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34期
编号:12734010
肝脓肿炎症期病变的CT与MRI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脓肿炎症期病变的CT诊断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40例肝脓肿炎症患者, 对其进行CT与MRI诊断, 对诊断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MRI诊断的患者胆管源性病变以及门静脉源性病变的检测数量多于CT诊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中利用MRI诊断的患者肝动脉源性病变的检测例数与CT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检测中胆管源性病变呈现出高密度环, MRI则呈现出环形高信号;CT检测中门静脉源性病变呈现出低密度环, MRI则呈现出晕征;肝动脉源性病变呈现出片状T1、T2信号;相邻组织发生感染区域呈现出局灶性片影。结论 临床中采用CT诊断与MRI诊断相结合, 能够快速诊断出肝脓肿炎症期病变, 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 肝脓肿炎症期;CT诊断;核磁共振成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32

    肝脓肿是由真菌、细菌等各种微生物感染所致, 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症[1]。特别是在近几年抗生素的大量运用下, 肝脓肿感染途径增多, 治疗难度加大。肝脓肿主要包括炎症期、成脓早期以及成脓期, 其中炎症期作为初期阶段, 如临床中早发现, 早诊断, 则能缩短治疗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2]。本文选取40例肝脓肿炎症期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