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7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225999
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7年第6期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移植脂肪组织体积及HE染色结果:脂肪颗粒移植术后第1周BALB/C裸鼠背部脂肪注射处的隆起,两组均明显缩小;进入第2周脂肪颗粒组体积减少较脂肪颗粒+PRP组明显;第3周脂肪颗粒组体积继续减少,但脂肪颗粒+PRP组体积无明显减少;第4周脂肪颗粒组BALB/c裸鼠背部注射区仅看到微微隆起,而脂肪颗粒+PRP组注射区域隆起依然非常明显。取出后两组脂肪组织体积差别明显,如图1;经测量两组脂肪组织体积脂肪颗粒+PRP组(1.27±0.13)ml大于单纯脂肪颗粒组(0.60±0.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1.P<0.01)。

    2.2移植脂肪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脂肪颗粒移植术后4周,脂肪颗粒+PRP组脂肪团周围CD31阳性细胞围成很多大小不一的血管腔,微血管较密集,可见部分微血管向脂肪团中心区延伸。而单纯脂肪颗粒组血管稀疏,部分血管腔呈类圆形,部分无明显管腔。脂肪颗粒+PRP组脂肪组织微血管密度为(19.70±2.79)微血管数/mm2明显大于单纯脂肪颗粒组(12.70±1.67)微血管数/mm2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