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098093
宫腹腔镜联合应用诊治不孕症临床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8期
     【关键词】 宫腔镜;腹腔镜;不孕症;诊断;治疗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疑难杂症,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30例不孕症患者实施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诊断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0例,术前均行各项检查排除男方因素,年龄22~39岁,平均28.6岁,其中原发不孕症36例,继发不孕症94例。孕次0~3次,不孕史2~15年,平均4.65年。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对象为:排除男方不育因素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无生殖系统感染和恶性肿瘤;无宫颈狭窄、瘢痕[1]。术前行全身一般检查、阴道白带检查、妇科检查、胸部摄片、宫颈黏液检查并细菌培养、经血结核菌培养及输卵管通畅试验、内分泌激素检测。

    1.2 手术方法 使用宫腔镜及配件、自动监测持续灌流膨宫装置,使用腹腔镜及显像系统。膨宫液采用5%葡萄液、生理盐水,膨宫压力值设定在12 mm Hg。宫、腹腔镜检查选择在月经后3~12 d,常规做术前检查。排除生殖系统急性炎症。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留置导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常规消毒、铺巾。先气腹针建立气腹压力12 mm Hg,在常规取脐部及双下腹作3个穿刺孔,置腹腔镜探查盆腔内子宫及双附件以及与其他脏器的关系并处理其病变,再用膨宫液膨宫后宫腔镜下按顺序检查宫颈、宫腔、宫底部及双输卵管开口情况,同时腹腔镜下观察膨宫后双输卵管伞端液体有溢出来观察双输卵管通畅情况。手术包括盆腔粘连松解术、输卵管整形术、输卵管伞端造口术、输卵管泡状附件切除术、内膜异位症病灶清除术、多囊卵巢多点电灼打孔术、卵巢囊肿剔除术等。然后在腹腔镜监视下进行输卵管通液术(美兰),观察美兰液在输卵管内的流动情况、伞端美兰液溢出情况,判断输卵管状况。如插管通液仍受阻,可根据具体情况行宫腔镜下经导管金属导丝插管疏通术。腹腔镜手术完毕,行宫腔镜诊治,观察宫腔、颈管形态,子宫内膜、双侧输卵管开口状况,根据病情行子宫内膜息肉去除术、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纵隔切除术、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等。术毕,腹腔镜下用大量温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
, http://www.100md.com
    1.3 术后处理 术后6 h拔尿管, 术后静脉使用二联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3 d。盆腔炎性粘连及输卵管性不孕者,术后继续予抗感染、输卵管通液、理疗等综合治疗1~3个月后再嘱受孕。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根据诊断分期,予以Gn-RH-a药物治疗3个月或尽早受孕。宫腔粘连轻度者,术后尽早受孕;中重度者,术中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应用药物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术后3个月取环并复查宫腔镜。

    2 结果

    镜下观察86例为输卵管堵塞占66.15% (其中62例双侧堵塞, 24例一侧堵塞);宫内病变42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畸形3例,宫腔粘连10例,子宫内膜病变21例,宫内异物1例,黏膜下肌瘤2例。伴有或轻或重盆腔粘连70例。在宫腹腔镜下对绝大部分患者进行相应上述的手术方式及对症处理。术中常规盆腔内置甲硝唑冲洗后放医用已丁糖防术后粘连。本组术后无一例发生盆腔、皮肤切口严重感染。术后平均住院5.8 d。本组无并发症。130例中异常检出率为98.46%(128/130)。由此可见,不少患者通过宫腹腔镜检查得以诊断其他检查方法无法发现的异常。
, 百拇医药
    3 讨论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弥补了单一腹腔镜或宫腔镜诊治上的不足,使患者在同一时间内,盆腔、宫腔多种不孕因素得到同步治疗,从而使患者能在术后半年至一年的最佳时期内,得到充分的受孕机会[2,3]。宫腔镜检查适合于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腔内病变,如宫内息肉、内突型肌壁间肌瘤、宫腔粘连及对宫腔形态改变不等B超不能发现的病变,而不能发现子宫轮廓改变以及附件、盆腔病变。但腹腔镜单独检查仅能观察子宫外形及盆腔、附件情况,而不能观察子宫腔内情况。应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检查能早期、准确诊断不孕症盆腔病因、宫内病变并针对性治疗,同时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并可治疗输卵管阻塞。其创伤小,检查快速而全面,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尤其对非输卵管性不孕治疗成功率高,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诊治手段。总之,宫、腹腔镜联合在诊治女性不孕症方面是一种可靠、安全、理想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童依琴.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应用诊治不孕症260例报告.中国妇幼保健,2010,25(8):2580-2581.

    [2]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2-201.

    [3] 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65-167.

    [4] 陈春华.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治疗不孕症35例分析.医学新知识杂志,2003,13(2):102.

    [5] 沈山.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不孕症165例分析.苏州大学学报,2010,30(2):436-467., 百拇医药(李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