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6754
蜂蛰伤急救及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牛素贤
第1页

    参见附件(3009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 蜂蛰伤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诊治18例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除1例于24 h内死亡外,其余17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蜂蛰伤后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及时准确抢救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 蜂蛰伤;急救;护理;体会

    蜂蛰伤是被蜂(蜜蜂,大黄蜂,胡蜂)蜇伤后出现局部和系统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生命,医护人员积极防范,悉心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我院于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共诊治蜂蛰伤患者1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共治疗18例蜂蛰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64岁,平均46.6岁,其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黄疸的3例,发生肝功能,心肌酶检验异常的5例,死亡1例,未发生并发症的轻症患者10例。

    1.2 临床表现 蜂蛰伤常发生于暴露部位,如头面部,颈部,手背和小腿,多数患者仅以蜇伤处疼痛,灼热,红肿瘙痒就诊,本组3例重症患者大多于24~72 h出现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酱油色尿的溶血,黄疸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4例头部蜇伤严重者出现头痛,头晕,本组患者5例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满不适。1例患者于24 h内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而死亡。

    1.3 局部处理措施 立即绷扎被刺肢体的近心端,每隔15 min放松1 min,绷扎总时间不宜超过2 h,可用冷毛巾湿敷,不可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仔细检查伤口局部,及时发现留在伤口的尾刺以及毒腺,并用针挑除,详细询问病史,尽快确定被何种蜂类蜇伤,如为蜜蜂蜇伤,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局部可用肥皂水,5%碳酸氢钠溶液或3%淡氨水等弱碱性溶液洗敷伤口,以中和毒液,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可用1%醋酸或食醋洗敷伤口,局部红肿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以消散炎症,红肿严重伴水泡渗液,可用3%硼酸水溶液湿敷[1],疼痛严重时刻酌情使用止痛剂。

    1.4 其他急救措施 立即急查尿常规,如果肉眼尿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样,酱油色样尿提示以发生了溶血,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24 h尿量少于400 ml,或者24 h尿量少于100 ml提示以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在征得家属的同意下,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尽快进行血液灌流加持续床旁血液净化,以清除体内毒物,改善全身中毒症状。应警惕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本组无1例发生过敏性休克,同时给予大剂量激素应用,碱化尿液,保肝,保护胃黏膜,营养心肌,抗感染,预防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支持治疗。

    2 护理措施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蜂蛰伤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于重症患者氧气吸入,多参数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智,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睑结膜有无苍白,有无溶血性贫血,蜇伤部位皮肤颜色,有无水泡,渗液,嘱患者穿宽松纯棉衣服,减少对伤口的摩擦,观察患者尿量,尿液颜色,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补液坚持“量出为入”的原则,及时评估有无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现表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2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一般选择在右侧锁骨下静脉,以降低感染风险,护理人员在接触穿刺点前后,使用导管输液前后,更换导管或调整导管前后,应洗手,有消毒指征时,应该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每天观察导管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常规每天消毒更换伤口敷料两次,如果敷料有渗血,松动,污染时应随时更换,如渗血明显时,除更换敷料外,应遵医嘱给予伤口敷料压迫止血或使用止血药物,中心静脉导管是保证血液净化和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所以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细心的护理至关重要。

    2.3 心理护理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达的今天,心理护理越来越重要,良好的沟通和认真的倾听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蜂蛰伤轻症患者心理上常麻痹大意,重症患者因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加之血液净化治疗费用高昂,患者或家属会出现恐惧,紧张,不安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患者,同时详细解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案,预后等,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健康教育 本组18例患者,多为居住在山区农民到野外干农活时被蜂蜇伤,要叮瞩患者及家属尽量避免在有蜂巢的树下休息,可穿戴长袖衣裤,戴帽子,如果不幸被蜂蛰伤或被群峰围攻,千万不要试图逃跑,应取蹲位,护住头面部,等待蜂自行飞走,不可挤压抓挠伤口,以免毒液扩散和皮肤感染,立即到当地卫生院进行初步处理,如病情严重,立即酌情转到上级医院治疗。

    2.5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除一例死亡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0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