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04314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5日 余庆文
第1页

    参见附件。

    余庆文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外一科;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胃肠道手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24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 h即输注氨基酸,随后应用蛋白;肠外营养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后体重、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及营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TPN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安全、可行,是有效的营养补给方式。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 临床效果

    【分类号】R656

    对于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增加手术的危险性,不利于术后康复。通过术后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和预后。近年的文献报道[1],胃肠道手术后,胃、大肠的功能分别在术后1~2 d和3~5 d恢复,而小肠的消化及运动功能在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这给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胃肠道手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24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 h即输注氨基酸,随后应用蛋白;肠外营养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后体重、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及营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TPN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安全、可行,是有效的营养补给方式。

    【关键词】 胃肠道手术;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效果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1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