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95243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5日 刘爱芬
第1页

    参见附件(2118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治疗组:雷贝拉唑10 mg 1次/d,莫沙比利5 mg,3次/d;对照组:法莫替丁20 mg,2次/d 莫沙比利5 mg,3次/d。于治疗后8周观察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改善情况,并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治愈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2%,内镜下有效率94.2%;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2%,内镜下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法莫替丁联合莫比利具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

    雷贝拉唑;莫沙比利;反流性食管炎

    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形成,临床症状以反酸,烧心,胸骨后痛多见,近年来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故对RE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我院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男63例,女39例,年龄23~72岁,10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订的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标准。纳入条件:①有较典型的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等症状;②胃镜及病理检查均有食管下段炎症改变,并排除恶性病变、消化性溃疡、胃手术史、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神经病变等;③年龄23~72岁;④病程≥2个月;⑤4周内未服用抑酸剂及其他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⑥排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及严重心、肝、肺功能不全者。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23~72岁;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6~69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病程、症状等无统计意义(P>0.05)。

    1.2 内镜检查 治疗前7 d天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内镜诊断与分级按全国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案分4级[1]:0级为正常;Ⅰ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雷贝拉唑10 mg 1次/d,莫沙比利5 mg,3次/d;对照组:法莫替丁20 mg,2次/d,莫沙比利5 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中每周复诊1次,询问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每两周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一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做胃镜检查(同一医师操作)。

    1.4 疗效判断标准

    1.4.1 临床判断标准 治疗8周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内镜检查结果,分别判断疗效[2]。显效:原有的症状全部消失;有效:原有的反酸,烧心,胸骨后痛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原有的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

    1.4.2 胃镜判断标准 食管炎消失者为治愈;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改善不明显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用χ2检验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情况

    治疗8周后,治疗组胃镜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8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52464250(96.2%)

    对照组503151436(72.0%)

    表2

    二组治疗8周后胃镜下食管炎愈合情况比较

    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52445349(94.2%)

    对照组503141535(70.0%)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伴有食管黏膜其他病理性损害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RE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我国人群患病率约为1.92%[3]。主要是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和胆汁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其他炎症、糜烂、溃疡所致。目前其发病过程被认为有多种机制参与,包括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减退,食管酸清除异常,反流物的毒性作用和食管黏膜其他抵抗力降低以及胃排空延迟。其中食管抗反流屏障的削弱和反流物对黏膜的损害被认为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主要机制。长期以来认为,H+是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因素,酸反流越重,则RE症状越严重,抑酸一直被作为RE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RE患者不仅有胃酸增多,同时还伴有胃排空延缓,甚至部分RE患者临床上多不伴有胃酸增多,而胃排空延缓则是其主要病理表现。因此,在治疗RE时,要兼顾抑酸和改善胃肠动力功能两个方面。

    雷贝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强有力的抑酸剂,具有较高的解离常数(Pka),抑酸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稳定,同时雷贝拉唑的代谢很少依赖肝细胞色素P450(cyp2 c19),因此血药浓度下降较慢,药物相互作用较少,故常起效快,抑酸时间更长,且个体差异少,已在国内外广泛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莫沙比利是一种新胃肠动力药,是强效、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胃肠肌间神经丛5HT4受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1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