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1963759
疏肝解郁汤治疗郁症24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何守利
第1页

    参见附件(1454KB,2页)。

     【摘要】 目的 郁症是一种常见病,农村多发,为了发挥中医药简、便、效、廉的传统优势,应用自拟协定方“疏肝解郁汤”治疗郁症24例,疗效满意。方法 以疏肝解郁汤为基础方,既可固定用药,也可随证加减,1剂/d水煎服,日服3次。结果 治疗郁症24例,总有效率占91.7%。结论 该方组成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特点,能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要求,临床运用疗程短、见效快,一般服药2~6剂即可收效。

    【关键词】 郁症、“疏肝解郁汤”

    郁症是因情志不舒,气滞邪郁所引起的疾病,若迁延失治,由气及血,从而影响五脏。气逆于心,渐致营血亏损;心神失养,多见精神症候,则发为脏燥之证;气逆于肺,则肺气不展,咳嗽喘逆,内伤肺阴,亦可发为百合病之类;气逆于脾,则多见食积、痞气、痰滞、湿聚以及胃肠方面的症候,且痰气郁结咽喉,亦可发为梅核气者;气郁血滞,气郁化火,脏阴受损,肝肾失调,冲、任空虚,则可见疼痛不移,眩晕易怒,女子月经异常,甚至发为癥瘕等症候。郁症是内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两肋串痛或易怒善哭,咽中似物堵塞,并伴有眩晕、失眠等一系列症状。本病经常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经久难愈。三年来通过门诊,应用“疏肝解郁汤”对郁症治疗,观察百余例,均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 病例分析

    1.1 性别、年龄与职业 24例全是女性,其中农民12例,工人8例,售货员、幼儿教师、干部、家属各一人。20~30岁7例,31~40岁8例,41~50岁5例,55~60岁2例,年龄未详的成人2例。

    1.2 患病时间:最短的5 d,最长的两年。

    1.3 症状、脉象、舌象及病种:症状以心慌、心烦者24例,悲伤欲哭、咽如物堵者各18例,失眠者16例,胸闷者15例,肢体麻木感、头晕目眩、惊恐害怕者各14例,两肋串痛者11例,夜睡多梦者10例,抽搐及气短者8例,头部发紧感者6例,偶发昏厥、健忘及表情淡漠、腰痛膝软、带下量多者各5例,自汗、盗汗、乏力口苦以及耳鸣者各4例,月经提前及推后者各3例,身上有蚁走感、恶心、腹胀及浮肿者2例。舌质色淡者15例,舌质色淡但舌尖红者4例,舌质红者5例,苔白者17例,苔黄者5例,干白苔与白腻苔各1例。癔症14例,神经衰弱8例,更年期综合征2例。

    2 治疗方法

    2.1 主方 疏肝解郁汤由当归、白芍、柴胡、云苓、白术、甘草、远志、菖蒲各12 g,牡蛎、龙骨各15 g,磁石24 g,大枣5~10个,小麦两把(约50 g),琥珀6 g(分三次冲服)。水煎服、1剂/d,日服3次。

    该方由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千金定志丸(远志、菖蒲、人参、茯苓)三方组成,减去生姜、薄荷、党参,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安神定志的作用;再加龙骨、牡蛎、磁石平肝潜阳、重镇安神及琥珀宁心安神,散瘀、活血、破结、利水,共同收到疏肝解郁的疗效。

    2.2 辩证加减。

    2.2.1 心悸失眠者,选加枣仁、柏子仁、夜交藤。

    2.2.2 肾虚腰疼者选加杜仲、枸杞、川断、狗脊。

    2.2.3 肝阳上亢头痛、头晕者,选加草决明、地龙、黄芩。

    2.2.4 气短、血虚头晕者,选加炙黄芪、党参。将磁石、龙骨、牡蛎酌情减量。

    2.2.5 食欲不振者,选加砂仁、神曲、焦山楂、谷芽、麦芽、鸡内金。

    2.2.6 痰多者,选加胆南星、陈皮、半夏、郁金。

    2.2.7 白带多者,选加土茯苓、椿根皮、鸡冠花。

    2.2.8 颈项痛者,选加葛根、丹参。

    2.2.9 胸闷者选加佛手、降香、瓜蒌。

    2.2.10 呃逆者选加代赭石、丁香、柿蒂。

    3 疗效分析

    3.1 治愈标准 治疗后症状全消,追访未再复发者为痊愈;治疗后主症消失,大部分症状减轻者为好转;吃药后症状既不消失,也不好转者为无效。

    3.2 治疗效果 24例经治疗后,痊愈者16例;好转者6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达91.7%。

    4 典型病例

    例一、刘某某,女,38岁,教师,于2007年3月21日初诊,患者因生气后胸闷胁痛、头晕目眩、心慌心烦、神志不宁、惊恐害怕、悲忧欲哭、神倦食少、头痛、恶心、失眠等症,由其夫搀扶来诊。患者怀疑自己心、肺、肝等脏有病,但经心、肺X光透视,听诊及检查心电图、肝功均正常,血压110/70 mm Hg。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但用镇静药无效果。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濡。应用“疏肝解郁汤”选加枸杞、佛手各15 g,三剂水煎服。二剂后诸症消失而愈。第三剂未再服用。追访半年,未再复发。

    例二、付某某,女51岁,农民,患者于2007年5月15日初诊。头痛、头晕、心慌心烦、悲伤欲哭、失眠耳鸣、腰痠腿软、精神紧张、抑郁、咽如物堵、全身有蚁走感等。血压180/120 mm Hg,西医诊断为高血压兼绝经期综合征,但应用降压药效果不显。舌红有干白苔尖红,脉弦滑。应用“疏肝解郁汤”减白术,加草决明20 g、地龙15 g,服三剂后,诸症显著减轻,血压降到150/90 mm Hg,又服三剂后诸症消失而痊愈,血压降到140/90 mm Hg,追访4个月,未见复发,血压巩固在140/90 mm Hg。

    5 讨论与体会

    5.1 郁症是因情志不舒,气郁不畅而致气、湿、痰、热、血、食等郁者,乃至脏腑不和而引起的疾病。正如《灵枢•口问篇》所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其临床范围非常广泛,症状亦较复杂。临床上单纯应用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定志丸、柴胡疏肝散等方剂虽然取得些疗效,但效果不显著,应用范围亦较狭窄。几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摸索,发现由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定志丸三方加减合成的“疏肝解郁汤”不仅适应整个郁症,而其疗效也比单纯应用上方单一个方剂显著,这是因为疏肝解郁汤综合了三方的优点所致。

    5.2 应用“疏肝解郁汤”应辩证施治,随证加减使用方能得心应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5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