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1950167
降脂保肝汤治疗脂肪肝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5日 李靖杰
第1页

    参见附件(1366KB,2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的增加,脂肪肝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病变。中医药作为脂肪肝的药物治疗途径之一,对促进脂肪肝的逆转以及改善临床症状和某些实验室指标行之有效,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我院采用降脂保肝汤治疗脂肪肝12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患者均来自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我院就诊患者,其中男82例,女44例,根据2001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肝病学组制定的“脂肪肝诊断标准(草稿)[1]”确诊,轻度 56例(大多数体检时发现),中度49例,重度 21例。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或有肝大、脾大、黄疸、肝区轻度压痛,肝区有叩击痛。

    1.2 治疗方法 生山楂20 g,草决明30 g,柴胡15 g,泽泻15 g,枸杞20 g,茵陈30 g,姜黄15 g,丹参15 g,何首乌15 g,虎杖10 g。1剂/d,水煎2次,混合后,早、晚饭后分服。3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血脂指标恢复正常,B超影像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血脂指标基本恢复正常,B超影像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肝功能、血脂指标部分改善,B超影像无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血脂指标、B超影像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治愈39例(31%),显效45例(35.7%),有效30例(23.8%),无效12例(9.5%),总有效率90.5%。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如表1,与治疗前相比,P<0.05。

    表1

    治疗前后血脂及脂蛋白指标比较(x±s)

    例数TGTCLGL-CHDL-C

    治疗前1261.68±0.95.41±0.983.35±0.81.25±0.7

    治疗后1261.33±0.74.61±0.542.8±0.711.2±0.1

    3 讨论

    脂肪肝属中医“肝痞”范畴,其发病机制与中医理论中的痰、湿、瘀、积等病理产物密切相关;各种原因(如病毒、药物、酒精、肥甘厚味等不合理膳食)导致脂肪过度浸润,在肝细胞

    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商业医院

    中形成脂肪微滴散布在肝脏组织中所致,病情发展会形成肝硬化。中医认为:脂肪肝的病机因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不化,痰浊内生所致。所以中医治疗以化痰祛湿,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清热解郁为基本大法。降脂保肝汤以草决明、茵陈为君药,有清肝利湿,解毒润肠通便之功。其中草决明有保肝抗脂质、抗氧化作用,茵陈能促进胆汁排泄;生山楂和枸杞为臣药,有消食化积,散瘀通滞之功效,生山楂有促进消化、降脂、抗氧化及利尿作用,枸杞可减轻肝细胞脂质沉积并可控制血糖、抑制脂肪肝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姜黄有行气破瘀之功,其活性成分姜黄素有利胆抗感染和抑制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的作用。丹参、首乌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可降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泽泻醒脾利湿排痰浊。通过本临床观察结果证实,本方治疗脂肪肝确有良效。

    发生脂肪肝常见的原因是营养过剩,主要是因为脂肪和糖摄入过量,糖尿病患者、肝脏病患者、长期大量喝酒(尤其是大量喝啤酒),也可以发生脂肪肝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