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6778
宫颈旁注射加TDP照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宋玉剑
第1页

    参见附件(1338KB,1页)。

     【摘要】 目的 总结应用宫颈旁注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优点,随访统计其复发率,探讨其理论根据。方法 对确诊为急慢性盆腔炎的61例患者行宫颈旁注射治疗,随访统计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61例中,治愈59例,显效2例,治愈率96.7%,有效率100%。1年复发率为0,5年复发率13.11%。结论 宫颈旁注射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较好的方法,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

    【关键词】

    宫颈旁注射;急慢性盆腔炎;盆腔囊肿;盆腔积液;复发率

    

    急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治疗方法甚多。我们采用宫颈旁注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61例,疗效满意。经随访5年统计,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治疗方法。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盆腔炎的患者61例,盆腔炎的诊断及分类标准按文献[1]。年龄22~48岁,以育龄妇女多见,病程3 d~10年,平均2个月。急性21例,慢性40例,其中形成盆腔囊肿20例,盆腔积液18例。

    1.2 治疗方法 ①药物:1%普鲁卡因5 ml(皮试阳性者改用利多卡因),甲硝唑25 ml,庆大霉素8万u溶解糜蛋白酶4000 u,吸于50 ml 1号注射器内备用;红花注射液15 ml,鱼腥草注射液15 ml,吸于50 ml 2号注射器内备用;②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钳夹宫颈侧唇并向对侧牵拉,暴露侧穹隆,碘伏消毒,取以上配好药液的1号注射器,接8号穿刺针,距宫颈外侧约1 cm的阴道穹隆处进针,方向与宫颈平行,深约2~3 cm,注射前先抽吸,确定无血液吸出,再缓慢注射入盆腔。急性期每天1次,慢性期隔天注射1次,左右穹隆轮流注射,7~8次为1个疗程。第2个疗程改用2号注射器内药液同法注射,经期停止,等经后第3天继续注射。一般2个疗程即愈,治疗期间禁房事。急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此方法的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全身症状消失,一般检查及盆腔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显效:全身症状消失,一般检查正常,盆腔可仍有包块、压痛,化验正常;好转:全身症状好转,化验正常;无效:症状体征同治疗前[2];结果:在61例中,治愈59例,显效2例,治愈率96.7%,有效率100%。

    2.2 复发率随访 以上61位患者均按时随访5年,1年内无一例复发;2年内发病1例,复发率1.64%;3年复发4例,复发率6.55%;4年复发7例,复发率11.48%;5年复发8例,复发率13.11%。据一项全国妇女健康工程的调查显示:盆腔炎2年内的复发率高达63%,与此对比,该方法治疗盆腔炎复发率明显降低。

    3 讨论

    

    作者单位:122100辽宁省北票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盆腔炎的病理改变为炎性浸润、炎性渗出液、脓肿或慢性增生形成炎块或积液,甚至粘连,进而形成纤维条索,造成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单纯全身用药,药物不易到达病灶,宫颈旁局部注射给药,使药液直接与炎症病灶充分浸润,更快更有效地发挥疗效,且炎症消退彻底,不易复发,局部用药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接受。

    普鲁卡因对局部神经组织起麻痹作用,阻断恶性刺激的传导,保护神经系统,使之逐渐恢复正常功能,阻止病理反射,并能抑制炎症过程的发展,改变组织营养状况[36]。 糜蛋白酶是肽链内切酶,具有迅速分解变性蛋白质的作用,能液化脓液及坏死组织,净化创面,促进愈合,同时有抗炎及防止局部组织水肿的作用。局部注射该药后,可使变性的肌纤维、弹性纤维的蛋白质肽链断裂、水解、吸收,解除组织粘连,从而缓解因粘连引起的脏器平滑肌痉挛痛,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红花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红花注射液有促进血管扩张,增加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降解,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系统作用于炎症过程许多环节,促进炎症吸收。鱼腥草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胀,可以清除体内毒素及消除炎性渗出。

    宫颈旁注射治疗急慢性盆腔炎,按照“杀灭病菌,修复炎症增生组织,清除坏死细胞及毒素,提高免疫能力,阻断再次感染”五步治疗法,治愈率97.1%。经随访证实,复发率较其他治疗方法明显降低,说明此法是治疗急慢性盆腔炎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为解决目前医学界降低盆腔炎的复发率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276.

    [2] 黎烈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