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31期
编号:13072166
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非手术保守方法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满意度95.0%, 显著高于对照组80.0%、65.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 胃肠手术后肠外瘘患者采用非手术保守疗法能取得预期效果, 而手术方法治疗时应把握手术指征和时机, 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胃肠手术;肠外瘘;临床诊断;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023

    肠外瘘(intestival fistula)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它是指肠腔与体外存在异常通道, 肠内容物经此通道流出体外, 属于腹部外科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由于腹部创伤、手术或感染等因素引起。有研究显示, 手术引起的术后肠外瘘占全部肠瘘的75%~80%[1]。近年来, 随着肠外营养在临床的成功应用以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的日益成熟, 使得临床上肠外瘘死亡率得到降低。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但是临床死亡率相对较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