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006679
无偿献血者脂肪血原因调查与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5日 张晓云 郭善文 张乐峰
第1页

    参见附件(2824KB,2页)。

     脂肪血也叫乳糜血:是指血浆中含有过高的脂类物质,主要是指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等,血浆呈乳白色,这种血称为脂肪血。临床上输注了这种含有脂肪的血液(尤其是体质虚弱的)患者可能会产生过敏、发热、脂肪栓塞等不良反应。因此,采集了这种血液,血站只能因其质量不合格而作报废处理。笔者对本血站2008年全年因单纯脂肪血报废的情况做了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经大夫体检合格和经HbsAg、ALT初筛合格的27549人份血液,其中检测不合格1206人份,脂肪血报废2833人份。

    1.2 方法 由成分科工作人员进行血液成分制备时,用肉眼进行观察。其脂肪血判断[1]。

    2 结果如下

    表1

    

    2008年共采集n检测不合格脂肪血报废

    275491206(4.38)2833(10.28)3 讨论 

    从表中可以看出,脂肪血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远高于其他的血液检测报废,达到10.28%,并且这主要来源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2],他们是献血的重要力量,他们都是在生活中摄入了富含动物脂肪或者富含胆固醇类食物,并且又经常饮酒,而饮酒又加重脂肪的吸收,虽然他们是经体检合格的献血者,但是如果反复多次出现严重脂肪血的献血者,也不能单纯从饮食方面考虑,他们有可能是伴有代谢综合征的亚健康人群,如果他们长期这样发展,还有可能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年龄偏大的献血者采血前更应该严格检查,由于其机体代谢减慢,而容易造成脂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规定,献血者两次献血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这样以来使血浆本来就紧张的现在而更加紧张,浪费了极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并且对环境还造成一定的污染。严重的脂肪血不但影响到血液的检测、配血试验、机采血小板和粒细胞,还增加了用血者的抵触[3]。

    4 对策 

    4.1 随着献血的不固定性、随意性及对献血知识的不了解等问题的增加,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献血者食用如馒头、稀饭、咸菜等一些相对“安全”的食品,使无偿献血真正的深入人心,以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队伍,发展固定的无偿献血者,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使无偿献血向着安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健康方向发展。

    4.2 血站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对街头采血车配备离心机等仪器,对献血者进行常规的离心筛查,以降低脂肪血的报废率。

    4.3 体型的胖瘦对脂肪血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在出现脂肪血的献血中体质量超标的献血者(BMI≥24.0)的占74.6%[3],因此体检医生对体重指数偏高的献血者应更加详细的问诊,严格掌握标准。

    4.4 把因脂肪血报废的献血者的信息进行反馈,并注明注意事项,让献血者充分了解献血知识及注意事项,让其成为固定的献血者,并能降低脂肪血的报废率。

    4.5 按品种统计,报废血液中最多的是血浆,其次是红细胞制剂,所以应提倡医院使用成份血液制品,以保护有限的血液资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2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