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4
编号:13619217
针刺与康复训练不同干预次序对颅脑损伤患者TNFα、IL1β表达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4
     3讨论

    治疗颅脑损伤的最终目标是恢复患者认知、知觉、言语交流功能,提高患侧肢体的运动协调控制能力。本研究采用针刺与康复训练不同干预次序的方法治疗颅脑损伤,旨在让患者建立肢体与其大脑皮质的联系,并做出相应的条件反射,以促进患者大脑皮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

    针刺可反复刺激外周感受器,兴奋脑细胞。在脑损伤初始阶段,受损的神经元可进行可逆性修复,通过针刺增加患者脑部受损区血流量,从而促进脑损伤区微循环血流速度使神经元再生[5]。针刺腧穴能改善患者脑组织微循环,增加脑部血流量和供氧量,刺激神经细胞兴奋,改善脑干神经功能和上行激活系统功能,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大脑皮质缺损区功能重建,对患者意识和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意义重大[6]。中医认为,颅脑损伤患者伤脑后,气血紊乱,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神无所附,肢无所用[7]。针刺腧穴可增强机体聚气能力和经络感传作用,使气血畅通,使因颅脑损伤而溃散在机体各部位的神识和原本藏于全身各部的神识聚合为一个有机整体[8]。长时间留置针刺可使针刺调气、调神做到有聚有散,任其自然,长时间多次磨合达到形神统一,使患者恢复意识[9]。康复训练可恢复患者对颈、头和躯干的控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声、光、电等外部刺激及主、被动肢体训练均是有目的控制感觉和运动的输入和输出,不仅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2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