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15期
编号:13127148
乳糖酶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25日 杨宇 杨跃萍 姚梦霖 曹敏 雷霞芬
第1页

    参见附件。

     2结果

    2. 1粪便乳糖测定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的235例腹泻患儿中, 208例粪便乳糖测定阳性, 其中粪便乳糖(+)35例, (++)132例, (+++)41例, 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酶缺陷发生率达到88.5%。

    2. 2治疗结果乳糖酶治疗组显效率32.1%(34/106), 总有效率96.2%(102/106);对照组显效率21%(21/102), 总有效率80.0 %(82/10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乳糖酶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止泻时间以及病程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果见表1。乳糖酶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

    表1乳糖酶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合并乳糖酶减少症

    临床疗效比较(n, %)

    组别n有效数无效数总有效率

    治疗组106102496.2

    对照组102822080.0

    注:组间比较χ2=12.05, P<0.01

    3讨论

    乳糖是乳制品中存在的主要碳水化物, 是婴儿主要的能量来源。人体小肠中可分解乳糖的酶有乳糖酶和β-半乳糖苷酶, 前者位于小肠黏膜刷状缘, 后者位于溶酶体内, 不能分解肠腔中的乳糖。乳糖进入体内后经小肠乳糖酶作用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半乳糖是婴儿脑发育的必需物质, 与婴儿大脑的迅速成长有密切关系;乳糖在肠道经发酵产生的乳酸可提高食物中钙、磷、钾、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