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09年第20期
编号:11824164
中医药全球之旅(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15日 《人人健康》 2009年第20期
     新闻回顾: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专家和22个国家的卫生部高级官员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并建议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中国: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太原市一中学生郭鹏(化名)和同学一道去爬山,腰部扭了一下,回来后感觉腰部疼痛难忍。家长带着他大小医院去了几家,可疼痛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且化验单上白细胞还越治越高。前不久,郭鹏被爸爸背进了太原市中医院。在询问病史时,郭鹏和爸爸坚持说是因爬山扭伤所致。中医院专家根据郭鹏的病史,仔细询问了发病细节,了解到郭鹏平时还有脖子酸痛的症状,判断他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化验结果也证实了专家的诊断。在采用了两次针灸治疗之后,郭鹏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能够下地活动。一个疗程针灸之后,郭鹏已经可以走路上学了。

    太原市中医院院长焦国梅告诉记者,中医药具有适应症广、医疗成本低、易推广应用的突出优势。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
, http://www.100md.com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后,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 百拇医药
    在国际上,针灸正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

    日本:越来越多的患者求治于汉方

    日本的汉方医学实质上就是中医。中成药在日本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在日本市场上可见的有片剂、丸剂、蜜丸、水蜜丸、胶囊剂、颗粒剂等多种剂型的100多个品种。除了当地厂家生产的汉方药制剂之外,由中国内地直接生产、输入或者经过日方重新包装销售的产品也已经占领了一席之地。

    日本作为世界第一长寿国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慢性病逐年增多,这类多因素致病、多层次受累、多病理改变的疾病,常使现代医学束手无策。东京大学医学部内科大岛良雄教授在NHK电视讲演时说:“西洋医学治不了的病汉方医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在既要研究西医的学术、又要研究汉方医学的学术,这是我们这一代医生的任务。”
, http://www.100md.com
    日本常邀请中国的名老中医去讲解中医基础理论和概念,例如,三焦的有形无形等。日本汉方医学与中医学两者本系同出一源、基于同一理论体系。近年来日本汉方医学从理论上向中医学理论靠拢的趋势在增长,全国各主要地区都成立各种医学古籍研究会,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及日本古代医学典籍。

    据1300名临床医师调查,认为至少有以下20种病症汉方医学疗效高于西医学:植物神经失调、支气管哮喘、便秘、慢性肾炎、慢性胃炎、过敏性鼻炎、高血压、头痛、糖尿病、神经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低血压、前列腺肥大、各种癌症、矽肺等。因此,越来越多的病人求治于汉方医。

    东京有29%的人曾作过针或灸的治疗,有73%的人表示今后因病需要治疗的话,愿意用针灸治疗。东波治君曾对东洋医学诊所的诊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看病的人很多。如以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为例,每天门诊病人约200人,其中用汉方药的150人,针灸的50人,每天售汉方制剂200件左右。此外,在民间,许多家庭主妇及老人除经常收看电视汉方讲座外,还参加各种各样的汉方讲习班,学习使用药草治疗常见病。
, 百拇医药
    韩国:春秋两季盛行“补药”

    韩国的传统医学被称为韩医。韩医与中医密不可分,是韩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韩国民众的信任和政府的重视。

    在韩国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知道中医的针灸、按摩等一系列对养生有益的疗法。早在中韩建交之前就有韩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医,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辩证施治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得韩国民众认可。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的一项调查显示,韩国87.9%的家庭曾服用过韩药,其中2/3的家庭对韩医治疗和保健效果表示满意。为了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近80%的韩国家庭在春秋两季盛行服用“补药”。为治疗疾病服用韩药的比例为20%左右,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居住在首尔麻浦区的崔妈妈常去一家名叫东宙药局的药店,该药店虽然店面不大,但设有韩药专柜,销售中成药和汤剂,崔妈妈买药不为治病而是用来进补、保健。

, 百拇医药     美国:传统医学备受关注

    曾任纽约时报副总编,著作颇丰,蜚声国际的名报人赖斯顿(James Reston)随尼克松总统访问北京,因患急性阑尾炎而入住协和医院进行手术。手术时及手术后曾用针麻止痛,疗效甚好。他康复出院后详细著文介绍了亲身经用针刺止痛的经历及中国中医药的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的情况,加上电视的播放,中国针灸针麻的奇迹一夜之间便展现于美国的千家万户,针灸诊所的患者络绎不绝,对中医针灸医师的需要随之大增。

    随着中医诊所和中药店的不断增加,美国公众和医学界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广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据统计,美国人每年要花费60亿美元用于营养保健品,而且这一市场以每年增长20%的速度拓展。美国约有5%的患者服用天然药物,其中80%的人在治疗过程中服用中药。中草药正逐步被美国政府接受。目前全美有20多个针灸医疗中心,从事针灸研究和治疗,研究项目有200多项,所治疾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肥胖症、过敏性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数十种,特别是中药、针灸治疗艾滋病出现了较好苗头而备受关注。
, 百拇医药
    现在中医师及中药店不仅集中在华埠,而且已经陆续深入到主流社会活动与居住地区并受到更多人士的欢迎。现在像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费城、波士顿、西雅图、亚特兰大等城市的中医诊所和中药店均已达数百家。

    德国:针灸疗法愉悦身心

    针灸疗法在德国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得到民间与政府的肯定和应用,认为它是现代医学的一种补充或替代。曾有该国资深议员在欧洲议会上指出:无论是解决成千上万慢性病患者实际上的无助状态,还是面对医疗开支爆炸性增长等医疗保障体系的问题,都急切需要引入“可选择医疗方法”,而首屈一指的就是中医疗法,如针灸和中草药等。德国的中医药学术组织近50个,居欧洲国家第二位。, 百拇医药(李艳玲)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