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2年第12期
编号:13178992
莪术醇对斑马鱼的血管生成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5日 田丽莉 董建勇 黄长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莪术醇促进血管生成的活性及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斑马鱼生物模式,观察莪术醇对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生长、成鱼剪尾后血管再生和仔鱼切尾后组织再生情况。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仔鱼切尾后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及受体(VEGFR2)基因的表达。结果:莪术醇能使斑马鱼胚胎体节间血管侧生出新的血管,使成鱼剪尾后血管再生加快,使仔鱼切尾后尾部再生加快。且莪术醇能提高仔鱼体内VEGFA及VEGFR2基因的表达量,促进仔鱼切尾后的尾部再生。结论:莪术醇能促进斑马鱼的血管生成,提高仔鱼切尾后体内VEGFA及VEGFR2基因的表达量,促进尾部再生。

    [关键词]斑马鱼;莪术醇;血管生成;VEGFA;VEGFR2

    [稿件编号]20110607006

    [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管理局重大科研项目(2008ZA016)

    [通信作者]*董建勇,教授,Email:jianyd163@163.com

    [作者简介]田丽莉,硕士研究生,Email:lily777@163.com

    血管生成不足主要表现为无法满足机体组织生长或修复需要。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血管生成调控因子之一[1]。但外源性促血管生长因子与基因治疗,存在表达是否可靠、生物利用率低、易出现副作用等问题。因此,研究新的促进血管生成药物意义重大。莪术是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莪术醇为其主要成分之一,是否具促血管生成活性,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目前,促血管生成药物的筛选模型多为体外实验,其结果需借助整体模型验证和评价。近年来,flkGFP斑马鱼已成为研究血管生成独特的模式生物[2]。它是一种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表达GFP的转基因动物,荧光显微镜下清晰可见血管,且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3]。斑马鱼是一种具有高通量、操作相对简单、筛选周期短、样品用量少和整体实验等特点的药物筛选模型[4]。本研究采用斑马鱼生物模式,对莪术醇促进血管生成活性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材料

    1.1试药莪术醇由本实验室从莪术油中分离提取,经色谱鉴定,纯度为99.6%。

    1.2动物无病原体(FLIeGFP,AB品系)斑马鱼,由温州医学院水域科学与环境生态研究所提供。斑马鱼饲养于全封闭循环系统,养殖和繁殖均参照Zebrafish Book标准,鱼房内光照/黑暗比为14 h/10 h,室内温度26 ℃,水温28 ℃,pH 6.8~7.5,电导率850~900,其各项水质指标均合要求。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