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95168
慢性肾炎和高血压病所致早中期慢性肾衰竭中医症状学比较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5日 安海燕 王暴魁 白东海 刘玉宁 余仁欢
第1页

    参见附件(3219KB,3页)。

     3.2 高血压病所致CRF

    本调查发现高血压病所致慢性肾衰竭早中期以夜尿频多最为常见。现代医学将将高血压性肾损害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血压轻度升高但不稳定。肾血流量(RBF)和肾小球滤过率(GRF)均增加,盐负荷后有钠利尿现象。第2阶段:血压持续稳定升高,但舒张压<110 mm Hg。肾血流量有一定程度降低,肾小管对缺血敏感,可能出现轻度损伤,表现为尿中N乙酰β葡萄糖苷酶、β2微球蛋白排出增加,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GFR一般正常,滤过分数增加。第3阶段:舒张压明显升高>110 mm Hg。RBF继续减少,开始时出球小动脉收缩、张力增加,GFR和球内静水压尚能维持,以后GFR开始下降。可见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肾损害的第2阶段以夜尿增多为主,这与本次中医症状调查结果相吻合。关于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病机,有中医学者结合现代医学,提出新的认识,邓宝华[7]为:Ⅰ期(微量白蛋白尿期):中医辨证以肝阳上亢型、痰湿内盛型为主。Ⅱ期(临床蛋白尿期):中医辨证以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肺肾阴虚、心肾阳虚、脾肾阳虚为主。Ⅲ期(肾功能失代偿期):中医辨证以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肝风内动、湿浊瘀毒内阻多见。可见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和现代医学有相似之处,两者都认为高血压肾损害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逐渐加重的过程。中医学认为此过程是证候虚实夹杂向以虚为主兼见各种变症的过程,西医学则认为此过程是肾小球及肾小管受损逐渐加重的过程,肾小球由局限的血管硬化发展到全小球血管硬化,同时伴有肾小管的萎缩及间质的纤维化。

    参 考 文 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9.

    [2] 王钢,陈以平,邹燕勤.现代中医肾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49850.

    [3] 李志更,王天芳,赵燕.慢性肾衰常见中医症状的文献分析.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07408.

    [4] 赵宇,占永立,饶向荣.4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中医杂志,2009,50(5):446448.

    [5] 李玉林.病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8249.

    [6] 周恩超.慢性肾衰肾脏病理中医辨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2):49.

    [7] 邓宝华.高血压性肾损害早中期的中医证治体会.光明中医,2009,24(1):11111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1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