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327650
Ⅰ期植骨治疗兔感染性桡骨骨缺损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5日 金帅星 杨玉宝 李成福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Ⅰ期植骨治疗兔感染性桡骨骨缺损效果。方法 先制作家兔感染性桡骨骨缺损模型,取缺损处脓性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清创后将敏感药物和家兔异体髂骨骨松质充分混合后置于骨缺损处,并用敏感抗生素耳缘静脉注射5 d。分别于植骨后1、2、4、6、8周,处死动物前摄左侧桡骨X线片;处死动物,取左侧桡骨,行HE染色,用原位杂交检测骨形成蛋白(BMP-2)。结果 X线检查示,1~2周有少量骨痂形成;4~8周时骨缺损处模糊,骨缺损消失,并能看出骨髓腔形成。HE染色发现,1周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有少纤维组织增生:2~4周时有大量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并伴有软骨细胞形成;6~8周时软骨细胞转化过程几乎停止,骨小梁开始出现,有正常骨组织结构。原位杂交显示BMP-2在1周时呈弱阳性表达,4周时呈强阳性表达,其与各周呈阳性表达。结论 Ⅰ期植骨治疗兔感染性桡骨骨缺损有效可行。

    【关键词】 感染性骨缺损;植骨术;骨形成蛋白

    开放性骨缺损感染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先进行彻底清创和抗炎治疗,待伤口闭合半年后再行Ⅱ期植骨修复骨缺损或带血管骨及皮瓣移植治疗。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们观察了Ⅰ期植骨治疗兔感染性桡骨骨缺损效果,以望为临床Ⅰ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健康家兔50只,体重2.0~2.5 kg,雌雄不限;FG-400 X线摄片机,BMP-2原位杂交试剂盒,DAB显色系统,DEPC水,Buoin液(饱和苦味酸75 ml,福尔马林25 ml,冰醋酸5 ml)。

    1.2 方法 

    1.2.1 骨缺损模型的制作与处理 在有菌条件下,用手外科骨钳在家兔左侧桡骨制造2 cm长的骨外露性骨缺损,并切除部分皮肤充分暴露断端;雌雄分开,分笼饲养。1周后选30只伤口有感染并有脓性分泌物的家兔,取脓性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伤口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和碘伏充分消毒,并用手外科小刮匙对骨断端及肉芽组织进行刮除。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和家兔异体髂骨骨松质充分混合后置于骨缺损处,以后用敏感抗生素于耳缘静脉注射5 d。

    1.2.2 疗效观察方法 分别于植骨后1、2、4、6、8周,处死动物前摄左侧桡骨X线片。处死动物,取左侧桡骨,用Buoin液固定24 h;4 ℃下用15% EDTA脱钙(pH 7.0~7.2),每周更换1次;待用大头针可刺入骨皮质后,终止脱钙;用自来水冲洗标本过夜,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一部分进行HE染色,一部分采用原位杂交检测骨形成蛋白(BMP)。HE染色切片厚度为4 μm,脱脂至水,进行苏木素染色,脱水,封蜡。BMP检测采用原位杂交反,探针的标记及原位杂交的反应程序,按地高辛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按颜色深浅将BMP-2反应的表达量分成4级,无染色为阴性,浅黄色为弱阳性,棕黄色为阳性,棕黑色为强阳性。

    2 结果

    2.1 X线片显示,骨缺损处1周无明显变化,2周有明显骨痂形成,4周骨痂明显增多,6周骨缺损处模糊,8周骨缺损有大量骨痂形成,缺损消失。

    2.2 HE染色显示,1周时,骨折端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骨折缺损处可见少量肌纤维进入缺损区;2~4周时,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及血管的增生,有软骨细胞生成,并开始软骨内化骨;6周时,间充质细胞向软骨内细胞转化过程及软骨内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趋于停顿,有较多骨小梁形成;8周时,有正常的骨痂形成,无软骨细胞出现。

    2.3 原位杂交显示,植骨后1、2、4、6、8周,BMP-2的表达量分别1周移植骨区标本BMP-2呈弱阳性表达。2周时骨痂中骨细胞BMP-2呈阳性表,4周时新生成的组织骨痂骨细胞成骨细胞BMP-2呈强阳性表达。6~8周骨痂中骨细胞BMP-2呈阳性表达。

    3 讨论

    创伤、恶性肿瘤、感染均可造成节段性骨缺损,人类骨的再生能力有一定局限性[1],骨缺损常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2]。对于开放性的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进行病灶清除并辅以全身的抗生素治疗,待炎症消失肉芽覆盖创面后在骨缺损处行Ⅰ期植骨[3]。但此法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

    BMP是[4]Urist在60年代提取并提出了BMP的骨诱导理论。以后为此许多学者对移植骨植入后究竟如何与宿主骨床愈合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5],发现在移植骨中,有许多骨生长因子在局部刺激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血管的增殖,促进骨痂中的软骨细胞进行软骨内化骨,但不同骨生长因子在骨缺损的修复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并且相互调节,其中BMP-2是一种与骨愈合有关种重要的生长因子,来源于骨及骨原细胞,他能够在体内、体外又到血管周围游走的间充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为软骨细胞和骨细胞[6]。

    4 结论

    本研究X线检查示,1~2周有少量骨痂形成;4~8周时骨缺损处模糊,骨缺损捎失,并能看出骨髓腔形成。HE染色发现,1周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有少纤维组织增生:2~4周时有大量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并伴有软骨细胞形成;6~8周时软骨细胞转化过程几乎停止,骨小梁开始出现,有正常骨组织结构。原位杂交显示 BMP-2在1周时呈弱阳性表达,4周时呈强阳性表达,其与各周呈阳性表达。因此,将敏感荮物与髂骨骨松质混合,对兔桡骨感染性骨缺损处进行Ⅰ期植骨是有效可行的,为临床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Li RH, Bouxsein ML, Blake CC, et al. rhBMP-2 injected in a calcium phosphate paste (a-BSM) accelerates healing in the rabbit ulnar osteotomy mode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0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