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
编号:13621707
郭霞珍教授平调扶正学术思想探讨及临床应用经验总结(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
     2.3 依《黄帝内经》“诊之而疑,不知病名”,临床诊疗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郭霞珍教授在临床诊治痛经、不孕症、痹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时,常常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导师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但中医学自古以来就也一贯强调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如在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已经记载了100多种病名。详细论述了“疟”“痹”“痿”“咳”“寒热病”“水肿”等多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理、具体病位、临床症状以及治疗预后。可以说,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是以辨病为主,提出了辨病论治。《素问·疏五过论》云:“诊之而疑,不知病名”。张仲景继承与发展了《黄帝内经》确立的辨病论治原则,奠定了在辨病论治体系下辨证论治的基础。

    郭霞珍教授认为,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不是在诊疗疾病中借助现代医学检查,再进行中医辨治即可。而是在一些疾病的潜伏期、发病初期或无症状期,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觉得无证可辨,无法施治的时候,可以通过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发现异常,通过辨病进行治疗。但有些患者在西医诊断无病但患者自觉有明显不适(如亚健康状态),或西医能够诊断明确但疗效不佳(如某些疑难病),则可以采用中医辨证,选择合理的方药来治疗,常可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因为病的重点是全过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