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27期
编号:12583340
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衰竭相关危险因素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7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衰竭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378例进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 对其术后呼吸衰竭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记录情况显示, 378例患者在进行了心脏瓣膜手术后有20例(5.3%)发生了呼吸衰竭的症状, 其中7例患者在进入ICU紧急抢救之后恢复正常呼吸, 13例患者最终由于呼吸衰竭导致死亡。年龄≥55岁、心功能Ⅳ级、转流时间≥3 h、术后并发症、输血≥2000 ml是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研究表明, 在术后可以根据术中是否进行了二次体外循环支持与术后氧合指数来进行呼吸衰竭的预测。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术后呼吸衰竭;危险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07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4年12月进入本院治疗并进行了心脏瓣膜手术的378例患者。其中男178例, 女200例。其中年龄<3岁的患者7例, 3~25岁的患者32例, 25~45岁的患者57例, 45~55岁的患者71例, 55~65岁的患者74例, 65~80岁137例。其中有术前手术史的患者79例。
, 百拇医药
    1. 2 方法 实验前, 分别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气、生化、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检查, 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记录。所谓呼吸功能衰竭定义为, 在术后呼吸及辅助进行呼吸48 h以上或者在全身麻醉拔管6 h后, 出现呼吸酸中毒, 血氧分压下降, 高碳酸血症等症状。需要再次进行气管内插管进行辅助呼吸[1]。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向前逐步法。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378例研究对象中, 其中有13例患者最终死亡, 死亡率为3%。死亡原因, 出血心包填塞2例, 突发室性心律失常3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术后20例患者发生呼吸功能衰竭, 其余未发生呼吸功能衰竭。年龄≥55岁、心功能Ⅳ级、转流时间≥3 h、术后并发症、输血≥2000 ml是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高龄是导致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衰竭和其他并发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本实验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数据均表示年龄≥55岁就会成为术后造成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 ≥55岁的患者中, 大多数的患者都有长期的心脏病史, 同时伴有高血压的现象。对于这类患者, 在住院早期, 患者常常由于病程较长, 病情较为严重, 易发生并发症而导致重要器官的功能衰退, 由于器官的功能衰竭而最终引发呼吸衰竭的现象[2, 3]。

    根据作者统计的数据显示, 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均可看出输血量≥2000 ml, 是心脏瓣膜手术后产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临床实践表明心内直视手术大量输血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增高, 同时对患者后期的恢复和日常生活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造成大量输血的原因很多, 可能是由于术中止血不到位, 或因术前患者的心脏功能较差或存在肝淤血的现象。采用适当的血液保护措施, 降低输血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为患者的生命财产多了一份保障。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表明, 造成在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多种多样, 在近年来外科的发展中, 通过体外麻醉也降低了高龄患者的死亡率。由此可见, 临床上应重视心脏瓣膜术后造成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从而减少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有效的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孟毅, 董逸飞, 董书强, 等.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2, 19(2):168-171.

    [2]许建屏, 史艺, 葛翼鹏, 等.瓣膜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2006, 22(4):217-219.

    [3]孟毅, 董逸飞, 董书强, 等.心脏瓣膜手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临床军医杂志 , 2011, 39(6):1073-1075.

    [收稿日期:2015-04-10], http://www.100md.com(高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