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1
编号:13612250
赵绍琴教授温病学术思想治疗发热性疾病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1
     2.2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赵老认为,热邪入营,营热之所以不能顺利透转到气分来,是因营与气之间有阻碍[5]。在清营热、养营阴的基础上,若再能排除营热外达的障碍,那么已入营之热就能迅速运转出气分而解了。这种排除障碍使已入营之热外透的方法即所谓“透热转气”。对于“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正确理解是,无论初入营分还是已在营分都有透转之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叶天士所举药例尚可商榷,清营汤不是透热转气的专方,银花、连翘、竹叶三药也不是透热转气的专药。“透热转气”是目的而非手段,疏风、清气、祛湿、化瘀、通腑、涤痰这些排除营气间障碍的方法都是透热转气的手段。

    3 验案举偶

    3.1 小儿肺炎高热案

    患者某,女性,11岁,外感高热5 d,自服银翘丸等中成药及解热镇痛药,出了很多汗,后又服健脾丸,排了很多大便,但发热未缓解。去医院就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输抗生素2 d,灌肠降温后体温稍减,但又复发。刻下患儿体温39 ℃,咽喉不痛,咳嗽,有白色泡沫痰,腹胀,恶寒不严重。舌红,苔白厚,有些发黄。结合病史和舌苔辨证如下:温病初起肺卫,未用辛凉清解,以解热镇痛剂强发其汗,又加攻下皆非所宜,故邪不解热不退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