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205
编号:13482482
脾胃不和的中医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5
     “脾胃不和”是一种中医常见的疾病证候之一。由于脾胃的慢性病证大多数皆有脾胃不和的表现,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祖国医学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说法,说明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一旦伤了脾胃,可以引起许多疾病。下面,笔者就“脾胃不和”的中医治疗作一简述。

    脾胃为什么会不和

    脾和胃关系密切,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腑,脾有“后天之本”之称。《黄帝内经》中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的记载,把脾胃比做一个粮食仓库,人体所需的饮食营养都来源于脾胃。

    脾与胃是互为表里的,胃为六腑之一,属表;脾为五脏之一,属里。从经脉上看,足太阴脾经通络于胃,而足阳明胃经又联络到脾。二者在生理上是紧密配合,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性本燥而喜润,脾性本湿而喜燥;二者一纳一化,一降一升,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人们通常所说的“脾胃不和”,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胀满、疼痛喜按,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甚则不能食。同时或见喛气、呃逆,甚则呕吐,便溏,或久泄不止;四肢倦怠无力,发凉。这些症状用中医理论来分析,主要在于脾胃的运化与受纳,以及升清与降浊发生了故障。

    受纳运化破坏,受纳就是接受、容纳,是胃的生理功能,运化是运输转化,是脾的生理功能。

    胃接受、容纳从食道进入的饮食水谷,故又称之为“水谷之海”。胃受纳水谷后要进行腐熟,把水谷变成食糜状态,再下行到小肠,经小肠“泌别清浊”,浊者下传于大肠,清者即营养成分,经过脾主运化的功能送到全身。所谓“脾主运化”是指脾有运输转化水谷精微的功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