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77699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李军 庞龙滨
第1页

    参见附件(2913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照患者的住院号随即将112例调查对象分为两组,每组56例调查对象,一组为有创呼吸机治疗组,一组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在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后2 h测定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在使用呼吸机后2个月,检查患者有无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用统计软件 SPSS 13.0 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两组患者的均衡性检验采用χ2检验的方法,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的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创通气组的感染率高于无创通气组。结论 有创与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一致,建议二者联合使用,可以有效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

    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近年来,由于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全球气候的变化,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通气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气流受限症状呈持续性加重,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所致的持续性气道阻塞。长此以往,将逐渐发展为呼吸衰竭,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方式为机械性通气,机械性通气是指通过呼吸机建立起气道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利用压力差来促使患者呼吸,也就是利用机械代替自主呼吸的一种治疗方式。而机械性通气有两种,一种为有创机械性通气,即通过有创人工气道(如经口、经鼻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相连接,进行通气治疗;另外一种为无创机械性通气,即仅通过无创人工气道(如面罩、鼻罩等)与呼吸机相连接,进行机械通气。那么这两种机械通气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效果有无差别,哪个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就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为:①年龄为18周岁以上。②其临床症状符合使用呼吸机标准。③同患者本人或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确保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若在研究过程中有研究对象出现疾病急剧恶化,应立即停止参加本次研究,给予抢救措施。最后确定研究对象112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按照患者的住院号随即将112例调查对象分为两组,每组56例调查对象,一组为有创呼吸机治疗组,一组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

    1.2.2 研究设计方法

    本次研究的设计方法为随机对照试验,即有创呼吸机治疗组与无创呼吸机治疗组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均在呼吸机治疗前及治疗后2 h测定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在使用呼吸机后2个月,检查患者有无呼吸系统的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这些指标的变化来判定两种机械通气方法的优劣。

    1.3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软件 SPSS 13.0 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 两组患者的均衡性检验采用χ2检验的方法,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的边角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及均衡性检验结果

    利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研究对象中有男31例(55.36%),女25例(44.64%),年龄位于在18到30岁之间研究对象有5例(8.93%),位于30到40周岁的研究对象8例(14.29%),位于40到50岁之间的研究对象19例(33.93%),50到60周岁的研究对象17例(30.36%),60周岁以上的研究对象有7例(12.50%)。

    利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研究对象中有男30例(53.57%),女26例(46.43%),年龄位于在18到30岁之间研究对象有3例(5.36%),位于30到40周岁的研究对象6例(10.71%),位于40到50岁之间的研究对象18例(32.14%),50到60周岁的研究对象21例(3.75%),60周岁以上的研究对象有8例(14.29%)。

    χ2均衡性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分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衡可比。

    2.2 两种机械通气方法治疗2 h后氧分压的对比研究结果

    利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前氧分压最大为5.73 kPa,最小4.27 kPa为,平均值为5.61 kPa,标准差为0.93,治疗后氧分压最大为8.32 kPa,最小6.22 kPa为,平均值为6.19 kPa,标准差为1.23,利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前氧分压最大为5.09 kPa,最小为4.18 kPa,平均值为4.98 kPa,标准差为0.69,治疗后氧分压最大为9.14 kPa,最小7.85为kPa,平均值为7.61,标准差为0.78,两组的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利用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分压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用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氧分压,恢复呼吸功能。

    2.3 两种机械通气方法治疗2 h后二氧化碳分压的对比研究结果

    利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最大为81 kPa,最小为70 kPa,平均值为75.19 kPa,标准差为4.65,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最大为60 kPa,最小为52 kPa,平均值为58.91 kPa,标准差为11.46,利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最大为80 kPa,最小为72 kPa,平均值为74.23 kPa,标准差为10.22,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最大为58 kPa,最小为50 kPa,平均值为52.11 kPa,标准差为3.34,两组的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利用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用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恢复呼吸功能。

    2.4 两种机械通气方法治疗2小时后心率的对比研究结果

    利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前心率最大为120次/min,最小为108次/min,平均值为112.32次/min,标准差为10.28,治疗后心率最大为88次/min,最小74次/min,平均值为79.23次/min,标准差为9.36,利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前心率最大为118次/min,最小为109次/min,平均值为112.34,标准差为10.65,治疗后心率最大为86次/mi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1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