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20期
编号:12866158
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行肝脏功能检查的患者, 均行常规经腹探头进行检查, 再改用经腹高频超声进行扫查, 对比两种扫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120例患者中最终经病理确诊为34例浅层内结节病灶。常规经腹探头方法浅层内结节病灶符合率为79.41%(27/34), 高频超声诊断出浅层内结节病灶符合率为97.06%(33/34), 高频超声诊断方法符合率高于常规经腹探头方法,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脏检查中使用高频超声探查法能够提升诊断符合率, 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广泛使用。

    【关键词】 肝脏检查;经腹高频超声;结节病灶;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61

    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世界范围内目前乙肝感染人数在3.5亿人以上, 且平均每年有100万人死于本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乙肝、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早期诊断肝脏疾病的发生对此类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在肝脏检查中通常会采用两种检查方法, 即常规经腹探头与经腹高频超声检查 [1], 而且二者是依次进行。换言之后者的检查效果更优于前者, 但部分医务人员对此抱有怀疑, 为此作者特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行肝脏功能检查的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以为临床诊断各种肝脏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行肝脏功能检查的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0例, 女50例;年龄30~80岁, 平均年龄(52.3±22.7)岁;病史:15例为肝外恶性病变, 30例为肝硬化, 75例为肝炎。所有发现的浅层内结节病灶均经上级医院病理证实, 其他一般资料则经过后续随访等确认。

    1. 2 方法 首先对120例患者行常规经腹探头(2 MHz≤探头频率≤5 MHz)检查, 若患者的肝脏内呈现弥漫性不均匀回声, 但未见病变组织时停止常规经腹探头检查, 若患者伴有疑似病变组织, 建议优先选择高频线阵探头(3 MHz≤探头频率≤12 MHz)检查。除了采取必要的高频线阵探头检查外, 还要做以下相关性处理:①探查深度适量调节;②增益补偿时间调节;③在感兴趣区域形成聚焦[2];④建议患者深呼吸并持续屏气, 在检查下可见肺叶向下移动, 然后分别以横、纵切等形式扫查剑突下的肝左叶;⑤嘱咐患者采用左侧卧位卧床便于扫查, 肝右叶的扫查要从各肋间隙作扇形扫查[3]。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浅层内结节病灶的符合率, 即分别统计常规经腹探头、经腹高频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吻合情况, 病理诊断结果来自对患者随访的病理结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最终经病理确诊为34例浅层内结节病灶。常规经腹探头方法浅层内结节病灶符合率为79.41%(27/34), 高频超声诊断出浅层内结节病灶符合率为97.06%(33/34), 高频超声诊断方法符合率高于常规经腹探头方法,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常规经腹探头的劣势是分辨力差, 仅可探明患者的肝脏内有回声症状, 且呈弥漫性不均匀表现, 但是否出现弥漫性占位病变并不可知, 是否出现硬化结节也无法准确判断。相较之下高频超声探头因其高强的细微分辨力和病灶检出率而备受赞誉。肝癌结节呈弥漫性分布时, 通常会合并肝硬化结节。在常规经腹探头检查下无法区分肝癌结节和肝硬化以致病灶无法确诊。但经高频超声探查后可见患者肝脏内出现弥漫性细小病灶, 多数情况下体现出不均匀低回声, 极少情况下体现出不均匀高回声。而且通过高频超声探查可区分病灶边界是否清晰, 是否出现晕圈。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高频超声探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7.06%, 而选择常规经腹探头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仅为79.41%, 明显低于高频超声探查。高频超声探查可准确分辨离体表距离较小的病灶, 甚至对病灶的边界也能清晰显示, 还能通过高频超声探查看到病灶内部清晰血流[4]。

    针对慢性肝炎患者选择高频超声探查可见细小硬化结节, 而且回声逐渐增强, 有清晰的边界, 但呈散在分布, 未见清晰锐利的边缘回声, 从而可判断患者无肝血管瘤症状[5]。针对晚期肝癌患者选择常规经腹探头进行检查虽可见肝脏内有回声, 而且回声不均匀, 但无法清晰显示肝脏内是否存在转移病灶, 此时应选择高频超声探查可确诊该患者为原发性肝癌, 并且出现了转移。采用高频超声探查出现漏诊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反而选择常规经腹探头检查极易出现漏诊现象, 其产生漏诊的直接原因是在右侧横膈附近可见处于肝右后叶上段处的癌肿。针对肝硬化或乙肝患者要依次使用常规经腹探头和高频超声探查, 可对表浅位置的病灶与小病灶进行排除。

    综上所述, 经高频超声探查的确诊率更高, 误诊或漏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而且还清晰可见呈弥漫性的不均匀回声。因此在肝脏检查中使用高频超声探查法能够提升诊断符合率, 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邓媛媛.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纤维化疾病的诊断作用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4):64-65.

    [2]高金保. 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当代医药, 2015(30):74-76.

    [3]孙红. 高频超声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1):107-109.

    [4]萍萍, 赵国君. 高、低频超声联合检查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15(2):113-116.

    [5]彭鹏星. 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20):2733-2734.

    [收稿日期:2016-05-04], 百拇医药(刘汝志 李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