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7期
编号:13081258
基于计算机辅助水解和蛋白互作网络的珍珠母寡肽作用机制解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17期
     珍珠母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inctada fucata的贝壳,收录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其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具有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退翳的功效[1]。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珍珠母的临床应用始见于唐代陈藏器[2]的《本草拾遗》,“老蚌含珠,壳堪为粉。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可见珍珠母的应用形式常为珍珠母粉末。现代研究表明,珍珠母的有效成分不是占90%以上的碳酸钙,而是其中少量的有机酸及活性蛋白[3]。在用药过程中,珍珠母的活性蛋白可在肠道中经消化水解形成活性寡肽,从而被吸收入血,发挥药效。珍珠母寡肽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安神作用,多用于治疗神经类的疾病[4]。

    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辅助蛋白水解技术,模拟消化道的消化酶组成,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共同虚拟水解[5],获得包含2~6肽的珍珠母虚拟水解寡肽,构建虚拟结构数据库。随后利用反向找靶技术,获得珍珠母寡肽作用的潜在关键靶标。利用这些蛋白互作关系信息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IN),对网络进行功能模块分析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