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4期
编号:12336339
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4期
     【摘要】 通过药物在体内的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论证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发布;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排泄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注重研究药物及其对疾病的影响,却忽略了药物的作用受到疾病的影响。有关这方面知识在杂志刊物上也很少有报道。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的开展,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物作用受到疾病的影响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同时应用药物防治疾病,必须根据机体的情况,在保护或扶持机体抗病机能的前提下,尽量发挥药物的作用,必须注意年龄、体重、性别、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及精神状态等因素。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的代谢(生物转化)和药物的排泄等四个过程。药物的作用受到疾病的影响,那么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无非也就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这四个过程。

    1 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在疾病条件下,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其最显著的是疾病对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因此在此仅谈及疾病对药物的口服吸收的影响:

    1.1 疾病改变了胃肠排空时间,从而影响了药物吸收,如急性胃肠炎、痢疾等病加速胃肠排空,从而影响了药物的吸收。

    1.2 疾病改变了小肠的吸收功能,干扰了胆汁分泌,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病影响了胆汁分泌而影响脂溶性药物在小肠的吸收。

    1.3 疾病改变药物在小肠内外浓度梯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例如右旋糖酐[1]就难以透出血管壁,因而可较长时间留在血液,以维持渗透压和保持血液容量。

    1.4 某些疾病使得机体缺乏因子(转移因子),如造血系统疾病-再生性障碍贫血,在正常情况下,维生素B12口服经肠道吸收时,必须有胃黏膜分泌的“内因子”(一种糖蛋白)的协助,才能有效地吸收,而病变时胃内缺乏内因子,故口服维生素B12就无法吸收[2]。

    1.5 另外,必须注意,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情况与吸收的速度有关,如当周围循环衰竭时,无论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吸收的速度都明显减慢。

    2 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疾病改变了结合蛋白的含量而影响药物的分布,如通常许多药物能与血清蛋白结合,例如洋地黄毒苷与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90%,只有在解离后才发生药效作用,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时对洋地黄毒苷血药浓度的影响[3];脑血栓患者影响脑组织局部的血药浓度,也就说明了疾病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的影响;同时又有某些疾病在体内存在一种特殊受体(抑制因子)或我们通常所说的抗体也影响药物在机体内发布,从而影响药物发生药效作用。

    3 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

    3.1 某些疾病影响机体肝内药酶的活性,如肝硬化对药物半衰期的影响,又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机体基础代谢率提高也影响机体肝内药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药物的代谢。

    3.2 疾病影响药物在机体内生物活性的转化,如无味红霉素本身无抗菌作用,必须在机体内转化为有抗菌活性的红霉素才具有抗菌性作用[4];又如肝硬化及晚期肝癌患者的出血,应用维生素K无效,因肝脏已丧失利用维生素K的能力[5]。

    3.3 疾病减少药物肝内首次通过的代谢(第一关卡效因),因而可采用减少给药剂量或延长时间给药。如洋地黄毒甙在排泄前已经过肝脏部分代谢失活,而在肝功能不全时应用地高辛治疗心衰患者,则可影响地高辛的代谢,从而影响到药物的药效作用。

    4 疾病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

    4.1 疾病改变肾小球滤过率而影响药物从肾脏排泄,如地高辛主要从尿液以原型排出,而肾功能不全(常见于老年性肾病综合征),影响到药物的排泄[6]。

    4.2 疾病改变了机体电解质平衡影响药物的排泄,如代谢性酸中毒并发感染就不宜使用磺胺类药物,以免磺胺结晶及乙酰化物在尿道形成结晶析出,造成机体的损害。

    4.3 疾病影响药物在肾小管的被动扩散以及肾小管的分泌而使药物的排泄受到影响,如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患者。

    4.4 疾病影响药物从胆汁排泄,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均影响到胆汁的排泄,从而影响到从胆汁排泄的药物。

    综上所述:疾病对药物的作用的影响,必须进一步研究及了解诸疾病对诸药物作用的影响,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考虑和注意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合理用药,最大限度提高疗效,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准确、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冯富兰,等.简明临床药物手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28.

    [2] 刘华钢.临床实用药物手册.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466.

    [3] 李学玲,秦红兵,邹浩军.常用药物新编.人民卫生出版社:565.

    [4] 冯富兰,等.简明临床药物手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3.

    [5] 刘华钢.临床实用药物手册.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99.

    [6] 冯富兰,等.简明临床药物手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35., http://www.100md.com(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