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2年第19期
编号:13176887
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群筛查方法研究的现状与免疫综合法(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第19期
     6 中药注射剂的类致敏反应

    中药注射剂除了产生Ⅰ型超敏反应外,还产生类致敏反应,类致敏反应与I型超敏反应均与MC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有关,但两者有着不同的发生机制。类致敏反应无需IgE介导,首次接触药物即可出现致敏症状。I型超敏反应须IgE介导,首次接触抗原时产生抗原特异性IgE并使机体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激活MC或嗜碱性粒细胞引发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产生生物效应[3031]。类致敏反应的发生有多条途径,药物可通过非免疫机制的物理或化学性地直接刺激MC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也可通过免疫机制的激活补体系统或其他通路引起该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目前,对类致敏反应在HSRs中的定位仍未明晰,但研究者们趋向于认为它是AHR的一个亚类,另一亚类为l型超敏反应。目前发现的可引起类致敏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基本药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哌替啶、阿曲库铵、氯化琥珀胆碱、三甲硫吩、万古霉素等;②增溶剂:扩充血容量的胶体药物;③肽类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