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7期
编号:11935767
浅析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7期
     【摘要】 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素质处于基础地位。针对医学生的群体心理问题及成因,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规范化、科学化设计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是实现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医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医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学生面临着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其心理健康问题将面临着诸多因素的挑战。对其适时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医学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关注医学生的群体特点,研究其心理所需和心理卫生。医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个组成,有着独特的心理发展历程,其消极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卫生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探讨医学生的群体心理问题、选择适宜医学生和谐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是医学院校急待加强的教育使命。

    1 医学生的群体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近年的高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考试焦虑、人际交往不畅或社交恐惧、学习或就业焦虑、家庭教育不当所致的个性偏差、网络成瘾、个人情感问题和强迫症等几大问题,严重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卫生。

    1.1 适应不良 大学学习环境与中学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人际群体、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感到不适应。具体表现:学生感到远离父母而孤独,不适应学校生活,自感学校生活单调乏味,在他人面前发言感到紧张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