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4
编号:13619188
魏子孝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辨治糖尿病前期思路浅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4
     12痰湿、血瘀为标按中医水谷代谢的理论逆推,水谷精微郁为积聚,为瘀血、水湿、痰浊,即有形之邪,并亦可形成高血糖。脾虚产生的痰湿、肾虚产生水湿、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瘀血、痰湿内阻导致的瘀血等,均是引起高血糖的重要原因。综合以上分析,糖尿病前期为本虚标实之证,此阶段是正气与邪气盛衰变化的体现,且以本虚为主、兼夹痰湿、瘀血。其中的本虚主要为脾肾两虚(气虚、阴虚),邪实主要为痰湿、瘀血、痰浊等。

    2主要治则、治法

    魏教授认为,糖尿病前期“治未病”有两方面的含义,即未病先防(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治疗)与既病防变(控制糖尿病前期相关因素和病变)。“治未病”是强化制定疾病的治疗方案时的“既病防变”思维,其现实意义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兼顾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

    21“未病先防”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现代研究中常将糖尿病前期作为糖尿病“未病”状态[14]。魏教授把“未病”状态理解为“无证可辨”状态,在治疗方面,魏教授指出应灵活运用中医方法学,同时将西医监测指标纳入到“微观辨证”的范畴之中,而对于临床体征方面则是通过舌诊、体态、脉象等方面进行收集,其中舌诊与体态诊治疾病比脉诊更有意义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7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