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33期
编号:11526460
龈交穴在治疗痔瘘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评估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3期
龈交穴在治疗痔瘘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评估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针刺龈交穴的方法治疗痔瘘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痔瘘术后中度疼痛以上患者150例,分为治疗组、腧穴对照组、止痛剂组3组各50例,在痔瘘术后患者产生中度以上疼痛时,治疗组予针刺龈交穴;腧穴对照组以针刺合谷、孔最穴;止痛剂组以曲马多缓释片0.1g内服。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法),判定各组疼痛消除程度。应用卡方检验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止痛剂组为96%,腧穴对照组为72%。结论针刺龈交穴法与西药止痛剂口服相比,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选用其他穴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龈交穴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无不良反应,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痔瘘术后;疼痛;龈交穴;针刺法z

    痔瘘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虽多,但手术仍是最彻底、有效方法。痔瘘术后疼痛始终妨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在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其恐惧、烦躁、紧张的情绪亦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术后疼痛目前普遍使用止痛剂,但由于其常有成瘾性、胃肠反应、术后小便困难等不良作用,而常使患者难以接受,因此,有必要探讨不良反应少的缓解术后疼痛手段与方案,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尝试利用祖国经络学说,通过针刺穴位的手段,解决痔瘘术后疼痛并发症,并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独取龈交穴作针刺的简易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痔瘘术后中度疼痛以上患者的缓解疼痛治疗观察,取得良好

    的效果,报告如下。

    1病例选择与来源

    1.1按国家标准[1]符合痔、肛裂、肛瘘、肛门狭窄等肛肠病,年龄在18~65岁之间,在我科已施行痔瘘手术,术后出现疼痛呈中度以上患者。

    1.2一般资料入选病例150例分为治疗组、腧穴对照组与药物对照组(止痛药内服)3组。治疗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18~65岁,平均36岁,中度疼痛34例,重度疼痛16例;腧穴对照组(意识休息组,予镇静剂肌注)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19~63岁,平均35岁,中度疼痛30例,重度疼痛20例;药物对照(止痛剂)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9~68岁,平均36岁,中度疼痛35例,重度疼痛15例;3组患者均为痔瘘手术呈中度以上疼痛(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2疼痛强度划分

    疼痛程度的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法):

    0分: 无痛; 1~3分:轻度疼痛;

    4~6分:中度疼痛; 7~10分:重度疼痛。

    采用10分标尺法记录,由患者将其疼痛程度在标尺的相应数字上划圈。

    3实施方法

    在痔瘘术后患者产生中度以上疼痛时:治疗组予针刺龈交穴,留针30 min,每10 min运针1次。腧穴对照组针刺合谷、孔最穴,留针30 min,每10 min运针1次。药物对照组内服曲马多缓释片100 mg,观察30 min。判定疼痛消除程度。

    4疗效标准与评价

    疼痛缓解度:按0~4度记录[0度:疼痛未减轻;1度:轻度缓解(疼痛减轻约1/4) ;2度中度缓解(疼痛减轻约1/2); 3度:明显缓解(疼痛减轻约3/4以上);4度:完全缓解(疼痛消失)]。

    显效:明显缓解或完全缓解;有效:中度缓解;无效:轻度缓解或未减轻。

    5治疗结果 见表1。

    从表1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腧穴对照组疗效则有着显著差异(P, http://www.100md.com(刘成伟 陈敬君 梁起寿 许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