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95262
自拟方剂清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5日 刘秀丽
第1页

    参见附件(1966KB,2页)。

     本临床研究根据《中医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研究方案,对自拟方剂清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价。

    1 临床资料

    30例受试者均来源于长春市中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门诊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50岁,平均(33±6.7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年,平均(12.30±11.64)个月。

    2 研究标准与方法

    2.1 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1.1 病史 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1.1.2 症状

    ①低热、疲乏: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乏,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②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重。③白带增多:呈黄色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④月经不调: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多见。⑤不孕。

    2.1.1.3 体征 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需同时具备下列两项: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伴有压痛;附件区压痛。结合辅助检查B超:可探及输卵管增粗、积液或盆腔炎性包块,即可诊断。

    2.1.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湿热瘀结证:

    2.1.2.1 主证 ①下腹部胀痛或刺痛;②腰骶疼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

    2.1.2.2 次证 ①神疲乏力;②经期腹痛加重;③月经量多或伴经期延长;④小便黄;⑤大便干燥或溏而不爽。

    2.1.2.3 舌脉 舌质红或暗红,或边见有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

    2.1.2.4 证候诊断要求 主证①②必备其一,主证③必备,次证≥2项,参照舌脉即可辨证。

    2.2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湿热瘀结证的中医证型标准。年龄在18~50岁的患者,已婚或有性生活史者。

    2.3 排除病例标准 不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西医诊断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患者。无法合作者,如合并有神经、精神疾患,或不愿合作者;过敏体质或对试验用药组成成分过敏者;急性盆腔炎病情危重者;近期曾采用同类药物治疗,如服用过相关或相拮抗作用的药物,致药物疗效难以判断者。

    2.4 治疗观察方法

    以清盆汤为主方(车前子15 g,泽泻15 g,黄柏10 g,栀子15 g,赤芍25 g,丹皮15 g,桃仁10 g,土虫10 g,败酱草25 g,五灵脂15 g,薏苡仁25 g,元胡15 g,木香10 g,牛膝15 g,甘草10 g)。

    3 观察方法

    一剂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早晚温服,从本次月经干净开始至下次月经来潮停药,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后停药观察。

    4 疗效评定标准

    4.1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证候、体征积分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70%,<95%;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30%,<70%;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和减少<30%。

    4.2 主要指标(局部体征)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体征消失,积分值减少≥95%,或降低2个级别;显效:治疗后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95%或降低1个级别;有效:治疗后体征有所减轻,积分值减少≥30%,<70%或降低不足1个级别;无效:治疗后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值减少<30%。

    4.3 症候疗效评价 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5 结果

    5.1 疗效评价

    本研究共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30例,其中痊愈者6例,占20%;显效6例,占20%;有效17例,占56.67%,无效1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6.67%。

    表1

    综合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以及体征疗效

    

    疗效n例数(%)

    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综合疗效306(20)6(20)17(56.67)1(3.33)96.67

    中医证候疗效306(20)6(20)17(56.67)1(3.33)96.67

    体征疗效3014(46.67)2(6.67)12(40)2(6.67)93.33

    治疗后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体征疗效的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疗效满意。

    表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与体征积分

    

    n疗前(x±s)疗后(x±s)差值(x±s)P

    中医证候积分3012.23±2.993.80±2.808.43±2.56<0.05

    体征积分303.03±1.160.97±1.162.07±0.78<0.05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差值均值自身对照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体征积分和差值均值自身对照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治疗药物有明显改善症状及体征的功效。

    5.2 年龄、病程、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表3

    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

    年龄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20岁~101270

    30岁~155451

    40岁~40040

    50岁10010

    表4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

    病程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12个月155790

    12~24个月112230

    >24个月42011

    表5

    病情分度与疗效的关系

    

    病情分度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轻度(≤12分)94230

    中度(13~22分)2024140

    重度(>22分)10001

    经统计学分析,年龄、病程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与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07(P<0.05),说明病情分度与临床疗效有差异(P<0.05)。

    6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中医学认为瘀血、湿热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而瘀血是慢性盆腔炎关键性的发病机理。临床常见湿热瘀结证,清盆汤是导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