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32期
编号:12635312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颅内动脉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均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术前对所选患者进行全脑实施血管造影, 观察患者颅内动脉瘤基本情况, 同时对脑循环情况进行测量, 测量动脉瘤瘤体的直径、测量动脉瘤瘤颈的直径, 根据动脉瘤具体情况选择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和机械式可脱弹簧圈(MDS)。观察本组患者的治愈情况, 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本组患者中28例患者术后达到临床治愈, 治愈率为70.0%;其中5例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本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29.3±3.1)分, 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67.2±5.6)分, 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
    范小斌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颅内动脉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前对所选患者进行全脑实施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颅内动脉瘤基本情况,同时对脑循环情况进行测量,测量动脉瘤瘤体的直径、测量动脉瘤瘤颈的直径,根据动脉瘤具体情况选择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和机械式可脱弹簧圈(MDS)。观察本组患者的治愈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本组患者中28例患者术后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70.0%;其中5例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本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29.3±3.1)分,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67.2±5.6)分,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治愈率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分类号】R743.3

    颅内动脉破裂容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在初次出血后的14 d内可发生再次出血,使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增高[1]。本文选择本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0例,均为动脉瘤破裂所致,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的40例颅内动脉破裂所致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