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381920
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在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2期
     2. 4 两组患者B超下血管壁血栓形成、血管堵塞手术修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B超下血管壁血栓形成、血管堵塞手术修复例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5 两组患者血管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84%, 高于对照组的86.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3. 1 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对中老年阶段血液透析患者的意义 在1966年, 美国医生创建了自体动静脉内瘘, 这种方法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续[5], 让血液透析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同时也使血管通路技术得到了新的开拓。自体动静脉内瘘也成为血液透析患者的永久性血管通路。1972年波兰的Twardowski医生在给1例血管疑难患者反复穿刺中意外地发现了血管隧道可以逐步形成, 并且可以作为内瘘的永久性血管通道, 他将这种血管通路用于疑难血管的穿刺中, 使每次的钝针都能从这个隧道进入血管, 这种穿刺方法被命名为一次性钝针扣眼穿刺法[6]。在我国, 血液透析的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持续上升, 各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也面临着人满为患。在这些透析患者中, 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率非常高, 而二级医院中接收的大多数为中老年患者, 这些患者由于原发病的各种因素, 自身血管非常受限。中老年患者的血管条件相对较差, 建立血管生命通路受到限制, 穿刺失败率高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