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31期
编号:12678669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12年本院共收治10例产科DIC患者。 结果 10例患者诊断均正确, 在抗休克, 大量输血及应用凝血因子的基础上, 5例患者使用了肝素, 6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2例。10例患者抢救成功8例, 死亡2例。结论 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 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早期诊断, 及时去除病因, 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是抢救DIC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 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综合征。其诱因较多, 最常见的为产科并发症。吉林省梨树县第二人民医院自198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10例DIC患者。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自198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的孕产妇18649例 ......
------
    魏红英 吉林省梨树县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12年本院共收治10例产科DIC患者。结果 10例患者诊断均正确,在抗休克,大量输血及应用凝血因子的基础上,5例患者使用了肝素,6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同时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2例。10例患者抢救成功8例,死亡2例。结论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早期诊断,及时去除病因,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是抢救DIC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产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分析

    【分类号】R714.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综合征。其诱因较多,最常见的为产科并发症。吉林省梨树县第二人民医院自198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10例DIC患者。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