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06656
微创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5期
     1.3 术后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个包含全身系统的疾病,手术是其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措施;手术的成功不等于整个疾病的治疗成功或结束,还必需进行综合的内科治疗及康复治疗,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3.1 首先要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当血压水平在140~159/90~99 mm Hg时,脑出血的危险系数为4.9;当血压水平在160~179/100~109 mm Hg时,脑出血的危险系数上升为11.6;当血压水平在>180/109 mm Hg时,脑出血的危险系数骤升为28.8[2]。所以我们认为第一周内将血压控制在150~159/90~99 mm Hg为安全的范围,特别是血肿清除较多,颅内压明显缓解的患者,更应将血压降至140~159/90~99 mm Hg,从而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1.3.2 脱水剂的使用 若血肿已大部分清除,占位效应不明显,脑组织受压已缓解,可不用脱水剂;若血肿清除后仍有占位效应,颅高压存在,可适当使用脱水剂;因颅内压降得过低不利于血肿的引流。

    1.3.3 引流袋的悬挂位置 除脑室引流及与脑室相通的血肿腔引流袋应高于头部10~15 cm外,其余未与脑室相通的引流管的引流袋都应低位引流,以利于血肿的排除。

    1.3.4 尿激酶的使用 根据血肿清除情况以确定,若患者情况好转稳定,可于术后8 h复查头颅CT了解颅内血肿情况,若血肿清除已达到要求,则不需使用尿激酶注射,本组病例有42例未使用尿激酶注射;需尿激酶注射的用3~5 ml0.9%氯化钠注射液配5000~3万U尿激酶从引流管注入血肿腔内,夹闭3 h后开放引流,1~2次/d,直至血肿引流清除达90%以上或颅高压得以缓解。

    1.3.5 拔管时机 脑室引流待侧脑室及Ⅲ、Ⅳ脑室的血肿基本引完,引流液减少,夹管观察2 d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