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7期
编号:11935812
乳房肿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 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房肿块声像图进行分析,评估超声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乳房实性肿块患者108例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乳房实性肿块患者中,超声定位准确率为100%,良性93例,占86%,其中20~35岁78例,占良性83%,35~50岁15例,占良性17%,恶性为15例,占14%。结论 乳房肿块影像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首选方法,根据声像图良恶性征象,区分良性肿块和有恶性倾向的肿块,良性肿块的高发病年龄在20~35岁间,恶性肿块的高发年龄在35~50岁间。

    【关键词】 乳房肿块;声像图;高频超声

    文章通过对本院2003~2009年间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08例乳房实性肿块的声像图进行分析,从肿块的大小、图像表现、血流情况等评估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108例。术前全部病例均进行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术后同期病理资料。

    1.2 年龄20~50岁之间。

    1.3 采用飞利浦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8.0~10 MHz。

    1.4 常规探查乳腺,详细记录肿块的部位、数目、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多普勒彩色血流等情况。

    2 结果

    2.1 108例乳腺实性肿块患者中,良性93例,占86%,均为乳腺纤维腺瘤,其中20~35岁78例,占83%,36~50岁15例,占17%;恶性15例,占14%,其中20~35 岁4例,占26.7%,36~50岁11例,占73.3%。

    2.2 本组超声显示的93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二维图像表现具有以下特征。

    2.2.1 70例为低回声,病灶内回声均匀,无钙化斑,形态规整,多为椭圆形,长轴与乳腺腺体平面方向平行,纵横比值<1,边界清晰,多有完整包膜,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没有粘连,彩色多普勒表现,血流信号不丰富,血流规则,包块内仅见点状,棒状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在0.58~0.67之间。

    2.2.2 23例中有的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整,有的有粗颗粒样钙。

    2.3 15例恶性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10例,髓样癌3例,硬癌2例;声像图表现如下。

    2.3.1 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内中低回声区,为乳头状充满官腔,范围广,呈中心性散在分布,如挤压乳房或乳头,可挤出黏液、血液或黏稠状物,内部见不规整微小钙化,纵横比>1,形态不规整,周边可见声晕,有穿入性血流,血流形态不规则,阻力指数在0.80~0.92之间。

    2.3.2 髓样癌 肿物直径较大,在4~6 mm之间,呈圆形,境界清楚,质地较软,分叶状,多位于乳房深部,内部呈等回声或无回声,后方回声不见衰减。血流信号丰富,不规则, 阻力指数在0.83~0.93之间。

    2.3.3 硬癌 内部及后方回声明显衰减,同时边界不整,境界不清。

    3 讨论

    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应用,超声对乳腺实性肿块的检出率相当高,对乳腺癌的检出也逐年增高。

    3.1 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也在不断升高。良性肿块,超声可以确诊,恶性肿块,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特别对触摸不清的乳腺肿块,乳腺癌的可能性大。

    3.2 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年轻妇女,高发病年龄在20~35岁之间。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在36~50岁之间。

    3.3 乳腺实性肿块超声良性征象为:肿块为椭圆形或分叶状,纵横比<1,边界清楚,或有明显包膜,活动性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内部可见粗大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病灶内血流信号不丰富,血流规则,阻力指数偏低。

    3.4 超声恶性征象为:①肿块纵横比>1,有小分叶,边界有毛刺,或强回声晕,边缘成角,无包膜,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不清,肿块活动性小,与周围组织明显粘连,后方回声呈衰减暗区,内部出现微小钙化,导管内结构紊乱,呈低回声,癌瘤内血流增多,右点状棒状血流信号,有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现象,形态不规则,有穿入型血流,阻力指数增高。

    3.5 乳腺肿块超声诊断的优点 检查简便,无痛苦,无放射性,对年轻妇女,特别是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检查更为合适;进行普查、随访时应用也很方便。

    3.5.2 高频超声可分辨出5 mm实性肿物,可以显示乳腺内部的细微结构及与病变的关系,同时可以显示乳房的各层次结构,哪一层有病变,均可以从超声显像加以定位;引导活检,定位简便,准确。

    3.5.3 对于肥胖人乳腺扪诊不清者,超声检查不受限制;对于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以提示有无肿大淋巴结,及淋巴结的大小和位置。

    3.5.4 超声对乳腺囊性或实性肿物的鉴别价值较大,可以发现2 mm大小的小囊肿,特别在哺乳期的乳腺肿物,超声可以区分是积乳、乳腺炎或肿瘤;为乳腺肿块鉴别诊断首选方法。

    3.6 超声诊断的不足

    3.6.1 检查者依赖性强,标准化难度大,超声检查要求具有一定的经验,操作应熟练,才能发现早期或微小的乳腺癌。

    3.6.2 脂肪多,体积大者费时,图像差,肿块外的微小钙化难显示,对于5 mm以下的肿物超声可能遗漏。

    3.7 应用高频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频谱血流信号,二次谐波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乳腺超声与钼靶X线摄影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综上所述:乳房肿块的诊断,辅助检查方面高频超声是首选,可以通过声像图良恶性征象,定位及区分良性病变和有恶性倾向患者,能为临床提供治疗和诊断依据。特别是各种影像诊断的联合应用,可以相互补充,对乳腺癌的诊断会达到很高的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张缙熙,姜玉新,等.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16-141.

    [2] 王纯正,徐智章,张清萍,等.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3-476., http://www.100md.com(李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