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1974517
血流变检测标本采集中护理因素的影响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5日 桓雪莱
第1页

    参见附件(1435KB,2页)。

     目前血流变学检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血液高黏滞综合征、血液低黏滞综合征、休克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和复发预测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分析前过程密切相关,有资料分析表明,检验分析测定前所产生的误差占临床生化检验总误差的50%-80%[1]。检验前的大部分工作由护理人员完成,在所涉及的患者检查前准备、标本的采集及运输均与护理工作有关。现将血标本采集中的护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460例住院患者血流变学结果进行分析。

    1.2 方法 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空腹采血后检测,排除仪器和试剂因素影响,因标本采集影响检测和结果异常者重复采血一次,结果与病情相符。

    2 结果

    不规范标本采集导致检测异常的原因,见表1。

    3 讨论

    不规范的标本采集是引起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主要护理因素,常见以下几种:

    3.1 对患者交代不详细 护士在对患者留取标本前、对注意事项的交代过于简单,采血过程中不注意患者的心理因素。

    3.2 采集标本量不准确 血流变学标本因有抗凝剂,其采集血量有严格要求,且试管中有负压,护士准备不足或控制不好时,致注入量不够准确;或一次检验项目较多,血液分配不均等。

    3.3 采血方法不正确

    护理人员对正在输液的患者进行输液侧抽血;反复穿刺、强力震荡,注射器带着针头强压注血、大量泡沫等。

    3.4 标本送检不及时

    采集好的血标本不及时送检或运送过程中理化条件不适宜,包括不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

    4 主要对策

    4.1 正确指导患者,落实健康教育

    4.1.1 明确进食时间和内容 患者生物节律的变化、饮食及运动等均可影响流变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血糖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增高时可使血浆黏度增高。故采血前1 d禁食高脂类食物如禽畜类、动物内脏等,晚餐后禁食禁水,避免饮食带来的误差。前三天禁食各种影响血液成分的药物如治疗腹泻、减肥类药。腹泻者应在腹泻痊愈3 d晚上安静休息情况下采血。已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及抗血凝药物的患者,应在停药一周后采血,病情不允许停药应注明。妇女尽量避开月经期。

    4.1.2 避免精神干扰,消除紧张心理 患者精神紧张状况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往往不为医务人员所重视。因情绪紧张可使生物活性介质如激肽、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素等得以释放和激活,从而影响结果。在采血前应注意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同时采血的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采血技术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4.2 标本采集

    4.2.1 采血时间

    血液黏度在早8点左右最高,晚8点左右最低,故在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血。

    4.2.2 静脉的选择 应选择静脉较明显、无皮肤疾患、易穿刺成功的静脉。一般选肘部静脉,尽量避免小静脉采血。

    4.2.3 止血带使用问题

    使用止血带的目的是固定静脉,便于穿刺。其压力大小时间长短及放松至实际采血间隔时间,都对检验结果有影响。止血带压力过大或加压时间过长,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致纤溶活性增强加速血小板的激活,故使用止血带不超过1 min,放松止血带5 s后再抽血,否则引起黏度测定增高。需要重复使用止血带时,应改换另一上臂。

    4.2.4 避免标本溶血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 准备好真空采血管和一次性10毫升注射器。采血针头的内径以较大为好,可选用8﹟针头采血。注射器和针头衔接要紧密,避免气泡。首先力争一针见血,防止进针不准引起血肿造成溶血。其次,抽血时靠静脉压和注射器负压作用均匀抽动,切忌猛力抽动和用力反复抽取,避免血液流经针头时受到异常的剪切力,且尽量缩短在静脉内停留时间,防止血细胞标本的破坏。再次,采集后的血标本要注意避免受外力而溶血,应立即沿着试管壁徐徐注入,用手握住试管中部轻轻搓动或在桌面上做圆周滑动或缓慢颠倒7~8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切忌剧烈摇动,防止溶血。

    4.3 标本放置和运送 血标本离体后血细胞仍在进行代谢,血液蒸发等使成分发生变化,影响检测结果。采集完成后的血标本,应置室温15~25℃下密闭存放,20 min后再检验,以免血黏度偏低,但放置时间不能过长,否则PH值发生变化而使血黏度升高。一般室温15~25℃密闭条件下1~4 h内是稳定的,超过6 h将影响检验结果。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存放时间的,应放入4℃冰箱中且不超过12 h。

    4.4 正确应用抗凝剂 抗凝剂的选择对结果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86年有关“血液流变学测定标准化的建议”对采血和与抗凝有明确要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