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5年第10期
编号:11085515
热势绵绵二周余化痰祛湿热消退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5年第10期
     1997年的冬季,一场瑞雪把北京打扮得银装素裹。下午是去病房会诊的时间,我拿起会诊条向病房奔去。我找到某患者的病例,打开一看:患者,男,80岁。胃癌术后1年余。因肺部转移癌,又手术切除了左侧肺部肿瘤。现在为术后2周,一直低烧不退,已应用多种抗菌素点滴治疗。老院长会诊认为有菌群失调的可能,也曾服过中药但效果不明显。我决定先去看一看患者的情况再说。

    进入病房,只见一位80岁的老大爷躺在床上,面色黄白,身体消瘦,一只胳膊上吊着输液瓶,一双无神的眼睛半睁半闭。床旁站着老大爷的儿子,他急忙拿凳子让我坐下,并且向我介绍病情。他说父亲手术后2周一直夜晚发低烧37.5℃—37.8℃。咳嗽痰多欠畅,口干不思饮水,不想吃饭,食则恶心欲吐。小便色黄,大便偏稀,老想睡觉,整天没有精神。看看舌苔淡黄厚腻,脉象弦滑略数。我边看边作思考,根据患者的体症、舌苔、脉象,我认为是湿热痰阻造成的低烧,决定用藿香正气散、二陈汤加减进行治疗。

    处方如下:苏藿梗各15克,佩兰叶15克,半夏15克, 陈皮10克,云苓30克,泽泻12克,黄芩10克,黄连6克,竹茹12克,白术15克,前胡15克,紫菀15克。7剂水煎服。

    服药3剂后患者的发热便奇迹般地消退了。后来患者出院回山东之前,我又给他开了一个方子,以益气养血、化痰祛湿、软坚散结为大法,嘱咐他继续用药。3个月后患者的儿子来电话告诉我,近日拍片复查,他父亲的病势平稳,已能到户外活动,咳嗽少了,吃饭比住院时好多了。我嘱咐他继续服中药观察。

    通过对此例病人的治疗,使我明白了,痰湿郁久亦可以化热。后来我在翻看《历代中医治则精华》一书,发热一栏中找到答案。《证治汇补·发热篇》曰:“痰证发热,向夜大作,天明渐作,必兼胸膈不快,恶心不食,肢倦体疲。……均宜促脾化痰,宽中清火,则痰利而热除矣。”

    (编辑 王滨生), http://www.100md.com(项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