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95281
急性呼吸道感染分泌物病毒病原检测标本选择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5日 古佳传
第1页

    参见附件(2011KB,2页)。

     【摘要】 目的 选择适宜的呼吸道标本,以方便急性呼吸道感染非细菌性病原体病原学诊断应用。以便明确病因,针对性地抗病毒治疗,避免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集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鼻咽分泌物(NPS)、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F)为检测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衣原体(CP)和肺炎支原体(MP)4种非细菌性病原体,比较这3种呼吸道标本检测病原体结果的差异。结果 ADV、RSV、CP和MP的检出率,NPS标本分别为10.4%、29.2%、33.3%和18.8%,痰标本分别为10.4%、25.0%、35.4%和16.7%,BLF标本分别为8.3%、22.9%、27.1%和16.7%。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时,不同标本检测病原体的阳性率有一定的差别。结论 NPS、痰和BLF均可用做PCR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非细菌性病原体的标本,其中NPS容易获得、采集安全、能够满足病原学诊断需要,可以作为首选标本。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标本

    

    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十分复杂。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ARI)是临床最常见的、对健康有较大损害的疾病之一,其致病病原体的种类多、有季节和地区的流行性的差异、不同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各异,因此检测ARI病原体是对ARI进行病因学诊断和制定确切治疗措施的决策性依据之一[1,2]。控制和治疗ARI的最佳时机是感染早期,但常规检测方法敏感性较低、周期较长、尤其对非细菌性微生物的检测很困难,不能满足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ARI的需要。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在检测各种微生物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3,5]。应用PCR进行ARI病原学早期诊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选用合适的标本,因标本因素而导致PCR检测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在应用PCR进行ARI病原学检测时,对标本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选择适宜的标本,才能保证病原学诊断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参照文献[6]。检测标本来自我院确诊且表现典型的ARI患者,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者26例,以下呼吸道和肺部症状为主要表现者22例。对同一患者采集鼻咽分泌物(NPS)、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F)为检测标本,各48份。①采集NPS:用经高压消毒的棉拭子在咽部进行涂拭,获取NPS;②采集痰标本:用经高压消毒的痰盒留取深部痰液,获得痰标本;③采集BLF: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用输液用生理盐水做支气管肺泡灌洗,吸取灌洗液置于经高压消毒的Eppendoef管中,获得BLF。标本如暂时不能检测, 应及时处理

    

    作者单位:525100广东省化州市中医院检验科

    

    后于–20℃条件密封保存。

    1.2 方法 应用PCR检测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和肺炎支原体(mycoplama pneumonia,MP)。检测此4种病原体的PCR试剂为商品药盒。

    1.2.1 处理标本 ①处理NPS:在拭子套管中加入2 ml经高压消毒的生理盐水,将NPS拭子浸入生理盐水中,在混旋仪上混旋洗涤NPS拭子5 min,将NPS洗涤液移入1.5 ml Eppendoef管中,15000rpm离心5 min,用移液器移取大部分上清,留取约200 μl包括管底沉淀物的洗涤液备用;②处理痰标本:向痰盒内加入约痰标本量2倍体积的蛋白酶K消化液,尽可能混匀,于52℃放置60 min,再转移至1.5 ml Eppendoef管中,15000rpm离心5 min,取上清备用;③处理BLF:将BLF移入1.5 ml Eppendoef管中,15000rpm离心5 min,用移液器移弃大部分上清,留取约200 μl包括管底沉淀物的洗涤液备用。

    1.2.2 PCR操作 取100 μl标本处理液,提取RSV模版;再取100 μl标本处理液,提取ADV、CP和MP模版。按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模版提取、PCR反应体系制备、PCR扩增、扩增产物电泳、溴化乙啶染色等操作步骤。

    1.2.3 结果判断 在PCR扩增产物紫外检测仪中观测溴化乙啶染色后的电泳条带,以出现与阳性对照(试剂盒中自代)齐同的核酸条带判读为阳性结果。

    2 结果

    各种呼吸道标本应用PCR检测病原体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三种呼吸道标本应用PCR检测病原体的阳性结果 n(%)

    

    标本例数ADVRSVCPMP

    NPS485(10.4)14(29.2)16(33.3)9(18.8)

    痰485(10.4)12(25.0)17(35.4)8(16.7)

    BLF484(8.3)11(22.9)13(27.1)8(16.7)

    上呼吸道组

    NPS263(11.5)8(30.8)9(34.6)5(19.2)

    痰262(7.7)6(23.7)6(23.7)4(15.4)

    BLF2603(11.5)5(19.2)2(7.7)

    下呼吸道组

    NPS222(9.1)4(18.2)5(22.7)2(9.1)

    痰223(13.6)7(31.8)7(31.8)5(22.7)

    BLF223(13.6)6(27.3)8(36.4)6(27.3)

    表1结果显示,①ARI时,病原体的总体阳性检测结果以NPS最高、痰标本次之、BLF最低。②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时,病原体的阳性检测结果以NPS最高、痰标本次之、BLF最低。③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时,病原体的阳性检测结果以BLF最高、痰标本次之、NPS最低。

    3 讨论

    ARI病原学检测结果是指导诊治ARI的依据,PCR技术在ARI病原学检测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培养较困难的微生物,可以应用PCR技术方便、快捷地进行检测[35]。虽然PCR技术对检测标本的要求较低,但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由于病原体存在的部位不同,需要采集有病原体存在的标本,才可能检测到阳性结果。就ARI而言,病原体感染后,一般首先定植在鼻咽部的黏膜上皮细胞中,并在鼻咽部位的黏膜上皮细胞中进行复制增殖等生物学过程,此时在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下可产生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然后,病原体再向下呼吸道、肺泡等部位移植,产生下呼吸道、肺泡感染症状[3]。因此,进行ARI病原学检测时,应根据病情发展情况选择适宜的病原学检测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PCR技术在NPS、痰和BLF 3种呼吸道标本中均可以检测到ADV、RSV、CP和MP阳性结果,其中,在上呼吸道感染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