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59576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黄芩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的鉴别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12期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黄芩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的鉴别研究,4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
     根据聚类分析所得的结果,对不同类群的黄芩样品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各类群黄芩样品中5个成分(图5):二氢粘毛黄芩素Ⅰ、阿替苷、白杨素-6-阿拉伯糖基-8-C-葡萄糖苷、白杨素-6-葡萄糖基-8-C-阿拉伯糖苷、粘毛黄芩素Ⅲ的组峰峰面积模式。第1类群为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样品,这2个产地样品5种成分组峰峰面积模式较接近;第2类群为甘肃定西陇西,陕西商洛样品,这些产地的样品5成分组峰峰面积模式较接近;第3类群为山西晋中、长治,陕西延安,甘肃庆阳,山东临沂一带的样品,这些产地的样品5成分组峰峰面积模式也较接近。这3个类群之间的5成分组峰峰面积模式互不相同,进一步说明了3类群之间的指纹谱整体特征存在差异。

    3.4 野生、栽培黄芩指纹图谱比较

    对同产地的野生、栽培黄芩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发现野生黄芩的阿替苷含量均高于同产地栽培品,但是河北承德的野生和栽培品阿替苷含量差异大(图6)。在实地考察收集样品时发现,在河北承德地区,农家为使栽培黄芩质量更接近野生品,不进行施肥松土等田间管理,采用这种仿野生栽培方式生产出的黄芩药材在外观性状上与野生黄芩也更为接近。

    4 结论与讨论

    4.1 黄芩指纹谱特征与产地的相关性

    本研究测定得到了不同产地的63份黄芩的HPLC指纹谱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