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8
编号:13590660
内生火热之毒致病特性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88
     2火毒的认识过程

    《黄帝内经太素·十二水》中首见“火毒”一词:“火毒入身,诸骨枯槁,经脉溃脓,名为恶火之病。火无善恶,火壮伤多,故名恶火也”,以“入身”后表现,提示火毒致病酷烈之性。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失音不语》:“火热薰灼心肺,所以神昏,即中风、喉喑、舌喑,亦不外乎此也……此热毒郁发,表里上下不通也”,说明火热毒成是中风之因。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气相搏,变成热毒”,宋·《圣济总录·诸丹毒》:“热毒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指出邪气内蕴,化热成毒之机制。宋·《咽喉脉证通论》确言喉癌“因食膏粱炙煿厚味过多,热毒积郁心脾二经,蒸于喉”。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创“六气皆从火化”理论:六气之中,火热占二,余风、湿、燥、寒诸气经传变皆能化热生火。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消渴》:“酒面无节,酷嗜炙煿……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明·赵献可《医贯》:“论噎膈丹溪谓之得七情六淫,遂有火热炎上之化”,清·喻嘉言《寓意草》:“内因者,醇酒厚味之热毒,郁怒横决之火毒”,阐述饮食、情志因素失常与火毒内生的关系。清·余师愚《疫疹一得》:“瘟即曰毒,其为火也明矣”,清·张秉成《成方便读》:“毒者,火邪之盛也”,言明火与毒之递进关系。

    20世纪80年代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