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12期
编号:12608550
浅谈中医体质与健脾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2期
     【摘要】 对中医脾胃学说和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进行讨论, 强调调理脾胃对体质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医体质;健脾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81

    脾胃学说是中医脏象学的重要内容, 无论理论、临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体质理论始见于《内经》:“四季脾旺不受邪”。“内伤脾胃, 百病乃生。”近代对体质分类有新的研究。匡调元指出,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 在环境的影响下, 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和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中医强调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三因制宜, 中医体质研究对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中医体质与可调性

    1. 1 匡调元 以阴阳为纲, 八要(气血、寒热、燥湿、虚实)为目, 将病理体质分成六型。①晦涩质:面色晦暗、唇眶色暗、体内包块、痛有定处、舌青紫;②腻滞质:面色萎黄、胸胃饱胀、痰多带下、口干不饮、舌苔腻;③燥红质:面色红赤、口噪咽干、内热便秘、尿黄短少、舌红少苔;④迟冷质:面色苍白、形寒怕冷、夜尿多、喜热饮、舌淡齿印;⑤倦晄质:面色晄白、乏力眩晕、月经淡少、手足易麻、舌质淡;⑥正常质:面色红润、胃口好、不怕冷热、大小便好、舌象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