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36期
编号:13068300
探析辅助用药合理管控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6期
     【摘要】 探析辅助用药合理管控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本院辅助用药管理措施, 将本院行辅助用药管控前后每个季度的药品使用量进行对比, 分析和对比药物使用量, 最后评价医院的用药管理效果。医院通过加强辅助用药的合理管控, 并且明确医院辅助用药的定义以及相关标准, 对辅助用药的目录进行分类制订, 通过减少药品的采购量、加强医师辅助用药的培训、加强患者辅助用药的宣传引导以及其他的技术和行政干预措施。2016年7月1日起1个季度为1个“熔断”周期, 医院的药品采供科将1个月对使用量30%以上的进行提醒公示, 2个月对使用量60%以上的进行预警公示, 3个月后公布本季度药品“熔断”结果。对未规定的月采购量, 不在控制目录的品种, 年底医院需要把药品用量和去年同期相比较, 超过30%、40%和50%以上的使用量品种, 都要按照医疗集团采购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制定进行处理(普药和急救药品除外)。加强医院辅助用药的管控, 能够有效的减少医院开支, 有效减轻患者治疗负担, 加强医院管理。但是, 目前医院辅助用药管控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缺乏行业规范, 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 辅助用药;合理管控;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91

    当前, 我國各大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不合理用药现象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 而且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并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5]。在医院之中, 临床合理用药强调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过程中保证药物使用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2, 6-8]。目前我国的辅助用药中存在诸多问题, 相关机构需要加强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管理。本研究主要具体分析应用医院辅助用药的合理管控, 并提出了有效的安全用药对策, 在下文进行详细报告。

    1 本院辅助药品用量分析

    对本院的辅助药品进行管理, 主要包括有:注射用丹参、丹参川芎嗪、前列地尔注射液、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盐酸、复合辅酶粉针、胸腺五肽针、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奥拉西坦以及果糖注射液等。通过近半年的辅助药品管控, 注射用丹参6月份用2127支, 10月份用1649支;丹参川芎嗪6月份用2244支, 10月份用1450支;前列地尔注射液6月份用1349支, 10月份用1140支;骨瓜提取物注射液6月份用1349支, 10月份用1140支;注射用丹参多酚盐酸6月份用1102支, 10月份用1100支;复合辅酶针6月份用752支, 10月份用停止使用;胸腺五肽针6月份用902支, 10月份用 743支;注射用血栓通6月份用1247支, 10月份用1418支;注射用红花黄色素6月份用751支, 10月份用491支;注射用奥拉西坦6月份用676支, 10月份用584支;果糖注射液6月份用681瓶, 10月份用651瓶。

    2 本院辅助用药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不明确辅助用药的相关定义。因为长期以来, 我国相关的卫生部门并未明确好辅助用药的管理, 因为本院并不明确辅助用药的相关定义, 概念极为迷糊, 只能根据用药说明书上的标注进行判断, 另外对于哪个药品为辅助用药, 医务人员多是靠个人主观判断。因此, 在本院之中, 很容易出现用药的分歧。②模糊不清的辅助用药分类。本院对辅助用药进行了分类管理, 根据以往的用药评价, 分成了辅助性营养类、中成药类以及免疫增强类等, 但是这样的分类过于宽泛, 易出现遗漏, 因此极为不科学。③辅助用药的目录极为缺乏。因为辅助用药的定义、分类都极为不明确, 因此医院的辅助用药目录也并未定制, 缺失了用药的依据, 给用药造成了困扰。④缺失相关的辅助用药管理。在未进行管理之前, 对于不合理使用辅助药, 会进行科室的警示, 但缺少相关的惩罚和限制。

    3 针对辅助用药不合理使用提出的应对措施

    3. 1 对药品采取规范分级管理 根据临床疗效、药物特点等对药物进行分类。一般来说, 可分为三种属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对于临床医师来说, 可根据患者病情特点, 使用非限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那些“限制使用”类的抗菌药物, 只有主治以上的医生才能使用。对于那些“特殊使用” 抗菌药物, 规定副主任或者以上级别的医生才有权使用, 且保证填写“特殊使用”申请报表时规范合理。在其他特殊情况下、急诊以及有药敏试验结果的时候, 临床医师可酌情使用高于权限的辅助药物, 使用剂量限为1 d量[3, 9-11]。

    3. 2 建立使用辅助用药的考核相关制度 临床医生、药师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持证后才能授予开具、调剂处方的资格。同时, 相关负责人员必须定时对各个科室的辅助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出并采取措施应对解决。不定时开展辅助药品用药的相关培训或者专题讲座, 不断提高临床医师的药理知识以及技术水平[4, 12-15]。

    3. 3 规范用药剂量 药物使用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病种以及进展区别使用。医生必须对个体差异、药物功效、疾病类型等进行综合了解, 对于部分短期不良反应率低, 但是长期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 医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5, 16, 17]。医院管理部门必须对辅助药品使用的剂量及方法进行规范, 严格合理用药, 禁止私自增减药量。药物使用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进展、体征、症状, 准确判断患者病情, 根据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严格把握药物的禁忌证以及适应证, 最终确定用于治疗的药物, 禁止随意配药, 影响用药安全。

    3. 4 建立警示制定, 加强辅助用药管理 2016年7月1日起1个季度为1个“熔断”周期, 医院的药品采供科将1个月对使用量30%以上的进行提醒公示:2个月对使用量60%以上的进行预警公示, 3个月后公布本季度药品“熔断”结果。对未规定的月采购量, 不在控制目录的品种, 年底医院需要把药品用量和去年同期相比较, 超过30%、40%和50%以上的使用量品种, 都要按照医疗集团采购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制定进行处理(普药和急救药品除外)。医院开始限量使用辅助用药, 每月的量只有原来的2/3, 使用过量就熔断, 但每个科室用药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除此之外, 还可在药房内创建合理用药的奖惩制度, 并定时对操作流程、药物的熟悉度、具体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监督考核, 从根本上不断提升药房人员的专业技术, 增强服务能力。建立责任制, 采取专人负责方式, 以此来严格监督每一位医师和药剂员, 要求其严格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合理使用辅助药品, 提高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 为患者生命负责[6]。, 百拇医药(刘银)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