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3633
交际心理学.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9日
第1页
第9页
第13页
第28页
第41页
第158页

    参见附件(1517KB,278页)。

     交际心理学是作者马甲写的关于人际交往的书籍,主要讲述了在社交过程中怎样通过掌握他人的爱好,保持交往距离,无条件相信你,从而找到自己的人际圈。

    交际心理学内容简介

    《交际心理学》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不可能离开社会独自一人生活,这使得我们少不了与他人交往。所以说,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软技能,但它绝不等同于“善于交往”“成功”“招人喜欢”这么简单。可以这么说,人际交往能力是情商高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际心理学》无疑是一本社交问题应急必备手册,内容涉及社交所需技能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待你的社会关系,从交朋友到找伴侣,从发表个人观点到说服他人,从学会怎样适时说话到解决日常社交冲突问题……可以说,《交际心理学》能教会你如何带着自信和勇气、充满魅力、坦然无惧地应对每一个你身处的情形,并轻松地获得任何你想要获得的新工作、新朋友、新客户或新恋情。

    交际心理学精彩内容

    也许很多人会说,自己之所以不愿意主动与别人联系,很多时候是因为害怕自己的一腔热情被别人浇了冷水。假如你邀请别人逛街、看电影,一次,别人不去,两次之后,你就不会再邀请别人了。因为你不想承担别人一次又一次的拒绝给你带来的失望。假如你想找个人倾诉或是遇到麻烦需要找人帮忙,可是还没等你开口,对方就说自己在忙,尽管你能理解别人真的很忙,可是你那脆弱的小心脏却会伤得不轻。

    其实,别人也不是故意冷落你,可能是因为你过于敏感了。一旦被人拒绝,你往往会告诚自己不要动不动就给别人打电话、添麻烦,有问题要自己解决。虽然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很值得赞赏,但是久而久之,你主动联系别人的冲动就会被渐渐磨灭。

    交际心理学章节预览

    第1章完美的人际关系从主动交流开始——如何赢得他人的喜爱

    你不去结交别人,谁会主动理你

    造从开场第一分钟推销自己

    瞬间叫出对方的名字更过人喜欢

    初次见面,说好第一句话至关重要

    聊天时,要学会投其所好

    让人接得下去的话题,才不会GAME OVER

    用微笑对待别人,想不热络都难

    第2章走出自己的世界,你的生命将活出无限可能—如何轻松摆脱社交隆碍

    社交恐惧症:你为什么总是受别人影响

    超越自卑,活出全新的自己

    “弧独”这种病,是怎么害了我们的

    嫉妒是破坏人际关系的“毒草”

    你无法改变天气,但可以控制情绪

    当你不敢拒绝时,你在害怕什么

    只知害羞不懂突破,终将被自己蠢哭

    优柔塞断是人生最太的负能量

    你的人生为什么让别人做主

    第3章突破圈子,升级你的社交层次—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交网络

    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圈

    交情,都是麻烦出来的

    真垫的赞赏更能赢得人心

    用你的热情,感染更多的人

    想看洁一个人,就去认识他的朋友

    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喜欢你的人会越来越多

    巧用方法,建立理想的人际交往

    第4章看透人心,瞬间堂控交际主动权—如何读懂人际关系背后隐藏的秘密

    每个人都有一张社交面县

    且光坚定就真的没有撒谎吗

    相似的人往往能成为朋友

    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回

    你为什么不敢与别人对视

    智商越高的人,越难相处吗

    那些不可忽视的小动作

    眼睛是藏不住秘密的

    第5章最高的情商是自有分寸——如何保持人际交往的距离

    有距离地交往,让你更得人缘

    没有一种关系是永恒不变的

    试图改变他人,难免会换得冷酷的绝交

    没人有义务迁就你的过分

    以己度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要远离负能量强的人

    建立有效的社交网络才有意义

    热情有分寸,拿捏人情有轻重

    毫无底线的善良,只会害了自己

    给自己的秘密上把锁吧

    第6章做一个高段位的沟通者——怎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社交

    谁备越充分,越有话可说

    沟通越简短越好

    称呼错了,后面的话再精彩也是徒劳

    无所不能的人都懂得如何措辞

    使用沉默技巧,也是有方法的

    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只会令人生厌

    记住,你还有两只耳朵

    永远让对方多说,轻松促成有效对话

    争论永无嬴家

    第7章和谐相处之道—如何搞定难对付的人

    有位嫉妒心重的朋友,怎么办

    假如有人骗你

    面对背后说人坏话的人要理智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能更优秀

    对待爱发腺气之人的安全方式

    留意那些过于敏感的人

    怎样跟消极的人相处

    第8章人际交往就是从不间断地说服——如何让人无条件地相信你

    “满足需求”就是最好的说服

    顾全别人的面子,才能堂控他人

    谁都不喜欢被别人命令

    说“是”之后,就不好意思拒绝了

    巧借“梦想”说服,成功概率会更大

    间接地指出错误,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根据喜好,采用不同的劝解方式

    丕断给予肯定,没人会拒绝

    第9章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如何从容自信地拒绝任何人、任何事

    不懂说“不”,就是憋屈自己

    委婉是化解一切尴尬的好方法

    巧用同理心,为自己创造更太便利

    善用幽默,老好人也可以说“不”

    借用肢体语言,助你告别被动的人生

    坚守底线,才能无畏向上

    空间也是一种无形的拒绝力

    第10章职场出类拔萃的秘诀一如何拥有超强的职场人气

    委婉表达不满,才不会伤感情

    零天赋,照样能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

    怎样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呢

    涉及隐私,最好管住自己的嘴巴

    世界如此复杂,你要学会保护自己

    拒做职场“会场王”,摆脱不会说话的悲哀

    永远都不要独自用餐

    最关键的那个人,往往是客户

    第11章在亲密关系由成长——如何得到你想要的爱人与爱情

    男人租女人来自不同的星球

    爱情是如何开始的

    爱情是最浪漫的事?瞎扯

    性格迥异的两个人该如何相处

    婚姻,就是一种亲密关系

    用尊重获得爱,用爱获得尊重

    去妻之间最太的矛盾是什么?权力

    沟通——与他/她相处的终极策略

    为了他/她,你可以再亲切一点

    交际心理学截图

    交际心理学

    马甲 著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交际心理学马甲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8

    ISBN 978-7-5576-3058-4

    Ⅰ.①交… Ⅱ.①马… Ⅲ.①心理交往-通俗读物 Ⅳ.①C912.11-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21382号

    责任编辑:布亚楠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出版人:蔡 颢

    天津市西康路35号 邮编:300051

    电 话(022)23332695(编辑部)

    网 址:www.tjkjcbs.com.cn

    新华书店经销

    北京毅峰迅捷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14.5 字数 200000

    2017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 价:38.00元作者简介

    马甲,人际关系学专家,畅销书作家,心理学爱好者及研究学者,长年致力于对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调查、研究,已发表文章数千篇。出版

    的作品《超级搭讪学》,深受读者好评。《交际心理学》这本书是经数

    年研究、整理写就的心血之作。目 录

    序

    第1章 完美的人际关系从主动交流开始——如何赢得他人的喜爱

    你不去结交别人,谁会主动理你

    请从开场第一分钟推销自己

    瞬间叫出对方的名字更讨人喜欢

    初次见面,说好第一句话至关重要

    聊天时,要学会投其所好

    让人接得下去的话题,才不会GAME OVER

    用微笑对待别人,想不热络都难

    第2章 走出自己的世界,你的生命将活出无限可能——如何轻松摆脱社

    交障碍

    社交恐惧症:你为什么总是受别人影响

    超越自卑,活出全新的自己

    “孤独”这种病,是怎么害了我们的

    嫉妒是破坏人际关系的“毒草”

    你无法改变天气,但可以控制情绪

    当你不敢拒绝时,你在害怕什么

    只知害羞不懂突破,终将被自己蠢哭

    优柔寡断是人生最大的负能量

    你的人生为什么让别人做主

    第3章 突破圈子,升级你的社交层次——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交网络

    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圈

    交情,都是麻烦出来的

    真挚的赞赏更能赢得人心用你的热情,感染更多的人

    想看清一个人,就去认识他的朋友

    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喜欢你的人会越来越多

    巧用方法,建立理想的人际交往

    第4章 看透人心,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如何读懂人际关系背后隐藏

    的秘密

    每个人都有一张社交面具

    目光坚定就真的没有撒谎吗

    相似的人往往能成为朋友

    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你为什么不敢与别人对视

    智商越高的人,越难相处吗

    那些不可忽视的小动作

    眼睛是藏不住秘密的

    第5章 最高的情商是自有分寸——如何保持人际交往的距离

    有距离地交往,让你更得人缘

    没有一种关系是永恒不变的

    试图改变他人,难免会换得冷酷的绝交

    没人有义务迁就你的过分

    以己度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要远离负能量强的人

    建立有效的社交网络才有意义

    热情有分寸,拿捏人情有轻重

    毫无底线的善良,只会害了自己

    给自己的秘密上把锁吧

    第6章 做一个高段位的沟通者——怎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社交

    准备越充分,越有话可说沟通越简短越好

    称呼错了,后面的话再精彩也是徒劳

    无所不能的人都懂得如何措辞

    使用沉默技巧,也是有方法的

    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只会令人生厌

    记住,你还有两只耳朵

    永远让对方多说,轻松促成有效对话

    争论永无赢家

    第7章 和谐相处之道——如何搞定难对付的人

    有位嫉妒心重的朋友,怎么办

    假如有人骗你

    面对背后说人坏话的人要理智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能更优秀

    对待爱发脾气之人的安全方式

    留意那些过于敏感的人

    怎样跟消极的人相处

    第8章 人际交往就是从不间断地说服——如何让人无条件地相信你

    “满足需求”就是最好的说服

    顾全别人的面子,才能掌控他人

    谁都不喜欢被别人命令

    说“是”之后,就不好意思拒绝了

    巧借“梦想”说服,成功概率会更大

    间接地指出错误,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根据喜好,采用不同的劝解方式

    不断给予肯定,没人会拒绝

    第9章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如何从容自信地拒绝任何人、任何事

    不懂说“不”,就是憋屈自己委婉是化解一切尴尬的好方法

    巧用同理心,为自己创造更大便利

    善用幽默,老好人也可以说“不”

    借用肢体语言,助你告别被动的人生

    坚守底线,才能无畏向上

    空间也是一种无形的拒绝力

    第10章 职场出类拔萃的秘诀——如何拥有超强的职场人气

    委婉表达不满,才不会伤感情

    零天赋,照样能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

    怎样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呢

    涉及隐私,最好管住自己的嘴巴

    世界如此复杂,你要学会保护自己

    拒做职场“冷场王”,摆脱不会说话的悲哀

    永远都不要独自用餐

    最关键的那个人,往往是客户

    第11章 在亲密关系中成长——如何得到你想要的爱人与爱情

    男人和女人来自不同的星球

    爱情是如何开始的

    爱情是最浪漫的事?瞎扯

    性格迥异的两个人该如何相处

    婚姻,就是一种亲密关系

    用尊重获得爱,用爱获得尊重

    夫妻之间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权力

    沟通——与他她相处的终极策略

    为了他她,你可以再亲切一点

    附录

    小测试1:你是哪种人际交往类型小测试2:你擅长处理人际纠纷吗序

    PREFACE

    关于人际关系,我被问到最多的几个问题往往是:

    一到人多的场合,就不知道说什么,一说话就紧张,该怎么办?

    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太喜欢社交,但又觉得这样不好,怎么改变?

    为什么有的人说出来的话总是那么中听呢?……

    从来没有哪一个时期像当下这样,对人们的社交技能有着如此高的

    要求。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多,就必须拥有娴熟的社交技能,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活出无限可能。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带着吸引众人眼球的光芒,他们走进满是陌生人

    的房间,仍然可以谈笑自若;他们走到谈判桌前,对手会本能地觉察

    出“这个人很厉害”。如果他们是单身,人人都想跟他们约会;如果他们

    已婚,夫妻彼此都会享受到奇妙美好的婚姻;如果他们需要帮忙,朋友

    们一定会赴汤蹈火。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不能离开社会独自一人生活,因此,人

    际交往能力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软技能,但它绝不是“善于交往”“成功”“招人喜欢”这么简单。举例来说:一个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如医学、建筑、设计等方面的专才,只可得到普通的薪水;但是假如除

    了具备专业技能以外,还能清晰地表达意见,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让

    他人赞同自己的想法,等等,他就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可以这么说,人际交往能力是情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自我觉

    醒(清楚自己的情绪、力量、弱点、价值和目标,并且利用直觉来做决

    定)、自我约束(控制或者引导自己混乱的情绪、冲动,以适应变化的

    环境)、社交技能(妥善管理关系,让人际关系朝期待的方向发展)、同理心(能够考虑别人的感受,特别是在做决定时)、动机(为了获得

    成就,有足够的动力去完成任务)等几种能力。当这些能力能够发展到

    一个理想水平时,人际关系才是协调的、适度的、和谐的。换句话说,人际关系能力不是某个特质是否突出,而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

    然而,在当下这个时代,如何与人相处,却是很多人要面对的最大

    问题。我们总是怵头和陌生人见面;我们急于理解某个人,却又找不到

    合适的方法;我们如此渴望,但又害怕与某个人建立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随着虚拟的网络世界不断地挤压现实生活与交

    往的生存空间,以及地理空间上的迁移越来越频繁,我们发现,要像以

    前那样建立牢固的社会关系已变得十分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愿意接纳

    这种状态,并且相信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这种状态,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就

    会变得真实自然、和谐稳定。

    对那些希望能持久地改善人际关系的人们来说,《交际心理学》无

    疑是一本社交问题应急必备手册,内容涉及了社交所需技能的方方面

    面,包括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待你的社会关系,从交朋友到找伴侣,从

    发表个人观点到说服他人,从学会怎样适时说话到解决日常社交冲突问题……

    可以说,这本书可以让你带着自信和勇气,充满魅力、坦然无惧地

    应对你身处的每一种情形,并轻松获得任何你想要获得的新工作、新朋

    友、新客户或者新恋情。只要你勇敢地迈出社交的第一步,坚持走下

    去,你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交达人,尽享社交带来的多彩未来。第1章

    完美的人际关系从主动交流开始 ——如何赢得他人的喜爱

    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跟以往完全不一样,没有主动社交的能力

    是不行的。社交是需要勇气的。主动的你,才是最终的赢家。你不去结交别人,谁会主动理你

    生活中,有这么一号人物,除非有事,否则从来不给别人打电话,也不

    发短信,更不会主动和别人聊天。主动联系别人,真的很难吗?

    不愿意主动联系别人,是很多人都有的一个毛病,或者说是困扰。

    可是,这样的人常常被别人讽刺为“高冷”,问题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也许很多人会说,自己之所以不愿意主动与别人联系,很多时候是

    因为害怕自己的一腔热情被别人浇了冷水。假如你邀请别人逛街、看电

    影,一次,别人不去,两次之后,你就不会再邀请别人了。因为你不想

    承担别人一次又一次的拒绝给你带来的失望。假如你想找个人倾诉或是

    遇到麻烦需要找人帮忙,可是还没等你开口,对方就说自己在忙,尽管

    你能理解别人真的很忙,可是你那脆弱的小心脏却会伤得不轻。

    其实,别人也不是故意冷落你,可能是因为你过于敏感了。一旦被

    人拒绝,你往往会告诫自己不要动不动就给别人打电话、添麻烦,有问

    题要自己解决。虽然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很值得赞赏,但是

    久而久之,你主动联系别人的冲动就会被渐渐磨灭。

    有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主动联系别人是件很有风险的事。当你好不

    容易联系上好久不见的一位老同学,却发现彼此之间出现了断层。比

    如,你聊到某打车软件在大城市如何受欢迎,对方却闻所未闻;你好不

    容易联系上一个老朋友,结果两人都无话可说,费劲地找话题、说废

    话,气氛简直尴尬得要死;你热情洋溢地给别人发消息,“最近怎么样

    啊”,收到的回复却只有“嗯”或“啊”,你可能会想这不明摆着不想和自己说话,下次就更不想主动联系别人了……

    话说回来,在上学时,不管我们和同学的关系有多好,但是毕业之

    后就各奔东西了,天南海北,生活不再有交集,再次见面时,除了寒暄

    之外,再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有些生活琐事也只能自己消化。于是,我

    们往往会觉得尽管自己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可是交情却越来越浅,好像

    跟每个认识的人都很熟,但是还没有到跟对方分享自己喜怒哀乐的地

    步。当然,也有一种情况,万一别人确实很忙,正在忙着处理工作或是

    家庭琐事,这种时候,他哪有时间和心思向你报告近况啊。

    不过,也有一种人,就想做一个隐形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

    只想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动向,也不想了解别

    人的生活。他们对外界的人和事都没有兴趣,只是追寻自己认为的美

    好。在他们看来,生活中除了吃、喝、睡,任何事都是多余的。这种人

    觉得与其与别人联系,还不如窝在被窝里看一部电影来得自在。他们其

    实是懒得与别人沟通,懒得与别人交际,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会交到志趣相投的朋

    友,但不要忘记一点:情感是需要联系的,关系也是需要维护的。在当

    今这个时代,我们从来都不缺少朋友,我们缺少的或许是一种勇气。既

    然如此,那么何不把你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花在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交际

    上?当然,如果你觉得一个人也很好,就用空闲时间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看书,学习一些技能,看看外面的世界,丰富自己的生活,追求更

    宽的视野。请从开场第一分钟推销自己

    当你与陌生人见面时,在短短一分钟内,彼此都默默地在心里为对方打

    了一个分数。然而,你却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去留下第一印象。

    可以肯定的是,在你进行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场商业会谈之前,你

    一定会做一些精心的准备。比如,弄清自己赴会的对象以及会谈的目

    的,借助社交网络了解对方的所有情况。当然,还包括你确保自己一定

    会按时到场。

    在这里,我们想提醒的一点是:你在进入会谈室的一瞬间,诸如自

    我介绍、握手、互递名片等这些在一分钟内完成的事情,实际上才是建

    构良好社交商务关系非常重要的一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决胜第一印

    象”,所以请把握好开场的一分钟。

    通俗来讲,第一印象就是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会带来多少影响

    力。无论是在职业生涯、日常生活,还是在私人恋情中,你给别人的第

    一印象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信赖度。

    一项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判断你是否可信,其实就

    在那0.1秒。也就是说,当你第一次遇见某个人的时候,即使你还没有

    开口说话或者双方尚未握手,对方就已经对你的可信任度有了评价。

    所以,当你与别人交流时,你不要以过于谦恭、惊慌等负面情绪开

    场,而要以充分的自信武装自己,从而让自己以一种得体的、令人轻松

    的方式出现在任何场合。通常,在多数社交活动开始时,双方都会进行自我介绍,以此来互

    相认识。为此,你可以通过记笔记或者重复对方名字的做法来加强记

    忆。在接下来的互动中,你若是能够轻松地叫出对方的称谓,则不仅能

    体现你对对方的尊重,而且能为自己加分。

    在开启一段全新的人际关系之前,有一种礼仪,不用说话就能显示

    出热情、友好的待人之道,若是应用得当,则能进一步增强别人对你的

    信赖感。它就是彼此见面时最为普通的礼仪——握手。一个友好的握手

    能帮助你建立积极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在商业交流中,因为握手能让你

    看起来更加平易近人,帮你树立一种持久的正面印象。而且有时候一个

    简单的握手还能够减少因为误解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与人交谈时,我们常常会强调要与对方有眼神交流。一个充满魅力

    的眼神,不仅可以让别人看到你的自信,还能很好地促进人际交往的发

    展。相反,如果和你谈话的那个家伙一直在东张西望,想必你一定会觉

    得好尴尬,好想立马逃跑。最好的办法是与每一个人都进行眼神的交

    流,但应该点到为止、真挚专注。

    说到名片交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你递送或是接受名片的那一

    瞬间,它就可能把你出卖了,这无疑是在提醒我们要会用名片。需要注

    意的是,千万不要在会面刚一开始时就迫不及待地跟人交换名片,否

    则,很容易给对方留下你仅仅是来谈生意的印象。

    总之,你要记住,在人际交往的关键时间段,你比任何时候都要更

    充分地表现自己。就算你跑到了交际对象的地盘,那里依然是你的舞

    台;哪怕你的薪水只是那些跟你握手的人的110,也要将自己最真实、最自信的一面展现出来。瞬间叫出对方的名字更讨人喜欢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记住自己遇到的人的名字,但是你一定遭遇过想

    不起熟人名字的尴尬场面。其实,只要掌握一些技能,你就可以轻松地

    成为一名记忆高手。

    毫无疑问,交朋友的第一步便是记住并使用那个人的名字。你要明

    白,每个人都无比重视自己的名字,因为每个人的名字对自己来说都是

    独一无二的。

    被记住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被尊重、被重视的荣誉。戴尔·卡内

    基就曾说:“一个人的名字,对那个人来说,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动听

    的语言。”记住别人的名字,无论是在社交场合还是在职场,都显得格

    外重要。这不仅是一种礼仪,还是一项每个人都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社交

    技能。

    关于这一点,业务员班顿拉的见解非常独到,他说:“我只服务

    1000个客户,因为再多名字我也记不过来。这1000个人,我都能非常清

    楚地叫出他们的名字,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喜好,我只需要服务好他

    们就够了。”

    所以,当他所在的行业不再景气时,他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

    响。因为,他有1000个忠实的可以称之为朋友的客户。记住别人的名

    字,是一种非常容易拉近距离的交往方式,因为你不单单是记住了一个

    人,更是把一份尊重和美好存在了对方的心里。

    可以说,记住对方的名字是打开人脉桥梁的关键一步,但是对一些人来说,记住别人的名字却总是很困难,这里就跟大家分享一个轻松记

    住对方名字的技巧——5秒记忆法,大家不妨尝试一下。

    第1秒:专注于对方的自我介绍

    想要记住一个人的名字,第一步便是专注于对方的自我介绍,对那

    个人产生一个清晰的印象。当某人被介绍给你时,你需要全神贯注地

    听,并真正对他产生兴趣,真心实意地想要去记住对方。

    第2秒:认真地倾听对方的名字

    与人见面时,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

    象上,却忽略了聆听对方在说什么。其实,这样只会使对方对你的印象

    变差。此时,你的脑海只需要想一件事——名字。

    第3秒:大声重复对方的姓名

    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记住。当某人被介绍给你

    时,你就要立刻将对方的名字重复一遍,比如说:“布莱妮女士,你

    好。”

    如果对方的名字比较难记,你可以多重复几遍。但是如果你没有听

    清对方的名字,就应该诚恳地说:“很抱歉,我没听清。能否劳驾您再

    说一遍?”请记住,当你在谈论一个人的名字时,无论对方是谁,都会

    非常乐意回答你。当然,在听的同时,别忘了用目光给予对方适当的回

    应。

    第4秒:记住对方的名字

    牢牢记住一个人名字的最佳方式,就是将那个名字给你的印象同你所见到的真实印象联系起来。比如,如果对方的名字和你所知道的某些

    词语或是你认识的朋友的名字有着相似之处,就赶快将这个相似点记下

    来。

    第5秒:在交谈中提及对方的名字

    若有可能,当你与对方交谈时,不妨将那个名字用上几遍,但千万

    别过头,或是看起来很假。比如,当你同新认识的人告别时,可以将对

    方的名字再重复一遍,说:“幸会,布莱妮女士。”

    当然,如果对方的名字真的非常特别,你也可以一边听一边把对方

    的名字写下来。初次见面,说好第一句话至关重要

    在与人交谈中,无论在什么场合,第一印象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与

    他人说好第一句话,更是一种关系到能否打破初次交往心理障碍的重要

    技巧。

    当你第一次与陌生人见面的时候,你通常是怎么开始交流的呢?打

    个招呼?可是,然后呢?这是很多人在交新朋友时遇到的最大困惑。还

    有人会说,自己本身就不擅长社交,没聊几句就把自己和对方弄得很尴

    尬。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社交都是很重要的,而生活就是一个不断与

    人打交道的过程。有时,第一句话往往就能决定你与别人交谈的深度,一句悦耳动听的开场白很可能就会使谈话双方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相

    反,一句不中听的话,很可能会破坏谈话气氛,让你失去结交朋友的机

    会。

    说好第一句话,就像掘井时选定的第一个地点,打好了、打准了,话题才会源源而来,长谈、深谈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交往才会继续下

    去。因为人与人第一次交往时给彼此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往往占

    据着主导地位,这其实就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在社交活动中,说好

    第一句话,对交谈的成功往往有着直接影响。

    田中义一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日本政治家,他非常善于营造温馨的交

    际环境,进而取得预期的交际效果。

    有一次,他到北海道进行政治访问,有位穿着考究看来很像当地知名人士的男子在欢迎的队列中向他表示问候。

    田中义一急忙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这位男子的双手,十分热情地

    说道:“啊,您辛苦了。令尊还好吗?”那个男子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

    来。田中义一此次的政治访问,也因此大获成功。

    事后,田中义一的部属对他当时的举动十分不解,忍不住问

    道:“那位男子是谁?”田中义一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我怎么知道,但谁都有父亲吧!”

    故事中这位政治家的交际成功,在于他选择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

    点,在男子心中迅速建立起了亲情意识,使男子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

    的人,从而在心理上对他产生了认同感。无疑,这位政治家用最朴实的

    第一句话深深打动了男子,在尊重、关怀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同

    样的尊重与好感。

    比如,当你身处异地,走进一家餐厅准备用餐时,却发现餐厅的人

    很多,已经没有单独的空桌,你只好走到一位女客人的餐桌旁,这时,你礼貌地问了一句:“你好,我能坐在这里吗?”如果对方点了点头,你

    就要礼貌地回复一句:“谢谢,打扰了。”

    假如你想驱散独在异乡的孤独感,想和人家聊聊天,不妨说一

    句:“一看你点的菜,就知道你一定是来自天府之国,对吗?”这时,如

    果事实确实如此,对方肯定会为他乡遇故知而感到高兴,欣然地点点

    头。如果对方属于开朗活泼的人,说不准还会跟你聊上几句:“你真是

    好眼力,那你又是哪里人啊?”就这样,你和眼前这位素不相识的陌生

    人边吃边聊,一来二去,竟然成了好朋友。

    人生无处不相逢。与陌生人交谈根本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可怕,完全不必过于紧张、拘谨,只要主动热情地与他们聊天,努力寻找双方

    的共同点就可以了。

    初次见面,说好第一句话可以说非常关键,好的开场白能使你赢得

    对方的好感,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双方从陌生到熟悉,也就一步

    之遥。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语,即使做不到口吐莲

    花,至少也要让别人听了舒服、开心,这样才算把话说好了。若是处理

    不好第一句话,则陌生人永远都是陌生人,无法成为朋友、知己。

    当然,说好第一句话,并不只限于与陌生人的交往,怎样与朋友、亲人说好第一句话,尤其是在你与朋友、亲人之间出现一些矛盾的时

    候,能否顺利化解矛盾,第一句话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

    开口说话之前,一定要仔细思考,言语里多融入一些关爱与包容,这样

    一来,即使有再深的矛盾,也会因为爱而化解。聊天时,要学会投其所好

    为人处事的时候,要多用心去感受,多用大脑去说话,而不是用心情去

    说话,这样做不仅能使你在人际交往中畅通无阻,而且能为你带来工作

    上的好运。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陌生人时,尽管心里很愿意和对方建

    立一种融洽的关系,也小心翼翼地和对方搭话,但是无论你说什么,对

    方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不愿和你有更多的交流。

    遇到这种情况难免会让人觉得尴尬、沮丧,也许你会埋怨对方:怎

    么这么不给面子?也许你会自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其实,与不熟悉

    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彼此之间肯定都会存有戒备和疏远心理,这是再正

    常不过的事了。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主动交流更有成效,和陌生人有进一步的沟通,就要想办法激发对方的谈话欲望,聊些让对方觉得开心的事情,做到投

    其所好。

    美娅是一位心理专栏的资深作家。一次,她与某出版社的主编在出

    书条件方面进行交涉时,虽然努力尝试找出令双方都满意的条件,但是

    一直无法达成一致,稿件进度一拖再拖。

    由于进行了长时间的商谈,双方都感到十分疲倦,于是,美娅主动

    约出版社的主编在一家咖啡馆见面。

    主编喜欢打网球,美娅也同样喜欢,当坐下来时,美娅先开口说道:“上个周末,我到网球馆打球,可是很不顺。”话一说完,美娅就

    观察对方的反应。

    不出所料,主编马上兴致勃勃地问:“你也喜欢打网球吗?”

    美娅说:“我其实并不擅长,但是很喜欢,只要有时间就去打。”

    主编兴奋地说:“哈哈!其实我也蛮喜欢这个运动,几天不摸球手

    就痒痒!”

    两个人一谈到感兴趣的话题,情绪就越来越高涨,不知不觉,双方

    还约定下次一起去打球。令美娅欣喜的是,几天后,双方便签订了合

    同,而且基本上都是按照美娅所希望的条件订立的。

    在人际交往中,投其所好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技巧,虽然在有些人看

    来,这样的行为过于简单粗暴,甚至无异于拍马屁,但是不可忽略的

    是,这一技巧十分有效。

    不过,如果只是简单地附和他人的想法、观点,或是装作和对方有

    同样的喜好,则也许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所收获,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

    功利性的附和不但容易让人失去自我,而且一旦被人揭穿,还可能会带

    来无法弥补的负面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老板是个球迷,恰好你也有此爱好,那么工作

    闲暇在一起时,势必会经常谈论足球,甚至相谈甚欢。但是假如你的老

    板是C罗的忠实粉丝,而你恰恰讨厌C罗,如果你违背自己的本意,刻

    意迎合老板的话,就有些问题了。一来,你的内心肯定会觉得别扭;二

    来,若是今后无意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则老板肯定会觉得你这个

    人不够真诚,这样你在老板心里的印象就会大幅减分。在人际关系中,之所以不能以违背本心的态度投其所好,是因为人

    际关系并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而是长久的交流。而且投其所好也并非单

    纯的附和,而是必须在对的时间、场合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当

    然,在此之前,我们要做到彻底了解对方的个性喜好,这样才能一拍即

    合。

    人在社会中,便是社会人,难免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为此,在说话之前,应先想一想:这样说会不会让别人感到快乐或是乐于接受

    呢?如果你多用心去感受,多引导别人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例如,他的事业、他擅长的运动等,就会使对方产生一种亲切感。即使你的话

    不多,你的谈话也会被认为是成功的。让人接得下去的话题,才不会

    GAME OVER

    当我们巧妙地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时,一次愉快的交谈便开始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遇到不太熟悉的人时,心里总会七上

    八下,不知该怎样打开话匣子。虽然心里非常清楚毫无拘束地与人结

    识,能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子,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但是仍然有不少人

    害怕和陌生人接触。

    其实,不知道如何开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些都是一般人的通

    病。比如,在求职面试时,我们拼命地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却紧

    张得结结巴巴,不知所云;在聚会上,我们总是想不出什么风趣或是言

    之有物的话可说。

    在交际场合,为了尽快消除生疏感,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建立融洽

    的关系,选择一个适当的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且在与人交谈的过

    程中,能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往往可以使谈话者更积极,从而迅速

    打破尴尬局面,拉近交谈双方的距离。

    有一些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总是能很快找到话题,并获得对方的

    积极回应,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这样一个人。那么,他是怎样做到这

    一点的呢?

    1931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正在准备参加第二年的总统竞选,当时

    很多人都非常看好这位年轻人。但是,竞选初始,罗斯福却并不顺利,虽然很多人都认识他,但是他却不认识那些人。

    在一次宴会上,罗斯福发现,虽然很多人都跟他打了招呼,他也礼

    节性地回应了他们,但是那些人的表情却很冷漠,丝毫看不出对他有什

    么好感。

    罗斯福心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得尽快想出一个可以接近自己

    不认识的人并能同他们搭话的主意。于是,他悄悄地对一位坐在自己身

    旁的博士说:“我很想认识这些人,但又对他们不是很了解,您能给我

    说说他们的大概情况吗?”

    这位博士对参加宴会的人都很了解,又是罗斯福要好的朋友,所以

    他干脆地答应了,把那些人的情况一一讲给罗斯福听。

    不出一个钟头,罗斯福就对宴会上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曾

    从事过什么职业,又做了什么事情,等等,都了解得非常清楚了。

    正是因为罗斯福懂得说话的技巧,所以,他与别人谈话时,总能引

    起对方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罗斯福也成了他们的新朋友。

    确实,在这个强调人脉关系和社交技巧的时代,迅速与陌生人找到

    共同的话题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一些社交场合,经常需要跟那些平时几

    乎没有多少交流、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交谈,话题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

    了,没有话题,冷场、尴尬随时都可能发生。

    那么,在与人交谈时,我们应该找一些什么话题呢?其实,找话题

    也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可用,下面我就逐一介绍给大家。

    关于天气、季节的话题无论什么情景,交谈的双方聊一聊天气状况,绝对可行,不仅简

    单、方便,还容易逐渐引出一些更加自然而无伤大雅的话题。

    关于兴趣、爱好的话题

    如果对方是女性,则可以聊聊美容或健康等话题;如果对方是男

    性,则可以谈论篮球等体育运动。不过,如果双方是第一次见面,大多

    数人还不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谈论这个话题就要慎重了。

    关于旅行的话题

    为了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可以聊一聊自己最近去过的某个旅游景

    点,或是询问对方是否去过某地,当然,也可以向对方推荐某个旅游城

    市。这样便可以使话题的涉及面更广,再也不会担心冷场了。

    关于健康的话题

    现代人都很注重身体健康,为此你可以跟对方谈谈自己的养生经,或是最近尝试过的减肥运动,等等,这样可以让双方都谈论自己的日常

    生活,谈话氛围也会变得很轻松愉悦。

    关于服装的话题

    服装这个话题,无论是对男人还是对女人而言,都是一个不会冷场

    的话题。为此,你可以大大方方地赞美对方的服装搭配及身上的饰物。

    如果正值转季,可以聊的话题就更多了,比如说,“又要开始穿冬天的

    衣服了”或者“已经不用穿大衣了”,等等。

    关于饮食的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饮食是一个十分容易聊起来的话题。

    谈话时,可以谈谈口碑很好的一家餐馆,或者当下的时蔬,或者最近吃

    过的一些美食等。

    关于住所的话题

    可以询问对方的住处,也可以告诉对方自己住在哪里,这样就可以

    引出更多的话题,比如地段、交通、周围景点等。如果不熟悉对方的住

    处,可以请对方介绍一下,通常对方会兴致勃勃地为你介绍他住的周围

    的一切。

    总之,一个好的话题总是可以迅速打开局面,让对方愿意慢慢敞开

    他的心扉,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有些人特别担心说错话会给对方留下

    一个不好的印象,其实不必多虑,记住,你们只是在聊天,又不是在讨

    论世界的未来,放轻松就好。用微笑对待别人,想不热络都难

    很多时候,传达感情,单单会说还不够。我们对他人微微一笑是在传达

    这样一种信息:我是个容易亲近的人。同时,微笑还表示你可以接受对

    方,无论他是谁。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项最简单但却很有效的沟通技巧——微笑。微

    笑,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交际语言,不但能很快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

    离,而且能传情达意。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一个灿烂的微笑更能

    提升你的个人魅力、更能打动人心的了。

    一名求职者到一家新公司应聘,看到公司设施简陋,办公环境不够

    体面,顿时愁容满面,提不起精神。这家公司的老板看到这位求职者的

    表情,也失去了继续交谈的兴趣。

    而另一位求职者从进入办公室到离开办公室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面

    带微笑。他还对公司的老板说:“我如果能来这里工作,心里会非常高

    兴,也一定会努力工作的。”老板听了,对他产生了好感,很快面试就

    通过了。

    当你对别人抱以真诚的微笑时,你其实是在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很

    高兴认识你,我们的合作会很愉快。要知道,人类向来有投射他人情绪

    的倾向,如果你微笑,则对方多半也会对你报以微笑。当对方和你产生

    共情时,他自然会体会到你的快乐,从而更愿意接近你。

    拿破仑·希尔曾说:“真诚的微笑,其效用如同神奇的按钮,能立即

    接通他人友善的感情,因为它在告诉对方‘我喜欢你,我愿意做你的朋友’,同时也在说‘我认为你也会喜欢我的’。”

    微笑能有效地缩短双方之间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可以说,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通行证,真诚

    的微笑可以让他人信任我们并愿意与我们共事。试想一下,如果一位陌

    生人正对着你微笑,你是不是很乐意接近他?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是一

    张“苦瓜脸”,肯定会对这种人敬而远之。

    很多时候,微笑不仅仅是一种面部表情,更是一种超脱的魅力,它

    热情、友善,又被赋予信任和支持,给人轻松和乐观的印象,因此,一

    个面带微笑的人无疑会永远受人欢迎。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

    个实验:他跟踪记录了三位毕业生之后四十年的生活境况。结果发现,在毕业照上笑得最开心的学生,四十年后依然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

    而那位在毕业照上没有微笑的学生,日子始终过得辛酸波折。

    可以说,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就是微笑,最动人的表情也是微笑。

    与人交往时,请时刻保持你的微笑,它不仅能给对方留下美好难忘的印

    象,还能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最重要的是,微笑不需要任何成

    本,却能收到很大的利益。

    不仅如此,微笑还可以有效化解交往中的矛盾。我们与朋友或是同

    事相处时,难免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是冷眼以对,还是泰然

    处之?这往往取决于当事者的态度。你若大度,则对方也会对你宽容;

    你若耿耿于怀,则双方势必难以和好如初。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

    人。”即便双方有多么深的矛盾,只要微笑面对,就能够化解。

    人际交往难免会产生隔阂,微笑就具有化干戈为玉帛的作用。它虽

    然不是犀利的语言,却比任何语言都更加有力,就像温暖的春风一般,可以化解严冬的冰冻。不过,也许你已经注意到,并非每个人都会还你

    一个微笑。但是你始终不要忘记:你微笑,世界就对你微笑。第2章

    走出自己的世界,你的生命将活出

    无限可能 ——如何轻松摆脱社交障碍

    社会生活避免不了要有社交圈,但是有些人在社交场合的心理

    状态总是不佳,这就会阻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而这种心理状

    态,实际上就是社交中的病态心理。纵然有时我们会觉得世界如此

    复杂、黑暗,甚至荒谬,但我们依然要选择面对复杂,保持欢喜。社交恐惧症:你为什么总是受别人

    影响

    我们总是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甚至觉得在公

    共场所与人交往,也是一件极其恐惧的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又该怎

    么办呢?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人:与人打交道时,不喜欢假惺惺地称兄

    道弟;喜欢和自己看得顺眼的人来往,不喜欢那些自来熟的人;一到人

    多的场合,就插不进话。

    再接着往下看,在你的身边,兴许还会有这样一些人:有的女人说

    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出去逛街,若是问她原因,她竟然会说这样自己就完

    全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下,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心里焦虑不安;有的男

    人在公共卫生间,一定要等到旁边没人了才肯“嘘嘘”,或者干脆直奔单

    独的小隔间,否则便尿不出来。

    还有一种人,他们的表现更加极端,就连排队候车或是在商场购物

    都会有压迫感,他们不敢与人对视,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他们

    陷入严重的焦虑、惶恐中,甚至发颤、出汗、心跳加速。

    以上所有这些人的共同之处,就是讨厌面对人群或是害怕面对人

    群,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尤其是在不熟悉的

    社交生活和群体中,往往会产生焦虑和社交障碍。

    实际上,这些人在私底下做这些事时并没有任何困难,只有在别人注意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行为才会发生障碍。这就是我们经常说

    的“社交恐惧症”。这些人害怕在公共场所讲话,甚至是害怕与他人进行

    简单的对话,害怕约会,害怕拥挤的公共休息室,害怕在他人面前写

    字,等等。

    那么,这种社交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一般来说,这与我们小时候

    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童年时期,我们常常会被家长要求“向爷爷

    奶奶问好”“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可是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人完全是素

    未谋面的陌生人,然而,家长经常忽略给孩子“准备接纳”的心理缓冲时

    间,再加上为了表现出自己得体的教养,所以会强行要求孩子这么做。

    结果,如果孩子不愿说话,或是躲在大人身后,而家长又特别好面

    子,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受到批评,甚至被当众责骂。殊不知,家长对孩

    子的过度指责极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比如,在见到认识的人时,如

    果没有主动打招呼,就会产生羞耻感,觉得大人不喜欢自己了,进而逐

    步产生畏惧的情绪,害怕见到认识的人,更不敢与人对视。

    生活中,不少社交恐惧症患者就是这样从小埋下了阴影,他们年幼

    的心里,永远也忘不了那次受到指责时家长的眼神和语气,因此在后天

    的成长中害怕与人接触,变得自闭。

    当然,社交恐惧症并非对胆小、平庸者情有独钟,那些从小被夸赞

    的“别人家的孩子”、出类拔萃的精英也可能不幸中招。由于他们特别注

    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又十分享受别人的鼓励与肯定,因此,如果哪一

    方面做得不够完美,就会对负面评价表现得异常敏感,结果整个人变得

    惶恐不安。

    事实上,这种人害怕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他们把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对自我的盲目要求上,一旦没有得到别人的关注或肯定,宁可选择

    回避社交。这样,似乎恐惧没有发生,其实对于社交的恐惧已经在其心

    里生根发芽了。

    如果你正遭受社交恐惧的困扰,又该如何逃脱缰绳呢?首先,不妨

    停下来想一想,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俗话说:“物有所不

    足,智有所不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都没有那么完美,当然也

    并非一无是处。在明确自己的长处与短板的前提下,不跟自己较劲,不

    对自己一味地挑剔与苛求,正视并允许自己不够完美,这才是根治社交

    恐惧症的良方。

    不过,社交恐惧症并非很多人认为的只是人际关系问题那么简单,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不接受专业治

    疗,则很可能会成为一种慢性甚至是终生疾病,更可怕的是,这种疾病

    几乎没有改善或者恢复的可能。所以,必要时,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心理

    疗法,通过放松心理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社交恐惧

    的目的。超越自卑,活出全新的自己

    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自卑,超越自

    己的自卑呢?当我们被自卑的外在原因所蒙蔽时,只有找到自卑的根

    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不喜欢主动联系别人,宁愿独处;不喜欢去

    人多的地方,也不喜欢跟不熟的人聚会;发微信时,常常是句句斟酌,写了删、删了写,最后想想就决定不说了;周末的时候,宁愿一个人窝

    在家里,也不愿凑堆出去玩;越来越喜欢老朋友,越来越不喜欢结交新

    朋友……也许你以为自己只是不愿意参与社交,更不愿意主动与陌生人

    交流,其实你是有些自卑。

    心理学家发现,世界上90%以上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就连

    那些被大家一致认为漂亮、聪明、身材还不错的美女,也会存在或轻或

    重的自卑感:“我总是觉得自己配不上男朋友,跟他在一起很有压

    力。”“我总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眼神,担心别人觉得我不够好。”“我厌

    食、不敢吃,因为我一胖就不自信。”……即使是再优秀的人,在内心

    的某个角落,也会藏着一点小自卑。

    自卑的人时常处在焦虑、难过、不甘、痛苦中,任由糟糕的情绪消

    耗自己。自卑还可能遮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阻

    碍我们跟外界的交流,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那么,我们的自卑感是从何而来的呢?自卑其实根源于每个人内心

    的最深处,与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很大关联。年幼时,如果我们的内心需求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的满足,我们的内心深处就很可能会产生一种不安

    全感。按照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如果这时我们

    不能形成希望的品质,反而经常对自我产生怀疑,这很可能就会成为一

    个人的情结,以至于影响到成人以后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自卑也来自于比较。生活不幸的人与身边幸福的人比较时,往往会

    产生自卑心理。当触及他们心底自卑的东西时,他们就会变得敏感、暴

    躁。谁不想活得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只是那些敏感背后往往藏着深深

    的自卑。很多时候,自卑,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而是因为我们太渴望

    变好了。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有的嫌弃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有的

    抱怨自己长得太矮,有的又遗憾自己的皮肤太黑……虽说自卑会摧毁一

    个人,使其自甘堕落,甚至变成精神病,但另一方面,它也能使人发奋

    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所以,自卑是一把双刃剑,是使

    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方式。

    作者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

    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所以,我们必须超

    越自卑。”一个人家庭条件不好,长得太矮,皮肤太黑,又怎样?我们

    完全不必刻意地去放大它、强调它,把自己搞得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

    样,自怨自艾。所以要想超越自卑,首先要正视它,正视这种心理。

    要想克服自卑,就要在其他方面建立优越感。比如,如果你长得

    矮,那么你可以学学穿衣搭配的技巧,让自己成为人群中一道亮丽的风

    景。

    再比如,如果你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一心想改变这种状况,父母迫于压力勉强在一起了,换来的仍然是无休止的争吵和冷战,你又回到之

    前冰冷的气氛中。相反,如果你承认家庭的缺陷,告诉自己这已成事

    实,并且努力在其他方面做得很优秀,避免以后自己的家庭重蹈覆辙,那么,总有一天,你会组建自己幸福的家庭,过着幸福的日子。

    很多时候,对于令你自卑的事情,你能做得最好的就是接受它,并

    且提醒自己,这件事我改变不了,但是我可以将我能做好的事做到最

    好。人际关系问题,说到底是解决自己自卑、不自信的问题,正视你心

    中那个脆弱的“小孩”,亲近“他”,拥抱“他”,你会活得很自如。“孤独”这种病,是怎么害了我们的

    人生来孤独,也惧怕孤独,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坦然地面对孤独,而大多

    数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孤独与群居之间的一种平衡。

    在社交网站日益风行的今天,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用社交媒体看

    微信、看小说、看视频、玩QQ、搜吃喝玩乐的好去处。那么,假设你

    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生活,手里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住处的地

    址,你会选择寻求路人帮助,还是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打开电子地图自

    己导航呢?

    相信大多数人都一定会选择后者,显然我们已经习惯了用手机解决

    任何事情。我们“迷”上了手机,尽管我们深知这样的行为不好,可是仍

    然沉溺其中,无法自拔。然而,就你在低头时,你也许并没有注意到事

    情原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你可能会错过一位擦肩而过的好姑

    娘,错过与家人围坐聊天的幸福时光,错过与朋友聚会的温暖时刻。其

    实,我们打开了手机,看似在享受更广阔的社交生活,实则已经关上了

    自己的大门。

    也许很多人会说,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有数百、数千甚至数万个朋

    友,并且每天都会给这些人评论、点赞。但是当你看着手机屏幕上每个

    人的名字时,内心是否仍然会生出一种莫名的孤独感,觉得没有一个人

    真正了解自己?严格地说,我们患上了“孤独”这种病。

    有了社交媒体和工具,人们经常会非常忙碌地参与各种社交群组和

    讨论,通过网络,我们也会结识许多新朋友,一个全新的网上社会似乎正在形成,但是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却显示,本应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变得更加紧密的网络社交平台,可能正在导致人类变得越来越孤独。另

    外,一项由英国心理健康基金会发起的调查显示,在18~34岁的年轻人

    中,有13的被调查者习惯在网络上和自己的家人及朋友联系,而非真

    正去探望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为什么我们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与虚拟技术在一起,却极其吝啬地不

    愿把时间分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什么我们对前沿科技可以抱以更多的

    期待,却不能与身边最熟悉的人建立亲密关系?要知道,就算是再尖端

    的技术,也解决不了人类的内心情感需求。就在人们夜以继日地通过社

    交媒体保持不间断的联系的同时,在这种看似繁忙喧闹的情景背后,每

    个人却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孤独。

    我们无法逃避网络媒体,但是我们可以放下智能手机,走入人群,感受真实的人生,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眼前,真真切切地存在着。研究

    孤独症的专家证实,当人们面对面接触时,脑下垂体后叶会分泌出一种

    类似催产素的激素,这种物质可以帮助人们减缓压力,提高信任感,激

    发爱的感觉。可惜的是,网络交流却难以刺激大脑产生出这种激素。

    我们拥有越来越多新潮的社交工具,却越来越少地拥有一个真实的

    社会。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找寻一些刻意的存在感来告诉别人“我是

    个合群的人”,却从来没有想过当自己周旋于“泛泛之交”时,究竟浪费

    了多少时间、金钱、精力和人脉。所以,与其孤独地“合群”,倒不如狂

    欢着“独处”,毕竟有些孤独会让人变得独特、更有主见。嫉妒是破坏人际关系的“毒草”

    不管在哪种人际关系中,嫉妒心都是一个存在的问题。无论你是嫉妒你

    的伴侣、朋友、家人,还是同事,恶果都是一样的。

    在人类所能表达的情感当中,嫉妒可以说是最普遍、最令人感到不

    安的一种。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被嫉妒心占据。看见自己想做的

    事或是想拥有的东西,别人可以轻易完成或是获得,我们往往会生出一

    种嫉妒的情绪。看到那些拥有天赋或社交资源的人,我们往往会对他们

    似乎付出很少的努力就能获得别人的关注或认可而深感不满。

    我们会嫉妒别人,嫉妒他们的成功、美貌、实力、教育、爱情、金

    钱以及他们的生活。嫉妒可能是我们内心一掠而过的思绪,也可能是势

    不可挡的恐惧。在极端情况下,嫉妒还可能影响家庭关系,甚至导致众

    叛亲离。尽管大多数人都非常了解这一点——嫉妒会展现我们内心最阴

    暗的部分,但我们却从不愿承认自己是会嫉妒的人。

    然而,嫉妒并非生来就是不健康的、负面的、不合时宜的情感。它

    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也是拥有健康心态的证明。而且人有嫉妒心也不

    全是坏事,适当的嫉妒心会促人努力上进,把嫉妒当作提高自身能力素

    养的动力。因为只有自己表现得更好,才能更像你所羡慕的人。

    只是,如果你一味地嫉妒,让人生充斥着不满的情绪,就无法享有

    快乐的生活。在我们父辈的那个年代,他们所能够嫉妒的范围似乎只局

    限在周围的小圈子里,但是现如今的时代则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在微信

    上、朋友圈里、QQ空间里、群消息里,随时都能知道别人过得怎么样,想逃都没办法。当我们看到曾经跟我们混得差不多,或是比我们还

    差的老同学一个个飞黄腾达,今天飞往法国,明天飞往迪拜,而自己还

    在为心中的梦想而死撑时,心里的落差会非常大。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物质上远远超越以前的任何时代,但同时

    也是一个更容易引起人的嫉妒之心,更容易让人失去幸福感的时代。而

    嫉妒更是腐蚀人际关系的一棵“毒草”。只要发现别人的运气比自己好,过得比自己好,心中便会生出一种酸溜溜的感觉,说话也不自觉地尖刻

    起来,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违心的小动作。这样一来,谁还会同你在一起

    互帮互助?到头来只能伤害到自己。或是,只要看到别人发生不幸,幸

    灾乐祸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而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那些与我们有利害

    关系的人身上,如此一来,我们就会觉得似乎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当嫉妒占据了一个人的内心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很孤独,它会

    让我们自我伤害、自我消耗并使我们断绝一切外在的帮助,将我们的优

    势、光芒等一切人性的亮点连根拔起。嫉妒还会让我们的思想禁闭起

    来,除了怨恨,我们变得一无所有。

    我们要看到,虽然嫉妒心人人都有,但是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努力去

    实现生命的价值。我们不能靠嫉妒推动生命,也不能因嫉妒而停止前

    进。有时候,嫉妒就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需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内心并

    揭开导致嫉妒的原因所在。

    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要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我

    的工作是否充满了挑战与成就感?在现在的工作中,我能否获得学习与

    成长的机会?与别人相比,我是否有一些异于他人的突出特质?事实

    上,真正自信自爱的人,并不会让自己被嫉妒困扰,更不会允许嫉妒心

    让自己心烦意乱。如果你正在举步维艰地应对嫉妒心或其他任何可能潜在的毁掉你的

    人际关系的强烈情感,请首先审视现象的本质,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

    尽全力排除这些困难,并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生活。你无法改变天气,但可以控制情绪

    一个人在状态不佳时,还能很好地展现自己,虽然是一项重要的社交技

    能,但适时放下心理防线并不是弱点的显现。

    在情绪面前,很多人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烦恼:“一遇到烦心事,我

    就哭个没完。”“与他人意见相左时,我总是生气,控制不了自己的情

    绪。”“为什么明明自己心里不爽,还一定要强迫自己控制住情绪。”“和

    别人争执不下时,我总是抑制不住愤怒,很想爆一句粗口。”“听闻别人

    对自己的批评时,我的负面情绪就会瞬间膨胀。”“当一段恋情结束时,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哭得撕心裂肺”……

    关于情绪的表达与处理方式,哪些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

    的,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生活

    中充满了冲突与烦恼,人与人的交往更是如此。

    在交际活动中发生冲突,如果一味地急躁、冲动、情绪失控,难免

    会怒从心中起,导致人际关系进一步恶化。虽说人非草木,难免会有发

    脾气、情绪不佳的时刻,但是失控的情绪一旦爆发,很容易让人说错

    话、做错事。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下面这个故事中的那位客户,你希望和谁合作

    呢?

    A和B分别是两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各自经过长时间的接洽、协商,客户终于同意就某个项目进行签约。但是就在正式签约的当天,客户那

    边突然不签了,并且诚恳地道歉,说因为公司老总对这次合作模式有新的想法与意见,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做最后的决定,希望能择期再联系。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A业务经理觉得对方是在欺骗、玩弄自己,越

    想越怒,越想越受打击,一气之下,忍不住对客户的采购经理大声嚷

    嚷,直到自己宣泄完才拂袖而去。

    而B业务经理面对此种状况却表现得心平气和,他想:假使对方真

    的没有诚意,就算死缠烂打也无济于事;如果对方有诚意,迟早会再联

    络的。而且仔细推敲这位采购经理的用词,似乎也没有到完全绝望的地

    步,只要彼此维持良好的互动,日后必有再次合作的机会。所以,B业

    务经理平和地接受了客户采购经理的请求。

    一周后,该客户的总经理在详细了解了具体情况后,竟然决定大幅

    增加采购清单上的品项、数量。

    现在,假如你就是那位采购经理,又会选择哪位业务经理呢?想必

    很多人的答案一定是B。

    很多时候,当人际关系从亲密变得紧张、从友好变为对立时,我们

    的负面情绪常常会瞬间膨胀,顿时变成一个暴怒、埋怨、傲慢、嫉妒的

    人。虽然很多人会说类似这样的话,“我知道我不该为这种小事烦恼,可我就是忍不住”“我应该比现在过得更快乐”,但是不管怎样,情绪失

    控仍然是人际交往的一大障碍。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则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交

    际质量。比如,有的人在取得某些成绩或是被人羡慕的情况下,常常会

    沾沾自喜,得意之色溢于言表,甚至教导别人该如何如何,这样的人只

    会得到别人的轻蔑,又何谈与人交往?同样,情绪表达没有分寸也会影响交往。有的人总是不分场合、不

    看对象、不顾轻重恣意纵情,这样的人难免给人留下轻浮、狂妄甚至动

    机不纯等坏印象,让人不愿与之接近;有的人永远是一副故作深沉的面

    孔,对容易引起情感共鸣的事情反应很冷淡,试想,又有谁愿意与这种

    冷漠无情的人交往呢?

    看看生活中的那些成功者,无不是乐观主义者,当遭遇冲突、矛盾

    时,他们常常能够很好地控制、排解负面情绪,所言所行皆出于理性思

    考,而且他们更擅长化愤懑、忧虑、沮丧为力量,不会轻易让失控的情

    绪害了自己。

    你要明白,一个人怎样对待某种情绪,选择权完全在他自己手里。

    不管你的情绪是好是坏,你都不能把自己困在这个特定的情绪里。事实

    上,你完全可以做出一些改变,从而不至于把自己搞得很紧张、很压

    抑。但是,如果你长时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你就有必要寻求专业人

    士的帮助了。当你不敢拒绝时,你在害怕什么

    在社交生活中,大部分的麻烦往往来自于答应得过早、回绝得太慢。我

    们总是碍于面子,怕得罪别人,结果成全了别人,却伤害了自己。其

    实,答应别人未必就能真的取悦别人,而拒绝也并不一定就会得罪人。

    有些人在社交方面如鱼得水,而有些人却产生了社交焦虑症,其中

    一个原因就是要面子,害怕自己在社交中遭到拒绝,同时也不敢拒绝别

    人对自己的请求。

    他们是领导眼中能吃苦、能赋予重任的人,所以他们的工作量总是

    很大,总有加不完的班、干不完的活;他们总是给予亲人无微不至的关

    怀,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伤害也从不说“不”;他们是大众眼中有求必应

    的大好人,无论自己有多忙,只要有人提出请求,不管这会给他们带来

    多少麻烦,他们都会毫无原则地照单全收……

    可是,不会拒绝又总是让你疲惫不堪,感到压迫和烦躁。然而,你

    又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像你那样费尽心力地去讨好别人,却

    很受人欢迎。

    其实,解决心中的困惑,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学会拒绝。对你

    不愿做的事情说“不”,对你无法接受的事情说“不”,对违背你做人原则

    的事情说“不”。要知道,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

    尽管你可以助人为乐,但也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否则,陷入困扰、身心不安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你。

    对他人来说,你的拒绝并非就是漠不关心,甚至自私。你才是自己人生的决断者,你有权选择和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对于他人的请求,假

    如你不能接受,就要大胆地说“不”。千万不要等到你的能量耗尽时,才

    采取行动。

    很多时候,接受一件事需要力量,拒绝一件事同样需要力量。这种

    力量又与一个人的自信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些选择做“好好先生”“好好

    小姐”的人,总是无条件地答应别人的要求,不敢在别人面前说“不”,总是为如何拒绝别人而感到不安,而且觉得别人的需求比自己的更重

    要。

    实际上,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对人际关系总是有随时会被拒绝的焦

    虑感,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因为随便一个冲突就结束。久而久

    之,他们与人相处时束手束脚,在人际交往中紧张不安,反而伤害了原

    本坚强而正面的关系,使双方的关系变得疏远。

    反倒是学会说“不”,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样你便拥有了

    更多的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如果你是一个工作狂,这对你来说简直就

    是一根“救命草”,你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真正关心和感

    兴趣的事情上,这样就减少了别人下一次以同样的理由麻烦你的机会。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自我选择权”的独立的人,这样你就不会被他人当成逆来顺受的人对待。

    不懂拒绝就像是一种病毒,这种病毒会让很多“应该”和“必须”侵入

    你的思维,破坏你的情感能力,让你无法感到快乐、满足、自信,甚至

    是成功。学会战胜自己,委婉而轻松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你将不再

    遭受内心的纠结。下面教给大家一些拒绝的技巧。

    第一,如果你要拒绝,就要做得坚决而直接。比如,“感谢你看得起我,但现在我不方便”或“对不起,我不能帮忙”。记住,你不需要被

    允许才能拒绝,也无须过分道歉。

    第二,给自己一些时间,然后在空闲时考虑一下你的选择,这样的

    话,你会更有信心地拒绝对方。

    第三,如果你想要同意对方的请求,就要考虑一下妥协的方案,但

    前提是一定要用有限的时间或能力去做。如果你真的想拒绝,就要避免

    妥协。

    第四,区分拒绝与排斥。请记住:你是拒绝对方的请求,而不是排

    斥对方这个人。一般来说,人们都会明白,你有拒绝的权利,就像他们

    有权利请求别人的帮助一样。

    第五,如果你有孩子,请不要为拒绝孩子的要求而感到愧疚。对孩

    子而言,有时被拒绝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会使他们更有自制力。

    第六,帮助你做回自己。学会拒绝这件事,可以让你看清什么才是

    你真正想要的。如此,你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出什么是你生活中必

    需的。只知害羞不懂突破,终将被自己蠢

    哭

    每个人的性格都有一个瓶颈,等待我们去突破,只有突破自己,我们才

    能成长。如果你是一个容易害羞的人,那么请鼓起勇气,突破害羞的瓶

    颈。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公司年会上,领导要你发言,你本来早已准备得非常充分,可是一上台,你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同事一脸茫然,领导更是大失所望;你暗恋一个男生很久了,终于鼓足

    勇气约了他,可是一见到对方,你顿时手足无措、支支吾吾,更别提瞧

    人家一眼。结果,自己想办的事、能办的事却始终做不好。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害羞的时候,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从

    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类型的人太过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分夸

    大批评和失败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信,不敢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真实

    的想法。与人交流时,总是显得束手束脚,甚至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自己活得很累不说,别人也会感觉很别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

    难以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成为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的一大障碍。

    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点都不胆怯、害羞和脸红的人,每个

    人的性格都会有一个瓶颈,只是严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不同而已。这些

    心理上的异常现象往往是我们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

    的。那么,既然是后天形成的,就能将其克服。以下方法可以帮你克服

    害羞的心理。利用神奇的潜意识

    人类的潜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信仰,也就是说,你所想的

    最终会变成现实。为此,你可以尝试重复大声地说:“每一天我都会变

    得更加自信,更加受欢迎。”无论是洗澡、煮饭,还是去超市购物,你

    都能随心所欲地做这件事。为了更好地突破自我,你还可以使用视觉化

    的方法,想象一下你在社交场合是多么的自信,这样就连你自己都会觉

    得自己非常棒。

    扩大你的接触范围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你都要切记:为了克服害羞,你必须走出去,让自己置身于形形色色的社交世界里,即便那个地方让你感到有些不自

    在。这就好比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初次下水,很可能会被淹到,那的确

    是件令人恐怖的事。可是,当他深深地吸一口气,再跳进水里时,就会

    有新的突破。也许这会让有些人觉得畏惧,但是只有不断地突破自己,才不至于让害怕阻碍自己前进的脚步。

    不要把事情想得太过严重

    通常,害羞的人往往会把事情想得很严重,“我万一犯错了怎么

    办?”“如果我忘了台词,该怎么办?”“如果没有一个人为我讲的笑话而

    发笑,那又怎么办?”其实,你大可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人这一生难

    免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我们应当正面对待这些事物,多往好的一

    面想,并为此而努力。

    停止想象,立即行动

    一味地想象是不可能克服害羞的。如果你只是故步自封,一味想着如何克服害羞,最终就不会有任何改变发生。但是,当你真正融入社交

    场合,你会发现行动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做你感到害怕的事情,停

    止毫无意义的想象,你很可能会看到另一番天地。

    锻炼自我,单独外出

    当害羞的人和别人在一起时,他们总会有一种不舒服、不自在的感

    觉,其实,他们独处时也会有同样的感受。所以,不妨试着独自外出,哪怕是独自吃一顿晚餐,独自看一场电影。要知道,善交际、会交往是

    一种本事、一种能力,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比

    交际更为重要的能力。

    让支持你的人围绕着你

    为了让自己变得不再害羞,你需要结识一些可以改变你的人,他们

    不会直接批评你,而且他们的热情会减弱你的压力,并感染到你,这样

    你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虽然克服害羞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只要你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持

    有正确的态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你就一定会变得自信、阳光,这

    会使你的生活比现在强数百倍。所以,现在就去行动吧,千万不要拖

    延。优柔寡断是人生最大的负能量

    优柔寡断是人生最大的负能量,有时比错误的行为更糟糕。在遇事、待

    人方面,如果总是担心值不值得去做,你就是在自讨苦吃。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曾经或者是正在为这样的事情而苦恼:不知道

    如何与伴侣相处,不知道如何处理和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甚至很多人

    连自己都不喜欢……

    其实,当我们在各种关系的纠缠中沦陷、纠结时,是否想过这样一

    些问题:我喜欢自己吗?面对自己时,我是否能够欣然接纳自己的不完

    美?我是否能够接纳一个真实、完整但并不完美的自己呢?

    莫妮卡是汽车销售公司的一名职员,年纪轻轻的她做什么事情都优

    柔寡断。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她总是要反复地考虑其中的利害关系,设

    想每一步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此,她总是顾虑重重,很难立刻做出决

    定。

    对于工作上的事情,考虑得周全、清楚一些,可以让我们少出错,也少为自己的愚蠢后悔一些。不过,如果凡事想得太多,就会让自己遇

    到更大的麻烦,事情明明已经做完了,但是仍然放心不下,然后反反复

    复地回想每一个阶段的处理过程,进而开始怀疑自己:“在这件事情的

    处理过程中,我是否有不妥之处?我是否应该做得更好?”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类似莫妮卡这样的人,他们似乎总是神经兮兮

    的,在他们的心中永远布满了顾虑:“我到底该怎么办?”这些人哪怕只

    是跟某位同事擦肩而过,别人脸上的表情都会让他们惴惴不安,心事重重地猜测一整天:“难道是因为我没有跟她打招呼,所以她对我爱搭不

    理的?可是当时我们俩隔着那么远的距离啊!”

    这样的人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比如,如果上司少给

    自己发了一些奖金,就会另有想法,猜测自己究竟在哪里把事情搞砸

    了,但是又拿不出勇气当面向上司提出疑问。又比如,部门的同事之间

    搞聚会,但是偏偏没有邀请自己,于是他就会胡思乱想好几天,“是不

    是大家对我有意见?”“难道他们是合起伙来在背后整我?”结果吃不

    香、睡不着,心情烦躁不说,就连工作都不顺。

    事实上,这种人就是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做事总是迟疑

    不定、优柔寡断。从传统意义上说,有这样困扰的人都是一些“好人”,他们善良、在意别人的感受、内心敏感、感情丰富。然而,他们很容易

    把自己笼罩在这些阴影中,也很难建立真正和谐、深入的人际关系,在

    与别人的交往中,表现得顾虑太多、畏首畏尾,很怕做错、说错,所以

    不敢轻易采取行动,时常被搅得心神不宁。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样活不觉得累吗?”其实,这也是这些人对自

    己生活的最大感受,尽管他们也想像正常人一样,但是他们的世界似乎

    总是充满了痛苦和纠结,就像上足了发条的时钟一样,很难停下来。

    那么,这种状况有办法改善吗?事实上,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从“在

    乎别人的看法”到“不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的转变,当然,这个过程并

    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点点地来改善。

    首先,要学习自己、看见自己。要知道,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

    如何看待自身的价值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对自我价值的评判,就

    失去了生活的意义。那些“别人说我好,我就有价值”或是“别人说我不好,我就没有价值”的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总是在抹杀自己生存的意

    义。

    接下来,多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情绪?”“我希望得到什

    么?”“为什么我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

    们就会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更加看清自己。当再次面对别人的评

    价时,我们也就不会那么盲目、激动。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表现不够好的地方。如果我们陷入这种缺点

    里不能自拔,就会变得自卑,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学

    会自我接纳,做真实、完整的自己。无论是你喜欢、欣赏的地方,还是

    你不满、厌倦的地方,都完全属于你,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你只需要接

    纳它们的存在,关注它们的存在。请记住:你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

    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配角。你的人生为什么让别人做主

    你不需要和别人处处一样,只需要做你自己。别让随波逐流扼杀了你的

    主见,更不要让他人主宰你的人生。

    我们经常信誓旦旦地宣扬“我的命运我做主”之类将自己标榜为命运

    的主人的话语,但是仔细想一想:在你过去的人生里,那些重要的事情

    真的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吗?喜欢的专业不敢选择,于是在一个自己不喜

    欢的领域挣扎多年,到头来一无所获;喜欢的工作不敢选择,于是大好

    的光阴白白地窝在一个地方,以致错过了不知多少美好的风景……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人,他们不管大事小事,总是过度在意

    别人的看法,希望别人来替他们做决定,然后迅速扔掉自己的观点。如

    果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是什么,或是自己需要什么,甚至从来都没有认

    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就会表现出懦弱的个性,与人交往时,内心也会

    变得越来越自卑,失去主见,备受折磨。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一个会议,可是,当他兴冲冲地跑进会

    议室时,他却发现会场座无虚席,没有自己的座位。

    石油大亨情急之下,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当即喊了一句:“伙

    计们,听说了吗?刚才他们在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此话一出,会场顿时炸开了锅,正在开会的石油大亨们生怕被别人

    抢了商机、赚了钱,于是急急忙忙地就向地狱跑去。

    大家蜂拥而出之后,天堂的会议室空了下来,石油大亨的脸上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刚想找个椅子坐下来歇一歇,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议

    论地狱里的石油如何丰富、开采成本如何低廉等,听着听着,这位石油

    大亨也坐不住了,他心里开始琢磨:难道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不容

    多想,他也急匆匆地跑向地狱,天堂变得空无一人。

    这个故事是在告诉我们盲目地、一味地从众,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

    情。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从众的想法,他们总是喜欢任何事情都听旁人

    的建议,从来不去考虑做的事情本身是否正确;他们不能看清自己的状

    况,总是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其实,一个人可以没头脑,但是不能没主见,那些习惯由别人来掌

    控自己的世界、决定自己人生的人,就是缺乏主见、缺乏自己的判断和

    思考的人。

    盲目往往是扼杀主见的最大凶手。很多时候,盲目跟风是因为我们

    的目光不够长远,看不清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无法为自己做一个长远的

    规划。也就是说,这些人心中的自我是由别人决定的,而不是他们自己

    决定的。他们说话、做事的标准,往往是以他人是否满意为原则,而在

    这条原则范围内,他们自己的感受只占据了一个很小的角落。

    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你无法决定别人的观点,无法改变别人眼中的

    自己,但是你可以立场坚定地选择做什么样的事情、做什么样的人。事

    实上,不管你要怎样的人生、怎样的伴侣、怎样的合作关系,只要是你

    自己内心真实认可的,就可以去追寻。你的主见,就在于选择你的所

    爱,而不是一有任何风吹草动,就放弃自己的坚守和选择。

    你要记住:做一个能独立思考、坚持原则、有主见的人,你才不会

    活得比别人卑微,人际关系才会和谐、长久。所以你不要盲目地追随任何人,因为没有谁可以对你的人生负责——除了你自己。第3章

    突破圈子,升级你的社交层次 ——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交网络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

    什么样的圈子。一个圈子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让你认识自己、发现自

    己,最终改变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圈

    融入一个全新的社交圈的好方法,不是低三下四,而是不卑不亢。融不

    进去的圈子,就不要硬挤。很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才会拥有

    真正的社交优势。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性格的人,就会有相同

    性格的朋友;你有什么样的兴趣,就会结交相同爱好的朋友……这些和

    你有着相交点的人和物就是你的圈子,而你的圈子恰恰反映了你是什么

    样的人。

    有人说:“圈子决定未来,一个人一定要学会优化自己的圈子。”圈

    子决定你的未来: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阴暗;和进取的人在

    一起,行动就不会拖延;和勇敢的人在一起,遇见挑战就不会退缩;和

    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会迷茫;和健康的人在一起,病魔就会悄悄

    地溜走。从某种程度上说,优化圈子,就是优化你的人生。

    尽管圈子很重要,但是如果你不够优秀,就挤不进由比你厉害、优

    秀的人组成的圈子。

    萧红在成名之前,是个鲜为人知的小作家。然而,出乎许多人意料

    的是,她却偏偏被鲁迅看中。

    鲁迅介绍她进入文坛报媒,邀请她喝茶、聊天。轻易不捧人的鲁迅

    还高度评价萧红的《生死场》这部小说,说:“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

    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

    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可以说,鲁迅毫不掩饰对萧红的一片怜惜和钟爱,甚至称赞她是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鲁迅之所以愿意把一位初出茅庐的作家请进自己的圈子,是因为他

    觉得她是一个值得欣赏和认可的人。事实上,早年萧红就曾不断地给鲁

    迅写信,结果终于凭自己的才华打动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从而开启了

    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因为一样有才华,所以彼此惺惺相惜;因为是同样性质的人,所以

    不忍放弃。而萧红进入优秀的圈子,也印证了她拥有进入这个圈子的能

    力。这只不过是早来和晚来的区别而已。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光鲜亮丽的圈子令人神摇意夺,但是很多欣然

    前往的人却并未足够了解自身便深入其中,原本想着可以彰显自己的能

    力或者满足自己的虚荣,结果却被圈子的游戏规则所淘汰。要知道,圈

    子不同,你真的不必硬挤。没人比你自己更清楚你到底有几斤几两了。

    也许你只是过着朝九晚五、清汤寡水的生活,安于当下,内心却充

    实得很,这也不失为一种平淡、简单的幸福;相反,西装革履、光鲜亮

    丽的生活,看似充斥着成功者的气息,可是背后的辛酸,又有谁能知

    晓?

    无论是享受当下快乐、安宁的圈子,还是追求更高级的圈子,并没

    有好坏之分,就看你是否满意每时每刻的自己。如果你感觉与厉害的圈

    子格格不入,就不必勉强自己去迎合;如果你的水平与某个圈子里的人

    旗鼓相当,即使你不去挤,也自然够格。交情,都是麻烦出来的

    很多时候,明明简单问一句或是求助一下别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

    么就是开不了口,而一个人死钻牛角尖。是害怕被拒绝,还是担心被别

    人瞧不起?

    从小到大,很多善良的人常常信奉这样一句箴言:“没事别麻烦别

    人。”在他们看来,麻烦别人是不可取的。于是,他们几乎什么事情都

    自己处理,从来不爱请别人帮忙。

    不可否认,人们都喜欢趋利避害,怕麻烦也是人的天性。但是这

    类“好人”的人脉网络却常常单薄得可怜,反倒是那些“厚脸皮”的人,他

    们经常麻烦别人,事业往往很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有时候适当表现出一些自己的短板,让身边的人帮助你,并

    且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后,表达自己由衷的感激,更加容易拉近彼此之间

    的距离,让人更愿意与你做朋友。

    好的人脉关系,就是互相麻烦。这次,你麻烦一下他,下次,他麻

    烦一下你,一来二去,两个人熟了,关系也亲近了。很多时候,等价的

    交换,才能有等价的感情。所谓等价的交换,其实就是互相麻烦。人与

    人的交流,就是因为一次次的麻烦,才培养出更好的感情,就是因为双

    方拿起电话一次次拨出,才增进了彼此的情谊。

    尤其是在职场上,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一个原本印象不够好的

    同事,来找你帮了几次忙之后,你竟然发觉你对他的偏见渐渐消除了。

    这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在

    你绞尽脑汁也不见一点成效时,请教一些经验丰富的伙伴,也许能助你

    迅速补足短板、提升能力。

    当然,这样的“求助”只有做得好了,才能既不让自己感到别扭,又

    能让别人乐意向你伸出援手,这不得不说是一门技术含量极高的交际艺

    术。那么,什么程度的麻烦是可以让别人帮你扛着的呢?怎样麻烦别人

    才不会显得廉价呢?

    首先,这个麻烦不会给对方造成大麻烦,否则,对方难免会怀疑你

    究竟想从他那得到什么。不过,这个世界上偏偏有一类人最招人厌烦,他们的依赖性极强,总是把本该自己解决的麻烦随意转嫁到别人身上,总是指望伸出手来就可以无偿得到最正确的答案。然而,他们忘记了:

    真正良好的社交关系应该是彼此在交流中都能有所收获,也只有这样的

    关系才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一次次地伸手,长期地单向索取,只会让

    人觉得你实在无药可救,简直就是社交领域的不劳而获者,这样你就会

    被对方拉入他的黑名单中。

    其次,你的“求助”最好不要牵扯到金钱上。要知道,人脉更多的是

    一种情感上的交流,若是牵扯上具体的利益,则会染上铜臭味。即使确

    实存在利益关系,也要避免将这种“求助”看作建立人脉的一种方法,而

    要严格将其视为一个契约。

    当然,当你请求别人帮助时,态度一定要真诚。要时刻记住:这是

    你自己分内的事情,别人就算帮了你,也没有义务帮你一辈子,所以不

    要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如果是自己责任及能力范围内的事,并且你可

    以独力完成,就不要随便麻烦别人,更不要因为别人愿意帮助你而把责

    任都推到别人身上。总之,不麻烦彼此,也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自然就丢掉了

    感情。只有学会麻烦别人,才能交到朋友。真挚的赞赏更能赢得人心

    与人交谈时,由衷地欣赏对方所讲的话、所做的事并且培养这种技巧,你会发现,自己正在成为聚会中颇受欢迎的人。

    结交朋友并维护友情的一个有效方式,便是赞赏他们的行为。要知

    道,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他人那里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因为每

    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肯定、被尊敬的渴望。可以说,我们需

    要赞美,就如万物需要阳光一样。喜欢听别人的赞美,绝不是虚荣的表

    现,而是自尊的需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渴望能够不断地得到赞美。在家

    里,我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赞美;在学校,我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进

    入职场,我们期望获得领导、同事的赞美……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

    上没有赞美,那么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太多的东西当成是理所当然,以至于

    我们经常忘记了对那些帮助过我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的人,表达我们的赞赏之情。

    那么,人们为何会疏于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情呢?也许很多人觉得没

    那个必要,彼此之间那么熟,非要赞赏一番,岂不显得做作?也有人会

    说,别人做的不过是“本职工作”。

    还有的时候,赞赏的话之所以没能说出口,或许是因为我们害怕别

    人说自己不行。我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想:若是我告诉他们“干得

    好”“做得不错”,那他们说不定会觉得我不如他们。其实,这样的想法完全站不住脚。但凡杰出之人,对于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是绝不会吝

    啬自己的赞美之词的。

    世上除了物质嘉奖之外,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嘉奖,那就是精神嘉

    奖,而在所有的精神嘉奖中,赞赏更是排名第一的。亲人间的赞美,让

    家庭更加幸福美满;师生间的赞美,让教育更加融洽;同事间的赞美,让工作更加顺利;情侣间的赞美,让爱情更加滋润。

    其实,赞美别人也是在肯定自己,由衷地表达你对别人的赞赏也是

    一个人自信的表现。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一本书、一首诗,懂得欣赏

    和赞美,风景会变得更加优美。

    不仅如此,当你赞美别人时,你会发现自己似乎拥有了无限潜能,可以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很多时候,如果你能试着将自己的思维方式

    朝着积极的一面培养,你会发现自己在交友方面会变得越来越擅长——

    即使对方不是那种积极的人。

    为此,你可以以“爱”为出发点,用真诚的心态,诚心诚意地去发掘

    他人的独特之处,欣赏他人的优点,进而赞美他。这样做,不仅能给对

    方带来快乐,还可以为双方创立良好的新关系。这样的赞美对客户如

    此,对同事如此,对家人更应如此,对所有与你有缘的人都应如此。

    当然,为了让你的赞赏行为更合适,你可以学习以下技巧。

    第一,不要一直不停地赞美对方,否则,只会让对方觉得腻味、矫

    情,相比而言,简短的欣赏似乎更能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认真聆听对方讲话,挖掘对方引以为豪的事,你的真诚态度

    一定会通过你的言辞发光发亮,带来巨大的成效。第三,赞美对方时,用肯定而非否定的语句。比如,“我真不敢相

    信你做到了!”就不如“你做的事真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好。

    第四,任何时候,传递别人所说的赞美之词,都能令听者的印象更

    为深刻。例如,“安迪跟我说,她在你那里看到一只腕表,她说她从没

    见过那么精致的腕表。”

    第五,赞赏别人时,尽量使用“佩服”“欣赏”“令人难忘”“好极了”“出

    色”“有影响力”“满意”这类褒义词。

    如果你实在找不到对方身上可以赞美的地方,不妨给他们的未来增

    添点信心和希望。例如,“我们正在期待,未来你可以干得很出色”或

    是“我看得出来,你一定能成为我们需要的人”。用你的热情,感染更多的人

    热情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如果你想要成功地认识陌生人,并让陌生人

    接受你、喜欢你、尊敬你,那么,千万要热情地对待他。

    从何时开始,你的生活开始日渐稳定而固化,对很多人或事物兴趣

    大减,甚至提不起任何精神?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请保持高度的热情,而且你的热情还是瞬间拉近与他人距离的神器。

    如同磁铁能吸引四周的铁粉,热情也能吸引他人、感染他人。TED

    演讲是由全世界各个领域最有思想的人做的不超过18分钟的演讲,每一

    位演讲者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无限的热情,正是这样的热情感染了所有观

    众,这也正是TED演讲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塔木德》上说:“请

    保持你的礼貌和热情,不管对上帝,对你的朋友,还是对你的敌

    人。”奉行这一原则的犹太人就受益匪浅。

    人们常说:“热情是一种动力。”要想成为被支持的人,付出自己的

    热情必不可少。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付出了自己的热情,就意味着收获

    了别人的支持。要知道,任何人在交往中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足够

    的热情恰好能够满足对方渴望被尊重的心理。

    对素昧平生的人来说,初次见面时,难免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戒

    备。要想打破这种心理,获得对方的支持,就需要建立信任关系,而一

    个热情的开场白,好比一阵温暖的风,可以让彼此脱去防备的外衣,接

    下来的交谈自然会比较顺利。

    保持一颗热情的心,你就会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你若仔细观察各行各业中有杰出表现的人,就能从他们神采奕奕的眼神中,看到他们对

    工作的热情、对生活的热情、对周围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发

    自内心的热情。他们的热情可以使周围的人感受到他们的积极、友爱和

    快乐,而你也将被他们深深地吸引住。

    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指出:“保持一颗热忱之心,将会给你

    带来奇迹。”热忱就是富足的阳光,可以给你温暖,给你自信,让你对

    世界充满爱。有热情而又能自控的人,在任何团体中都会受到欢迎。保

    持足够的热情,生活才能热气腾腾。

    不管做什么事情,先拿出自己的热情来。而锻炼你的热情,和你每

    天的体能运动一样重要。当你的热情为负的时候,即使你能力再强,也

    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如果你缺乏足够的热情,则下面这套训练,将会

    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要十分在乎某件事,比如十分在乎某个目标或想法。对某件

    事的在乎,其实就是为培养热忱而暖身。

    第二,把你的热情大声地喊出来。早晨醒来,对自己说:“我要快

    乐!”“我要结交更多的朋友!”你就会真的变得很快乐、认识很多新朋

    友。因为你收到了一个很棒的礼物——全新的一天,你要让今天过得比

    昨天更好。

    第三,以童心看世界。不管你有多大,都要用充满好奇的童心看待

    这个世界。孩子总是抱着渴望、好奇的态度,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惊奇

    和未知,所以,你也要随时保持热忱、期待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每一

    天的生活当中。

    第四,调动起自己全部的热情去做每一项工作、对待每一位同事和客户,你会发现自己奇迹般地成了办公室里最快乐的活跃分子。想看清一个人,就去认识他的朋友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脉。你只要看看一个人身边有什么样的朋

    友,就能知道他的价值。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抱怨:周末想约人一起吃

    饭,却不知道电话该打给谁;跟恋人怄气了,却找不着可以倾诉的人;

    邀请朋友来家里聚会,可来的人永远都只是那么几个……在这些人的身

    上,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们的朋友少得可怜。

    在好莱坞,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

    么,而在于你认识谁。”人脉资源就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潜在的财

    富。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一个人赚的

    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这里讲到的关系,绝不是你认识

    他、他也认识你这么简单,而是合作与同行的人脉。可以说,你身边的

    朋友决定着你的人生。而现在的世界早已经是一个人脉社会,如果你的

    朋友是位富翁,你的身价就不会太低。

    杨耀宇是台湾证券投资界响当当的人物,更是将人脉竞争力发挥到

    极致的个案。他曾是统一投资顾问的副总,后来退出职场,为朋友担任

    财务顾问,并担任五家电子公司的董事。

    根据推算,杨耀宇的身价有近亿元(台币)之高。可是,这位昔日

    的乡下小孩,又是如何做到快速积累财富的呢?

    “有时候,我的一通电话就抵得上十份研究报告。”杨耀宇

    说,“我的人脉网络遍及各个领域,上千、上万条,数也数不清。”你的朋友圈决定了你的交际范围,而你的交际范围又决定了你的机

    会。你身边的朋友往往决定着你的人生,影响着你的命运。一个人的朋

    友圈,其实代表的就是他这一生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

    举个例子,当一位表现平平的基层员工遇到棘手问题时,他很可能

    会想到请教专家,但这样做只会让他因为等不到回音而白白浪费时间。

    顶尖人才则很少碰到这种问题,因为他们在平时就已经为自己建立了丰

    富的人脉资源网,一旦有事请教,立刻便能得到答案。

    在一次主题为“创造财富”的论坛上,主持人在正式讨论开始之前,问了与会者一个很直白的问题:“请大家写下和你关系最亲密的10个朋

    友,然后写下他们每个人的月收入,从你的这些朋友的收入中,我就可

    以大致判断出你的收入。”

    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人觉得这就是一个活跃一下现场气氛的互动游

    戏,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月收入怎么可能由朋友的月收入来决定

    呢?但是,当与会者写下与自己最亲密的朋友的财务状况时,竟然惊讶

    地发现自己的月收入和朋友月收入的平均值相差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的财富取决于和你来往最亲密的10个朋友的财富平均值。你的月

    收入就是这10个朋友月收入的平均数。

    确实如此,我们永远都无法否认朋友对我们的影响力。就像一段名

    言所描述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如果你

    想成为快乐的人,那你就要和快乐积极的人在一起,因为这样的朋友会

    教你如何拥有快乐积极的心态;如果你想成为健康的人,那你就要和健

    康的人在一起,因为这样的朋友会告诉你如何保养身体。”犹太经典著

    作《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和狼群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嚎

    叫。和优秀的人多接触,你自然会受到良好的影响,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很多时候,你的朋友圈往往决定着你的“经济价值”。选好自己的圈

    子,无论在哪个领域,它都会成为你的资本和资源。让自己变得有价值,喜欢你的人会

    越来越多

    每个人在自己的圈子里都会有被别人需要的价值,让自己变得有用,才

    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拥有一段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相互来往的目的不外乎是互惠、互助、互利,但是如果

    彼此之间的交往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那么这层关系很快便会消失。当

    然,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际交往都是带有功利性的,但是能够长久保持密

    切往来的,必定是有利益关联或是以情感为纽带的人。要知道,繁忙的

    现代人是没工夫应酬无聊的场合的。

    然而,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并非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

    值。很多时候,高质量的交往总是发生在两个彼此由衷地欣赏且有独立

    人格的人之间,因此,使自己真正有价值,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最

    重要的。若是从长远来看,你都不可能对他人有价值,谁还爱搭理你

    呢?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变得对别人

    有用。唯有这样,你才有和别人交换利益的资格,才不会被人看成一无

    是处。没有谁天生就认识谁,也没有谁天生就魅力四射。只有发挥自己

    独一无二的优势,让自己变得有用,拥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才配拥有

    一个高质量的朋友,才配拥有一段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比如说,你博学多才的头脑能开阔对方的思维;你开朗幽默的性情

    能带给对方愉悦;你善解人意的性格能开解对方的苦闷;你诚信忠诚的品行值得对方信赖;你气度不凡的优雅可以让对方赏心悦目;甚至打牌

    三缺一时叫上你,你也是个有价值的人。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自身的价值往往决定着他的

    交际范围。而你身上所拥有的一些特质只要有人需要和喜欢,那就是你

    自身价值的体现。这种被人需要的正面价值越多,需要和喜欢你的人就

    越多。

    毕竟人际交往是一种势均力敌、公平的价值互换,需要双方都付出

    自己的价值,也获取各自所需。例如,你渊博的知识总是能开阔某位朋

    友的思维,因为你的这位朋友恰恰喜欢并需要你的知识,所以,在日后

    的交往中,你会慢慢变成他的朋友。但是如果这位朋友身上缺乏你需要

    的价值,你就会觉得他是可有可无的。倘若你又很忙,并且这种情况一

    直是这样的话,你们就会慢慢地疏远。

    人际交往,从本质上说,其实是一个价值互换的过程,也就是说,当你觉得对方对你来说更有价值时,你才更愿意和他交往。所以,千万

    不要相信任何免费的好处或机会,天上掉的往往是陷阱,而不会是馅

    饼。巧用方法,建立理想的人际交往

    你今天获得的所有结果,包括未来获得的结果,往往是由你所在的圈子

    决定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圈子决定能量,能量决定平台,平台决定你

    的成就。

    生活中,有一些人因朋友很少而感到很孤独,于是,就觉得自己不

    够好,没有人爱自己。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我们总是将自己隐藏在

    狭小的心灵茧囊里,缺乏与人交往。

    事实上,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个的圈子当中,换句话说,整个社会就是由一个个的圈子组成的。人生每一个时刻的改

    变,重要的不是你有什么想法,做了什么决定,而是当你做了这个决定

    以后,你认识了谁,谁在推动你,谁在支持你。这才是一个人成就事业

    的关键。可以说,一个理想的圈子就像一个导师一样,能够为你提供建

    议和支持。

    虽说人际交往很难,但它是我们能取用的最强大的力量来源之一。

    虽说我们并未意识到自己如此渴望这种交往,但是我们的确渴求与他人

    建立更深入的关系。那么,当我们觉得与他人交往非常困难时,我们又

    该如何做呢?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方法。

    克服你的抵触心理

    如果你总是抵触和别人见面,尤其是要面对一帮陌生人时,抵触心

    理更大,那么你需要尽快脱离自己的舒适区。任何人都有一个强大的心

    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内活动,我们会感到轻松、自在,然而,若是长期把自己封闭在这样一个区域里,人往往会变得心安理得、得过且过,最终沦为平庸之辈。要知道,进行人际交往的好处要比抵制交往多得

    多,所以,你应当主动脱离这个舒适区,尝试接触不同性格的人,提升

    整个人的社交能力。

    请时刻保持你的微笑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不仅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还可以

    为深入沟通与交流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尤其是在初次接触陌生人时,更要展露微笑,敞开自我。若是能再问一些关于对方的事情,试着发现

    更多信息,则更能赢得对方的好感,被别人真正地接受。

    若能做到,请主动分享

    很多时候,虽说倾听比说话更受人欢迎,但是适时表露自己的脆

    弱,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恐惧和挣扎,也是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当

    然,这并不意味着彼此刚见面就要分享内心最深处的秘密,而是要慢慢

    敞开心扉。总之,你要做好你自己,相信你也值得他人去爱,让他人走

    进你的心灵,彼此相互拥抱。

    群体交往和单独交往

    如果你置身在20多人在场的群体中,那么建立真正的交往联系往往

    会很难,此时,一对一的单独交往反倒可以让你专注于某人。如果对方

    也持开放态度,你们就能开启私人对话,从而更好地了解对方。当然,如果你所处的群体由三到六人组成,则这种小型群体也能创造美好的交

    流体验。

    别把自己藏在手机里如今,很多人喜欢玩手机。但是当你处于有很多人的某个地方(比

    如会议活动)时,这样封闭自我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所以即便会感到

    尴尬,也请主动寻找互动机会。从简单的提问开始,讲个消除紧张的玩

    笑也不失为打开话题的一种方法。

    请努力保持联系

    如果你想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则要找到经常保持沟通的途径,若

    有可能,甚至可以主动约对方再次见面。如果无法亲自见面,你们还可

    进行网络视频对话,在屏幕上面对面交流。第4章

    看透人心,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 ——如何读懂人际关系背后隐藏的秘密

    弗洛伊德曾说:“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

    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

    背叛他。”在社交场合,读懂人际关系背后隐藏的秘密,也就读懂

    了对方的内心世界,从而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每个人都有一张社交面具

    很多时候,你明明觉得戴上面具很累,但就是放不下面具做真实的自

    己。其实,真实的你比戴着面具的你更可爱。

    现在,请你如实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工作中的你和生活中的你一样

    吗?说到这个话题,也许很多人会感慨颇多:“为了维护自己在社交圈

    里设定的良好形象,我常常感到很累、很压抑。”“我渴望释放压力,但

    又怕招惹事端。”……

    在社交压力下,每个人都会尝试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选择戴上一

    张虚假的面具,有的用微笑掩饰愤怒,有的用冷酷掩饰胆怯,有的用沉

    默掩饰空虚……我们似乎总是在尽力掩藏什么,不被他人发现。

    在职场上,我们纵然有奇思妙想,有对某些机制和行为的看法,也

    不得不装,因为一旦说出来很可能就会受到旁人的指责和攻击。

    回到家里,很多男人会觉得跟妻子聊情感是一件很“娘炮”的事,因

    为男儿从来都是有泪不轻弹的;如果你已为人妻,一想到照顾好家人才

    是自己最大的职责,又怎么好意思把自己事业上的梦想和野心向丈夫诉

    说。

    于是,很多人日复一日地戴着面具,继续“装”下去。似乎只有把真

    实的自己掩藏起来,贴上符合社会期待的标签,或者说戴上能够被别人

    接纳的面具,我们才足够安全。

    然而,每张完美面具的背后都是辛酸。我们慢慢长大,发现自己的存在竟然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尤其是当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中的很

    多人和事与我们所想的完全不一样,或是感受到了在成长过程中由生活

    带来的伤痛时,便学会了不再以本来面目示人。

    尽管戴着面具可以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得到社会的承认,能

    够与别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我们个人的目的,但是人与

    人之间的交往还在继续,如果我们终日以面具伪装自己,时间久了,我

    们也很难分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其实,最真实的你就很好,比戴着面具的你更可爱、更吸引人。就

    像每个人儿时纯真的样子那样,清澈的眼,烂漫的笑,没有任何面具覆

    盖,如花一般绽放。所以,从现在起,把你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最诚实

    的想法和感受展示给这个世界,你一定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有那么一刻,你突然被伴侣感动,觉得他她在你眼中是那么的光

    芒四射,那么你敢不敢不装,而是深情地看着他她的眼睛说:“亲爱

    的,这一刻,我被你深深地感动着,眼前的你是那么闪耀,那么令人心

    动。”

    有那么一刻,领导给你安排了一个项目,你不但不喜欢做,而且觉

    得这件事本来就毫无意义,那么你敢不敢不装出一副乐于接受的表情,而是如实地告诉领导:“头儿,我理解你可能也是迫于无奈让我做这件

    事,但我做这件事总觉得特别没有意义,能不能让我去做自己更喜欢的

    项目?”

    有那么一刻,你正主持一个会议,一位下属向你提出了一个不知道

    如何解决的困难,而你也跟大家一样觉得无从下手,那么你敢不敢不装

    作自己知道怎么解决的样子,而是如实告诉下属:“其实我跟你们一样,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方案,我也很困惑、很头疼,甚至睡不着

    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给自己戴上无形的面具,同时惊讶地发

    现,周围人的脸上也同样戴着面具,但是谁都不知道此时面具下的表情

    到底是欢笑还是悲伤,还是其他什么。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选择真实地

    活着,做最真实的自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总有一天,你

    会发现自己竟然也能活得轻松、坦荡。目光坚定就真的没有撒谎吗

    当一个人跟你说话时,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你,这并不一定代表真诚;相

    反,他很可能是一个撒谎高手。

    我们常说微表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虽然一个下意识的

    表情可能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是这个微妙的动作却很容易暴露出这个人

    内心的真实想法。比如说,当一个人目光坚定地看着你时,他的态度并

    不一定是诚恳的,他很可能是一个撒谎高手。很多时候,虽然言语可以

    欺骗人,但是肢体语言却永远无法掩盖真相,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对方的

    微反应,就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美丽在一家外企担任行政总监的职务,能力出众不说,形象气质也

    很出彩,深得老板的赏识,也很受同事们的欢迎。然而,不久前发生的

    一次意外事件却让美丽的名誉大大受损。

    那天早上,美丽像平时一样走进办公室,让她感到奇怪的是,几乎

    每位同事都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她,并且还时不时地嘀咕几句:“真

    没想到她竟然是这样的人。”“怪不得升职那么快,原来是小三。”

    听到这种话,美丽感到浑身不自在,她忐忑不安地找到跟她关系非

    常要好的一位同事罗静,追问对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大家都对自

    己指指点点。

    罗静想了一下,悄悄地告诉美丽:“你还不知道啊?就在你昨天出

    差时,公关总监在茶水间里跟几个新同事说,老板多发了你一万元奖

    金。就这样,大家以讹传讹,最终竟然说你跟老板是那种关系。”美丽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当即冲到公关总监的办公室,非要质问

    个清楚:“是你跟同事说老板给我多发了一万元奖金,还污蔑我是小

    三?”

    公关总监不温不火,目光坚定地看着美丽,一字一句地说:“我绝

    对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是谁跟你说是我说的?你不信就把她拉出来对

    质。”

    美丽看到公关总监那坚定的眼神,心里暗想:难道她真的没有说,或许是别人说的?可是,在这件事情上,罗静是不可能会陷害我的。

    可是,无风不起浪,究竟怎么回事?美丽怎么也想不明白。

    其实,在整件事情上,公关总监完全是迫于工作压力才不得已想出

    这一招,若是年底之前她的业绩不能超过美丽,很可能就得把总监的职

    位乖乖地让给美丽。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她导演了这样一出戏。

    故事归故事,但透过人际交往的一些细节,我们可以发现,即使一

    个人在讲话时目光坚定,他也可能在说谎。我们和别人交谈时,多数情

    况下会盯着对方的眼睛说话,这既是出于礼貌,又表明自己正在认真倾

    听。不过,我们还要善于从对方的眼睛或是一些微小动作中捕捉信息,鉴别对方所讲内容的真实性。

    研究人员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们将一群人分成两组,并且面对

    面坐着,然后让其中一组对另外一组说话,当然,所说的并非事实,每

    一句都是谎言。研究人员提前在隐秘处安放了摄像头,将整个过程拍了

    下来。最终结果却令人非常吃惊,几乎70%的撒谎者在说话时都以一种

    坚定的眼神看着对方。其实,对那些撒谎高手而言,他们已经非常清楚目光游移很可能会

    泄露自己内心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他们就采取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

    的方法,避免对方识破自己的谎言。也就是说,目光坚定的人有时也可

    能是在撒谎,只是这些说谎高手的手段比较高明罢了。所以,无论对方

    表现得如何淡定,都不要被对方那坚定的目光欺骗了。相似的人往往能成为朋友

    我们一生都在寻找让我们感觉舒服的人,因为他们与我们有着某种程度

    上的相似。我们可能会对与自己不同的人产生好奇,但最终我们还是不

    会“接受”他们。

    人类都有一些基本的偏好,比如,喜欢熟人而不是陌生人,喜欢已

    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领域。这种偏好在社会交往中也表现得很明显:

    人们总是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来往。实际上,往往相似的人才更容易成

    为朋友。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交往中会有这种求同心理呢?在社交领域中,我们总是期待被社会接纳,渴望被爱,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价值观、性

    格、气质得到对方的认同,而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总是与我们有着共

    同的追求。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起到了正面的强化作用,彼此之

    间也极少出现因观念相悖而发生争执或是互相伤害的情况,这就是心理

    上的“相似性原则”。

    当我们与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人在一起时,我们的穿衣品味不会被别

    人调侃,我们的观念想法不会被别人拒绝,我们不喜欢的东西,他们也

    会和我们一起批判,这样,我们就会更有归属感、成就感,也会变得更

    加自信。你要知道,一个人只有在感到安全和被理解的情况下,才能放

    开自己,进行深层次的人际交往。

    20世纪80年代,密歇根大学做了一系列实验:把实验者分为两组,每组64名学生;每周向第一组学生展示一位男大学生的照片,连续展示4周;向另外一组学生展示不同面容的照片,也是连续展示4周。

    4周以后,调查者询问两组学生这样两个问题:如果将来遇到照片

    上的那些人,你会喜欢他们吗?另外,你认为照片中的那些人与你的相

    似度有多大?

    结果显示,每周看同一张照片的学生更强烈地认为这些人是他们在

    真实生活中会喜欢的人,并且认为这些面孔与他们自己非常相似。换句

    话说,熟悉的面孔往往会给人更亲切的感觉。

    事实证明,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会给人带来一种熟悉的感觉,而

    且不会产生蔑视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和舒适。这样彼此在谈话、沟通的过程中,很容易一拍即合,也可以相互激励。

    大学新生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交往和磨合后,可以很快找到属于自己

    的朋友以及心仪的各类社团,而他们选择朋友和社团的标准,就是找那

    些与自己相似的人,不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结

    果都是这样。

    选择朋友如此,我们在选择爱人时同样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相

    反,如果没有价值观、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相似性作为基础,你们的爱是很难牢固的。

    总之,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主动亲近他人,挖掘自己与他人潜在的相似性,甚至也可以有意识地制造“共同点”。很

    多时候,恰恰是一些小细节能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产生意想不到

    的效果。我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

    当一个人没有办法确定自己的价值时,他就会渴望从外界、从他人那里

    寻求认同。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很努力地表现、付出、张扬,只是因为希望

    换来别人一句“你真棒”“你真漂亮”“你真厉害”“你真聪明”……可是,一

    旦有点风吹草动,感觉自己不被认可、不被接受的时候,我们就会紧张

    或愤怒不已,好像自己真的不好了一样。

    我们怎么就这么需要别人的认可呢?其实我们害怕别人说我们不

    好,是因为我们渴望得到赏识,得到他人的认同。在很多人的世界里都

    有这样一条逻辑:如果自己付出的努力或者付出的关怀没有得到他人的

    认可,很有可能就会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意义。

    在马斯洛看来,人有五个需求层次,当我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获得满足后,就会发展到高一层次的需求,那就是对爱、尊重和被认可

    的需求。其中,得到他人认可这一需求体现的即是对自我价值感的确

    认。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得到社会积

    极、肯定的评价,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当我们不确定自己好不好的

    时候,我们就需要别人来帮助我们确定。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心里

    就会充满无助和感伤。如果打击过大,甚至还会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

    心,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

    其实,一个不能认可自己的人,才会如此需要别人的认可。一个不相信自己很好的人,自然也不能看到别人对自己最中肯的评价。生活

    中,尽管很多人表面亮丽光鲜,内心却充满了强烈的自我否定,这样的

    人总是觉得自己哪儿都不好,所以,才会那么需要别人的认可,让自己

    觉得好像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在别人认可你之前,你认可自己了吗?事实

    上,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价值,自然能心中踏实。即便别人否定了

    你,你身上那股强大的自我认可能量,也会帮助你客观地看待他人的意

    见,而不是极力否定自己。

    要想认可自己,我们就应该发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不是因为别人

    爱你,你才值得被爱,而是你值得被自己爱。当你不再对自己苛刻、要

    求、批评,不再把自己的好和不好与自己的能力、性格、家世背景挂钩

    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很不错。虽然你也有自己的短板,但是这并

    不影响你的品行、人格;虽然你暂时不具备某些技能和物质,但是你却

    有一颗从未放弃自己的心。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别人说自己好或者不好,我们只需要对

    得起自己的心,做给自己看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是为自己而活的,而不

    是为他人而活的。你要记住:别人对你的肯定,不应该比你对自己的肯

    定更重要。别人对你的否定不过是他们的一些看法罢了。虽然得到他人

    的认同,会让你逐渐建立起自我价值,在每一段关系中受益,但是要想

    赢得别人的认可,就应该先让自己蜕变。你为什么不敢与别人对视

    脸庞是思想最生动的描写,眼睛则是了解心灵的途径。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当别人坐在你对面的时候,你总感觉神经

    紧张,浑身不自在。例如,你在咖啡馆,如果对面恰好坐着人,也许你

    会担心他的目光,不喜欢被别人盯着看的感觉;在餐馆吃饭,如果对面

    坐着人,也许你就会感到紧张,担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会成为对方关注的

    地方。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总是盯着你的一举一动,你会有什么样的感

    受?想必很多人心里都会想:哎呀,好尴尬呀!顿时心跳加快、呼吸急

    促,这就是典型的对视尴尬或目光尴尬,简单而言,就是不敢看别人的

    眼睛,不敢眼神对视,一旦与别人眼神对视了,就会马上避开,特别是

    在一些社交场合,希望别人不要注意到自己。

    尴尬似乎是一种特别复杂的体验,也许你就经常陷入这样的困境:

    在公众面前发言,总是忧心忡忡,在意别人看自己的目光,在意别人怎

    样评价自己,总想着“要是我说得不好怎么办”“他们的表情好像在说我

    很差劲”。

    在面对人际交流的时候,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顾虑:会不会出错?会

    不会被人嘲笑?出错了怎么办?我要怎样继续下去?虽然有时候,这样

    的顾虑会促进我们更好地管理自我,但是过度地担心往往会放大我们对

    焦虑的感受。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舒适区,一旦这个独立的舒适区遭到威胁,我们就会焦躁不安。其实,很多时候别人对我们并非很关注,只是我们

    自己太把别人的关注当回事儿罢了。很多时候,放大对自己的关注,反

    而会放大我们对尴尬的体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好,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

    有人都能做到,毕竟任何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瑕疵。面对目光直视带

    给你的尴尬,与其通过逃跑、离开的方式应对人际上的焦虑,倒不如大

    大方方地展现出来,一点点地去面对。要知道与人交流,应勇于承认自

    己的缺点,让人发现虽然你不完美,却依然迷人。智商越高的人,越难相处吗

    有人说,智商、情商是互补的,可智商是天生的,且大多数人相似,情

    商却是可以培养的。

    说起天才,很多人心中往往会浮现出这样的形象:神经质、高傲、孤僻。不论你想到的是哪一种,这些形象似乎都存在一个共性:性格古

    怪,不善交际。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一种人,有着超乎常人

    的智商,但是却仿佛始终活在自己的星球中。

    《生活大爆炸》中有这么一位“怪咖”:智商高达187,却总是因为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惹毛自己的朋友,他不能容忍别人的“坏习惯”,却

    觉得别人容忍自己是理所当然的。

    虽然不能说每个智商高的人都有低情商的可能,但是对很多普通人

    而言,难以和聪明人相处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究竟是怎么回

    事?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奠基人马修·利伯曼经研究发现,与一般智能以

    及与之相关的认知能力(比如工作记忆和推理能力)相关联的脑区主要

    位于大脑的外侧,而与思考他人、思考自己相关联的脑区主要位于大脑

    的内侧。支持社会思考的神经网络与支持非社会思考的一般认知神经网

    络通常是互相矛盾的。

    一般来说,社会认知神经网络活跃的程度越高,那么负责其他非社

    会思考的一般认知神经网络平静的程度也就越高。同样,当人们进行非

    社会思考时,一般认知神经网络往往表现得更活跃,而社会认知神经网络则稍显平静。

    于是,我们有理由推测,高智商人群的一般认知神经网络长时间处

    于活跃的状态,这就抑制了他们社会思考脑区的活动,使他们表现得不

    那么社会化。

    幸运的是,社会智能和非社会智能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这让很多

    心理疾病患者有一技之长。像孤独症、自闭症患者就经常拥有与其障碍

    全然相对的,甚至惊人的能力,比如超强的口算能力或超强的艺术创造

    力。

    可以说,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拥有这种平衡社会智能和非社会智能的

    能力,所以,人类才会如此的与众不同。当然,也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善

    高智商者的相处之道。

    停下学习、工作,多出去走走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脑的各个脑区也需要交替工作。从现在起,修改一下你的日程表,少一些工作时间,多一些社交时间,让你的社会

    智能脑区也活跃起来。高智商的人只要每天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锻炼

    自己的社会智能脑区,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成为人见

    人爱的社交天才。

    向别人敞开自己

    生活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掌控并构筑着自己的防御堡垒,不可

    否认,每个人都有对安全的需求,但是真正的安全感应该来源于你主动

    向别人敞开自己,而一些高智商的天才就是因为太过执拗而忽视了这一

    点。很多时候,你只有真诚地敞开自我,你与陌生人的关系才会被拉近。

    澄清你在人际中需要什么

    澄清你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什么,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在人际中找

    到方向感。然而,要想做到这一切,就需要从澄清恐惧开始。

    比如,你对一些事情总是表现得很敏感,意味着你对它有着更高的

    要求,同时也有唯恐求不到的焦虑感;比如,你很容易对一些人或事感

    到紧张,意味着你特别在意;比如,你特别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不好,说明你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并很想展示自己;你总是害怕受到别人的

    责备,说明你十分需要别人的赞同和接纳。那些不可忽视的小动作

    微反应是人类本能的反应,是了解他人内心意图最准确的线索。生活

    中,很多小细节里往往暗藏着很大的学问。

    受知识、阅历、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人往往能够在内心浪

    涛汹涌的时候仍然可以做到面不改色,比如,明明很讨厌一个人,却可

    以表现出很喜欢的样子。也许很多人会说,这个人真会演戏,真会装,但无论怎样,他都无法控制自己的微反应。

    那么,什么是微反应呢?当我们向外界传递信息时,我们往往会通

    过语言、肢体动作等可以控制的身体系统来传递,同时,也会伴随一些

    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表情、动作,这些瞬间的表情、动作没有经过刻意

    的修饰,具有原始的生理意义。比如,惊讶时上扬的眉毛,愉快时眯起

    的眼睛,厌恶时单侧嘴角上翘……这些即是微反应,是人体在受到有效

    刺激时最初的瞬间反应。

    如此看来,微反应是装不出来的,因为它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经

    过长时期的发展、进化而遗传和继承下来的。可以说,它是人类的一种

    本能,不受思想的控制。所以,一个人再怎么装,也不能隐藏本能的痕

    迹。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可以通过微反应来了解对方内心真实的想

    法。

    下面,我们具体说说人际交往中那些能够让我们瞬间读懂对方心理

    的小动作。

    嘴巴是情感宣泄的重要通道在人际交往中,嘴部是面部表情中富有表现力的一个部位,不同的

    嘴部动作反映了不同的内心活动。

    当心有愤怒,却又苦于无处发泄时,人们常常用咬嘴唇这种方式表

    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紧张。当心理紧张或感到不自在时,人们往往会用

    舌头不断地舔嘴唇来安慰自己,试图使自己镇定下来;然而,这个动作

    并不会令人感到更自信,只会让人感到更加紧张。当一个人撒了谎,或

    者说错话之后,他往往会把手伸向嘴巴,似乎想收回刚才所说的话;只

    不过,成人很少做出如此夸张的举动,他们举起的手并没有放在嘴上,而是在轻轻划过鼻梁后,最终又归于原位。当面临压力时,人们往往会

    藏起或拉紧自己的嘴唇,待嘴唇变为一条直线时,人们的情绪和自信也

    跌至谷底。

    另外,如果我们发现对方总是撇着嘴,就应该注意了,这很可能是

    在表示反感,此时你就应该考虑暂停话题了。

    微笑会暴露一个人的底细

    在所有的肢体动作中,最常见的表情莫过于微笑,它可以传达1000

    多种不同的含义。学会区分不同微笑之间的微妙差异,可以帮你揣测他

    人的底细。

    开怀大笑的人大多心胸开阔、性格直率,他们让人从心底里感到放

    松。当然,也有一种人喜欢利用夸张的笑容来掩饰内心的不安,或是借

    机感染身边的人,然而,他们的笑容看起来却有些不太自然。很多女人

    笑起来喜欢用手捂住嘴巴,她们大多性格内向、温柔、文静,不会轻易

    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心声。

    抿嘴笑是一种明显的拒绝信号,例如,女性在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而又不好意思拒绝对方时,往往会露出这样的笑容。另外,有种微

    笑,俏皮中略带几分腼腆,很容易激发男性心中的保护欲,这就是斜眼

    笑,头稍稍偏向一侧,眼睛往上斜瞟。对男性来说,斜眼微笑的女性最

    具有魅力。

    手是情绪的忠实反映者

    双手和大脑之间的联系远超过身体的其他部位。事实上,人的双手

    能够生动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双臂交叉于胸前。当做出这种举动时,表示人们将自己不喜欢的人

    或事物统统挡在外面。它所传达的含义很明确,就是拒绝、否定和防

    御。不过,如果双臂交叉的同时,还有抓上臂的动作,则说明内心的紧

    张和不安,以此动作来安抚自己。

    将手背在身后。摆出这种姿势的人,总是给对方一种权威、自信和

    充满力量的感觉。然而,如果背在身后的双手不是握在一起,而是一只

    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腕,则表明这个人的内心充满了挫败感。

    双手紧握。有此动作的人总是面带微笑地看着对方,给人自信、胜

    券在握的感觉,其实,紧握双手是挫败感的体现。而且双手紧握的高

    低,也与人们的心理挫败感或沮丧情绪的强烈程度密切相关。双手位置

    越高,挫败感越强,或者情绪越沮丧。

    摩擦手掌。这个动作的含义非常丰富。在投掷骰子前,将骰子放在

    掌心,反复搓揉,反映了掷骰人内心的期待心情。不同的摩擦速度也反

    映了人们不同的心理状态。摩擦动作越快,越说明心中非常期待;而动

    作慢,则说明心中举棋不定。腿脚是身体上最诚实的部位

    当感到不适或者不悦时,人们常常会做出躯干保持不动、腿脚轻晃

    或抖动的动作。事实上,在很多会议室、约会现场,我们很容易看到这

    种腿脚轻晃的动作,它有助于缓解当事人内心的焦躁不安与压力。

    当感到压力或威胁时,人们会通过双腿分开的动作来维护自己的势

    力范围,这种举动往往象征着自信、权威和控制。此时,将双腿收拢则

    是一种缓解紧张气氛的好方法。

    当感到不安或是想拒绝对方时,人们会采取双腿交叉、双臂抱于胸

    前的姿势,这反映了一种保守、顺从或是戒备的心理。眼睛是藏不住秘密的

    一个人的健康程度,以及他的性格和想法,都能从其眼睛的颜色和清晰

    度以及形状中推断出来。

    眼睛是人体传递信息最有效的器官,能表达出人们最细微、最微妙

    的内心情感,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能看到他的内心世界。在人际交

    往中,一个人的眼神往往能透露出很多表面上看不到的信息,眼神可以

    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一个人的情绪,甚至流露出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感

    情。

    肢体语言学家称,通过一个人无意识表现出来的眼部细小差别,就

    可以分析出这个人的很多特质。对此,达·芬奇就曾说:“眼睛是心灵的

    窗户。”确实,观察一个人的眼睛通常就可以读懂一个人的想法。

    在与人交往时,目光应该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交谈时还

    要将目光转向交谈者,以示自己在倾听,不要躲闪或游移不定,这样才

    能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与之相反,呆滞、漠然、疲倦、冰

    冷、惊慌、敌视、轻蔑、左顾右盼的目光都是应该避免的,而且还要避

    免死盯着对方的眼睛或是脸上的某个部位,因为这样只会使对方感到紧

    张不安,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在别人讲话时,眼睛东张西望,或者不停

    地看手表也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这样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当然,眼睛所能透露出的人们内心的秘密还远不止这些,下面就让

    我们共同来探究一下。

    从眼神的变化读懂一个人当对方看你的时候,如果他的目光清澈而坦诚,则说明其内心没有

    隐秘,为人正直、自信、心胸坦荡:如果他的目光狡黠、隐晦,则说明

    他为人比较虚伪、心胸狭窄;如果他的目光黯淡,一副无精打采的样

    子,则说明他为人比较软弱,做事优柔寡断,缺乏意志。

    从视线的变化读懂一个人

    如果说话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听者总是回避与对方的视线

    交流,或者眼神到处游离,则可以理解为听者已经厌烦了这个话题。有

    时候,当一个人的眼神游离不定时,他可能是在隐瞒什么事情。

    从瞳孔的变化读懂一个人

    瞳孔的变化是任何人都不能主动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往往

    反映了一个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当一个人感到愉悦、兴奋时,他的

    瞳孔就会比平常扩大几倍;当一个人遇到让人生气、厌烦的事情时,瞳

    孔又会收缩得很小;若是一个人的瞳孔不发生任何变化,就说明他对所

    看到的事物根本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从眼球的变化读懂一个人

    通过眼球变化也能了解到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比如,眼球习惯

    向左上方看的人,往往喜欢回忆往事,对这样的人要有耐性;眼球习惯

    向右上方转的人,喜欢做白日梦,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他们只会凭空

    想象,要知道很多发明和实质性的建议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眼球习惯向

    左下方看的人,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与思考力,这种人喜欢自由自在地享

    受生活,比任何人都会安排生活和工作;眼球习惯向右下方看的人,大

    多心思细密、思考力强,与这样的人相处时要特别小心。第5章

    最高的情商是自有分寸 ——如何保持人际交往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不仅是一种礼貌,而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虽然这个距离看不见、摸不着,但如

    果逾越了各自的“领地”,就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有距离地交往,让你更得人缘

    交际需要距离,只有把握好分寸,交际才会产生奇效,而一切过犹不及

    的交际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会半途而废。

    正如很多人经历的那样,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的

    确,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可以自我把握的空间,它就像

    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占据着一定的“领域”。其实,这就是所谓的

    私人空间,一般在46~61厘米的范围。如果有一天,你的这个私人“领

    域”被别人触犯了,你就会感到不舒服、不自在、不安全,双方关系也

    会搞得很僵,甚至翻脸,不讲情义。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营业的书店里,当里

    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拿本书走近他。试验测试了整整80位读

    者。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书店里,没有一个被试者

    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靠近自己。

    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亲密地保持距离,才是

    恰当的交际方式。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往往决定着相互间自我

    空间的范围。可以这么说,根据空间距离的不同,可以推断出彼此之间

    的关系。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将人际关系划分成四种交际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小的间隔,大约在0.5米以内,即我们常说的“亲

    密无间”,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

    和气息。这种亲密距离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比

    如情侣或夫妻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是知心朋友间。

    在社交场合,如果有人(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

    入这一空间,不管他有何用意,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注定自讨没趣。

    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属于社交礼仪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一般在0.5米到1.5

    米之间,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又不会轻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在

    工作场合,这一距离是很合适的。举例来说,如果你去领导办公室汇报

    工作,就要把握好这个社交距离。若是小于这个距离,就难免会给领导

    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若是超出这个距离,领导则会误以为你不够真心

    实意。

    礼仪距离

    礼仪距离一般在1.5米到3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正式的交往关系。

    这个距离主要适用于向交往对象表示特有的敬重,或用于举行会议、仪

    式等。

    公共距离

    一般来说,3米以上的空间距离,是演讲者与听众的适宜距离。也

    适用于与自己不相识的人共处。

    有趣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要保持不同的空间距离。如

    果你正在与一位美国人交谈,那么,最好将彼此的社交距离掌控在60厘米左右,这是他们认为最有分寸、最友好的空间距离。但是,如果与你

    谈话的是一名阿拉伯人,就要小于这个距离,否则就会出现你往后退他

    往前追的滑稽场面。

    多数情况下,社交距离是有规可循的。比如说,社会地位不同,彼

    此之间交往的空间距离也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身处要职的人对于

    个人空间的需求相应会大一些。我们只有了解了人际交往中人们所需的

    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才能更好地打造完美的人际关系,取得意

    想不到的交际效果。没有一种关系是永恒不变的

    一个人真正的魅力,不是你给对方留下了多么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对

    方认识你多年后,仍然喜欢和你在一起。

    朋友交往,彼此间保持一个礼貌的距离,既不至于太远而显得冷

    淡,也不至于太近而失了必要的恭敬,这样的友谊才能更长久。周国平

    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一切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而必要的距离又是任何一种尊重的前提。”

    然而,很多美好的消失,都是因为距离的消失,只是我们浑然不

    觉,且始终执迷不悟。

    “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投靠司马氏之后,平步青云。

    有一次,好心的山涛想推荐同为“竹林七贤”的好朋友嵇康去做

    官。嵇康一听,顿时觉得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志向受到了凌辱,于是,他

    愤怒地给山涛写了一封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后来,嵇康与好友山涛的关系渐行渐远。

    朋友之间如果忘记距离,就会失去自己的空间,被强烈的窒息感,甚至是一种被侵略的感觉所包围。你要知道,空间距离是维持朋友关系

    最重要、最微妙的因素,一旦空间被挤压、被侵占,友谊的大厦就会倒

    塌。所以,朋友之间长久相处的秘诀绝不是频繁地接触。保持一定的距

    离,反而会多一些牵挂。

    世界上没有一种关系是永恒不变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它既是一种随时可以改变的关系,又是一种很难真正确定的关系。如果我

    们忽略了交友的距离,就免不了会使朋友之间轻松自如的关系变得紧

    张、有压迫感。

    也许很多人已经发现,你与那个感觉可以相处一辈子的朋友之间,也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毕竟在我们的心

    里,一辈子真正接纳的,只会是有限的几个人,而更多的人却成了我们

    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当然,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也绝不能近到无话不谈。即使对

    方是你完全信任的朋友,你也不能把自己所有的苦恼都讲给对方。很多

    时候,交往过度其实是很致命的。

    你要知道,所有美好关系的变味,都源自于两个人之间的零距离。

    我们不是彼此的心理咨询师,不能一股脑地把自己的“脏衣服”都晾出

    来。当你忍不住要说秘密的时候,你就要时时提醒自己停下来,不要再

    说了。留一些隐私给自己,让它们成为你自己的秘密,这一点真的很重

    要。

    而且不尊重朋友的话、伤害朋友的话、刻薄的话,统统都不要说,朋友跟你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也不要去指责。很多时候,如果你用挑

    剔的目光,去挑选十全十美的朋友,那么你很可能会没有一个朋友。千

    万不要相信“我们无话不谈”这样的陈词滥调,就算是亲密无间的夫妻,无话不谈最终也可能会酿出苦果。

    其实,朋友之间的谈话要尽量找到共同点。即便双方之间有了分

    歧,也要以平等尊重的方式讨论,不必力求一致。而且要学会倾听对方

    不同的声音,保留自己的意见,并巧妙地转移到下一个话题。学会转移话题不仅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而且是一种交往智慧,毕竟彼此之间的

    交谈,若是有了一个共同点,谈话就会进行得更温和、更快活。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无疑是一种朴素的真理。朋友之间

    相处的最高境界就像淡淡的清茶,没有要求,没有利害,没有是非,相

    聚只因随缘。试图改变他人,难免会换得冷酷的

    绝交

    我们很容易习惯性地认为是别人错了,其实这个世界哪有对错,只是别

    人和我们的看法不一样而已,人与人相处多一点包容,也许会更融洽一

    些。

    很多人都曾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不顺心

    的事情时,我们总会习惯性地指责别人,觉得别人这样做不对,那样做

    是错的,总希望做一些事来改变对方,让对方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

    自认为正确的做法。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不管关系有多亲密,都不

    意味着想法一定会完全一致,不管我们如何努力去改变对方,对方是否

    真的如我们所愿去改变,是任何人都无法强迫的。

    让我们看看这些事实:

    在恋爱关系中,我们总是希望改变对方。男人总是希望女人变得越

    来越温柔体贴,越来越漂亮、能干,恨不得女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

    房。女人则希望男人越来越成功,越来越爱自己,总觉得自己把最好的

    年华都给了男人,所以,两个人只要一有矛盾,就一定要让男方妥协。

    在亲子关系中,我们总是希望改变子女,使子女变成我们想象中的

    模样。孩子还在幼儿园就被我们早早规划好,将来是留学英、美,还是

    上清华、北大,是做律师还是当艺术家。回顾一下你的过去,想想你花掉了多少时间,以求改变他人,他们

    可能是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某位客户……

    结果呢?换回来的往往是失望和难过。

    坦诚地说,要这些人屈服无异于要他们扮演孩子的角色,让他们明

    白你这是为了他们好,你才真正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或是应该怎么做,虽

    然你的头脑可以做出这些看似很合理的解释,但是你凭什么去评判别

    人?你自己就很完美吗?

    然而,事情却是这样的:

    在爱情关系中,如果总想着改变对方,则只会拉远彼此的距离。学

    会换位思考,停止抱怨,共同朝一个方向努力,互相理解、互相体谅才

    会彼此提升。如果确实接受不了现在真实的他她,那就索性离开。

    对于孩子的美好前程,很多家长我行我素的规划往往都是多虑。我

    们保证不了孩子最终的成就或幸福,但是我们付出的所有时间和爱便是

    孩子内心里最温暖的记忆,这就足够了。接受孩子也接受自己,这或许

    才是最好的家长。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主张,试图去改变他人、控制

    别人,或是要求别人理解自己,只会浪费自己和别人的时间。而且经验

    一再告诉我们,你越尝试去改变别人,别人越反抗你,这样,你们之间

    的关系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结果双方都感到沮丧、压抑。

    再者,每个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种安全感,试图说服别人无疑是

    在某种程度上摧毁别人的安全感。即使你有再充分不过的理由,别人也

    不会希望被人当面指出自己的错误,并逼自己承认错误。想想确实也

    是,每个人都很难承认自己的坚持是错误的,即使他心里非常清楚你说得更有道理。

    所以,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要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去

    改变对方,更不要试图把自己的意愿和意志强加给对方;否则,换来的

    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即使再好的朋友也会越来越疏远,最终只会分道扬

    镳。没人有义务迁就你的过分

    在要求他人尊重、宽容你之前,我们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无过

    分之处。

    生活中,很多人都见过这一类人,他们明明做了有悖公德、损坏他

    人利益的事,却认识不到自己的过错,还洋洋得意地觉得自己的所作所

    为都是天经地义的。

    比如,私自占用公用楼道,堆放个人杂物的住户,不会去想自己的

    做法是否妥当,反而会觉得别人的举报实在是可气、招人烦。

    再比如,现如今,小区里养狗的人很多,狗主人的风格也是各式各

    样的,不过大致可以区分成两类:守规矩的和不守规矩的。前者出门遛

    狗时总会牵着狗绳,并且自带塑料袋,以防小狗到处排便污染环境,如

    果自家的狗在公共场合排便了,就会马上进行清理。而后者不仅不牵狗

    绳,而且小狗在外排便了也置之不理,似乎全世界都要来迁就他的狗。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因为观念、习惯等各有不同,难免会产生摩

    擦。所以,凡事都要有尺度,一旦打扰了别人,就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对许多人来说,小狗就像是他们的孩子、朋友,但是既然饲养了,那么

    必须要承担照顾和管束的义务。小狗出了家门,就要遵守社会的公德与

    秩序。如果小狗主人总是做出让别人觉得过分的事,还完全以自我为中

    心,无视别人的权益,那么别人自然不会迁就你。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要求别人的尊重和体谅。可是那些把自己的不

    良行为看作天经地义的人,根本不值得被尊重。生活中,当我们与同事、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相处时,如果你觉得

    别人反感你的行为,那么你先不要急着争辩,而是要认真地反思一下自

    己的做法是不是给他人带来了不便。你不要刻意去否定自己的权利,也

    不要过分要求别人迁就和宽容你。

    生活在人群中,必然要求人们要相互迁就和忍让,但若是一意孤

    行,则很容易招来天怒人怨,谁有义务来迁就你呢?在要求他人尊重、宽容你之前,你有必要反省一下你自己的行为有无过分之处。以己度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一个人的要求只是用来要求自己的,那是你自己的观念,是自己对待他

    人和自我的一个态度。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小缺点,犯一些小错误,其中,有一个

    错误或许是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犯过的,而且是在潜意识的支配下不经意

    而为之的,无论是犯错之前,还是犯错之后,都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

    错误。这个错误就是,总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

    很多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以自己心中的某个标准

    要求他人的行为,例如,恋爱时,希望恋人能抽出更多的时间陪自己;

    工作时,希望同事能更好地配合自己的工作;教育孩子时,又希望子女

    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学这学那……很多人总以为自己想的是什么,别人想

    的也是什么。可是,一旦对方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我们往往又会

    感到失落、难过,久而久之,还会猜疑对方是否真的关心和理解自己的

    感受。

    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他人的错,而且跟他人没有任何关系,更不是

    他人对我们有偏见或是什么不好的看法。这只是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是自己对他人的过度期望,是我们自己太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

    了。

    人虽有共性,但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若是仅凭自己主观的猜测去

    判断别人,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弄不好还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心理学家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就是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好恶、观念、情绪、意愿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

    征,例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感觉良

    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结果常常犯了以己度人的毛病。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内心制定的标准就一定是错的,而是说你强烈

    地期望别人能够认同并接受你的这些标准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要知道,人际交往不是要你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也不是要你把自己的想法

    随意地搭建在别人的想法上。虽然很多要求并不过分,有些还是理所应

    当的,但无论什么要求,归根结底都只是你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别人

    的想法。再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我们不应要求任何人

    按照自己的意愿待人接物,更不能随随便便无视别人的看法。

    因此,要想做到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就要做到把自己应该

    做的事做好,不要想着对方一定能接受,而要学会接受不同人的不同行

    为方式,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按照我们喜欢的方式做事。所以,为了避

    免投射效应对我们的误导,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客观地判

    断自己和别人,这样对方才会很轻松,我们也会更快乐。要远离负能量强的人

    一段好的关系,应该是彼此自带光芒,照亮对方,而不是一味地消耗,把对方拉进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洞。

    不知你是否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所有的事情都

    灰心丧气,对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怀有敌意,常常会无端地认为,所有

    的事情都会往最坏的方向发展。这样的人把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了不必

    要的烦恼中,得了好处就觉得理所当然,吃了亏便觉得所有人都亏欠了

    他。

    杨小姐刚进公司的时候,离她办公桌最近的是一个40多岁的女人。

    这位前辈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档案,朝九晚五地穿梭在高高垒起的档案

    里。

    杨小姐清楚地记得,她到公司的第一个中午,这个中年女人就拉着

    她的手一起去吃饭,又陪她一起散步。这个前辈特别热情,是第一个与

    杨小姐打招呼的人。

    相处时间久了,杨小姐明显能够感受到公司里上上下下并没有那么

    多人喜欢这个女人。对此,杨小姐表现得很释然,心想:谁一定会说谁

    的好呢?不可能每个人都被别人喜欢。

    可是,没过多久,杨小姐发现,在这位女同事所有的热情里,总是

    穿针引线般地露着很多负能量,一点点地渗透到她的生活里。每天一上

    班,这位前辈就开始吐槽前一天晚上和婆婆如何地恶言相向;午饭时,又开始埋怨工作烦琐、无聊,领导偏心,同事无情无义。后来,据杨小姐自己说,“现在,每当我一想到整天都浸泡在这位

    前辈的吐槽里,就觉得这一天的生活简直糟透了。我甚至都不敢去吃午

    饭,不敢散步,宁可天天从家里带饭。”

    后来,杨小姐调换了部门,才觉得生活轻松多了。

    生活中,像这位女前辈这样的负能量携带者不在少数,他们经常会

    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悲观、消极的情绪传染给身边的人。即使别人很努力

    地给予鼓励,换来的也很可能只是唉声叹气。大多数时候,那些持续给

    别人输入负能量的人,自以为是在倾诉、宣泄,事实上,事情根本不会

    因为他们的抱怨而变好,他们这么做只是给自己添烦恼,也给别人添忧

    愁。

    其实,很多人的烦恼都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情绪更是极易

    受周遭环境的摆布的。如果你选择和一个心胸狭隘、消极、悲观的人做

    朋友,那么在不知不觉中,你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思维方式也会受此人的

    影响,而你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

    偶尔的抱怨,会让两个人走得更近,但若是没完没了地抱怨,免不

    了会让听者厌烦。要知道,没有人愿意和满身怨气的人相处。所以,从

    现在起,你就要尽量远离那些让你觉得不那么喜欢、充满负能量的朋

    友,这样你才会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建立有效的社交网络才有意义

    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结交那些无关痛痒的人,不如好好修养自身,丰富

    自己的生活。记住:当你足够优秀时,你自然会吸引同样优秀甚至更优

    秀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朋友满天下,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朋友喜欢跟人吹嘘,说自己的手机里储存了

    数千个电话号码。有一次,别人问他:“你有那么多朋友,经常联系的

    有多少?”这位朋友只得老老实实地回答道:“不超过30位。”

    也就是说,只有这30位朋友才是他的有效人脉,其他的都是“无用

    资源”,这些在各种社交场合跟别人要来的电话号码对他根本没有产生

    社交价值。

    其实,真正有效的社交是懂得如何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并且能灵

    活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虽说科学技术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

    捷了,但是也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疏远了。

    前段时间,小A被一位同学拉入了小学同学的朋友圈。

    一开始,小A还经常在朋友圈里说说话、露露脸,但是很快就发现

    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昔日的同窗好友除了互相吹捧,剩下的就是谁谁的

    孩子上了哪家收费颇高的国际幼儿园、谁谁最近生意上只一个月就赚了

    几百万元……看看同学,再看看自己,小A感慨万千。没多久,她在朋

    友圈里发起的话题也越来越少,得到的响应更是少之又少,很快她就被大家给遗忘了。

    没多久,小A就像消失了一样,不再说话,没了音讯。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经常会参加各种沙龙、聊天圈子,刚开始还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但是聊着聊着,却发现彼此的生活经

    历、个人习惯、家庭背景实在是各不相同,最后连话都搭不上。在这些

    看似活跃的圈子里,除了忙碌,我们还收获了什么?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管宁和华歆是一对朋友,一天,他俩一起在园中锄草,锄着锄着,管宁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块金子,然

    而,他却视而不见,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华歆看到了,就把这块金子捡

    起来,可是,当他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把这块金子给丢下了。

    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读书,突然,门外传来一阵热闹的声

    音,管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读书,华歆则跑出去看热闹。管宁见状,就决定割断席子与华歆分开坐,并表示绝交。

    我们每天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经营人脉和社交,但是很大一部分时

    间是与道不同的人勉强交往。有句俗话是这么说的:“你是砍柴的,他

    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整天,人家的羊吃饱了,而你的柴有没有砍好

    呢?”言外之意是说,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聊了一整天,也没有给自

    己带来任何有用的价值,如此低品质的社交还不如早早放弃的好。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给社交贴上一个崇高的标签,然

    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说到底就是一种等价交换,你的社交之所以是

    低效的,甚至是无用的,往往是因为别人非常清楚跟你交往并没有那么

    高的价值,不足以让他们掏心掏肺。所以,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倒不

    如用这部分精力与时间去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当你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你才能遇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你的社交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社交,也是最有效的社交。热情有分寸,拿捏人情有轻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原则和生活方式,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

    衡量别人,也不要把自己的热情强加给别人。

    很多人在内心深处,总有一种防备心理,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人时,如果对方在拼命地向你展示他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嘘寒问暖的热忱,则

    很容易让你心存疑虑。热情本来是件好事,可是过分热情难免会让人唯

    恐避之不及,特别是在服务行业。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当你走进一家服装店,本来只是打算看看有没

    有自己喜欢的衣服,但是导购却一直跟着你,热情地给你推荐了一件又

    一件。你很不情愿地说:“我自己看就好,就不麻烦你了。”导购口口声

    声说“好”,却仍然寸步不离地跟着你。你看一款衣服,她就给你推荐一

    款衣服,热情地让你试了又试。

    盛情难却,无奈之下,你只好挑了几件去试穿,刚穿上,导购又立

    刻迎了上去,边帮你整理衣服,边说如何适合你,“简直就是为你量身

    定做的”。可是,你怎么看都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你说不喜欢,她又给

    你推荐其他几款,让你去试。

    看着导购忙来忙去,你又开始顾虑了,“如果不买一件回去,实在

    是过意不去”,于是你只好从刚才试穿过的一堆衣服里挑了一件,付了

    款。结果呢?买回去没穿过几次就束之高阁了。

    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明摆着就是商家的销售策略,但是在与人交往

    时,如果你待人过度热情,同样会适得其反。让我们依然以购物这件事为例,这原本是一件很放松的事情,可是在你的身边一直站着一个陌生

    人,无论你去哪儿,她都会跟着你,这种感觉想必很多人都体会过,绝

    非“不舒服”可以形容的。

    试想一下,你本来只是想开开心心地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但是

    对方却不停地与你搭讪,给你推荐来、推荐去,有些甚至不是你自己喜

    欢的款式。这种热情从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让人感到不知所

    措,本该轻轻松松的事反倒让人压力很大、情绪很大。

    虽说热情好比人际交往的“升温剂”,但是过分热情难免会导致人际

    关系悲剧的产生。熟人之间的交往要注意分寸,陌生人之间更应该有礼

    有节。

    在一次企业家沙龙里,一位女企业家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她的公司曾经同时招聘了两个班组长:一个班组长属于老好人类

    型,同事有什么事,他都是有求必应,就算自己手里有活,也会想着先

    去帮别人;午饭时间,总是和不同的同事拼桌,自然迅速和所有人打成

    了一片。

    而另一个班组长则截然相反。如果他在工作,则基本上不允许任何

    人打扰,除了领导的要求或是特别紧急的情况,他一般都会拒绝。他有

    自己固定的午饭伙伴,也有固定的同事圈。与人相处,他总是彬彬有

    礼,却始终和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

    半年后,公司组织了一次绩效考评,后一位班组长在公司的业绩却

    远远甩开了前一个。

    是不是很多人会为前一个员工叫屈?耗费了时间和精力,换来的却是别人的置之不理。可是,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与人交往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才会让你走得更快,也走得更远。

    一直以来,热情好客就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接受

    的教育就是接人待物要热情。若是对人不够热情,很可能就会被视

    为“木讷”,或是被误以为“不近人情”。热情,原本是一个褒义词。但

    是,任何事情一旦过度,就成了问题。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总是急于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

    对谁都表现得格外的积极、主动,好像与谁都已经认识了很久似的,无

    话不谈,无话不说。这种人在各种场合都让人感觉人缘很好的样子。然

    而,有时候,如果你的热情超过了一个度,则不但不能使自己受到欢

    迎,反而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而且还会给人一种侵犯感和压迫

    感。

    与初次见面或是关系一般的人交往,我们的热情最好是止于客气,做到不冷漠、不过火。不幸的是,一不小心,一厢情愿的过度热情很可

    能就成了一个自焚的火焰。毫无疑问,热情的人总是带有光芒的,但是

    这光芒若是太散了,一旦散失在空气中,却未必真的照亮了谁。做人做

    事分得清你我,才稳得住人情。毫无底线的善良,只会害了自己

    这世上,最可笑的事,莫过于善良本身为善良之名而寸步难行。因为毫

    无底线的善良,受伤的人往往是你自己。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往往会注意到主角大都是那些具有善良、隐忍、任劳任怨等美好品质的人。的确,一个人的善良可以帮助他人,鼓舞他人,这种审美情趣也寄托了我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更何况,在

    当今这个现实的世界,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代价越来越大的时候,善良

    更像是一种熠熠闪光的稀缺资源。

    不过,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一些人:对于同事的挑拨离

    间,宁愿隐忍沉默;对于出轨的丈夫,选择隐而不发,不计前嫌地照顾

    家庭;对于别人的请求,总是忽视自己的真实需要,不好意思说“不”,生怕一旦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就会被人视为自私。

    可以说,善良的人,总是会习惯性地付出。然而,当我们赞美他们

    善良的品质时,他们的内心需求却被深深地压抑着,甚至还会为此付出

    沉重的代价:变得消沉、怀疑、疲惫、讨好,甚至失去生活的兴趣。

    小M的同学董小姐离婚了,情绪非常低落,甚至有点抑郁。小M很为

    她担心,想尽己所能地帮帮她。于是,小M经常一下班就去董小姐家开

    导她,很热情地告诉她需要帮忙尽管说。

    可是,董小姐虽然很感激小M,却也实在不怎么想见她。她只是想

    自己一个人静一静,而且小M的频繁登门也让她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她

    又不忍拒绝别人的好意。有时候,当小M问她心情怎样时,她还得强颜欢笑敷衍几句,“好多了,别担心。”

    其实,董小姐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总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

    位,又特别在意别人的认可。就连在婚姻中,她对丈夫也是温柔体贴,对公婆更是百般照顾,就算对丈夫的早出晚归有怨言,大多数时候也选

    择了隐忍。可叹的是,这个男人最终还是背着她偷偷地把心给了别的女

    人。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美好品质若是被过度使用,善良也会

    变得非常危险。故事中的董小姐总是把家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她小心

    翼翼地苦心经营这个家,不敢对别人表露出丝毫的不满,心中的委屈总

    是自己默默承受,这样的人始终把友善待人视为唯一的行为准则,却因

    此让自己受尽委屈,结果失去了自我。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对此现象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善良的人总是害

    怕他人的敌意,用不拒绝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大部分友善的女性一辈子

    都会被痛苦、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以及焦虑所折磨。

    生活中,确实有人是过分友善的,这种友善往往是出于对社会的恐

    惧,生怕遭到别人的拒绝,生怕别人不认可自己。但是,也要记住一

    点:善良,并非软弱,也并不意味着当我们遭遇欺侮时,仍然要隐忍退

    让,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仍然要忍气吞声。如果有一天,你用善

    良“喂饱”了别人,受伤害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你自己。

    因此我们说,善良不是软弱可欺、忍辱负重,不是毫无原则地与人

    为善、以和为贵,而应该是一种坚强、一种勇敢。在有些事情中,无须

    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低,属于你的就要积极地去争取;在有些人面前,也不必再三地容忍,不能让别人践踏你的底线。那些从不考虑你感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1517KB,2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