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4
编号:13619186
《伤寒论》第15条新解(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4
     由此可见,黄元御和汤本求真均认为,本条所谓“其气上冲”系奔豚气作,然其说与相关阐释相对较少,现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奔豚证治条文,对黄氏等的观点做进一步分析。

    2奔豚证治解要

    21奔豚渊源与证治

    “奔豚”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文曰:“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9]此所谓“沉厥奔豚”为邪中肾脏,下肢沉重厥冷,活动不利,阳虚日久,邪气入侵,病发于肾脏并牵连经脉。然此并未对奔豚发作做具体描述。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对奔豚描述颇为详细,“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10],仲景原文详细描述了奔豚发作,说明了奔豚发作从少腹起可至咽喉,阐明了病在下焦并牵连上焦,也总结了发病规律,时发时止,呈循环状态,可谓言简意骇,还点明了奔豚发作所带来的痛苦,不谓不详。原文还详细列举了奔豚的分型证治,如:“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10],此肝郁化火,奔豚已作,处以奔豚汤养血和肝,平冲降逆;“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0],此心阳虚奔豚,当温通心阳,平冲降逆;“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10],此心阳虚夹饮,欲作奔豚,治以温通心阳,培土利水。可见,仲景论治奔豚,分寒热两类,分别以甘李根白皮或桂枝为主药,以降逆气。然后世对奔豚气的病因病机及症状补充较少[11],正如日本·丹波元简《杂病广要》云:“盖其扩充仲景者,则寥寥罕闻尔”[12]。

    22黄元御等对奔豚的认识

    对于奔豚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