。当我和

    挖掘遗迹的考古学家讨论或拜读他们的书籍和出版物时,我也有相同的

    体验。

    我意识到,这些有关罗马世界的珍贵资料几乎从未向大众公开,常

    常只流通于专业的学术期刊或封闭的考古挖掘遗址中。因此,我试着在

    此把它们讲述出来。

    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通过讲述这些日常生活,使古罗马的废墟

    复活,并试着回答许多非常简单的问题——那时候走在城市里的大街小

    巷是什么感觉?会看到什么样的人?从阳台上会看到什么?食物好不好

    吃?人们说着哪一种拉丁语?卡比托利欧山[1]

    上矗立着的神庙在曙光中呈现何种景象?

    在某个程度上讲,我在此书中试图打开一架摄影机,探索城市各个

    部分在两千年前的模样,让读者仿佛有正走在街道上的兴奋感受,你能

    闻到气味和芳香,观察到人们的脸部表情,走进商家、房舍或圆形竞技

    场之内。我认为,这是我们能了解帝国首都实际生活的唯一方式。

    我自己就住在罗马,因此,对我而言,要我描述整日斜照在街道和

    纪念碑上阳光的变化,或探访考古遗址从而为多年来的电视拍摄和现场

    观察增添诸多细枝末节等,都易如反掌。

    当然,在这趟访问古罗马的旅程中,你将看到的光景并非想象之

    物。相反,它们直接来自科学研究和考古发现、样本或骨骸的实验室分

    析,以及对古文献和书籍的考察。

    对我而言,遵循城市中一天的进展,似乎是井井有条地呈现这些琐

    碎资料的最佳方式。每天中的每个小时对应着在永恒之都某地点的独特

    活动。如此,随着每个小时的流逝,古罗马生活中的一天将在我们眼前

    展开。

    但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罗马的书?答案是我们的生

    活形态衍生自罗马。倘若古罗马从未存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形态将会截

    然不同。你不妨好好思考这一点。罗马文明通常让我们联想到它的皇

    帝、出征作战的勇猛军团,以及罗马神庙那些长长的柱廊。但是,罗马

    文明的真正力量却躺在别处。这力量让罗马延续了超乎想象的悠久年

    代:在西方超过一千年,而在东方甚至更久,延续超过两千年直到文艺

    复兴初期,尽管帝国首都后来从君士坦丁堡迁移到拜占庭[2]。没有任何

    军团、政体或意识形态,足以确保这么长久的帝国寿命。罗马的成功秘

    诀恰恰在于其日常生活形态(modus vivendi):建筑房舍的方式、衣着

    打扮、饮食,以及在家庭内外与其他人的互动关系,这些全都被纳入法

    律和社会规范的精准体系中。尽管罗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逐步的演化,但它在数世纪间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并使得罗马文明得以长久延续。

    但是,我们真的能确定罗马时代已经完全消失了吗?实际上,罗马

    帝国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秀的雕像和纪念碑,它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所使用的字母,甚至在网络上使用的字

    体都是罗马正体字。意大利语,如同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和罗马

    尼亚语等语言一样,都源自拉丁语。大量的英语单词也是如此。更不用说我们的法律体系、道路修筑法、城市规划、建筑、绘画和雕刻了,它

    们都源自罗马。没有罗马人,今日这一切都会大大不同。

    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时,你会发现,许多西方文明的最基本要素都

    不过是罗马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演变,正如同我们每天在帝都罗马的街道

    上和房舍内看到的景象一样。

    我试着写了一本我一直想在书店里找到的书:一本能满足我对古罗

    马世界好奇心的书。我希望这本书也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一切全都从公元115年,图拉真皇帝[3]

    统治时期的一条小巷子开始

    说起。在我的看法中,此时罗马正处在国力巅峰,也许,它的美也有着

    最卓越的表现方式。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而天将破晓……

    阿尔贝托·安杰拉

    [1]卡比托利欧山(Campidoglio),古罗马朱庇特神庙所在的山丘,为罗马七丘之一。

    (本书脚注均为译者添加)

    [2]此处有误。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30年将拜占庭改为君士坦丁堡。1930年,此城正式改

    名为伊斯坦布尔。

    [3]图拉真(Marco Ulpio Nerva Traiano,53~117),罗马皇帝,于公元98~117年在位,统治时期罗马帝国达到鼎盛。

    当时的世界

    黎明前的几小时

    奇闻 永恒之都罗马的数字

    06:00 多穆斯——富豪们的宅邸

    06:15 室内装潢——一种纯粹的罗马风格

    06:30 主人起床

    07:00 罗马式穿着

    07:10 女性时尚

    07:15 罗马时代的男用盥洗室

    07:30 两千年前的美容秘诀

    08:00 罗马式早餐

    08:30 开门!

    在晨雾中飞越罗马

    抱歉,请问几点了?

    08:40 理发师和早晨的尖峰时刻

    公寓大楼,另一个世界

    奇闻 古罗马的“摩天大厦”

    08:50 公寓大楼具有人性的一面

    09:00 公寓大楼缺乏人性的一面

    奇闻 罗马是座大营地?

    09:10 罗马的街道

    09:20 商家和工坊

    09:40 与一位神祇相遇

    09:50 为什么罗马人的名字这么长?

    奇闻 罗马人的名字

    09:55 罗马人的娱乐

    10:00 罗马大街小巷里的拉丁语

    10:10 在街道边……上学

    10:20 博阿里奥市场:牲畜市场

    罗马:各种物品的集散地

    10:30 罗马街道上的印度氛围

    10:45 在有艺术杰作的静谧绿洲稍做停留

    罗马犹如第三世界城市?

    奇闻 古罗马的人口

    古罗马的八大问题

    11:00 奴隶市场

    与维斯塔见习女祭司的短暂相遇

    奇闻 罗马各广场简史

    11:10 抵达罗马广场

    11:30 朱利亚巴西利卡

    罗马元老院

    值此之际,在圆形竞技场……

    奇闻 圆形竞技场里的动物

    11:40 大理石幻境——帝国广场

    奇闻 罗马的大理石地籍图

    11:50 古罗马的公厕

    12:00 在罗马分娩

    12:20 与塔西佗的相遇

    12:30 圆形竞技场,死刑处决的一刻

    奇闻 死亡作为娱乐表演

    13:00 在酒吧吃一顿简单的午餐

    奇闻 一个塞斯特斯值多少钱?

    13:15~14:30 每个人都去大浴场

    奇闻 建造图拉真浴场

    15:00 进入圆形竞技场

    奇闻 圆形竞技场的秘密

    15:30 角斗士登场!

    16:00 受邀参加晚宴

    奇闻 罗马人戴的金饰

    20:00 到了干杯游戏的时刻

    奇闻 食材、细节和某些食谱

    罗马的性发展

    21:00 罗马人的性

    24:00 最后的拥抱当时的世界

    公元115年,在图拉真皇帝治下,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展至其最大版

    图。帝国边界超过9600多公里,几乎是地球圆周的14[1]。帝国从苏格兰

    延伸至伊朗边境,从撒哈拉沙漠拓展到北海。

    居民由形形色色又迥然不同的人群构成,从来自北欧的金发民众到

    来自中东的黑发民族,从亚洲人到北非人,不一而足。

    想象一下,试着将今日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人口加总起来。相较

    于当时的世界人口,罗马帝国的人口总和甚至比前述加总人口所占的比

    例更大。

    最重要的是,帝国囊括各式各样的地理环境。若从帝国的一端走到

    另一端,我们将遇到充满海豹和海狮的冰川、矗立着冷杉的巨大森林、大草原、白雪覆盖的山脉、庞大的冰河,接着就是湖泊和河流,它们将

    引导我们往南探向地中海的温暖海滩和意大利半岛的火山。沿着被罗马

    人称为“我们的海”[2]

    的对岸走去,我们将发现自己身处广袤无际的(撒

    哈拉)沙漠的沙丘前,然后遭遇到红海的珊瑚礁。

    在历史上,没有其他帝国曾横跨如此多样的自然环境。各地的官方

    语言是拉丁语,各地的流通货币是塞斯特斯[3]

    ,到处都只遵行一种律

    法:罗马法。

    有趣的是,这个庞大帝国的人口并不多——不到5000万人,比今日

    意大利的人口稍微少些。人口分散在村庄、乡镇及遗世独立的农庄别墅

    中,它们如同餐桌布上的面包屑,散布在无垠的疆域里,而几座大城市

    则从中陡然冒出。

    所有主要的城市都以效率颇高的道路网相连,我们至今仍开着房车

    和卡车在这些延伸8000~9600多公里的道路上驰骋。这个道路网也许是

    罗马人留给我们最伟大、最历久不衰的遗产。但在这些道路的尽头,仍然有未经探索的广袤土地,狼、熊、鹿和野猪在那里徜徉。对于早已习

    惯耕地和工业仓库等景致的我们而言,这些野地看起来像是广袤无垠的

    国家公园。

    军团保卫着这个世界,他们驻扎在著名的堡垒里,沿着帝国边界驻

    守在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在图拉真的统治下,陆军就有15万人,编成

    30个左右的军团,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如第三十乌尔皮乌斯军团

    (Ulpia Victrix)、驻扎在多瑙河的第二“辅助”军团(Adiutrix),或驻

    守在离今日伊拉克边境不远的第十六“坚定”军团(Flavia Firma)。

    军团士兵需要后备部队,后者由外省居民组成,他们使有效军额加

    倍,听命于皇帝的总士兵人数则高达30万~40万,他们都是武装人员。

    而帝国的心脏地带在罗马。它屹立在帝国的正中央。

    当然,罗马是个权力中心,但它也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充

    斥着作家、哲学家和法律学者。最重要的是,它还是个大都会,与今日

    的纽约或伦敦相似,在这类城市里你可以认识来自全世界的人。在昔日

    罗马街道熙来攘往的人群里,你会碰到斜靠在马车上的富有中年贵妇、希腊医生、高卢[4]

    来的骑士队长、意大利元老院元老、西班牙水手、埃

    及祭司、塞浦路斯妓女、中东商人、日耳曼奴隶……

    罗马成为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几乎有150万人。这是自从

    智人(Homo sapiens)出现后未曾有过的景象。他们是如何生活在一起

    的?这趟探访永恒之都的旅程将会帮助我们了解,在古代世界中达到最

    大疆域和鼎盛年代时,罗马帝国首都的每日生活景况。

    帝国数千万子民的生活,均取决于罗马做出的裁决。但反之,罗马

    的生活要仰赖什么?它产生自居民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那是一

    个令人惊讶的宇宙,在历史上独一无二,在某个平凡无奇的一天,它将

    在我们的探索中展开,就说那天是个星期二好了,在距今1892年前。

    [1]在古代,人们想象中的地球要比实际小得多,而且认为它是平的。

    [2]罗马人称地中海为“我们的海”(Mare Nostrum)。

    [3]塞斯特斯(sesterzi),古罗马的一种铜铸货币。

    [4]高卢(Gaul),约指现今的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北部。黎明前的几小时

    她的眼眸默默凝望着远处,就像陷入沉思中的人。苍白的月光映衬

    出一张柔和的脸孔,宛如牛奶般洁白,嘴角隐藏着一抹微笑。她的前额

    缠绕着一条缎带,挽着发髻,但有几缕调皮的发丝松垮地掉落在她的肩

    膀上。突如其来的一阵强风在她周遭卷起尘土的云朵,但她的头发没有

    拂动。她的头发也不可能拂动,因为她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就像她

    赤裸的手臂是由大理石雕刻而成,她衣裙上的数百个衣褶也不例外。制

    作她的雕刻家使用全世界最珍贵的大理石,将罗马人最尊崇的神祇之一

    冻结在石头中——她便是玛图塔圣母(Mater Matuta,伟大的母亲),也就是“吉祥之母”、生育女神、“起源”和曙光女神。这雕像已经在此矗

    立多年之久,巍巍屹立在她那雄伟的基座上,俯视着邻近区域的一个十

    字路口。她为黑暗所包围,但散漫四射的苍白月光在她的大理石手臂之

    外,照亮了一条宽广的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商家。在夜晚的这个时

    分,商家大门紧闭,用的是结实的门闩和插入地面的厚重木板。它们位

    于庞大、阴暗的建筑中最低矮的那一层。这些巨大的黑色幢影包围着我

    们,仿佛我们正身处峡谷底端,抬头望向繁星满布的天篷。这些建筑物

    叫“insulae”,也就是下层阶级或平民的房舍,类似于我们的公寓大楼,但和我们的相较,极为不舒适。

    这些公寓大楼和罗马的街道一样缺乏照明,这令我们吃了一惊。不

    过,这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已经太过习惯现代都会中的明亮灯光。好几个

    世纪以来,当夜幕降临时,世界上的城市便为黑暗所吞噬,除了几盏挂

    在客栈或照亮神像的油灯(后者通常被放在需要照明的地点,比如街角

    或十字路口,用以帮助在夜晚出门闲逛的路人)。在罗马帝都亦是如

    此。多亏这几盏“夜灯”,或某些房舍里仍在燃烧的油灯光芒,我们才有

    可能辨识出城市某些地点的“地理位置”。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现象是周遭一片寂静。当我们走下街道时,那股安静非常不真实。只有从街道下方几米处的临近喷泉流泻而下的哗

    哗水声,划破了这份沉寂。喷泉的设计非常简单:四片厚重的石灰华板

    所形成的四方形水池中央,矗立着一根低矮石柱。月光挣扎着想划过两

    栋建筑间,投射到街道上,照出那根石柱上所雕刻的神祇脸庞。那是墨丘利[1]

    ,他带着有翅膀的头盔,嘴里倾泻出潺潺流水。在白天,女人、孩童和奴隶在此轮流取水,将木桶注满,然后提回家中。但现在,此处

    空无一人,只有流水的汩汩声响与我们为伴。

    这份静谧很耐人寻味,应该说很罕见。这城市有150万人,而我们

    正身处其中。夜晚时分通常是商家的运货时间,马车的铁轮在石制的人

    行道上碾出金属的吵闹声响,回音中还夹杂着狗的汪汪吠叫。罗马是座

    不夜城。

    我们前头的街道变得稍微宽阔,创造出光线的绿洲。月光照亮了铺

    在人行道路上的网状玄武岩板。它看起来就像巨大乌龟被石化的龟壳。

    再往前走一点儿,于街道尽头,有东西在移动。是人,他停下来,又往前走几步,然后蹒跚摇晃,靠在墙壁上。他一定是醉了。他嘟囔着

    我们听不懂的话语,摇摇晃晃地朝一条巷弄走去。谁知道他能不能安然

    返家呢?事实上,夜晚的罗马街道就像夜间的抢匪一样令人恐惧万分

    ——那儿充斥着小偷、罪犯和数不尽的街头混混,后者光为了一点小

    钱,会毫不犹豫地将匕首刺向某人的肚子。如果明天早上有人在街道上

    发现一具遭抢劫并被刺死的某某尸体,要想在这般人口密集和龙蛇杂处

    的城市里抓到凶手,那可绝非易事。

    那位醉酒的路人走进巷子前,在街角因绊到一样凸起物而摔跤。他

    发出一声咒骂,粗声低哼了几个字,然后继续那貌似不可能完成的路

    程。那块凸出的东西动了一下。它是活的。他是首都中众多无家可归的

    人之一,绝望地想找一处可以安心睡觉的地方。自从他的房东在几天前

    将他赶出那个简陋的租屋后,他便一直住在街上。他不是唯一的游民,躺在他旁边的是一整个家庭,他们尽力寻找还算舒适的安身之所,他们

    拥抱在一起,只带着几样他们带得走的家当。每当六个月的租期结束

    时,罗马便充斥着这样的可怜人。许多人在一夕之间发现自己被迫在街

    道上扎营,寻找容身和睡觉的地方。

    忽然间,某种节奏明确的声响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刚开始时模糊

    不清,随后越来越清晰。它在建筑物之间回荡,因此很难判定它来自何

    处。门闩的陡然声响和好几盏油灯的光芒解释了这个谜团——这是由守

    夜人组成的巡逻队。他们究竟是谁呢?理论上,他们是消防队员,但由

    于需要不断执行防止火灾发生的检查勤务,所以他们也肩负着维护公共

    秩序的职责。你应该看得出来,这些守夜人是军人。巡逻队共有九人:八名新兵

    和一位班长。他们正从一座大门廊的阶梯上攀爬下来。他们有进入任何

    建筑物的权力,这样他们才能检查火苗,预知危险状况,并及早发现可

    能导致悲剧的粗心行为。他们刚完成一项检查,班长正在和手下念叨着

    什么。他将油灯举高,因此新兵都能看清楚他。他的体格结实强壮,刚

    毅和轮廓分明的五官恰好搭配他那粗重沙哑的嗓音。他一解释完,便狠

    狠地看了其他新兵(vigiles)一眼,皮革头盔下那对深色的眼眸发出慑

    人的光芒。然后他大声发出命令,一行人开始迈步向前走。他们踢的正

    步过于节奏分明,这是新兵的典型毛病。班长看着他们迈步走开,摇摇

    头,然后跟在后面。他们用力踱步的声响逐渐消退,直到为喷泉的潺潺

    水声所淹没。

    我们瞥向东方,看见天色已有改变。它仍是黑黝黝的,但现在你看

    不见星光。一张无影无形、不可触知的面纱仿佛正缓缓笼罩整个城市,像是试图将它与星光璀璨的苍穹分隔开来。几小时后,新的一天将会展

    开。但在一个古老的世界中,在这个最强大的帝国首都里,这将是一个

    与众不同的早晨。

    [1]墨丘利(Mercury),众神的信使,司商业、旅行、诈欺和盗窃等。奇闻 永恒之都罗马的数字

    公元2世纪,罗马处于鼎盛时期。这真的是拜访这个城市的最好时

    机。与帝国的开疆拓土齐头并进,罗马也拓展到它最大的地理疆域,面

    积涵盖1800公顷,周长几近22.5公里。这还不是全貌。它的人口在100

    万到150万之间(根据某些估算,罗马当时人口多达200万,几乎与现代

    罗马相当!)。它是整个古典时期人口最稠密的城市。

    事实上,我们不该对这样的人口增长与建筑热潮感到惊讶:罗马在

    数个世代以来稳定成长。每个继位的新任皇帝都用新的建筑物和纪念碑

    来装饰它,因此逐渐改变了城市的样貌。尽管如此,有时它的样貌会因

    火灾而发生突然而激烈的转变,而且这样的情形相当常见。罗马面貌的

    不断转变将持续数个世纪之久,甚至在古代,罗马便已经像一座开放的

    巨型博物馆,随处都能欣赏到艺术和建筑之美。

    在这方面,当我们浏览君士坦丁大帝[1]

    统治时编撰的城市建筑和纪

    念碑列表时,仍不免感到惊诧。我们当然不会列出整张表,但仅是举出

    某些重点所在便足以让你惊掉下巴,特别是如果你记得这个城市的面积

    远比今日要小的话。

    40座凯旋门

    12个广场

    28栋图书馆

    12座巴西利卡[2]

    11座大浴场和1000个公共浴室

    100座神庙3500个著名人物青铜制雕像,和160座黄金和象牙制神祇雕像

    25个骑马雕像

    15座埃及方尖碑

    46个妓院

    11个水道桥和1352座街道喷泉

    2个马车竞技场(较大的马西姆斯竞技场拥有将近40万个观众席)

    2座供角斗士打斗的圆形露天剧场(较大的圆形竞技场有5万~7万

    个观众席)

    4座剧院(最大的庞贝歌剧院有2.5万个观众席)

    2座海战剧场(为水战和海军战役打造的人工湖)

    1座用于田径和竞技比赛的体育馆(图密善竞技场有3万个观众席)……

    那绿地呢?我们几乎无法置信,在这个密布着纪念碑和公寓大楼的

    城市里,绿地很多。在私人花园、公共公园、神圣森林和贵族们那为柱

    廊所环绕的庭院之间,等等,绿地大约占城市表面面积的14,超过400

    公顷。

    有个问题令我们感到好奇:罗马的真实“颜色”为何?当我们远眺城

    市时,哪种色调将吸引我们注意?罗马可能有两种主要颜色:赤陶瓦屋

    顶的红色,以及房屋正面和神庙大理石廊柱的明亮白色。在绵延一片的

    红色屋瓦中,我们会注意到,到处是在阳光中闪烁的璀璨金绿色屋瓦。

    那些是神庙和某些帝国建筑的镀金青铜屋瓦。它们过一段时间便会氧

    化,往往染上绿色色调。列柱或神庙顶端的镀金雕像使我们惊讶,它们

    屹立在城市天际线之上,显得特别突出。白色、红色、绿色和金色,这

    些便是罗马的颜色。06:00 多穆斯——富豪们的宅邸

    罗马人住在哪里?他们的房子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我们习惯在电影

    和电视剧中看见他们住在明亮的房舍里,有柱子、内院花园、装饰湿壁

    画的房间、小喷泉和餐厅(“triclinia”,放有躺椅的正式餐厅)。但事实

    却迥然大异。只有富豪和贵族有能力住在仆人成群的别墅里,而这种人

    可不多。罗马的绝大多数居民都住公寓大楼,生活条件往往极差,有些

    甚至让我们联想到孟买贫民窟的房子。

    不过,我们还是来一一介绍,从罗马精英的房舍,也就是所谓的多

    穆斯(domus)开始。在君士坦丁大帝治下,当局记载罗马有1790座这

    类房舍,这的确是个不容小觑的数字,但它们的格局并不都是一样的。

    有些相当大,有些则很小,后者是由于图拉真时期的罗马长期缺乏空地

    所致。尽管如此,我们就要去拜访的那座豪宅拥有传统的古老格局,它

    的主人非常以此为傲。

    这种豪宅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的外观:它像牡蛎般向内封闭。

    事实上,你得将典型的罗马多穆斯想象成某种类似外国军团的小堡垒。

    它几乎没有窗户,即使有的话也很少,只是在高高的墙壁上开着几个小

    洞。豪宅没有阳台,围墙将它与外面世界隔离。事实上,此种防御性的

    围墙反映了罗马和拉丁文化初期的家庭农场结构。

    那一道面朝马路又毫不引人注意的朴质大门使得豪宅与街道上的喧

    嚣隔绝,这是很明显的。豪宅两侧是数个商家,在清晨的这个时候仍关

    着门。主要入口处有两扇高高的木制大门,上面有大型青铜球形拉手。

    在每扇门的中央有个青铜制的狼头,嘴里叼着一个当作门环的圆环。

    进了门,有一条短短的走廊玄关。踏入大门内几步后,我们便踩到

    一个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恶狗图案,上面还写着“当心恶犬”(Cave

    canem)的警语。我们从庞贝的别墅得知,古罗马的许多居民都选择了

    相同的马赛克图案。早在罗马时期,窃贼和挨家挨户的推销员就已经是

    个问题了。

    我们注意到走廊一侧几步之遥处有个小房间,一个男人坐在椅子上

    打瞌睡。他是“门房”,守护入口的奴隶。他身边有个年轻男孩像狗一般

    睡在地板上,他一定是“门房”的助手。豪宅内的每个人都还在呼呼大睡,因此我们可以自在从容地逛游这栋别墅。

    再走几步路,走廊通往一个金碧辉煌的空间:前厅(atrium)。这

    是个长方形的房间,宽敞宏大,绘制着明亮的湿壁画,曙光的光芒将它

    照得闪闪发亮。但既然豪宅没有窗户,这道光线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我

    们往上一瞥,得到答案:天花板的正中央缺了一片屋顶。天花板上有个

    巨大的正方形开口,阳光从此洒入,仿佛在庭院里一般。阳光像瀑布般

    垂直穿透屋顶,然后水平地散射入开向前厅的几个房间内。

    这个天窗不仅能让阳光透入,它还能使雨水落下来。下雨时,前厅

    上方的巨大屋顶表面会收集雨珠,然后将它们导向漏斗般的天窗。几道

    水流从沿着屋顶边缘安置的几座赤陶雕像的口中宣泄而出,以一个精彩

    的腾空跳跃,潺潺流入前厅。在暴风雨来临时,水声将会震耳欲聋。

    但这水不会被浪费掉。雨水精准地坠入前厅中央的正方形大池。这

    是承雨池(l'impluvium),一个非常古老又相当合理的点子。它收集雨

    水,再将它输送到一个地下的储水槽。储水槽是豪宅的水塔。一个小型

    大理石水井使得收集来的雨水能供应豪宅每日所需。这口水井已经使用

    了好几个世代。事实上,水井边缘到处都是磨痕,那是用绳子从储水槽

    里提水桶上来时所留下的擦痕。

    承雨池也具有装饰功能:这个室内水池能倒映蓝天和云朵。它看起

    来几乎就像一幅画在地板上的绘画。对所有进入这豪宅的人来说,不管

    是客人或游览者,它都留下令人非常惊诧和愉悦的第一印象。

    但我们现在正在观看的承雨池里还有别的东西:水面上漂浮着花

    朵。花朵是昨晚在这个豪宅里举行晚宴时所留下来的。

    池里的水就像一面镜子,将清晨曙光折射到宅邸里的每一个角落。

    微风吹拂起的阵阵涟漪反照在客厅墙壁上,光线的波浪似乎越过湿壁画

    的表面,追逐着彼此。我们再走近一瞧,整个客厅内所有墙面上都显示

    出灿烂的色彩。四面墙壁上都是神话人物、想象中的风景或拥有几何装

    饰图案的绘画。色彩相当强烈:天蓝色、红色和赭黄色。

    这些事实让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罗马的世界远比我们的世界

    来得五彩缤纷。鲜明的色彩装饰着室内建筑和纪念碑;甚至连人们在重

    要场合所穿的衣服也有着丰富的色调和明暗层次。我们现代人往往认为

    黑色或灰色西装或洋装才是优雅的极致。丧失这些缤纷色彩真是非常可惜。尤其是我们的家里,大都漆着白色的墙壁。罗马人则会将它们视为

    框好的空白画布。

    我们继续探险。有些房间开向前厅四周,它们是卧室,或说是小房

    间(chiamate cubicula)。跟我们的卧室相比,它们非常窄小阴暗,比

    较像牢房,而非卧室。我们在那里必定会过得很不愉快:卧室没有窗

    户,唯一的光线来自油灯的微弱照射。因此,我们吃惊地发现,要看清

    楚经常装饰着这些房间的绚烂湿壁画和马赛克,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在今天的博物馆中,我们还得利用灯光的巧妙照明,才能赞叹艺术品的

    独到之处。但罗马人却从来不觉得困扰。一旦他们的眼睛适应卧室的昏

    暗,闪烁的油灯火焰便将这些绘画映衬得十分引人入胜,同时更加凸显

    画中风景的轮廓和人物的五官特征。

    我们在前厅的角落可以看到楼梯。楼梯通往楼上,仆人们还有家里

    的某些女眷住在那里。一楼,也就是“高贵的一楼”,属于男人,尤其是

    作为一家之主(pater familias)的领域。

    我们继续往前走,走过承雨池,来到另一边的墙面。在大部分的时

    间内,它被开起来像折叠门的大型木制门板封闭着。我们打开门板,看

    见屋主的办公室(tablinum),他在这里接见客人。房间中央端放着一

    张气派的大型桌子和一把宝座般的椅子,沿着墙边则置放着几张凳子。

    它们的脚全都装饰繁复,点缀着骨头、象牙和青铜的镂嵌雕刻。房内还

    有些放置着油灯的高大分枝烛台,一个(取暖用的)火盆放在地板上,里面有燃烧的木炭,桌子上则放有价值不菲的银器(无疑是贵重的礼物

    或纪念品),以及写字工具。

    在房间远处是片巨大帷幔。我们拉开帷幔,进入豪宅较为私密的空

    间。直到现在,我们已经看过豪宅较为公共的区域,那里是陌生人也可

    以参观的。但这片帷幔之后是宅邸的私密空间。这里是柱廊围绕起来的

    庭院,或说是多穆斯的大型内院,是房舍里的绿地。它由美丽的柱廊环

    绕,柱子间的天花板上悬吊着大理石圆盘,圆盘上绘画或雕刻着神话人

    物。这些圆盘有着一个奇怪的名字“oscilla”,意谓摆动,但我们不难猜

    出名称由来。当风儿吹拂时,圆盘轻柔地前后摇摆,而僵硬的柱廊仿佛

    也轻轻摇摆起来。

    在清晨此时,内院有种迷人的氛围。我们为各式各样的香气所包

    围,它们来自栽种在花圃里的观赏类、芳香类和药用类植物。事实上,在这些花园里,依据多穆斯的不同,我们可以观赏到桃金

    娘、黄杨树、月桂树、夹竹桃、常春藤和莨苕,里面甚至还有大树,比

    如丝柏和悬铃木。别忘了还有鲜花,如栽种在花坛里的紫罗兰、水仙、鸢尾或百合。里头往往还有座葡萄藤架。内院的确是多穆斯里面让人心

    境平和、放松的绿洲。一座精巧细腻的绿洲:植物不是随意栽种,而是

    排成几何图案,小径和花坛精心规划,有时还有个小迷宫。园丁常常修

    剪灌木丛和树本,将它们剪成动物的形状。而在花园里常常可以看到活

    生生的动物,比如雉鸡、鸽子或孔雀。

    我们可以在晨曦的微弱光芒中,看见两个纹风不动的人:它们是装

    饰在花园角落的小型青铜雕像。两座小雕像是肥嘟嘟的男婴,每个人怀

    里都抱着一只鸭子。我们再走近点儿看。一个男婴正发出像是咯咯声的

    怪响。突然间,在两道嘈杂的水流喷射过后,一道细细的流水从一只鸭

    子的嘴中涌出。原来它们是喷泉雕像。水流径直坠入一个圆形水池中

    央,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水舞。这还不是唯一的。我们转身看去,另外三

    座小喷泉也开始喷水。

    显然在这栋多穆斯里,承雨池不是水的唯一来源。一段时间以来,这栋宅邸有另一个供水的源头:水道桥。多亏屋主的人脉广阔,他总算

    得到一条私人的运水管道。事实上,他的宅邸是少数拥有自来水的幸运

    家庭之一。这在罗马很罕见。他也用这些小喷泉游戏来取悦客人。

    现在,一只瘦骨嶙峋的手关上了藏在灌木丛里的栓塞。那是奴隶的

    手;他正在检査水管是否运作正常。他高大瘦长,皮肤黝黑,有着黑色

    卷发,他应该是中东或北非人。现在,他要在内院里捡拾落叶和凋谢的

    花朵。他一定是园丁。

    有些声响从面向廊柱的一个小房间里传出,听起来像是有人在扫

    地。我们朝着声音走去,声音来自餐厅。这是昨晚举行晚宴的地方。宾

    客使用过的躺椅已经整理好,弄脏的罩单全数更换过。另一个奴隶正在

    收拾昨晚欢宴后的残羹剩肴,包括一只龙虾螯。事实上,这是种习惯,在晚宴时,要将食物残渣丢在地上,而非放在盘子里。

    已经有人在厨房工作。那是个女人,也是一名奴隶。她有一头短

    发,藏在以碎布缝制成的头巾下,但你还是看得出来她是金发;几络金

    色卷发垂挂在她脖子上。她也许来自日耳曼或达契亚(罗马尼亚),后

    者是新近才被图拉真征服的土地之一。厨房很窄小。奇怪的是,以晚宴

    闻名的罗马人似乎不怎么重视厨房。他们将其视为一个次要的房间,其角色与现代公寓的小厨房相当,因此,厨房在多穆斯中没有标准位置。

    有时,厨房在一道短走廊的尽头,有时在楼梯下方。这的确很奇怪,但

    不必为此太过惊讶。富豪的宅邸里,没有“家庭主妇”的角色,在厨房里

    干活的都是奴隶。厨房纯粹是个服务区,因此没人担心装饰、舒适度,或空间大小的问题。但此外,在比较卑微的罗马人家庭里,则是由女主

    人负责烧饭,不过,与今日相比,她在家庭中的角色比较像仆人,而非

    妻子。

    罗马厨房让我们熟悉的一个景象是墙壁上挂满了红铜(或青铜)锅

    和平底锅以及砂锅,目的是展示和炫耀。也有些过滤器,它们的洞口设

    计如此精致,宛如刺绣作品。厨房里还有大理石研钵和杵、烤肉叉子、陶锅,以及形状像鱼或兔子的烤盘,用以盛放最受喜爱的菜肴。观察这

    些物品的形状,就等同于浏览那个时代的菜单。

    食物在灶台上加热,那是个砖造的台子,火炭像放在户外的烤肉架

    般铺在上面。当火炭够热时,便可以将炉子或金属三脚架放在上面,然

    后再放上铜锅或平底锅。

    这些砖造灶台往往以优雅的拱孔支撑和装饰,它下面的空间也可作

    为小型的柴堆间。这里堆满备用的柴薪,相当于今日许多意大利厨房所

    用的瓦斯桶。

    现在,奴隶正在点火。但罗马人是如何点火的呢?我们走近她,越

    过她的肩膀偷看,发现她正在使用一片火镰。火镰的形状像个小马蹄,她像抓着陶罐把手般抓着火镰。她的另一只手里握着一块石英,用火镰

    在上面击打。点点火星飞起,一道火星掉落在作为引火物的蘑菇薄片

    (Fomes)(一种长在树干上,像木头般的蘑菇)上。女孩轻轻对着它

    吹气,蘑菇表面开始因白热而燃烧,形成许多小洞。这时,她将薄片推

    向一些麦草,将蘑菇的热焰“传染”给它们。她又吹了几口气。刚开始

    时,一道烟雾从麦草上袅袅升起,然后,陡然间便冒出一道火焰。大功

    告成。现在,她可以燃烧木头,并准备火炭了。

    让我们在这里稍停一下。这趟多穆斯之旅帮助我们了解了罗马宅邸

    的一些事物。它们的确很美丽,但远远不及我们的住宅舒适。宅邸到处

    都是缝隙,冬天很冷,你得借助放在每个房间地上的火盆取暖(相当于

    我们的电暖炉)。更有甚者,房子很暗,每个房间都是昏暗不清。窗户

    很罕见,就算有的话通常也很小,没有我们的窗户透光。在富豪的宅邸

    里,窗玻璃是以滑石、云母甚至玻璃制成,穷人则用半透明的兽皮,或更常见地,只用木头作为窗板而已。

    总之,要了解罗马人的房舍,或者富豪的宅邸,比如像这栋多穆斯

    里的氛围,你只消想象一座老旧农舍,有着厚实的床和厚重的毛毯,从

    门下面缝隙渗透进来的些许朦胧光线,壁炉里燃烧的柴薪气味,漫天飞

    舞的灰尘和蜘蛛等,就已足够。

    [1]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272~337),罗马皇帝,在位期间是公元306~337年,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宗教,330年将罗马帝国首都从罗马迁至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

    [2]巴西利卡(Basilica),古罗马用来做审判或集会场所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

    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做屋顶。06:15 室内装潢——一种纯粹的罗马风格

    如同我们所见,宅邸里的日常活动已经展开。每天最早起床的是奴

    隶。宅邸里总共有11名奴隶,他们构成被称为“家庭”(familia)的团

    体,也就是屋主所拥有的奴隶整体。对我们而言,一栋宅邸就有11名奴

    隶,数量可能太过庞大,但这只是一般标准。实际上,每个富有的罗马

    家庭都拥有5~12名奴隶。

    那么,他们睡在哪里呢?这就如同要容纳整个足球队一般……奴隶

    没有自己的房间。他们睡在厅堂、厨房,或全部挤在同一个房间里。一

    个特别受到信任的奴隶则睡在主人(dominus)卧室前的地板上,看上

    去就像狗和它的主人一般。

    今早稍晚时,我们将有机会了解奴隶的世界:他们是谁,他们如何

    变成奴隶,以及他们的主人如何对待他们,等等。但现在,让我们继续

    观察正在醒过来的豪宅。

    一个奴隶女孩拉开厚重的紫色布幔,走到一张有着海豚状桌脚的大

    理石大桌前。桌子沿着承雨池边缘放置。桌上摆着一个精致的银质水

    罐,这显然是接待客人的桌子。奴隶女孩小心翼翼地将它拿起来擦拭。

    我们绕着桌子走了一圈。其他的家具在哪儿?

    罗马房舍最惹人注意的地方在于以下强烈对比:墙壁(湿壁画)或

    地板(马赛克)上丰富多彩的装饰和稀少的家具。基本上,它和我们的

    现代居家设计刚好相反。

    我们再看不到充斥在客厅里的沙发、扶手椅、地毯和书柜。所有的

    房间都是空荡荡的,只放着最基本的家具。

    这种来自罗马人的室内装潢概念与我们的理念南辕北辙。他们不但

    不会将注意力放在家具和房间装潢上,通常还试图隐藏或伪装它们。床

    和椅子有时会消失在坐垫或帷幔之下。同时,墙壁上的湿壁画往往重新

    制造出假的门、假的布幔,甚至假的风景——后者或许还与墙壁上真实的开口所呈现的花园景观相互交替。[最精巧的呈现此技术的范例之

    一,是托雷安农齐亚塔[1]

    著名的欧普隆提斯别墅(Villa Oplontis),这

    别墅可能属于尼禄[2]

    的情妇和第二任妻子波佩雅(Poppea Sabina)。]

    由此可见,许多罗马豪宅显示了罗马人的这类奇怪癖好:在视觉和

    幻觉间大玩捉迷藏,让某些物品消失的同时,又创造出其他事物的复制

    品,有时甚至在墙壁上画出整片风景。考虑到他们身处的时代,罗马人

    倒是拥有极端精致细腻和现代的品位。

    即使家具稀少,但我们在罗马房舍里所能看到的家具却十分珍贵。

    桌子可能是最常见的元素。有许多种类的桌子;罗马人最喜爱的似乎是

    三脚圆桌,桌脚雕刻成猫脚、山羊脚或马脚。(三只脚并非巧合,这是

    确保桌子不会晃动的最简单造型。)

    我们可能会吃惊地发现,罗马人是第一批想出对我们而言应该是现

    代发明点子的人,例如,折叠桌或靠墙站立的半圆形桌。

    不过,罗马的椅子就没那么新奇了。它们一点也不舒适。罗马人完

    全不懂我们今日常常在沙发和扶手椅中所使用的填充技术,他们试图以

    坐垫来弥补这项缺失。坐垫真的到处都是:床上、躺椅上和坐椅上。

    在这栋多穆斯里,角落处可以看到衣柜似乎再正常不过,但事实

    上,它是最古老世界的创新发明。罗马人是第一个使用衣柜的人。希腊

    人和伊特拉斯坎人[3]

    并不懂得使用衣柜。尽管如此,奇怪的是,罗马人

    的使用方式与我们不同,他们并不拿衣柜来装衣服。相反,他们用这类

    柜子来储藏精美或贵重的物品,比如酒杯和高脚杯、梳妆用具、墨水池

    或秤。

    衣服和亚麻床单则放置在一种叫作“vestiariae”的特别柜子里,它与

    现代的长椅柜非常类似。柜脚雕刻成小狮爪,盖子从上头打开。这种家

    具将被使用数世纪,延续到整个中古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

    当然了,富人家中的室内装潢会使用大量的帘幕和帷幔。它们能够

    为房间阻挡太阳和强风,创造出冬暖夏凉的效果,并能使主人与灰尘、苍蝇和偷窥的眼神保持安全距离。在这方面,考古学家最近在位于现今

    土耳其的罗马城市艾费苏斯[4]

    的多穆斯废墟中获得一些有趣的发现,这

    座城市遭地震损毁,掩埋了数世纪之久。考古学家在挖掘过程中发现大

    量的罗马小型装潢饰品。在围绕着花园或这栋贵族豪宅内院的柱廊里,仍依稀可见青铜杆装置的残余部分,它们之前是用来支撑柱子之间所挂

    的帘幕的。事实上,廊柱可以用一道帘幕封闭起来,创造出一处凉爽阴

    暗的门廊,居民在艾费苏斯的酷暑中可以于此漫步。在门框上面有更多

    的青铜杆,证实帘幕也可以用来挡住通道,在今日地中海国家的酒吧和

    商店也可以见到类似的景象。(我们不能排除,某些罗马帘幕就像我们

    所使用的帘幕一样,也是用彩色布条和打了数百个小结的长绳制成。)

    必须补充的是,罗马的多穆斯也常常装饰着非常精美的挂毯、席

    子,甚至地毯,这是从中东传至罗马的时尚。

    银器、保险箱和古董

    富豪宅邸的某些装饰品是用来作为地位的象征。比如大理石半身像

    和雕像,以及放在显眼处展示的银杯、碗和其他物品。一整套的银水罐

    和高脚杯则放置在特别展示桌或餐具柜上进行展示,好让客人或门客好

    好赞叹欣赏。

    买不起银器的人就展示青铜器、玻璃或珍贵的陶瓷。但遇上重要场

    合,一定要展示点什么,这是社会习俗。事实上,这个习俗也流传到我

    们的时代,在客厅里以玻璃门餐具柜展示“精美餐具”仍然是被广泛接受

    的做法。

    富裕人家的另一个象征物品是保险柜。我们想尽办法把保险柜藏在

    家里,罗马人则恰恰相反,保险柜往往放置在大家都能驻足观赏的明显

    地点,比如前厅。

    那是富贵和财富的明确象征。当然了,它会被牢牢固定在地板或墙

    壁旁,旁边甚至还有一位相当于管家的奴隶(atriensis),他就像保安

    人员,指挥着进出前厅的人们的路线,尤其是在访客前来和屋主洽谈生

    意,或是举行派对和晚宴的夜晚。

    保险箱说来也不是真的保险箱:它比较像个大柜子,外面固定着螺

    栓和铁条。但想打开它可得大费周章,这个精巧的程序值得詹姆斯·邦

    德来大显身手:拉开青铜假头,推开杠杆,或转动圆环。一旦打开它后,里面又有什么宝物呢?当然是这家人最贵重的金器和银器,还有重

    要文件,比如遗嘱、合约和房契——全部写在木头写字板或莎草纸卷轴

    上,上面还有不可或缺的,以主人徽章戒指盖出的印章。

    这里要介绍一个奇闻。在古代,罗马人便已热衷收集过去的古董、文物和杰作,并放在家中展示。但是,既然我们现在正处于古典时代的

    中期,什么样的文物才可以被视为古董呢?考古学家已经提供给我们答

    案。罗马废墟的发掘显示罗马人将伊特拉斯坎小雕像、镜子和高脚杯视

    为珍贵的古董。考古学家亦发现来自古埃及的文物。坦白说,对图拉真

    治下的罗马人而言,古埃及文明遗存是真的被视为“古董”。例如,法老

    拉美西斯二世[5]

    是活在图拉真时代1400年前的人物!这段时间间隔几乎

    与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罗马时代相当。

    公寓大楼的源头

    在此提出最后一项观察。我们刚拜访的多穆斯遵循一种典型的楼层

    平面图,类似于旅游者在许多考古遗址所能欣赏到的结构,尤其是在庞

    贝。但在一个像罗马这样的城市里,都会的过度发展使得对空间的需求

    增加,而且,不是所有的多穆斯都有足够的空间采纳典型格局。考古学

    家在罗马的古老港口奥斯蒂亚古城[6]

    有惊人的发现,那里的房舍(建造

    于图拉真时代推行城市重新开发计划之时,也就是我们所探索的年代)

    仍旧清晰可见,反之,在罗马,所有事物如今已被数世纪以来出现的新

    建筑重重掩埋。

    在奥斯蒂亚古城可以看到许多“简略”的多穆斯,也就是说,没有前

    厅——那个包括收集雨水的承雨池的大房间。长期缺乏空间和城市水管

    (房舍里不也再需要用到井),往往使得屋主删减前厅这个部分。

    在其他地方,如庞贝,多穆斯的三楼常包含着独立入口。显然富裕

    家庭并不会因为让房客住在上方楼层而忐忑不安。也许他们会因此失去

    一些隐私,但好处是会带来丰厚的租金收入。

    到了某个时期,富裕人家不再居住于这类房屋里,反而是中下阶层

    的居民纷纷搬入。换句话说,城市生活在几代之前便使得都会住宅发生基本演变,导致越来越高的建筑出现,更多家庭住进更为独立的公寓,结果便产生了名副其实的公寓大楼。

    而今日我们许多人所住的公寓建筑,正源于两千年前发生在罗马和

    其他帝国主要城市里的这种转变。

    [1]托雷安农齐亚塔(Torre Annunziata),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省的一个城市。

    [2]尼禄(Nero,37~68),在位期间是公元54~68年,罗马暴君。

    [3]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s),位于现今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古文明。

    [4]艾费苏斯(Ephesus),位于小亚细亚西岸。

    [5]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1303 BC~1213 BC),在位期间是公元前1279~前1213

    年。统治时扩张埃及版图,兴建神庙,死后埃及开始走下坡路。

    [6]奥斯蒂亚古城(Ostia Antica),位于罗马西方的古老港口。06:30 主人起床

    在多穆斯的卧室外面,我们可以听见主人沉沉的鼾声。我们慢慢打

    开房门,一道光线射进房间,并照到一张床上,床则位于凹入墙面中的

    壁龛内。主人睡在床上,裹着刺绣精美的毛毯,毛毯上有紫色、蓝色和

    黄色条纹,垂挂到地板上,形成华丽的皱褶。

    床的尺寸让我们大吃一惊。依循传统,床非常高,你甚至需要使用

    一只凳子才能爬上床。我们可以瞥见几乎掩埋在床单下的凳子,上面放

    着凉鞋,主人钻进被单前在此脱下凉鞋。

    这张床有着老式的三段式床头板,让我们联想到一张沙发。木制床

    腿雕刻精细,装饰着镶嵌的象牙和镀金的青铜片。床的边角装饰着猫和

    萨蒂尔[1]

    的头部,斜照的阳光将它们映衬得栩栩如生。没有弹簧,床垫

    就放置在皮质带子上,这些皮质带子组成了床架。罗马人的床绝对没有

    我们的舒适。

    但罗马人的床垫是以何种材质制成?就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某些床

    垫里塞着麦秆。其他床,比如这张床,则塞着羊毛。

    当然还是有些例外,像在赫尔克拉尼恩[2]

    出土的,奇迹般保存得完

    好无缺的婴儿床,里面仍存有在维苏威火山爆发中丧命的婴儿骨骸。床

    垫里塞满树叶(树叶或许能保护婴儿的健康,或可以驱走寄生虫)。

    主人单独睡在他的房间内,他的妻子在哪儿?在我们的社会里,丈

    夫与妻子习惯共睡一床,但在罗马时代则并非总是如此。事实上,虽然

    新婚夫妇通常睡在双人床上,但富裕夫妻分睡两房才算品位高尚。因

    此,主人的妻子(也就是女主人)(domina)睡在她自己的卧室

    (cubiculum)里。

    起床时间到了。罗马人很早起床,在曙光乍现时便醒过来,但也遵

    循着太阳升沉的自然节奏,睡得很早。好几个世纪以来都是如此,我们

    才是例外。主人最信任的奴隶小心翼翼、轻轻地将主人唤醒。几分钟后,主人

    离开卧室,还有点睡眼惺忪。他身材高大结实,有着花白的头发和蓝色

    的眼眸,他出众的鼻子强调出他眼部的高贵气质。

    他裹上品位高尚的蓝色袍子,慢慢走近一个靠墙而建的木制建筑。

    它看起来就像个小神庙,两根柱子支撑着一座三角形山墙。这里的确是

    房舍里的圣地:它是家神的神龛。它供奉家神,也就是保护这个家庭的

    神灵。“神庙”中央的两座小雕像便是家神的化身。他们看起来像一对正

    在跳舞的长发年轻人。在他们旁边还有两座神祇的雕像:墨丘利和维纳

    斯。奴隶递给主人一个小盘子,里面装着供品。主人姿态庄严地向前移

    动,嘴里背诵着祷词,将供品放在神龛里小雕像前的高脚杯中,然后焚

    烧一些香油。

    罗马人每个早晨都以这种仪式展开一天。其他数千个房舍里也正在

    举行该仪式。永远不要低估这些小神像的力量:它们负责照看罗马家庭

    的种种问题。这仪式就相当于抵挡盗贼、火灾,或预防家庭成员发生不

    幸的保险措施。

    [1]萨蒂尔(satyrs),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性好渔色。

    [2]赫尔克拉尼恩(Herculaneum),古罗马人的度假胜地,公元79年因火山爆发而被夷为

    平地。07:00 罗马式穿着

    该是穿衣服的时候了。罗马人都穿些什么衣服?我们常在电影和电

    视剧中看见他们裹着色彩缤纷、长被单似的长袍。但他们总是这样穿

    吗?的确,第一眼望去,这些衣服看起来很不舒适;裹着它不好走动,根本不可能快跑、爬楼梯,甚至坐下时衣服都会纠缠在一起。实际上,它们却很舒适,甚至现在还有人这样穿。如果去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或去阿拉伯国家,你可以看见与罗马人穿着相去不远的传统穿着,基本

    上是长袍(toga)、短袖长衣(“tunica”,又称贯头衣)、披风和凉鞋。

    这不过是习惯问题。

    我们就从内衣开始说起吧。罗马人穿内裤吗?答案是,穿的。实际

    上,他们穿的不是真的内裤,而是一种由羊毛制成的腰带,称之为缠腰

    布(subligar),它裹着私密部位,在腰部系紧。

    得知它并不是人们一早起来穿上的第一件衣物,可能会令你相当吃

    惊。事实上,罗马人通常不会在上床前脱个精光,他们是半裸着入睡

    的。他们脱下披风,将它丢在椅子上(或将它当成被单),然后穿着缠

    腰布和短袖长衣爬进被单,短袖长衣在晚上便权充睡衣。对我们而言,这听起来可能很不卫生,但这习惯在乡村延续到19世纪。只有一点不

    同:罗马人非常爱干净,因为他们每天都上澡堂。因此,在睡前几个小

    时,他们会将身体洗得干干净净。唯一的问题在于他们的衣服仍旧是脏

    的。

    罗马式时尚的基本要素是著名的短袖长衣。有个方法可以帮助你了

    解它的实际穿着效果。想象套上一件长至膝盖的T恤(我们就说是特特

    特大号吧),然后再于腰际绑上一条皮带。尽管有些许不同,短袖长衣

    大概就是如此。如今,我们仍然继续遵循(尤其是在夏季)诞生于古代

    的衣着方式,这倒让我们很惊讶。我们只是用别的名词称呼它:T恤。

    当然了,短袖长衣的制作材质有所不同:我们使用棉花,罗马人则

    大部分使用亚麻或羊毛。亚麻不经染色便拥有强烈的米黄色调;若染上

    污迹和灰尘是很不容易看出来的。大体上说,亚麻在埃及生产并编织成布,然后外销到帝国的其余地

    区。因此罗马人就像我们多数人一样,穿着在遥远国家制造的衣物,原

    因是罗马人在地中海盆地开疆拓土,因而带来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全

    球化”现象。我们对这个主题还会有更多的探讨,尤其是在稍后探访帝

    国首都市场的时候。

    短袖长衣适合任何场合。它们可以作为睡衣、长袍下的内衣,或较

    低阶级的正式服装。一个穷人只要套上短袖长衣和凉鞋,就可以大大方

    方地走出房子。但对有钱人来说就不是如此了,因为在离开房子前,他

    们还得穿上对所有罗马市民来说最重要的衣物,那就是长袍。

    我们可以将长袍界定为那个时代的西装外套和领带,长袍的功能是

    用来制造良好深刻的公众印象,特别是在重要场合。

    长袍从古代开始便为人使用,并且经历了实在的演变。刚开始时,长袍的尺寸很小,后来越变越大。在地板上将它(由羊毛或亚麻制成)

    摊开时,它的形状是半圆形,直径达5.5米!

    因此,需要奴隶帮忙才能穿好长袍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们参观的

    多穆斯里,正进行着这件事。这也刚好让我们有机会目睹罗马人是如何

    穿上长袍的。

    主人直挺挺地站立着,纹风不动,眼睛凝望前方。奴隶将毛毯般的

    长袍披在他的双肩上,同时留意着不能让左右等长,而是把其中一端的

    布留得极长,一路悬挂到地板上。他非常灵巧地提起尾端部分,从一边

    腋下穿过,然后绕胸而过,盖到脖子上,模样宛如斜系肩上的子弹带。

    接下来,他把它当作围巾,在脖子上绕一大圈,在锁骨下方用别针固定

    住。但这还没结束。尾端的长布仍旧很长,奴隶得把它再绕着主人身体

    缠一圈,然后将它塞进前面的层次里。最后,奴隶往后站一步,审视整

    体效果。他很满意。他的主人相当高雅,那些皱褶尤其赋予他全身高贵

    的气质。一只手臂是空着的,另一只手臂则被布料半掩着,主人得不断

    稍微举高手臂,确保长袍不会因掉在地上而弄脏。刚开始时是有点不方

    便,但你很快就能习惯。

    长袍的确是罗马文化和文明的象征。只有罗马公民才能穿着长袍,外国人、奴隶或被解放(获得自由的)的奴隶都不在此列。长袍就像制

    服一样,遵循一种明确的社会“准则”。长袍依穿者身份和穿着目的,有

    各种不同的名称。比如,镶紫边的白色长袍象征穿者受到保护,只有元老院的元老和14岁或16岁以下的年轻男孩才能穿着。一旦长到那个年

    龄,男孩便会在一场重要的仪式中脱下保护他们的长袍。这个仪式象征

    青春期的结束。从这一刻开始,男孩“正式”成为男人,也就是说,能够

    上战场杀敌并参与公共生活。

    那裤子呢?你不常看到它们。裤子实际上并非罗马和地中海的穿

    着。在图拉真时代,只有军团士兵会穿着裤子。但他们所穿的裤子很

    短,只稍微超过膝盖,而且是紧身的。实际上,裤子是存在的,但只有

    罗马的敌人,那些发明裤子的“野蛮人”才穿。他们是北方的凯尔特人[1]

    和日耳曼民族,以及东方,即现今伊朗的波斯人。不过,这种情形并未

    持续太久。再过150年,裤子将“征服”罗马,因为它很实用。裤子还将

    成为罗马时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主人坐了下来,奴隶正给他的脚套上鞋子。奇怪的是,罗马

    人不穿袜子(除了在帝国的北部疆域,严苛的气候使人们必须保护他们

    的脚),所以脱下鞋子时,他们是光着脚的。

    鞋子有许多种:包起来的是短靴,敞开着的是凉鞋,有些有很多皮

    条,或鞋底有许多细小的“防滑钉”,以提供更好的摩擦力(这些就是军

    团士兵所穿着的著名钉鞋)(caligae),等等。

    在罗马的生活中,无后跟软皮鞋(Calcei)无疑是许多富有罗马人

    的最爱,但他们通常不会在家里穿着这种鞋。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

    进入房舍时脱掉脚上的鞋子,才是良好的礼数。因此,在多穆斯里,人

    们就穿着简单的皮底或软木底凉鞋。出外去拜访朋友时,他们也随身带

    着自己的凉鞋,原因是,他们朋友家里显然也遵循着相同的规矩……富有的罗马人绝对会穿上长袍才出门。长袍非常长(直径有5.5米),因此常常需要奴

    隶帮忙才能穿上。仔细叠出的皱褶则散发出高雅和富贵的气息。

    [1]凯尔特人(Celtic),指西欧的不列颠族和盖尔族。07:10 女性时尚

    与现代相反的是,在古罗马,男性与女性的穿着非常类似。女性也

    穿着类似短袖长衣的衣物,称作斯托拉(stolae),只是斯托拉长至脚

    面。它们看起来绝对更为优雅飘逸,与希腊的宽大长袍有几分神似。斯

    托拉的特点在于它以不止一条(是两条)皮带扎紧。除了腰际间的皮带

    外,胸部下方也有一条皮带,用来强调胸型和丰满的程度。

    理论上,罗马妇女也能穿着长袍,但你很少看到妇女这样打扮。事

    实上,女性穿着长袍有两个意思:被判了通奸罪,或是身为妓女。因

    此,女性会在短袖长衣或斯托拉上再罩一件垂挂到膝盖,有着高雅褶皱

    的长方形长围巾(或称披风)。这种围巾被称作帕拉(palla),由于它

    非常大,女人走在街上时常用它将头罩住。好好想想这点——这是个你

    见过很多次,却从没有真正注意到的习惯。在对基督的一生所做的各种

    美学呈现中,无论是从电影到宗教绘画,还是从马槽场景到钉上十字

    架,圣母玛利亚和其他女人通常都用这类围巾盖住头部。

    和男性服饰相反的是,女性服饰更为色彩缤纷,而且总是刺绣精

    美。女性的衣着鲜艳,因此即使是在拥挤的街道上,女性也会马上吸引

    众人的目光。有时,女性也会因她们穿着的鞋子而引起注意,鞋子通常

    是白色的,比男性的要高雅精致。

    说到罗马女性的内衣,则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她们在斯托拉下穿

    着什么?她们穿着一种布料相当稀少的内衣,类似于男性的缠腰布,但

    更为高雅。她们也穿着胸罩,一种柔软的布制或皮革制束带

    (“strophium”或“mamillare”)。它的名字千变万化,但基本功能是一样

    的:是用来支撑和托高胸部。在奥维德[1]

    的著作中,他建议女人如果胸

    部发育不够丰满的话,不妨在束带里塞些东西。

    考古学家已发现许多这类胸罩的绘画,比如位于庞贝妓院里的著名

    色情绘画。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位于西西里的亚美琳娜广场(Piazza

    Amerina)上的卡萨莱(Casale)罗马别墅里的马赛克。那幅马赛克镶嵌

    展示了几位女孩穿着相当令人吃惊的两件式现代泳装。罗马女性在游泳池里泡水或做体操运动时便是如此穿着。毫无疑问地,比基尼是项罗马

    发明。而你在罗马大街小巷所碰到的女性,她们的衣物通常由亚麻或羊

    毛制成。但有钱的贵妇仍有其他非常特殊的选择:精良的棉花或丝绸。

    两者都成为真正的地位象征,会在特殊场合拿来炫耀。

    众所周知,中国人长期以来垄断了丝绸生产,保守着丝绸是来自桑

    蚕的秘密。多亏商队横越蒙古草原、亚洲沙漠,最后终于完成诸如抵达

    地中海等不可思议的长途旅程,丝绸才运抵罗马。因此,丝绸的价格非

    常昂贵,许多贵族挥金如土,大肆购买丝绸来穿着,或用其来装饰房

    子。事实上,由于这类情况过于普遍,不止一位皇帝曾经徒劳地试图通

    过立法来规范丝绸贸易,以防止过多的钱流入罗马宿敌波斯人的口袋,因为丝绸商队需经过波斯人位于伊拉克和伊朗间的领地。但这些努力全

    都徒劳无功。实际上,罗马人后来发现了丝绸的秘密,便将桑蚕进口到

    君士坦丁堡。但这已经太迟了。此时,罗马城和西罗马帝国已经在蛮族

    的入侵下衰亡。而从新的丝绸制造术中得到好处的是东罗马帝国,也就

    是由查士丁尼大帝[2]

    所统治、新近诞生的拜占庭帝国。根据罗马时尚规则,女人穿着被称为帕拉的偌大长方形围巾,长度垂挂至膝盖,形成精

    致的皱褶。在公共场合,她们往往用它盖住头部。发型、金饰和高雅的仪态,标志着这位贵

    妇(左)的贵族地位。

    所有的罗马女人都穿着短袖长衣。由这位普通妇女(右)的打扮可看出,它轻柔,色彩鲜

    艳,长度及地,胸部下方所系的皮带则强调出身体的曲线。

    [1]奥维德(Ovid,43 BC~17 or 18),罗马诗人,以《变形记》闻名。[2]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483~565),东罗马帝国皇帝,在位期间是公元527~565

    年。其统治时期被视为历史上由东罗马帝国转变为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过渡期。07:15 罗马时代的男用盥洗室

    当一天展开时,我们再次发现另一项罗马家居生活的古怪现象:几

    乎没有人在早晨洗澡。他们最多只在奴隶端着的脸盆里洗洗脸,目的也

    只是让他们自己赶快醒过来。更有甚者,罗马人还不会用肥皂

    (“sapo”这个字指的是种染料!)。

    如果更仔细观察罗马房舍,我们也会发现屋子里没有浴室(浴室尚

    未发明),浴缸则相当稀有。不过,就我们所知,罗马人在古代世界中

    比在任何社会都还要重视卫生。直到现代,人类才达到可与罗马相比拟

    的洗澡用水标准。这怎么可能呢?我们也许已经猜到,解释这项矛盾现

    象的答案在于,罗马的浴室位于房舍之外,就在离街道几个街区远处,也就是公共浴场。人们在这里尽情地洗澡,在这里按摩,并得到其他让

    身体放松的方式。但这些通常是在午餐后进行,没有人在早上洗澡。

    的确,有些富裕人家的房子里有私人的小澡堂,但这只局限于一小

    撮精英分子,我们的主人并不属于这个精英阶层。他的房子里没有私人

    浴室,而我们将会看到,他稍后也会到公共浴场洗澡。

    现在,他正坐在放着坐垫的舒适椅子上,一位奴隶正用锋利的刮胡

    刀为他刮胡子。这位奴隶是个家庭理发师,只有有钱人才雇得起理发

    师。刮胡子很痛。当时还没有刮胡霜,也没有双刃刮胡刀,理发师只用

    水和半月形的刮胡刀,后者以青铜或熟铁制成,在普通的磨刀石上磨

    利。但这还只是被主人视为真正折磨的开端而已:奴隶刮完胡子后,会

    用镊子一根根拔除主人眉毛旁边和颈部周遭的“多余”毛发。

    我们也许会惊讶于男人肯接受这类琐碎的装扮仪式。但罗马人真的

    花很多心思在仪容的打扮上。比如,男性使用有机身体除毛蜡(也用来

    刮胡子)的情形相当普遍。我们从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1]

    那里得知,恺撒大帝热衷于除毛,而奥古斯都[2]

    为了让自己的腿长出更柔软的毛,习惯拿烫得吓人的胡桃壳摩擦双腿。

    甚至早在这个时代,头顶上的毛发就已经是许多男人最烦恼的问题了。当头发开始变白时,许多男人会将它们染成黑色。而对某些男人而

    言,开始秃头可是令人难以承受的悲剧。好在坊间有许多偏方。

    第一个方式是将头发梳过来,掩盖日益稀少的区域。比如,恺撒大

    帝便将他的头发往前梳,以遮盖明显的秃头地带。

    当事态越来越严重,只有薄薄几缕头发可以覆盖看似光秃的头部

    时,许多男人会将灯黑染料涂抹在头上,让人从远处看以为他们仍有着

    一头黑发。

    当头发最后掉光时,最不服输的受害者便求助于发套、发片和假

    发,它们在那个时代已经存在,并有不同的颜色。

    就像今天一样,承诺能够奇迹般再生新发的偏方到处可见,尽管显

    而易见地,它们毫无效果。

    [1]苏埃托尼乌斯(Suetonius,69 or 75~120),罗马历史学家。

    [2]奥古斯都(Augustus,63 BC~14),公元前27年即位,被视为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07:30 两千年前的美容秘诀

    在“酷刑室”内,每拔一根毛发,主人便发出一声用力压抑的惨叫。

    中间传来的一个古怪尖叫声,使两个奴隶的脸上闪过一抹忍俊不禁的微

    笑,但他们马上掩藏起笑意。他们将腰弯得更低,更用力刷洗地板,以

    掩饰他们的忍俊不禁。他们看起来很像两个正在刷洗船上甲板的水手,但事实上,他们正用一小块浮石擦拭一块美丽的马赛克。这是令这些石

    制杰作保持干净和闪闪发光的最佳方式。

    现在,早上的活动已经在繁忙热闹中开始了。特别是在其中一个房

    间内,女仆们不断地来来去去,她们都是奴隶。这是主人的妻子,即女

    主人的房间。一个奴隶拉开帘幕,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场面在我们眼

    前展开:三名女仆正在往女主人脸上涂抹着化妆品。

    她正坐在一把高背的柳条扶手椅上。化妆过程正进行到最细腻处。

    一个奴隶正用炭笔“强调”女主人的眼睫毛。她将借助些许的灰来做出晕

    染效果。她小心翼翼地上妆。在她前面,另一名奴隶高举着一面青铜镜

    子,好让女主人可以紧盯着化妆的每一步骤。你得在手术室里才能感受

    到相同的紧张气氛。

    我们环顾一下房间。某一侧,一个打开的化妆箱端放在有小狮脚的

    桌子上。这个精致的木盒上装饰着雕刻的象牙镶嵌。我们瞥见化妆箱里

    有乳霜、香水和油膏,装在以玻璃、陶土和雪花石膏制成的小罐里。我

    们也注意到两把以相当精美的骨头制成的梳子、镊子,以及一些用于涂

    抹乳霜和面膜的小银刷。在化妆箱四周则散布着装有各式化妆品的罐

    子,它们都是打开的。

    化妆的动作和工具实际上与我们今日所知的非常接近:强调眼睫

    毛,眼睑上涂抹着眼影,等等。尽管如此,所用原料均有些差异。比

    如,用在眼睛上的原料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眼圈粉在当时已经存在,但

    为了凸显眼部轮廓,罗马女性也会使用乌贼墨水、锑,或从烤过的椰枣

    中提炼出来的灯黑。就拿我们的女主人为例,奴隶女孩所使用的其他原

    料着实使我们大吃一惊。桌上放着一片用来当小盘子的贝壳,里面仍然有些黑色的糊状物。而这糊状物的主要原料竟然是烤蚂蚁!

    现在,化妆师正要进行最后的修饰:她正要为女主人的嘴唇涂上颜

    色。根据奥维德提供的史料,罗马贵妇可选择的颜色范围很广,但她们

    最喜爱的颜色就跟现代人一样,是鲜红色。唇膏是以铅丹(红铅)或朱

    砂(红硫化汞)制成,不幸的是,两样材料都有毒。

    现在,女主人抿抿嘴唇,凝视着镜中倒影。她的眼神明亮,肌肤焕

    发光泽。“做得很好”,她称许地对着一位奴隶女孩点点头,女孩则害羞

    地低下了头。

    事实上,我们只看到早晨化妆的最后一个步骤。如果再早个几分钟

    踏入房间,我们将会看到一种特殊粉底的准备方式。

    目的虽然简单,却很棘手:要让年近40的女主人(这在当时可是高

    龄)看起来更年轻。要怎么办到呢?奴隶女孩准备了一层薄薄的蜂蜜,再加入一些油脂和一点铅白,铅白能让皮肤看起来更加闪耀动人。为了

    让女主人的脸庞看起来更加年轻红润,她在粉底里加了一点红色颜料。

    然后,在女主人脸上轻轻涂抹一层粉底后,她将一点赤铁矿粉涂在双颊

    上,让皮肤明亮,闪闪动人。

    富裕罗马女性的早晨化妆程序相当繁复,不亚于准备一份精致佳

    肴。

    有时甚至连身体的其余部分都会涂上色彩:脚底和手掌涂上红色,乳头涂上金粉。当然,这些人显然负担得起昂贵的化妆品。

    最后,这仪式最令人吃惊的步骤在于画痣。早在罗马时期,女性便

    依照精确的规则在脸上画上假痣:不同位置(嘴角、脸颊等)的痣则传

    达着不同意涵。

    美容面膜

    在我们继续探索前,值得在此为美容面膜和皮肤乳霜写一小段专

    文。它们在罗马时代非常盛行,好几位作家,从奥维德、盖伦[1]

    到老普林尼[2]

    都曾大力推荐。它们的种类繁多,且其原料和所能带来的益处,特别是对那些有皮肤问题的女性而言,更是令人吃惊。比如:母牛胎盘

    被用来治疗皮肤溃疡;公牛胆汁用来治疗斑点(兵豆则用来去除其他部

    位皮肤上的斑点);奶油可以治疗粉刺;水仙花球茎可当作软化剂和美

    白圣品;小苏打用来治疗割伤;甜瓜根和莳萝可当作美白药物;小牛生

    殖器的萃取物则被推荐来治疗皮炎……

    像埃及人的发型

    女主人最信任的女仆拍拍双手。负责化妆的女孩便离开房间,换另

    两位女孩进入房间。她们要替女主人做头发。其中一位女仆负责管理她

    的假发,她急忙走到一个小柜子前,拿出三顶假发,并将它们放在桌

    上。每一顶颜色都不同:金色、红色和黑色。

    我们无需对罗马时代已使用假发一事感到吃惊。实际上,当时的女

    性非常流行用假发。它们以真发制成;红色和金色假发来自日耳曼,黑

    色则来自中东和印度。假发是奢侈品,因为购买时得付出高额的关税。

    女主人选了红色假发;她将在今晚的宴会中戴上它。奴隶在接下来

    数小时的工作便是整理假发,确保它会在晚宴时处于最佳状态。考虑到

    它的庞大和必须整理的卷发为数众多,因此这并不是一件件轻松的差

    事。

    女主人不会在白天戴上假发,而是顶着她真正的头发,因此必须加

    以梳理和造型。这就是为什么她将第二个女孩——梳头女仆叫进来的原

    因。她带来一整套的象牙梳子、发针、缎带和夹发用的夹子。她有很繁

    重的工作要做,从将女主人的头发弄卷开始。由于女主人的头发相当

    直,因此,她会使用一项直到今日仍在使用的技术。她叫另一位奴隶将

    一只小火盆端进来,里面的木炭已经烧得滚烫。她用木炭将两个中空的

    铁棒加热,然后用铁棒将女主人的头发弄卷。

    我们必须指出,在图拉真治下,女人的发型达到令人赞叹的繁复程

    度,而这是逐渐演变的结果。你得想象与我们的时尚趋势相类似的事物,根据时代的不同,发型

    有着巨大的变化。通常引进新发型的是第一夫人,也就是皇帝的妻子,或皇帝家族里的女性成员。在帝国境内,所有女性在见过展示于公众场

    所的有权势女性的雕像,或雕刻在货币上的女性脸庞后,都会试图仿

    效。罗马世界的伟大“时尚设计师”其实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女人。

    因此,随着朝代势力更迭,发型越变越复杂。比如,奥古斯都的姐

    姐奥克塔维娅[3]

    创造了一种所谓的“奥克塔维娅发型”。这发型的样式是

    太阳穴周遭蓄着浓密的卷发,前额也留下几缕小卷发。然后用这几缕卷

    发后面的头发编成一条辫子,在头顶盘成鸡冠状,最后与梳在后颈上的

    发髻(由许多条辫子盘成的)连接起来。

    如果你认为这个发型过于复杂,你该看看后来在尼禄时代所梳的发

    型,或者在弗拉维王朝[4]

    时期(韦帕芗[5]

    、提图斯[6]

    和图密善[7])那些

    令人叹为观止的头发造型。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发型已经演变到相当夸张的地步。有些是如此气势不凡和高耸

    (左),让人联想到教皇的三重冠。

    贵妇的发型相当复杂:辫子盘起的发髻和前额高耸的鸡冠由进口发片制成。说到发型的流

    行,通常是由皇帝的妻子引领风骚(右)。女性脸庞被一圈卷发围绕的发型蔚为时尚。人们开始追求更为夸张

    的效果。女性自身的头发不足以做出这类造型,因此她们求助于发片,将它们层层堆叠起来,活像剧院里成排的座位。这些发片堆得如此之

    高,让女人的头发看起来像一座巨大的卷发喷泉。这些发型相当惊世骇

    俗,类似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的流行风格,并在颈后用辫子盘成发

    髻。我们轻易便可想象,负责头发造型的女奴(ornatrices)就如同一位

    得烘烤出结婚蛋糕的糕点师傅,每次梳理女主人头发时都必须倾注大量

    时间。

    根据资料显示,这些巨大惊人的发型似乎多半为矮个子女性采用,以增加身高。而我们将在后面讨论,罗马时代的女性一般来说并不高。

    在这个我们所描述的时代里,富裕罗马女性的发型抵达演变的最高

    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形状和高度。她们创造出一种张开于双耳间的垂

    直扇形发型,以看起来像耳环的优雅卷发作为收尾。有些女人看起来像

    是在头上顶了个椅背。另外,有些女人的发型是如此气势不凡和高耸,让人联想到教皇的三重冠。为此新风尚推波助澜的是图拉真的妻子普洛

    蒂娜,因此这风格被称作“普洛蒂娜发型”。

    我们就此打住。但你要知道,这只是罗马发型演变中的一个时期。

    在后来的时代里,著名的新发型仍将出现,例如,“甜瓜”、“乌

    龟”和“头盔”发型,等等。

    最后要提一件奇闻。罗马女性显然很喜欢染发,特殊的混合染料使

    她们能拥有金发和红发。为了拥有乌黑的秀发,你必须混合羊脂和锑。

    当时也有蓝色和黄色染料,但通常是妓女或行为不检的女人才会染这种

    发色。长期使用下来,染料显然会损毁发质。这是为什么有色假发被如

    此广泛采纳的缘故,它能让你每天都变换新的发色和不同的发型。

    [1]盖伦(Galen,129~199 or 217),罗马哲学家。

    [2]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23~79):罗马作家和自然哲学家。

    [3]奥克塔维娅(Octavia,69 BC~11),罗马历史中最有名的女性之一。

    [4]弗拉维王朝(Flavians,69~96),上接四帝内乱期,下启安东尼王朝,王朝由韦帕芗

    开创,到图密善为止,共计三位皇帝。

    [5]韦帕芗(Vespasian,9~79),在位期间是公元60~79年。罗马皇帝,在位时整顿财

    政,加强军事化管理。[6]提图斯(Titus,41~81),在位期间是公元79~81年。罗马皇帝,曾镇压犹太人。

    [7]图密善(Domitian,51~96),在位期间是公元81~96年。罗马皇帝,施行恐怖统

    治,最后遭到谋杀。08:00 罗马式早餐

    罗马人一早起来时都吃些什么?罗马早餐相当丰富,卡路里很高;

    我们今天可能会将它称为“美式早餐”。当然了,不是所有罗马人的桌上

    都堆放着我们将要描述的食物。贫穷家庭只能凑合着吃,而且往往吃不

    饱。但贵族就有较多样的选择。对罗马人来说,早餐有个精确的名

    称:“ientaculum”。

    桌上总会有一些福卡恰薄饼、面包、几碗蜂蜜,以及不可或缺的牛

    奶。我们不难猜到,这些是可颂、吐司和果酱的前身,我们习惯将它们

    蘸上牛奶和或咖啡。不仅如此,桌上还有水果、乳酪、蘸酒的面包,甚至还有肉类。早餐通常包含了昨天午餐和晚餐的剩菜。因此,对罗马

    人来说,早餐是一天中的大餐之一,午餐反而吃得较为简单。

    但罗马的早餐缺乏两样我们典型早餐的基本要素:咖啡和热可可。

    罗马人还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实际上,在这个时代,野生咖啡仍在埃塞

    俄比亚自由自在地生长,据传一直要到数个世纪后,隐士们才会发现,在祈祷和漫长的夜间冥想时,咖啡能帮助他们保持清醒。直到中世纪和

    文艺复兴时期,咖啡才被广泛饮用,即便如此,那时喝咖啡的人主要还

    是局限在伊斯兰世界。有很长一段时间,外销咖啡的港口之一是位于红

    海的摩卡[1]

    ,我们不仅常在厨房里听到这两个字,它也常出现在我们的

    早餐中。

    至于巧克力,则有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罗马人还不知道巧克

    力,是因为可可树成长于新大陆,而且要到大约1300年后,才会被哥伦

    布发现。在图拉真时代,中美洲的居民便已经开始喝可可。但他们从可

    可种子中制造出来的饮料非常苦涩,罗马人可能不会喜欢(我们可能也

    不会)。还得等好几个世纪,在有人想出将可可与糖混合在一起的点子

    (有时还加入各种调味品)后,我们才会有现在称之为巧克力的甜品。

    富有的罗马人在吃完早餐后,便准备展开新的一天。通常他们一天

    的行程都排满了各种会晤和会议。因此,这使他们有必要注意到另一个

    重要的个人卫生问题:牙齿和口腔的气味。为了确保口气清新,市面上已经贩有含香气的药片了,如果在前一

    晚大啖了油腻又口味重的晚宴食物的话,这可会是你的救命仙丹。但说

    到牙齿保健,方法则比较复杂。

    罗马人很注重他们的牙齿。他们在餐桌上使用牙签。我们在罗马贵

    族晚宴上所看到的牙签往往是由银制成,大约是叉子般大小。一端长扁

    而弯曲,用来清洁牙齿。另一端则是汤匙状——用来挖你的耳垢(而且

    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在罗马时代已经有数种以小苏打制成的“牙膏”,由奴隶帮忙涂抹在

    主人的牙齿上。尽管如此,有些人却喜欢另一种清洁牙齿的方式,但我

    们会觉得很恶心:用尿冲洗。这方法在西班牙和北非被相当广泛地采

    用。

    [1]摩卡(Mokha),位于也门。08:30 开门!

    主人最信任的奴隶环顾四望。前厅井然有序,卧室关闭,没有任何

    细节出错。他对着管门的奴隶点点头,后者也对他点个头,走进通往前

    门的走廊。一小群人已经默默聚集在门外。许多人坐在门旁的两个砖造

    长椅上。其他人则静静站在四周。他们是谁?从他们的衣着我们可以猜

    测出,他们是卑微的平民,来自比主人要低许多的阶级。

    这些人是主人口中的“客人”,但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客人。以现代

    为例,你不妨想象,你在某些政治家或名流显贵的办公室外的等候室里

    所见到的脸孔。

    他们前来请求帮助,寻求建议,为某位亲戚谋份工作,为朋友寻求

    支持,或是一个有力的推荐。这里面显然有些是为主人工作的人或是些

    小生意人。实际上,有两位穿着高雅长袍的年轻人似乎是来谈生意的,他们刻意独自站在一侧。但在这一小群人中,也有一些非常卑微的人,他们来讨一点小钱,好让日子熬得下去。这算是一种捐献,主人在他们

    每次有所求时都不会拒绝他们,他有时会给他们一些铜板,有时则给他

    们装满食物的篮子,这就是所谓的施舍(sportula)。

    接见这些有困难的卑微人士对主人来说有何好处?当然,他可能会

    要求他们办些小差事,或为他圆满完成某些生意。但他真正的目的在于

    获得权势。借由慷慨行径,他创造了支持和拥护自己的民众,成为某些

    社会关键团体或他所属的社区平民中的重要人物;如果他决定参选,他

    们会投票给他。

    “门客”这个词能精确界定主人想达到的效果。门客的稠密网络散布

    于整个城市,构成当时社会结构的重要部分。因为,在罗马,几乎每个

    自由人都隶属于一种主从关系,有时必须俯首听命于某位比他更为富有

    或更有权势的人,这个人便被称为保护人(patronus)。

    每天早上都重复着这类会面。这是所谓的早晨会晤,人们纷纷来向

    有权有势者致敬。前门震动起来,你可以听见沉重的门闩在青铜圆环里滑动的声音。群众安静下来,更靠近门口。然后,一侧的门打开,露出

    一张门奴的脸,他凝视着群众,打量他们的脸庞。他认识所有的人。他

    往旁边一站,几秒钟内,这一小撮群众便为入口的黑暗所吞噬。

    在前厅内,每个人井然有序地选定位置。然后,他们依序被作为左

    右手的奴隶叫进保护人的办公室进行接见。在他们眼前展开的场景令人

    印象非常深刻。主人位于房间中央。他坐在看起来像是小宝座的椅子

    上;它的椅背很高,椅脚雕刻精美,装饰繁复,一部分为坐垫和帘幕所

    掩盖。保护人的脚放在椅脚状似狮爪的脚凳上。你会觉得自己刚进入一

    座神庙,而你正站在神祇的雕像前。事实上确实如此:这个男人非常富

    有,他是位颇具影响力的贵族,特别地,他是这宅邸的主人。而你现在

    正位于他统治领域的心脏地带。

    主人坐在宝座上瞪着你,下巴抬得老高,强调他的尊贵地位。这当

    然会使你觉得不自在。他就是这样开始一天的生活。至于你呢,则可能

    以清清喉咙消除尴尬来作为开始。在晨雾中飞越罗马

    在宅邸外,罗马已经开始在似乎不甚真实的氛围中缓缓苏醒。城市

    被不寻常的浓稠和冷冽的空气包围。此外,这空气越来越潮湿,随着你

    的每次呼吸深深渗入你的肺脏。也许这就是第一个路人会裹紧厚重衣

    物,在门廊下加快脚步的原因。城市笼罩在浓厚的晨雾中,就像有时在

    现代罗马一般。你看不见大道的尽头,也无法清晰辨识广场最后方的廊

    柱:每样事物似乎都消褪在了浓雾中。

    现在,想想你自己飞离地面,逐渐升高,终于凌驾在这片雾霭之

    上。在上方,距离地面数百米处,空气清新透明,罗马帝国的首都呈现

    出一片壮丽景观。

    在你面前一望无垠的袅袅雾霭中,你所能看见的只有那七座山丘,它们就像是位于汹涌海浪中的岛屿。高大建筑物的独立群体和纪念碑到

    处矗立,冒出巨大身影。由于缺乏阳光的照耀,它们尖锐、黑暗的轮廓

    被这一片白茫茫的晨雾完美凸显出来。这个永恒之都的整体轮廓和其中

    的所有居民似乎全都消失了。万神殿的巨大圆顶在全然孤绝的状况下从

    雾霭中挺立而出,就在它更后面的地方,你可以看见萨美提克二世法

    老[1]

    的巨大方尖碑,它被从埃及的赫利奥波利斯[2]

    运到罗马,为奥古斯

    都所建立的巨大日晷指引时间。

    与今日相比,古罗马最大的“污染”是湿气。事实上,当时的城市受

    到更多的农地和森林包围。再者,台伯河泛滥的次数更为频繁。罗马城

    的正中央有许多区域以前曾是湖泊,建造圆形竞技场的区域也包括在

    内。即使是在今日,在每年到此拜访的约400万观光客的脚下,仍有许

    多的水,有些最深的地道只能以水肺潜水的方式探访。其他地方的状况

    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在今日,意大利庆祝共和国诞生,在距每年6月2日

    都会举办游行的那条大道几米外,成群的螃蟹占据了奥古斯都广场的沟

    渠。这些都能帮助我们了解在帝国时期,罗马的土地和空气有多潮湿,特别是在城市的低洼地带。湿气重带来数种结果:从(偶尔的)晨雾到

    (永远的)蚊虫满天和肮脏的空气。晨雾似乎只放过罗马较为重要的区域,允许我们从上空迅速进行一

    趟帝国首都的旅程,在七座山丘间移动。刹那间,太阳的第一道光芒划

    过空气,以耀眼的光线淹没罗马镀金的纪念碑,让它们在雾中显现出璀

    璨的身影。虽然只维持了一刹那,却是难以描述般地迷人万状。在那个

    短暂时刻,永恒之都某些最具象征意义的区域沐浴在万丈光芒中,那些

    地方是罗马的起源与权力中心。

    首先被照亮的地方包括卡比托利欧山。如同闪耀在城市上空的一座

    灯塔,朱庇特神庙闪闪发光,它的形状让我们想起雅典的帕特农神庙 [3]。成排的白色列柱在阳光中璀璨动人。山形墙上的镀金青铜神话人物

    绽放白热光芒,仿佛着了火一般。这真是惊人的景观。

    再者,在卡比托利欧山的第二个山巅上,另一座神庙大放光芒,这

    是较小的莫内塔神庙(“Juno Moneta”,“发出警告的朱诺”[4])。它就位

    于罗马铸币厂附近,因此人们习惯以“靠近莫内塔神庙”(ad Monetum)

    这个词语来称呼它。这个形容词也使得以“莫内塔”(Monetam)指称钱

    的习惯就此兴起,现代的意大利语承袭了这个用法,而其他的语言也受

    到了影响:如西班牙语的“moneda”、英语的“money”和法语

    的“monnaie”。

    卡比托利欧山的一侧是个陡峭垂直的山坡,看起来几乎像划破晨雾

    的航船的船首。许多个世纪以来,这道悬崖在罗马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

    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就是塔尔培亚岩(Tarpeian Rock)。从罗马的最

    早期开始,犯下叛国罪的市民就是从此处被推下。它是罗马法律的象

    征,更是古老传统的象征。

    在这个非常特别的早晨,罗马的其他“海岬”接连被阳光照亮。它们

    是著名的山丘:奎里纳尔(Quirinal),在它旁边的是维米纳尔

    (Viminal),后者的名字显然取自古时便成长于此的柳树。

    另一座山丘的山巅宛如鲸鱼的背脊般划破晨雾,那就是埃斯奎利尼

    (Esquiline),上面有屋顶和壮丽的别墅、美丽的花园和内院。许多重

    要的罗马人都居住在这里,如艺术的伟大赞助者梅切纳特

    (Mecenate)。在它旁边的是另一个远近驰名的住宅区卡埃利安山丘

    (Caelian Hill)。

    最后,再往南边的一座独立山丘是阿文蒂尼(Aventine),它一度

    是平民社区,但后来转变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贵族区,因为庶民在公元前494年大举退出此地。

    我们略过了帕拉蒂尼山。它的名声如雷贯耳,但今天记得它为何重

    要的人并不多。帕拉蒂尼山上究竟有何特殊之物?

    帕拉蒂尼山是皇帝之丘。皇帝居住于此,并从他的皇宫中对帝国发

    号施令。对古罗马人而言,如果你想打个比方的话,它就如同现代罗马

    的奎里纳尔,即意大利共和国的总统官邸所在地,或是美国华盛顿著名

    的椭圆形办公室,亦即白宫所在地。不止如此。罗马人还会告诉你,母

    狼就是在这个山丘的山麓哺育了罗慕路斯(Romulus)和雷穆斯

    (Remus)两兄弟[5]

    ,他们是永恒之都的创立者。

    这显然是个神话。但考古学家在此处发现了可追溯至铁器时代的古

    老茅屋的痕迹,证实这个山丘的确是人们最早在罗马永久定居的地区之

    一。今日,在帝国时代建筑物的废墟之间,地面上仍然可以见到支撑这

    些茅屋桩子的桩孔。

    简言之,这座山丘是历史、传统和权势的枢纽。涉及欧洲、地中海

    地区和部分亚洲的历史,许多重要的决策均从此地发出。但今日,少有

    旅游者了解它的重要性,并前去参观此地壮丽宫殿的废墟。其实,你只

    需走上满是游客的罗马广场旁的阶梯,便会立刻进入一个美丽、安静又

    巨大的自然空间,并且沉浸在植物的洗礼中;这景象肯定就跟皇帝执政

    时代一模一样。

    而在我们拜访图拉真时期的罗马旅程中,现在所见的确就是这幅景

    象。事实上,帕拉蒂尼山宛如堡垒般划破晨雾。它看起来像另外一座城

    市。在斜照的曙光中,我们可以辨识出仍在沉睡中的宫殿、里头黝黑阴

    暗的内院、好几层的廊柱、漫长的门廊……我们在沉寂中想象一排排壮

    丽的长廊,上面铺着从帝国各处运来的珍贵大理石,以及我们永远无缘

    见到的非凡雕像,因为它们将在随后数个世纪的时光中逐渐消失不见。

    古罗马禁卫军的踏步声回荡在柱廊间。宫殿已经准备开始一天的活动。

    这里我想提一个奇闻。意大利语的“palazzo”和“palazzina”(它们在

    其他语言中的对应词是“palace”、“palais”等)源自这山丘的名字,拉丁

    语称之为“Palatium”。数个世纪以来,在罗马人的生活中,这山丘与皇

    帝的奢华住所同义。因此,一个意指辉煌房舍的新名词便毫不费力地从

    这个词中衍生出来。“Palatium”便成了所有衍生自拉丁文的语言中代

    表“宫殿”一词的字源。无论如何,在永恒之都的这个清晨前奏中,我们尚未看到其最著名

    的纪念碑:圆形竞技场。它在哪里?我们看不见它。它半掩在雾霭中,伫立于城市中央地带低洼、潮湿的地区。它的最高楼层穿出浓雾:位于

    拱廊最上层的阁楼,顶端是个巨大天篷,以240根巨大的杆子撑出完美

    的椭圆形。这些杆子用来支撑天篷(velarium),天篷则是由许多用来

    为观众遮阳的篷布组合在一起所形成。十几个奴隶已经在为今天将举行

    的表演做最后的收尾工作。我们将会一同欣赏这场表演。当然,角斗士

    的比武和许多意外的惊喜将会是表演最精彩的部分。

    现在,阳光在城市上空铺展,晨雾和雾气无法再阻碍它们。罗马在

    我们的眼前开始成形。整个城市带着它的色彩、声音和生命逐渐浮现。

    雾霭渐渐散去,仿若剧院帘幕般慢慢开启,宣示一场拥有150万名演员

    和临时演员的戏码就要上演,他们将演出公元115年在图拉真治下罗马

    一天的生活。

    [1]萨美提克二世法老(Psammetichus II,610BC ~ 595BC),埃及第26朝法老。

    [2]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又称太阳城,埃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尼罗河三角

    洲顶端。

    [3]帕特农神庙(Parthenon):供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

    [4]罗马主神朱庇特之妻,为天后。

    [5]战神马尔斯的双胞胎被扔在台伯河里,漂流到帕拉蒂尼山下,由母狼哺育,牧羊人抚

    养长大。他们在长大后建立罗马。抱歉,请问几点了?

    现在罗马是几点?如果你问街上的人,每个人都会给你不同的答

    案。根据塞涅卡[1]

    所言,你不可能在罗马得知确切时间。反之,他说,让哲学家之间达成共识,远比让人们的手表显示相同时间要容易。

    事实上,罗马人的计时方式不怎么精确。最常见的方式是用日晷。

    它们有各种形状和大小。罗马最大的日晷由奥古斯都委派兴建,矗立在

    马提乌斯广场(Campus Martius)。它大若广场(面积是61米×160

    米),而它的日晷,也就是投影杆,是从埃及城市赫利奥波利斯运回罗

    马的方尖碑——这个方尖碑如今屹立在意大利国会前方。两千年前,方

    尖碑的影子投射在一个铺着石灰华板的大广场上。而从人行道上的青铜

    刻度线上可以得知钟点和日期。设计师制作此巨大日晷的目的在于让和

    平祭坛(Ara Pacis)的投影线与9月的秋分线相重合。在秋分那天,白

    昼与夜晚一样长。事实上,9月23日是奥古斯都皇帝的生日。因此,在

    秋分那天,方尖碑的阴影会投向祭坛,象征性地结合皇帝、太阳的运行

    与罗马的和平(la pax Romana)[2]。

    尽管如此,在图拉真治下的罗马,有数不清的“正常”日晷。你可以

    在公共建筑上,在豪宅的内院花园里,甚至在街道中人们的手腕上看到

    它。这些直径稍稍超过一英寸的微型刻度盘叫作“solaria”,相当于我们

    的怀表。它们呈凹面,看起来有点像小型蛋杯,其中一侧有个让阳光穿

    透的小洞,然后阳光在蚀刻的凹面上的一系列记号和线条上投射出光

    点,表示出时间。问题是这些日晷只能在罗马使用,因为上面的线条和

    记号是根据罗马纬度刻画的。如果你人在不同纬度,它们就毫无用武之

    地了。因此,带着它们去旅行毫无用处。

    另一种计时方式是利用特殊的水钟。水钟的运作原理和沙漏相同,它由玻璃罐制成,罐里收集的水来自上端的一个容器,蚀刻在罐子一侧

    的记号标示着时间,连夜晚和雨天都能正常运作。在图拉真的时代,你

    轻易便能在富有罗马人的宅邸里找到水钟,水钟象征着这户人家地位尊

    贵。某些水钟甚至可以像咕咕钟或老爷钟般“报时”。根据奥古斯都时代

    的伟大建筑师维特鲁威[3]

    所言,某些水钟配备着漂浮物,后者连接着特别的机械装置,能发出尖锐的哨声,或者能将石头(或蛋)抛到空中。

    另外,彼得罗纽斯[4]

    在他著名的小说《萨蒂利孔》(Satyricon)里描述

    了一种更为简单的计时方式。小说中的主角崔玛西翁(Trimalcione)是

    个品位庸俗的暴发户,他的家中以吹号角的方式来报时……

    这类报时法也并无不可,但罗马一天有几个小时呢?白天有12个小

    时,晚上也有12个小时。白天从黎明开始计时,第1个小时、第2个小

    时、第3个小时,等等,直到日落的第12个小时敲响为止。从那一刻开

    始是夜晚的12个小时,直到黎明。然后再度循环。

    因此,罗马的钟点计时法和我们的一样吗?不完全是,首先,因为

    罗马时代缺乏精准的时钟,因此并不以分或秒来计时。再者,每小时的

    长短会因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

    实际上,罗马人计时的主要参照点是正午,太阳此时位于最高点。

    在那时,日子进行到一半。但夏季时白昼显然较长,冬季则较短。因

    此,夏季的小时会比冬季的来得长。而且还不只差一点点。举个例子来

    说,在夏季,在12点和1点间的“小时”持续75分钟,而在冬季则只有44

    分钟。

    此外,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夜晚的小时上,它们被称为“vigiliae”,字面意义为“守夜人”,或轮岗站哨(就军队用语而言)。因此,每晚都

    被分成四个“守夜人”,每个“守夜人”由三个小时组合而成。

    显而易见地,在每个小时的长短弹性较大且缺乏精确计时器的情况

    下,相比而言,罗马人的每日约会行程想必没有那么严格,人们也比较

    能容忍迟到的人。但罗马人还是有能够准时赴约的方法。比如,你能在

    广场是半满的时候约人碰面;如果每天都用手表对时,我们会注意到这

    样的描述总是大致对应相同的时段。但真正规范罗马时间的时钟,是一

    天中相继进行的活动。

    尽管如此,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在古罗马的旅程会继续使用我们所

    习惯的现代时间。

    [1]塞涅卡(Seneca,1~65):哲学家、剧作家,是尼禄的老师。

    [2]罗马的和平(La pax Romana,27 BC~180):罗马在1~2世纪的和平时期,大约持续

    了207年。[3]维特鲁威(Vitruvius,80 or 70 BC~15):罗马建筑师。

    [4]彼得罗纽斯(Petronius,27~66):罗马作家,《萨蒂利孔》据说是他写成的诙谐流

    浪汉小说,成书于1世纪。08:40 理发师和早晨的尖峰时刻

    值此之际,外面街道上开始热闹起来。熙来攘往的行人中,大多是

    男人,或说得更精确点,是奴隶——你可以从他们身上以粗布制成、到

    处破损和沾满污渍的短袖长衣辨认出他们的身份。有些人也理成小平

    头。没有人优哉地闲晃,他们全都心思坚定地迈着步伐。他们显然都有

    要务在身,准备进行当天最初的几项差事。换句话说,这时的早晨是奴

    隶们的小小尖峰时刻。听不到咔哒咔哒的鞋跟声虽然有点奇怪,但我们

    能听到凉鞋发出的轻柔窸窣声。事实上,在罗马时代,鞋子没有鞋跟,只有平坦的鞋底。军团士兵穿的钉鞋(caligae)则是例外,它们的鞋底

    附有许多小铁球以产生更强的摩擦力,有点类似足球鞋。鞋跟的确存

    在,但只在特定的鞋子上,尤其是女性穿的鞋子。

    一位奴隶抱着一大捆用床单包裹的衣物经过我们身旁。毫无疑问,他正要拿某些长袍,或是桌布去清洗。但罗马人是怎么洗衣服的?你得

    把它们拿到“洗衣店”(fullonica)去。一旦送到那里,衣服会经过一道

    道让我们大皱眉头的清洗程序。短袖长衣、长袍、床单和桌布一起丢进

    洗衣池里,里面的水混合着碱性物质,比如苏打或能去垢的陶土,或是

    人尿!事实上,在许多街角处,尤其是在洗衣店附近,都放有开着大口

    的大型陶罐(双耳长颈瓶),过往的行人便能在此解决他们迫切的需

    要。有些奴隶会定时来此收集洗衣店所要使用的尿。如果你觉得这份工

    作很恶心,不妨想想那些要花好几个小时在尿池里捣弄衣服的奴隶吧,他们做着我们的洗衣机为之代劳的苦工,置身在令人作呕的气味中。然

    后,经过清洗、捶打,用其他物质[比如白垩(certa fullonica)[1]

    ]处

    理,衣服变得更为硬挺。衣服拧干后,会挂在院子里晾晒,就像我们将

    湿衣物挂在公寓阳台晾晒一样(在罗马时期,你甚至可以将衣服挂在街

    道上),最后用特制的熨斗将衣服烫得平整。

    这里要告诉你一个奇闻:当时已经有一种漂白手法。白色衣物一旦

    清洗干净,就会挂在以木制拱顶搭建、不到一米高的圆顶上。然后圆顶

    下方会放上里面装有加热硫黄的火盆。罗马人就是用熏硫黄法来达

    到“前所未见的亮白”的漂白效果。之后,奴隶会将洗净烫好的衣服扛回

    家。抱着那捆衣物的奴隶迅速向前继续迈进,但他突然消失在从另一条

    小路出现的一顶轿子之后。这顶轿子短暂阻挡了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

    出谁坐在里面:轿内以布幔遮掩。然后,轿子像它出现时一般,迅速消

    失在一个小巷内,轿前有个奴隶为他的主人(或女主人)开路。

    我们继续沿街道往下走。我们不禁竖起耳朵,听着从一家已经开门

    的店家里传来的一阵阵爆笑声。我们再往前走个几步,便看到一个典型

    的场景:一位通常被称为“tonsor”的理发师,正在为顾客理发。店里面

    大声聊天和开玩笑的欢乐声响,就像在帝国所有其他都市那样,是首都

    早晨另一个常见的场景。

    除了少数幸运的男人(就像我们先前见到的主人)早晨时能让家中

    的奴隶替他们理发外,其他人都得到这类理发店理发刮胡子。

    因此,理发店(tonstinae)成为会面地点,男人聚集在此讲笑话和

    说故事,当然也少不了分享最新消息,尤其是最新的八卦和谣言。

    事实上,这些店与现代理发店有着许多相同的特色。顾客坐在长椅

    上等待,面前的墙上都挂着镜子,轮到自己时就坐到房间中央的凳子

    上,接着理发师会用一条大毛巾盖住他的肩膀和胸口。

    幸运的是,目前流行的男性发型相当简单,图拉真皇帝是大家争相

    效仿的对象,他将头发往前梳,前额的部分剪得极短。

    一个男人盯着他镜中的身影,检查他刚剪好的头发;剪刀每剪下

    去,都留下粗糙的痕迹,创造出一种不平整的层次效果。这是因为理发

    师急着想照顾在场等待的顾客,还是和今日相比,仍嫌过于粗劣的剪刀

    所致?不管怎样,罗马人对此见怪不怪,连尼禄的头发都有着参差不齐

    的外观。

    助手正在为坐在旁边椅子上的顾客刮胡子。当时还没有刮胡膏,刮

    胡子前抹在顾客脸上的唯一舒缓液是水!在刮过最初几位顾客的胡子

    后,理发师得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重新磨利刮胡刀。他会在磨刀石上吐

    上唾液来磨利刀子。

    他轻柔地将刮胡刀举到顾客颈部,开始顺着他的皮肤慢慢往上推。

    真正的危险是切口或割伤:只要一个小抽动或突如其来的震动就会造成

    伤口。不幸的是,这类意外极为常见,因此,自奥古斯都时代以来,法官便已为此制订了特定的罚款和处分法令,而理发师如何为伤口止血

    呢?哲学家老普林尼曾经建议,可以敷上浸泡在橄榄油和醋里的蜘蛛

    网。

    既然这么危险的话,不是留胡子比较好吗?毕竟,早期的希腊人和

    罗马人都有蓄须的习惯。尽管如此,在此时,除非你是位哲学家或士

    兵,不然就有义务将胡子剃干净。但这风潮不会持续太久。虽然现在都

    还没有人知道,但在图拉真驾崩后,也就是几年后,老式蓄胡风尚又会

    卷土重来。这个新风潮将由新皇帝哈德良[2]

    引领(也许是为了遮掩一道

    疤痕)。每个人都将模仿他,对许多男人而言,能躲开刮胡刀的每日折

    磨总算让他们松了口气,但对理发师而言,他的收入将变得大不如

    前……

    现在我们已经走到街底,它与一条小坡相交。这便是苏布拉努斯小

    坡(Clivus Suburanus),离图拉真浴场不远。在它的尽头有个岔口,中

    央是座喷泉,即奥菲斯[3]

    喷泉。大道两旁的公寓大楼鳞次栉比,无数窗

    口如包厢般向外敞开,面对着上演人生百态的舞台。这条街道上开始挤

    满人,吵闹声震耳欲聋,就像铜匠店里传来的捶击声响。

    在几米外,我们能听见从高空泼洒到人行道上的水声:一桶尿刚被

    倒在街道上。但它是打哪来的?当我们抬头望去时,我们可以看见一栋

    高大雄伟的建筑,有着数不清的阳台和窗户,它堪称建筑奇观。罗马人

    称这类建筑为公寓大楼(insulae),它是个等待探索的独特世界。

    [1]一种用来软化衣物的陶土。

    [2]哈德良(Hadrian,76~138):在位期间是公元117~138年。罗马皇帝,曾编纂罗马法

    典,奖励艺术文艺活动。

    [3]奥菲斯(Orpheus):罗马神话中的诗人和歌手,擅长弹竖琴。公寓大楼,另一个世界

    “Insulae”指罗马人的房舍,或更详尽来说,是他们的公寓大

    楼。“Insulae”这个字是现代意大利都会居民常用的一个字“isolato”(街

    区)的根源。这应该会让你对“insulae”的大小有些概念。如果数一数住

    在里面的人,它可以被界定为垂直的村庄或村镇。它们是古代世界里不

    折不扣的大厦。我们难以判断现在耸立在我们面前的公寓大楼的高度。

    奥古斯都皇帝曾经立法规定,住宅大楼高度不能超过21米(这在现在意

    味着建筑物不能超过七层楼高),即使是在现代,这都算相当高了。在

    图拉真时代,法令更为严厉:大楼的最高高度是18米。这表示你可以盖

    一栋六层高的建筑加上顶楼,待会儿我们会见到它,那是个不折不扣的

    阁楼。但是,人们显然并未完全遵守高度限制,因此公寓大楼常有难以

    避免的结构缺陷,有时还会坍塌。我们要去拜访的公寓大楼就远比法定

    高度要高。第一眼看过去,它有着苏维埃街区房舍的风貌,因为它方方

    正正,从底部到顶端开着等距的窗户。不过再定睛一瞧时,我们就会发

    现许多增添它优雅气派的细节。首先是色彩。尽管它只是砖造建筑,但

    外层却涂着具有保护效果、看起来相当赏心悦目的乳黄色灰泥。这个色

    彩的选择也相当实际,因为它非常明亮,能反射光线照亮周遭的窄街和

    门廊。

    一截高度近1.5米的高雅“庞贝红”围绕着建筑底层,但它有什么功能

    呢?这个颜色兼具美学和实际功能。它的保护功能大于装饰目的;它能

    遮盖泥土污迹、手印、商人留下的脏痕,或靠在墙壁上的身体印记。它

    不是公寓大楼唯一的优雅细节;每个窗户上都有一排暴露在灰泥层外的

    砖块,形成小小的拱顶。从下方看的话,几乎就像窗户长了红色的眉

    毛。还不止如此。沿着公寓大楼的第二层楼,有一道衔接其他公寓的狭

    窄阳台。罗马人将这种阳台称为“Maenianum”,它对屋主而言是一种小

    奢侈品,可与小花园或露台相比。最重要的是,它是其他人所没有的东

    西,你可以走到外面透透气或晒晒太阳,甚至可以在那里种些盆栽。

    事实上,罗马人像我们一样喜欢养盆栽;你可以在阳台或公寓大楼

    的窗户部位看见许多花朵盆栽,就跟我们公寓建筑的景观一模一样。哲

    学家老普林尼曾经记载,某些园艺爱好者甚至会栽种空中的小花园。古罗马和现代罗马皆分享着这份对绿意的热爱;无数公寓大楼覆盖

    着攀爬植物,植物沿着阳台栏杆攀爬而上,形成窗户的窗框。街道上种

    有许多高大的树木,它们轻抚公寓大楼的正面,有时甚至斜靠在大楼表

    面寻求支撑。简言之,帝都罗马是座绿色城市。这个特征在今日罗马似

    乎不曾改变,就仿佛20个世纪的时光从未流逝过一般。这些都不过是小

    细节,但它们帮助我们了解今日和昔日的罗马是如何相似(反之亦

    然)。尤其在日常生活上,现代罗马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古罗马人的翻

    版,即便两者之间相隔了好几个世纪。极为高耸的公寓大楼主宰着罗马的街道。市内大约有4.6万栋大楼!违章建筑极为常

    见。

    正如研究古罗马的伟大历史学家热罗姆·卡尔科皮诺[1]

    所言,如果

    我们将罗马的卡佩拉利大道(Via dei Capellari)或那不勒斯的崔布拉利大道(Via dei Tribunali)上的公寓建筑,与奥斯蒂亚古城的公寓大楼相

    较,我们将会发现极为相似的地方,有时甚至能找到一模一样的楼层平

    面格局。一位来自古代的罗马人在审视过我们于现代罗马或那不勒斯的

    历史中心所兴建的公寓后,也许会觉得仿如回到家中,非常自在。

    并非只有二楼才有长阳台,在更高的楼层还有其他较小的木制阳

    台。只有少数幸运儿才有此小小特权,这些阳台的外观就像从建筑物向

    外伸出的木制雕刻凉廊,罗马人称它们为“pergulae”。我们常在中东的

    中古城市,或是在印度城市和加德满都这样遥远的地方看到它们。但它

    们已经是帝都罗马“风景”的一部分。它们存在的目的很单纯:扩大公寓

    的空间,并带进更多阳光,以及可以从此窥视街道而不被发现。

    [1]热罗姆·卡尔科皮诺(Jérome Carcopino,1881~1970):法国历史学家和作家。奇闻 古罗马的“摩天大厦”

    在古罗马的时代,公寓大楼是世界上最高的住宅建筑,但对我们而

    言,它们的高度也许并不特别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大约只跟我们一般的

    公寓建筑同高。只有某些例外。事实上,我们知道,在公元100~200

    年,有一座真正的奇怪建筑矗立在罗马市中心。尽管如此,我们不知道

    它确切有多高,虽然它的高度和大小在当时轰动一时。据说,它如同摩

    天大楼般屹立在罗马房舍的屋顶之上。它肯定对城市天际线和罗马市民

    心灵造成极大的冲击,因为它的名号“幸福大厦”(Insula Felicles)广为

    流传,甚至传到了帝国边陲地带。尽管如此,它只是个独立个案。除了

    这个小帝国大厦之外,罗马的建筑很少超过六层楼高。

    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在今天,在经过如此多世纪之后,我们仍能欣

    赏到某些仍旧屹立不倒的公寓大楼的残骸。它们有时就像奇迹一般出现

    在城市交通线的中央,但仅有少数人会停下脚步欣赏。一幢著名的公寓

    大楼就位于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1]

    那巨大的纪念堂的隔壁,矗立在威

    尼斯广场上。在纪念堂右边,就在要登上天坛圣母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Ara Coeli)的阶梯前,你可以看见几层楼高的被毁坏的砖造建

    筑所留下的无名废墟。不幸的是,它并没有得到该有的关注。路人漠不

    关心地来来去去。一巴士又一巴士的游客在人行道上稍微驻足片刻,倾

    听导游所做的几句讲解,然后便匆忙往前移动,走进始终在召唤游客的

    纪念品商店。

    但倘若你停下脚步,靠在栏杆上,帝都罗马的一小部分将在你眼前

    慢慢成形:商店、房间、窗户。只要运用一点想象力,你就能为这些弃

    置的房间添补家具,并放进一些住户。谁住在那里?在油灯的光亮下,我们将在公寓大楼里看见什么样的脸庞?一位母亲从那边的窗户探头向

    下,呼唤她在街道上玩耍的儿子,他也许正和角落商店家店主的儿子一

    同玩耍。谁知道这些商店里又上演着什么样的戏码?

    这便是考古学的迷人之处。在一刹那间,你能重新活在被遗忘的世界中;考古学能让你与已不存在的人碰面,让你置身于数世纪以前的日

    常生活中。没有任何特效能赋予我们如此强烈的情感经验。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也许是图拉真广场的那栋公寓大楼,它离繁忙的

    国家大道不远。你可以看见它拔地而起,保存完整,还可以看到屋顶,这让你对这些建筑物的雄伟外观有些概念。但在罗马的古海港奥斯蒂亚

    还有几座古代公寓大楼的废墟,包括一栋奉献给狄安娜[2]

    的大厦,我们

    从这栋大厦身上能够了解居住在这些公寓里的居民的真实生活景况。它

    们仍有部分区域能够探索,你可以爬上楼梯,站在罗马时代公寓大楼的

    楼梯平台上,然后进入二楼或三楼的公寓房间内,这真的很促人发思古

    之幽情。你真的能借此略窥罗马人的生活概况。的确如此,因为大部分

    的罗马居民都住在公寓大楼里。

    因此,罗马的公寓大楼究竟有多少栋?多亏城市土地记录等珍贵考

    古发现,我们才知道确切数字。在公元2世纪,于塞维鲁皇帝[3]

    的统治

    下,罗马有46602栋公寓。这是个天文数字。尤其是,当你考虑到多穆

    斯,也就是典型的优雅罗马豪宅(像那些位于庞贝的)只有1797座的

    话。这意味着,传统豪宅与大型公寓大楼的比例是1∶26。这个比例差

    距为何如此巨大?

    卡尔科皮诺曾做出以下的有趣观察:因为罗马在巅峰时期,其土地

    只涵盖1800~2000公顷,而居民人数却高达120万,土地显然严重不

    足。如果我们将那些禁止兴建房屋的区域(如皇帝居住的整座帕拉蒂尼

    山,或占地200公顷的马提乌斯广场,那里有神庙、门廊、体育馆和坟

    墓)剔除的话,居住空间将更加吃紧。然后我们还得考虑四十几座公园

    和公共花园,以及所有占地广阔的大型公共建筑,例如,圆形竞技场、戏院、巴西利卡、浴场、广场、各式神庙和所有行政机关。

    空间缺乏的解决之道简单而有效:往上兴建,建造多层楼的建筑以

    创造空间。换句话说,当大多数的城市居民于傍晚回家时,他们的脚不

    再碰触地面,而且还当真是“腾空而睡”。

    在整个城市里,用来增加空间的楼层总数目应该相当可观,因为即

    使在那时,一位叫作埃利乌斯·阿里斯蒂德[4]

    的修辞学家便曾惊呼说,如果整个城市的公寓都以一楼式平房兴建,罗马将会一路延伸扩展到亚

    得里亚海岸(两者之间的距离有193公里!)。

    今日,我们不再对大型公寓大楼和摩天大厦啧啧称奇。但在古代,在一个由无数小村庄组合而成,只有少数几个房子超过两层或三层的都

    会中心里,看见一个充斥着像公寓大楼这类营造业“怪物”的城市,一定

    就如同我们今天走在纽约街头的感受一般。而两个问题在我们的心中萦

    绕不去:这么高的建筑物如何防止倒塌?人们如何同时挤在这些高大的

    建筑物里生活?

    08:50 公寓大楼具有人性的一面

    如果出门到某个城市里散步,你会看见什么?答案是许多商店。在

    古罗马亦是如此。公寓大楼的底层是长长的一排商家。在商家的店铺之

    间是公寓的普通前门,有楼梯通往楼上。那就是我们现在要去的地方。

    当我们接近门口时,一个男人在远处打量着我们:他是门房之一。

    他矮小肥胖,穿着一件肮脏的短袖长衣,双下巴上长满了鬃毛般的胡

    茬。他坐在一把式样简单的凳子上,双手缓慢地转动着一根满是疖子的

    橄榄树拐杖。那根拐杖不只泄露了他的身份,还有他的背景:那是军团

    里发号施令的人所用的拐杖。他以前显然是位军团士兵,也许是位遭到

    贬黜的百人队队长,现在靠这份新工作聊以活口,而做这份工作的人恰

    恰必须够直接果断,才能化解房客间的打斗和争吵。他瞪着我们好一会

    儿之后,将眼光转回街道和路人的脸庞。他面无表情又难以捉摸。当我

    们跨过门槛时,他甚至视而不见。

    我们进入一片阴暗的走廊,唯一能感觉到的是愈见嘈杂的叫骂声。

    事实上,我们正要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拥有自己的逻辑、平

    衡和居民的宇宙。它像动物园般聚集了各类人种和各种不同性格的人。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第一个场景是走廊尽头的一位年轻女孩,她就站

    在摆放于第一道阶梯下的巨大罐子旁边。她的一双脚踩在一个矮凳上,正将几只赤陶罐子里的东西倒入酒囊的开口中。她究竟在倒些什么?我

    们再往前走了几步路,来到开放的空间,一阵恶心的气味扑鼻而来……

    那是人尿。那女孩显然是个奴隶,她正在倾倒主人的夜壶。那股恶臭似

    乎一点也不令她感到困扰。现在她早已习惯了,因为长年以来,这是她

    一早起来就得做的工作之一。稍晚会有人过来将尿液取走,它对洗衣店

    来说非常珍贵。我们环顾四周,发现环境脏乱:墙壁上的灰泥斑斑剥落,到处是水

    和油的污渍,甚至还有手印的痕迹,免不了还有一些涂鸦。一个涂鸦特

    别引起我们的注意,那是两位正在比武的角斗士:一个追赶者戴着头

    盔,拿着短矛和长方形的盾,而另一个则拿着网子和三叉戟。线条很幼

    稚,显然出于孩童之手。他还写下他们的名字:赛杜鲁斯和泰隆尼科

    斯,这两位令观众雀跃万分的角斗士显然激发了孩童的想象力,就像今

    日的足球队员和卡通英雄一般。写在涂鸦旁的是另一个比较隐晦不明的

    句子:“雷斯提图斯欺骗了许多女人”,也许这是一位被某名负心汉房客

    拐骗和抛弃的女子所写,她想警告公寓大楼里所有的女人。在一大片猥

    亵的涂鸦中,我们这么说吧,还有一些“大胆”的涂鸦,我们可以从“马

    可库斯爱多密提安”这类话瞥见一抹清纯的少年之爱,但这立刻被“希腊

    姑娘艾乌提奇德,举止高雅,愿意为两个阿塞铜币献身”这句话所抵

    消。阿塞是种币值极低的铜币;我们必须得说,这价码非常低廉。

    性、爱、谩骂和运动,都是考古学家在罗马墙壁上发现的涂鸦内

    容。看来,两千年来,改变的并不多。

    那个女孩现在开始疲惫地登上楼梯。我们悄悄跟在她身后。她还不

    满12岁或13岁;她的金发泄露了她的北欧出身。谁知道她是从日耳曼的

    哪个地方来的?尽管她很年轻,但她在过去一定遭逢过某些悲剧。也许

    她的部落被罗马军队打败,而她村庄里的所有居民都沦为奴隶。尽管如

    此,更为可能的是,她被其他部族的日耳曼人从邻近部落中俘虏,卖给

    奴隶贩子,这听起来很让人难过,却是常见的悲剧。我们所能确定的

    是,在几秒钟内,她的人生便永远改变了。

    现在她站在二楼的楼梯平台上,正在打开一扇气派的大门,上面有

    两只高雅、亮澄澄的铜环。我们进入公寓。第一眼便能看出来,它属于

    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

    帝都罗马的公寓长得像什么呢?我们的重建主要基于考古学家在罗

    马古海港奥斯蒂亚古城的发现。事实上,奥斯蒂亚古城的设计布局和建

    筑在我们所探索的那个年代相当典型,它能让我们发现日常生活的众多

    细节;而我们根据的是卡洛·帕沃利尼(Carlo Pavolini)教授多年来在这

    惊人遗址上所做的研究和发掘,以及他收集并加以分析的资料。

    如果在罗马使用“公寓”一词,人们会一头雾水。罗马人将它们称

    作“住宅”(cenacula),但除了这点不同外,它们和我们的公寓其实非

    常类似,尤其是在设计布局方面。今日的公寓事实上是罗马住宅的现代演变。

    第一个房间是接待室。房间中央屹立着一个有着猫爪桌脚的圆形大

    理石桌,上面端放着爱神维纳斯的雕像。换句话说,这是欢迎我们的第

    一件艺术品,也表示屋主是位风雅之士(或他希望我们这么认为)。公

    寓并不大,我们一眼就能将它看尽。我们的右手边是客厅

    (tablinum),左手边是饭厅(triclinum)。我们身后的门通往三个卧

    室。这个公寓和我们今天稍早拜访的富有罗马人的多慕斯,有着令人吃

    惊的差异。多慕斯是栋封闭的房子,没有窗户,所有的房间均面对着前

    厅,中间有个承雨池。这里却恰恰相反:所有的房间都背对房屋中央,它们几乎全臣服在某种离心力之下。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它们都希

    望拥有日照,因此发展出房间沿着建筑正面而立的布局,而窗户就设在

    建筑的正面。

    玻璃窗户显然是这些公寓的基本配备。玻璃是昂贵而珍贵的建材,但这些豪华住宅中的富有房客仍旧负担得起。我们稍后会在更上面的楼

    层看见非常不同的故事。

    房子里的家具很少:几张椅子、几个长椅柜、一些折叠凳,以及各

    种形状的桌子。我们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可以在这些桌子上看

    见一些寻常物品:一把梳子、一叠过蜡的写字木板、一个赤陶存钱罐

    (就跟我们的一模一样!)、一只青铜油灯、一个小珠宝盒,一大串钥

    匙挂在一个形状古怪的钥匙环上,我的意思是由一把小钥匙和一个环组

    成的,可以戴在手指上的戒指状钥匙环……

    我们跨越一道门槛,惊诧地发现,房间中央放着两只大花瓶。在房

    间放花不是现代观念,这在罗马时代就已经相当普遍。花朵的插法突

    出,花瓣五彩缤纷。它会端坐在公寓中最美丽的桌子上绝非偶然:桌子

    由具有异国风情的木材制成,上面的波浪条纹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这些并不是公寓里的唯一色彩。就如同豪华的多慕斯,这个家的墙

    壁也漆上鲜明色彩,更进一步证明了罗马人喜爱色彩鲜明的居家环境。

    公寓墙壁的颜色主要是鲜橘、天蓝或庞贝红,颜料是在灰泥还湿着

    的时候漆上去的。其余绘画则是等灰泥干后才绘制。纤细的柱子或优雅

    的建筑错视画法形成一个个窗框,开出假的“洞口”,通往假的风景和景

    致,这些技法都丰富了背景色彩。有时中央还画有人物肖像;我们在一

    个房间里看见阿波罗的九位著名缪斯女神。这些人物肖像相当于我们加了框的绘画。

    我们的右腿突然觉得很热。那是火盆,木炭还在燃烧。我们刚刚没

    注意到,但现在察觉到,整个公寓里都没有壁炉,甚至暖气。这时代唯

    一的取暖方式是火盆。这个特殊的火盆附有小轮子,可以随时移动到需

    要的地方,有点像我们的可携式电炉。

    整个房子里有股强烈的气味,那是燃烧木柴的味道。它是来自哪里

    呢?我们折返到放有维纳斯雕像的前厅。我们经过时,也注意到两个漂

    亮的银盘和雕刻精美的玻璃水瓶,这些都是家庭的地位象征。我们走进

    饭厅。现在我们可以看见烟雾了,它笼罩了整个房间,似乎是从一扇窗

    子下面的角落飘过来的。我们在楼梯遇到的女孩正站在那里。她弯着

    腰,身体下方是个巨大的正方形火盆,她刚将火点燃。我们突然了解我

    们在看什么了。我们还没看到这房子的厨房,原来它就在这里:这是个

    青铜炉灶。实际上,厨房在这类小公寓里被缩小到不能再小,几乎就只

    是个露营火炉!最重要的是,它是可携式的;你可以带着它到处走,但

    因为它会产生大量烟雾,所以依常识判断,你必须把它放在靠窗的地

    方。尽管如此,不可避免的是,在早晨和用餐时间,整个公寓仍会充满

    着各种气味,包括燃烧的柴薪或食物所散发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得忍

    受这种情形。不少人会从最近的餐馆订餐,这不但免除了“露营火炉”的

    问题(和危险),也使食物内容更为丰富多样。

    我们必须驳斥的一项神话是古罗马人在家里进食的方式。他们只有

    在举行晚宴或假日时才会斜靠在躺椅上。在一般的日子里,他们就像我

    们一样,坐在桌旁吃饭。

    我们往出口走去。我们第一次仔细瞧着地板,发现一项小小的奇怪

    之处:地板铺满了高雅的黑白马赛克。设计很简单:菱形、星形和正方

    形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图案。我们在相邻的房间里看见更多的马赛克。这

    些马赛克为何只用黑白两色,而不用彩色呢?答案也很简单:这样才省

    钱。实际上,这类马赛克几乎总是出现在公寓大楼的二楼,这里的租客

    通常手头阔绰。他们当然有钱,但并非富可敌国。黑白马赛克能增添公

    寓雅致的氛围,但又不像别墅的装潢那般价格高昂。

    彩色马赛克通常镶嵌着人类或动物肖像,而且需要由技巧高超的工

    匠执行。对公寓大楼的营建商来说,这价码真的太过昂贵。反之,黑白

    马赛克只需普通的装饰工人即可镶嵌,他们的工资较低,因为他们的技

    巧只限于不断重复拼上各种组合的几何图案。此外,相较于用来做精致马赛克镂嵌的彩色玻璃溶浆和多色大理石,(白色)石灰石和(黑色)

    玄武石这两种原料不仅容易取得,价格也相当低廉。

    基本上,选择黑白马赛克和我们挑木条镶花地板的考虑相当类似:

    它雅致并能兼顾品位,但又不会像在别墅中铺大理石那般昂贵。最好任

    何事都采中庸之道:只在主人的生活空间范围内镶嵌马赛克。在卫生间

    或仆人生活区的地板上只铺简单的赤陶板(60平方米大小)、鱼骨图案

    的砖块,或是石灰浆(coccio pesto)的地板覆盖物——一种碎砖、沙子

    和石灰的混合物(当你参观考古遗址时,不同的材质能帮助你辨识住宅

    里的不同房间)。

    [1]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King Victor Emanuel Ⅱ,1820~1878):在位期间是公元1859

    ~1861年,意大利于其治下统一。

    [2]狄安娜(Diana):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

    [3]塞维鲁皇帝(Septimius Severus,145~211):在位期间是公元193~211年。

    [4]埃利乌斯·阿里斯蒂德(Elius Aristides,117~181):罗马修辞学家和雄辩家。09:00 公寓大楼缺乏人性的一面

    我们回到楼梯平台,开始走上楼梯。我们再仔细一想,在刚才所看

    到的事物中,有某件事情不太对劲。一位富有的房客选择住在公寓大楼

    的二楼,而非住在顶楼,此事相当奇怪,何况顶楼有较多的隐私,较为

    安静,还可以眺望罗马屋顶的旖旎风光。

    但这却是帝国境内的模式。住在阁楼的人是穷人,而有钱人住在二

    楼。和今天恰恰相反。为什么呢?

    理由很简单。首先,疲惫是显而易见的因素。那时没有电梯,住得

    越高,就得爬越多楼梯。再者,还有安全问题。建造业由不太有良心的

    投机商所把持,建筑物越高,结构便越脆弱,倒塌的风险也越高(更别

    提从窗户和屋顶的缝隙渗入的雨水了)。最后,由于火盆和油灯的广泛

    使用,火灾频仍,住在较低楼层的人比较有机会逃出着火的大楼。而和

    鸽子同住在屋顶之下的房客将成为最后注意到火焰、因而葬身火窟的

    人。诗人尤维纳利斯[1]

    是这么描述的:“三楼已经起火了,但你什么都

    不知道。一楼以上一片混乱,但仅有屋瓦可以挡雨的悲惨房客是最后被

    烧死的人,而那些屋瓦正是鸽子的下蛋之处。”

    事实上,住宅大楼的这类垂直划分一直延续到19世纪。贵族和有钱

    人住在“最贵的楼层”,但你越往上爬,越高楼层的住户便比楼下的房客

    更为贫穷。在今日,我们则以社区而非楼层作为阶级划分的基础。

    我们继续往上攀爬,经过一道又一道的楼梯。突然间,就在我们头

    上几米远处,原来听起来像是谈话的声音变成了一阵狂吼。这阵叫嚷声

    引起了其他房客的注意,他们纷纷探头从楼里向外看。在楼梯平台的中

    央有个壮实的女人,披散着一头及肩的乌黑长发,她直挺挺地站着,挡

    在三个男人前面。她的眼里闪烁着愤怒的光芒。她的一只手臂抱着一个

    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另一只手臂用力在空气中比画,替她的叫嚷声打

    着节拍。她的大胸脯随着每个动作在短袖长衣内明显地上下跳动。她显

    然是位劳工阶级女性,习惯用粗鲁而直接的方式和外人接触。我们从她公寓半开房门的门缝里,瞥见躲在阴影中其他小孩的恐惧

    眼神。那三个男人被骂得呆住,一动也不动。毫无疑问,她赢了第一回

    合。你看得出来,其中两个男人只是身兼保镖的普通门房。站在中央的

    第三个男人一定是引发这阵争吵的人。他高大消瘦,有只鹰钩鼻,脸颊

    凹陷,披着一件在他肩上围了两圈的暗红色斗篷。而让人如此忐忑不安

    的,是他不为所动的冰冷目光。那是掠食者的眼神,他知道,不管事情

    如何发展,他都将是赢家。这场激烈争吵的起因对今日的我们而言也不

    陌生:房租要涨价。

    罗莫洛·奥古斯都·斯塔乔利(Romolo Augusto Staccioli)教授曾经

    指出,罗马的房租比意大利其他地方要贵上四倍。我们稍后将有机会探

    讨首都这类都会问题的“现代性”。

    我们轻易便可以看出,穷人的处境很悲惨。他们可能会走投无路。

    为了逼迫房客缴纳房租,房东甚至可能砌墙将房客的公寓入口堵起来,或是拆掉房客能进入公寓的唯一走道,也就是木制楼梯。这两种方法都

    能使房客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直到他们缴清房租为止。显然发生过很

    极端的例子,但这显示,当房东要收房租时,他们可是毫不留情的。

    租约在一年中的确定日期届满,必须重新交涉和签署。罗马的街道

    充斥着被逐出公寓的家庭,他们得寻找新的住所。这确实是个社会的潜

    在危机,但没有皇帝曾经真正提出解决之道。

    罗马的房子为什么会这么贵?

    连续转租

    在罗马,每栋公寓大楼都有一位屋主,但你大概不会看到他亲自跑

    来收房租。这份不体面的差事自然有他人代劳,那就是专业管理员。双

    方之间有份协议:屋主将所有上层楼层交给管理员出租五年,但“仅”收

    取一楼公寓的房租作为交换,而一楼公寓看起来往往就像真正贵族所住

    的多穆斯一样豪华昂贵。管理员的责任则在于保持大楼的体面,负责维

    修,解决房客之间的纠纷,还有收取房租。管理员的工作乐趣当然不多,但利润丰厚。如果屋主将整栋公寓大

    楼以3万塞斯特斯租给他,他可以从转租中收到4万塞斯特斯。这解释了

    为何公寓租金在罗马如此昂贵。它也解释了罗马的公寓大楼为何如此高

    大:越高的大楼就有越多间公寓,相应即能收越多的租金。

    根据历史学家卡尔科皮诺的研究,在恺撒时代,大约是我们正在描

    述的时期的170年前,一间简陋公寓的租金是2000塞斯特斯,在图拉真

    治下,你可以用这笔钱在罗马南方80公里远的弗罗西诺内(Frosinone)

    买到一整栋房子。

    因此,你可以想象要从中获取暴利有多容易。例如,西塞罗[2]

    这位

    哲学家兼政治家光是一年内从他的公寓大楼所收到的房租,便高达8万

    塞斯特斯。

    这些恶劣条件在罗马引发了更为悲惨的状况,如同卡洛·帕沃利尼

    教授所观察到的,难以支付高额租金使许多房客将公寓里非必需的空房

    转租出去,因而衍生出每个楼层连续转租的现象;楼层越高,转租现象

    就越严重。

    在我们参观的这栋公寓大楼内,这种现象显而易见。同一间房以简

    陋的夹板分成隔间,转租给整个家庭或几个人。这产生了下列缺乏人性

    的机制:楼层越高,房客越是贫穷,转租更为严重,拥挤、混乱、肮

    脏、污秽和臭虫的迫切问题更是得不到解决。等到你抵达顶楼时,它已

    经变成一个贫民窟,居住在一起的房客只能努力挣扎求生。

    为了维护秩序,公寓大楼有自己的巡逻队,由奴隶和门房在一位奴

    隶头子的带领下组成。我们现在就是在楼梯上碰到他们之中的某些人。

    他们正跑下楼梯,朝着在我们楼下几层、发生争吵的楼梯平台冲过去。

    女人的尖叫声现在夹杂着其他房客的抗议声。此起彼落的叫骂眼看就要

    演变成一场暴动。

    楼上是第三世界

    我们继续往上走。阶梯以未完成的砖块砌成,像书一般在边缘排列起来:我们几乎像走过图书馆里的书架。我们爬得越高,阶梯就变得越

    厚实、越脏,破损越为严重。这里已经好久没有进行维修了。墙壁越来

    越脏,满是污迹和刮痕。连我们正在呼吸的空气都有所不同:空气闷热

    浑浊,烧焦木头的臭味,食物煮了好几个小时的怪味,这些都混合在一

    起成为刺鼻的难闻气味。我们感觉似乎掉到但丁[3]

    描述的地狱中的某一

    层里了。

    空间严重短缺,甚至连楼梯平台都住了人。在整个区域上方,挂在

    绳索和横梁上的衣物纵横交错。地板散布着没点燃的火盆、破水罐和碎

    布,被踩烂的柠檬皮及香蕉皮上盖满了苍蝇。这些楼梯平台看起来仿若

    人类生活的市集;油灯在半明半暗中照亮一名赤裸男孩的轮廓,他默默

    坐在地板上,用漆黑的眼睛瞪着我们,油灯也照亮一个老男人满脸皱纹

    的脸,他裹着形成很多皱褶的肮脏毛毯沉睡。在咫尺之内,一个生命的

    开端和另一个生命的结束相互交错,由悲惨的恶臭所联结。

    我们听到的声音随着我们向上攀爬的脚步有所不同。大门以如此廉

    价的木头制成,我们能偷听到附近每个公寓内所有生活起居的声响。因

    此,在几步之遥的空间内,一个男人的大笑声转换成婴儿的不断嚎哭,两个女人的高声争吵变成亲密性事的低喘;我们不可能误判从一扇门后

    所传来具有节奏的呻吟。是丈夫和妻子吗?或是男人和他的奴隶女孩?

    楼上完全缺乏隐私这点使我们大吃一惊。

    我们推开一扇半掩的门。当门咿呀打开时,它发出的嘎吱声就像一

    道声音的帘幕,逐渐为我们揭露出一个光秃简陋、四壁萧条的房间。墙

    壁统一漆着赭黄色,只有一张桌子,几张凳子随意放置。它与第二层楼

    的公寓看起来南辕北辙;这里比较像茅舍内部。里面有两个长椅柜,上

    面放了些赤陶水罐。一个小碗柜权充餐具柜,里面有一些面包和以粗布

    包裹的大块奶酪。这公寓的充实格局被隔间和幕帘严重破坏,但这样才

    能创造出许多可以转租的小空间。我们拉开一道帘幕,发现一个地上铺

    有草席的小房间,油灯没有点燃。衣柜就是由钉在墙壁上的几枚钉子凑

    合而成,上面挂着草帽和几件短袖长衣。其他钉子则挂着两个陶制水罐

    和一个里面装有食物的帆布袋,我们几乎可以确定,挂这么高是为了防

    止老鼠和昆虫找到它们。我们可以把这里称为这个小房间的小厨房。

    在另一个小房间里,一个女人正坐在床上给她的宝宝喂奶,她身旁

    有个破烂的柳条摇篮,房间里的床垫以干枯的叶子铺成。

    这里的窗户没有玻璃。只有住在二楼的房客买得起玻璃。在这些较靠上的楼层里,他们使用透明的兽皮、帆布或木头窗板。这意味着,如

    果想要有一点天光的话,得将窗板打开,任由风和寒冷的空气吹进来。

    雨天最为糟糕,因为你被迫关上窗在昏暗中活动。在那些日子里,室内

    仅有的微弱光线来自赤陶油灯或兽脂蜡烛。结果是,所有的房间都充斥

    着它们的臭味和肮脏煤灰。经年累月下来,墙壁和其他表面便会覆盖一

    层薄薄的暗色绿锈,大家都懒得清理,因此使这些房间的卫生条件更加

    恶劣。

    谁住在公寓大楼的最上面几层?基本上是罗马城里的“苦力”,也就

    是那些每天让城市正常运作的人:仆人、劳工、砖匠和将货物运送给商

    家和市场的送货工。他们和家人住在一起,生活非常拮据。住在这儿的

    还有老师和工匠。

    某些经济状况比较优渥的罗马人,比如行政部门或私人公司的雇

    员,则住在比较下方的楼层。

    一楼住着非常有钱的人:生意人、商人、建筑商、市政府官员,或

    从事的工作与皇帝或元老院当局关系密切的人。一小群都会贵族并未直

    接统治帝国,但在街道和首都的建筑物内却能发挥实质影响力。

    我们还得把店主加入一楼的精英群中。他们为了许多实际的理由,往往会住在商店后方或楼上的小公寓或拥挤的阁楼中。

    简言之,这就是罗马公寓大楼的社会阶级概况。

    我们现在抵达最后一段通往阁楼的阶梯。这里的一切都以木头制

    成,每步踩下去,阶梯都发出令人心惊胆战的嘎吱声。我们可以感觉到

    周遭的建筑结构极度危险。公寓大楼的这一层并不是由建筑师兴建,它

    是在稍后加盖的,这一系列违章建筑的目的显然在于增加房客数目,以

    牟取更多利益。以现在术语而言,也许可以说,我们正要进到一层百分

    之百的违章建筑中。

    我们碰到一位年轻人,年约25岁。他拿着一只赤陶罐子,小心翼翼

    地不让里面的液体溅出来。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感觉很友善,在经过我

    们身旁时对着我们微笑,我们发现他缺了好几颗牙,也许是营养不良所

    致。住在公寓大楼较上面楼层的房客生活困苦。你得很聪明,并抓住任

    何天赐良机,即便是那些最微不足道的机会。他匆匆跑下几截楼梯,四

    处张望了一下,冲进另外一位房客的房间内,那位房客现在暂时不在家。一进入房间,他便猛地推开一扇小老虎窗,飞快地将罐子里的东西

    往窗外倒去。原来那是他的夜壶。

    他一次踩两个阶梯,回头爬上楼梯,经过我们身旁时,还对我们眨

    眨眼睛。这样他就不用辛苦地走下所有楼梯,到大门入口处再将他夜壶

    里的东西倒入那些大罐子里了。如果有任何人对此提出抱怨,遭殃的会

    是其他房客。这样做的后果可能相当严重。罗马确实有条特定法令,禁

    止人们从建筑物里倾倒尿液或粪便。处罚规定相当严厉,视被从上

    方“轰炸”的轻重程度,或衣物有无被弄脏,或某人是否遭受到身体伤

    害“即使是间接受伤”等,做出惩处。因此,在帝都罗马,被从天而降的

    粪便和尿液击中的威胁显然到处存在,没有人能够幸免。

    上层楼层缺乏厕所的主因在于上面没有水。水至多只能抵达一楼或

    二楼,且通常要在它第一次使用过后(用于花园、浴缸、准备食物

    等),才会拿来冲厕所。让我们感到不自在的是,这意味着厕所和厨房

    通常在同一个房间内,如同考古学家在许多遗址里所确定的那般。不管

    它看起来有多不卫生,罗马人的确在他们准备食物的咫尺之遥处排泄。

    但在罗马时代,没有人知道细菌的存在。

    公寓大楼上面楼层的缺水现象解释了这些建筑的另一项特征:脏

    污。将水从社区喷泉或即使只是从一楼的庭院接满,爬上那么多层阶梯

    再扛回家,实在是件非常吃力的苦差事,因此很少人会将水“浪费”在洗

    地板上。久而久之,上面楼层的地板便堆积着好几年、有时甚至是好几

    十年的脏渍和污垢。

    尽管如此,在许多案例中,多亏奴隶的劳力,水至少能经由楼梯,送到几层楼高之处。我们在普劳图斯[4]

    的一出戏中,读到这类生活细节

    的佐证,它描述一位主人如何巨细无遗地检查奴隶是否有认真执行每天

    将八只赤陶大罐装满水的差事。根据法律规定,每户人家都有义务储存

    一些水。在尼禄统治时发生罗马大火后,每户人家都要依法储藏足够的

    水,以在火灾蔓延至其他建筑物之前扑灭火势。

    然而,公寓大楼里还是有送水工人(aquarii)。理论上,他们负责

    将水搬运到建筑物的任何地方,但在实际上,他们只为富裕家庭或收入

    还不错的人服务。这些送水工人属于最底层的社会阶层之一,为“最低

    贱的奴隶”。他们的工作确实很辛苦。他们和门房(ostiarii)以及清道

    夫(scoparii)同被视作与维持帝都罗马住宅建筑基本运作密切相关,当

    建筑物易主时,他们将和建筑物一起被整批卖掉。我们现在打开最后一扇门,那是公寓大楼最高的一扇门。里面房间

    幽暗,即使仍是早晨,空气已经十分闷热,令人感到窒息。我们就在屋

    瓦下方,得弯腰才能前进。铺排草率的屋瓦到处都是空隙,阳光斜射而

    入,创造出一道令人惊艳的光线柱廊。然而,下雨时,这些光线柱廊便

    摇身一变成为潺潺雨柱。住在这里的房客是整栋公寓大楼里住得最不舒

    适的人们。我们在房内所能看到的仅有地板上的几件破衣服、破损的油

    灯和一些垃圾。

    突然间,房间里传来一阵声音:那是鸽子拍动翅膀的声音。它进入

    了与另一个伙伴在两片屋瓦的缝隙间筑的鸟巢,这两只鸽子开始咕咕

    叫。在帝都罗马常可看到鸽子的踪迹。它们成群翱翔过神庙和广场的天

    空,现代罗马居民仍然欣赏这类景致。住在这里的人没有将鸽子赶走,也许是因为它们能跟自己做伴。

    我们不知道这阁楼的房客以何为生。他也许是个劳工。但他一定是

    这栋公寓大楼里最贫穷的房客,可是,他拥有别人都没有的一件珍宝:

    罗马的旖旎景观。透过鸽子筑巢的缝隙,我们能鸟瞰庞大慑人的帝国首

    都。公寓大楼的红色屋顶、从现在刚开始营业的浴场中所冒出的袅袅烟

    雾、在建筑物间矗立的青铜镀金雕像、有着亮白色列柱的神庙,以及环

    绕着城市的绿色森林所形成的绿化圈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任何房地产经

    纪人都会以高额贩卖的壮丽景观。这个城市生机盎然,舞动着生命的脉

    动。那就是现在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下方街道的人群中漫步了。

    [1]尤维纳利斯(Juvenal),生于1世纪晚期,卒于2世纪早期,罗马讽刺诗人。

    [2]西塞罗(Cicero,106 BC~43 BC),罗马哲学家和政治家。

    [3]但丁(Dante,1265~1321),意大利诗人,著名作品有《神曲》。

    [4]普劳图斯(Plautus,254 BC~184 BC),罗马剧作家。奇闻 罗马是座大营地?

    我们对帝国时代公寓建筑的探索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因为

    它使得我们更容易了解发生在街道上的人生百态。例如,为何现在的街

    道如此拥堵,以及这些人都要到哪里去?

    事实上,想了解罗马生活的最佳方式,可能是将这座城市想象成一

    个巨大的营地。我们都知道,露营时帐篷只是用来睡觉或换衣服。帐篷

    很小,只有足够的空间放置睡觉用的东西(一个睡袋或一张气垫床),你只能在角落塞个装满衣服的背包或行李袋。你想洗澡的话得去公共澡

    堂,想上厕所的话得用公厕,至于食物,你不是在靠近帐篷的烤肉架上

    煮些东西,就是到靠近营地的酒吧或餐厅进食。有些帐篷配备有淋浴设

    备、厕所和小厨房,但它们很少见、体积庞大又奇贵无比。大部分住在

    营地的人只拿帐篷来睡觉。

    那么,这确实就是古罗马人使用他们住处的方式。他们的住所窄小

    阴暗,没有淋浴设备或厕所、水或厨房(就算有厨房,也只是些基本的

    烤肉设备)。只有少数住在多穆斯或公寓大楼一楼的富有罗马人家中拥

    有这些设备,但它们就像那些在现代营地里、设备完善的大型帐篷般罕

    见。

    因此,绝大多数的罗马居民必须离家到外面使用公共设施,恰恰就

    像在营地一样。想洗澡,就去浴场,想解手,就使用街道上的公厕,想

    吃饭的话,他们就坐在“thermopolium”或“popina”里,这两种古代场所相

    当于我们的咖啡厅和酒馆。而许多人试图说服某人请他们吃午餐或晚

    餐,以骗取一顿饱餐的行径应该不会令我们太惊讶。

    这就是罗马街道如此拥挤的原因。每个人都为了上述的理由走到街

    道上,还要算上每天出门工作、跑腿,或上市场购物的人。

    无论如何,为了进一步了解当时帝国首都的生活,我们在此引用另一个类比。追根究底,罗马本身非常像一栋大房子。你的卧室在一条街

    道上的公寓大楼里,厕所(公厕)在另一条街道上,浴室(公共浴场)

    则在另一个社区,厨房则在城市的另一个区域,等等。在这个想象中的

    房子里也有间客厅:广场区。但说实在话,在这个城市里有许多和人会

    晤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说,四处皆客厅。

    一般来说,即使是无所事事的人也不愿意待在他们窄小阴暗的家

    里。他们也会出门到街上活络筋骨,让原本已经很拥挤的城市更为拥

    塞。结果是,街道上总是充斥着游手好闲的人。

    因此,我们可以据此下结论说,所有罗马居民使用罗马的方式,和

    我们使用我们房舍的方式大同小异。罗马就是他们的房子。同理也可应

    用到罗马帝国的所有大都会中心。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城市的一种生活

    方式,但已经在我们的文化中消失。

    09:10 罗马的街道

    我们又回到下方的街道,置身于群众之间,在这段时间内,人数变

    得颇为可观。那些从雄伟的公寓大楼上面几层楼所构成的失落世界传出

    的恶臭和强烈的迷惘感,仍然萦绕在我们心中。我们有那种身陷《银翼

    杀手》[1]

    电影中某些古老城市并费力呼吸的感受。在罗马街道上行走,有一件令人相当吃惊的事,那就是你有好多条路径可以选择。罗马就像

    个活生生的有机体,有几个以若干条大动脉组合而成的直线循环系统,全部通往广场区,而在这些动脉旁则长出如毛细血管般庞杂繁复的交通

    脉络。

    因此,帝都罗马的街道模式让我们想起大部分较为古老的现代城市

    的历史中心:许多蜿蜒曲折的细窄街道。理由很简单:如此才不会占掉

    太多建筑物的可用空间。

    “大道”(via)这个名称只保留给较为宽广的街道,大约是5米~6.5

    米宽,足够让两辆马车并行通过或对向交错而不碰撞到彼此。令我们吃

    惊的是,在罗马的心脏地带只有两条这么宽的路。其余的帝国首都则

    由“巷弄”(vici)、更狭窄的“街”(angiportus),最后是不折不扣的都市“小径”(semitae)组成的复杂网络所构成。古代人曾略带讽刺地讲述

    道,住在街道两旁的人能够伸出手来握手。

    罗马另一个让我们惊诧的特色是陡峭的上坡路。在一个七丘之都,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像山区骡径般弯曲的斜坡,罗马人称呼这种路

    为“小坡”[“clivi”,比如苏布拉努斯小坡、卡比托利努斯小坡(Clivus

    Capitolinus)等]。恺撒曾命令要在它们上面铺设石板,却从来没有确切

    行动过。因此,它们在夏季灰尘满天,在冬季则处处泥泞,还有各种垃

    圾覆盖,可以轻易想象那些沼气恶臭冲天的景象,如同我们在今日的第

    三世界国家所见一般。

    这些狭窄迤逦的街道和过于靠近的建筑物使得城市易受火灾的危

    害,火灾的蔓延非常迅速。

    在公元64年那场毁灭性的大火后,尼禄试图以新的都市计划重建罗

    马。为了预防火灾迅速蔓延,他将街道拓宽,加大建筑之间的距离,他

    还建造了拱廊,好让消防队能在城市中更安全地穿梭。

    事实上,从那之后,阳光得以重新光顾许多原本因建筑物过于接近

    而隐藏在黑暗中的街道。但情况只得到部分改善。在投机商和无耻房地

    产大亨的运作下,许多地区再度毫无计划地随意发展,在四十年间就又

    将罗马带回旧时的混乱状态。

    我们在群众间继续沿街道行走。任何初次拜访罗马的人都会对其呈

    现的强烈差异感到吃惊。帝国首都的风貌不断改变,我们眼前就有一项

    证明。我们现在发现自己身处一条相当现代的笔直大道上,两旁是阳光

    普照的高大建筑、人行道和商家。但我们所需要做的仅是在街角转个

    弯,便立即进入一个由阴暗小巷构成的迷宫内,眼前杂乱无章地矗立着

    破败肮脏的公寓大楼。

    这就仿佛是有人将纽约雄伟整齐的景致,和中东市集窄小蜿蜒的巷

    弄放在同一个城市里一般。你感觉到,只不过是转个头或转个街角,便

    从现代世界回到中古时代。

    我们开始走进下一个巷弄。建筑之间挂着等待晾干的衣物。衣服的

    颜色缤纷,看起来像许多随风飘扬的西藏彩旗。一位壮实的女人出现在

    一个可眺望街道的木制凉廊上,用绳子放下一个篮子。一个男人等在篮

    子下方,他是个街头小贩,他装满一袋蚕豆,准备将它们放进篮子里。我们从他的穿着打扮可判断出他住在乡下,来到城市里贩卖他菜圃里的

    收获。他和那位女人显然彼此熟识,这点你从他们之间开玩笑、交换俏

    皮话和逗彼此大笑的方式看得出来。

    数个世纪以来,这样的日常生活场景都没有改变。这才是真正的罗

    马:它是个结合了所有居民的日常仪式所组合成的网络。我们往前走,经过那位街头小贩,他现在正在和另一位从窗户朝下望着街道的女人聊

    天。

    探索这些小巷弄的感觉很像走在威尼斯的街道(calli)之间,小街

    道的尽头是一片开放静谧的小广场。在这里也是一样,在遇到一位连招

    呼都懒得打的胖男人后,我们走到狭窄小巷的尽头,这是个小绿洲:一

    个小广场中间有座喷泉,喷泉两旁长着两株高大的树,邻近居民不断前

    来此地,从喷泉里打满水后,将水桶提走,他们所泼溅出来的水流到地

    上,滋养了树木。广场一侧是白色大理石形成的明亮柱廊。那是一座神

    庙,门还是开着的。两名乞丐坐在阶梯上,他们身上穿的破布让人说不

    出是什么颜色。我们在此驻足几分钟,细细品味这个出乎意料的和平之

    岛的静谧氛围,抬起脸庞,迎接早晨温暖的阳光。

    神庙旁有条非常狭窄、阴暗的小巷,我们开始沿着它走下去。突然

    间的昏暗迫使我们在前进时伸出手来向前摸索。事实上,它不仅缺乏光

    线,也缺乏新鲜空气。这巷子被许多人拿来当公厕使用。我们捂紧鼻

    子,快步朝巷尾的光亮走去,我们现在离它不远了。它就在几米外。我

    们到了。我们在完全没注意的情况下,绊倒在某样东西上。它看起来像

    一袋装满破布和木棍的袋子,用身上的短袖长衣捂住鼻子以抵挡那股恶

    臭,现在它变得令人作呕,但又带着些许甜味。

    我们的眼睛已经习惯那片昏暗,一张脸从黑暗中慢慢浮现:一张僵

    硬的脸,深陷的眼睛,不自然的肤色……这是一具尸体!它至少在这儿

    躺了一天。是谁呢?那些无数的乞丐之一?不太可能。没有乞丐会选择

    在这么肮脏的地方过夜。现在,我们能把尸体看得更清楚了。我们鼓起

    最后的勇气,伸手触碰他的手臂。他的短袖长衣制作精美,显示他的经

    济状况良好,也许不是有钱人,但日子过得还不错。他缺了一根手指:

    抢匪将它剁了下来,抢走金戒指。这可能是发生在夜晚的惨剧。我们几

    乎可以目睹这一场景。这个男人可能在晚宴或浪漫的幽会后回家,或者

    他有可能喝醉了。但他做错的不是这件事。他犯下的真正致命错误是独

    自返家。他在没有照明的街道上遭到攻击,被刀刺伤,并被拖到这里,谋杀他的人在一片漆黑中从容不迫地行动,将他的财物剥光。我们挺起腰,继续朝光亮处走去,可以看见人们在那里走来走去。我们快步走出

    小巷,猛力深吸几口新鲜的空气——在那之后,我们注意到自己正身处

    一条宽阔大街的中央,周遭都是人,我们像河里的潮水一样被群众推着

    往前走。仅在几秒钟内,巷弄的黑暗和恶臭都消失了,我们不再感觉到

    暴力和死亡的沉重气氛。现在围绕着我们的是盎然生机、缤纷色彩、浓

    郁香气、人类的脸庞,以及凉爽的早晨空气。我们在几秒钟内,就从一

    个世界走进另一个世界。罗马亦是如此。

    [1]《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描述2019年如人间地狱般混

    乱的洛杉矶。09:20 商家和工坊

    商店店主已经开始新的一天。有些已经开始营业了;有些则还没完

    成贩售商品的陈列工作。有些店主则因为在夜里运货、丧失了几个小时

    睡眠的关系而来迟了,现在才正要将关闭商店时,保护货品的沉重木板

    拿下来。

    商家(tabernae)的锁门方式采纳一种在整个帝国中通用的手法,与现代意大利商家几乎全数使用铁卷门的方法类似。店主使用狭长的厚

    重木板,将它们一块块接起来。他们将木板插进大理石门槛的深凹槽里

    (在今日所有考古遗址中仍清晰可见,特别是在庞贝)。其中一片木

    板,也就是位于侧面的那片,可以做门板,当其他木板都固定住时,这

    片门板可以打开。

    几根长长的铁杆固定住整排木板,它们穿过木板上的圆环,然后将

    之固定在墙壁的凹洞里。一道门闩或一个和今日我们使用的锁十分类似

    的东西拴住木板,使它们不会乱晃;只有青铜钥匙和我们所用的稍有不

    同,看起来像弯曲的叉子。

    在今日的城市里,一天始于商家和酒吧铁卷门的震动,但在帝都罗

    马,你听到的是嘎嘎声响,铁杆滑开和商店后厅里沉重的木质大门与木

    桩撞击的声音。今日某些地中海国家仍是遵循这样的模式开始一天,比

    如突尼西亚的城市斯法克斯[1]。

    但这不是唯一的差异。我们现在站在一家正要开门营业的店家前。

    木板移动,门板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个眼神朦胧、眼睛浮肿的男人。他

    仍旧提着油灯,因为他从里面打开门闩时需要照明。他昨夜显然是在店

    里过夜。一个男孩也走出来,他的鹰钩鼻长得和那个男人一模一样,显

    然是他的儿子。那男人发出一声咒骂。昨晚有人在一块木板上刻了些侮

    辱人的字句。那两个男人在搬动木板时,一个娇小的女人从门里走出

    来,脸上罩着面纱。她是男人的妻子,她看看涂鸦,厌恶地皱着眉,然

    后走开,大声叫着可能是罪魁祸首的人的名字:一名在昨天要求赊账但

    被拒绝的顾客。那女人握着两只大水罐,正要朝附近的喷泉走去。但她才走没几步,就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叫住她。她停下脚步,抬头看看天

    空,然后转过身来。一个不到三岁的小男孩出现在门口,脸和短袖长衣

    都脏兮兮的,他朝着她跑过去。

    整个家庭都住在这个小店里让我们感到惊诧。但他们并非例外,在

    罗马和帝国境内,这几乎是通例。这些人是谁?有时,他们自己就是店

    主或经理。但他们是如何挤在不到30或40平方米的店里共同生活的呢?

    现在商店开门了,我们可以借此一探屋内究竟。商店没有展示橱

    窗。我们先前提到过,玻璃非常昂贵,而且,在那个时代,没有人能生

    产这么大片的玻璃。因此,商店的前方完全对街道敞开,就像今日的鱼

    店或小杂货店一般。开口处有座小型砖砌柜台,用来展示商品。一根长

    竿位于高处,横跨入口处的整个天花板,竿子上挂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7476KB,2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