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35期
编号:13433700
CT、MRI影像检查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探究(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 探究CT、核磁共振(MRI)影像检查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确诊为直肠癌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 比较术前CT、MRI检查对直肠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阳性诊断符合率。结果 术前CT检查的分期符合率为70.83%, 低于术前MRI检查的83.33%,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 CT检查淋巴结阳性的诊断符合率为43.18%(19/44), 低于MRI检查的88.64%(39/44), 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对直肠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阳性诊断的符合率高于CT检查, 尤其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更具优势。

    【关键词】 直肠癌;CT检查;核磁共振影像检查;临床分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29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 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1]。目前认为, 直肠癌术前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术前明确临床分期, 实施新辅助化疗, 降低恶性肿瘤分期, 更有助于改善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既往主要借助肠镜等方法对直肠癌进行检查, 但在病灶浸润、转移判断上这些方法仍旧存在局限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CT、MRI影像检查用于直肠癌的分期诊断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通过对72例直肠癌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CT、MRI检查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39例, 女33例;年龄40~76岁, 平均年龄(59.8±6.6)岁, 术前均行CT、MRI检查, 术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临床表现:腹痛、腹泻、大便性变等。所有入选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 并签署同意书。

    1. 2 方法 受检者检查前48 h进食流质食物, 24 h口服50%的硫酸镁100 ml, 并饮水1500~2000 ml;检查当日清晨禁饮禁食, 通过生理盐水灌肠清洁肠道。CT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双源螺旋CT机, 从耻骨联合下缘到膈顶范围进行扫描, 扫描参数:120 kV, 300 mA, 层厚5 mm, 间隔5 mm, 常规扫描后注射碘海醇100 ml予以增强扫描, 注射速率3 ml/s;扫描结束后, 所获取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处理。MRI检查采用美国GE 1.5T核磁共振扫描仪, 以肿瘤部位为中心进行横断面、冠状面T1WI及横断面T2WI扫描, 层厚6 mm, 间隔0.6 mm, 常规扫描后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0.1 mmol/kg予以增强扫描, 注射速率2 ml/s;脂肪抑制快速梯度回波序扫描整个盆腔;扫描结束后, 所获取图像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进行阅片。

    1. 3 判定标准 依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制定的TNM分期标准[2]进行直肠癌病理分期:T1~2期:病变段肠壁外脂肪间隙清晰, 增强扫描可见肠壁外缘光滑, 结节影未外突;T3期:病变段肠管临近脂肪间隙内有小斑片影, CT提示高密度, MRI提示低信号影, 增强扫描可见结节影外突;T4期:病变段肠管及邻近脏器间脂肪无间隙, 增强扫描显示边界模糊。淋巴结阳性标准:淋巴结直径≥5 mm, 边界模糊, 信号不均, 强扫描后不同程度强化, 或成簇淋巴结数量≥3 个。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前CT、MRI分期检查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比较 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对照, 术前CT检查T1~2期符合8例, T3期符合28例, T4期符合15例;术前MRI检查T1~2期符合11例, T3期符合30例, T4期符合19例。术前CT检查的分期符合率为70.83%(51/72)低于术前MRI检查的83.33%(60/72), 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术前CT、MRI检查淋巴结阳性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 CT检查淋巴结阳性的诊断符合率为43.18%(19/44), 低于MRI检查的88.64%(39/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 直肠癌的病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与遗传、直肠慢性炎症、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3]。我国直肠癌患者多见于男性, 病变部位大多位于直肠中下段[4]。由于本病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 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 故疾病预后差, 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极低[5]。研究表明[6], 术前准确分期, 采取个性化方案治疗疾病, 有助于改善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因此, 直肠癌术前分期的明确诊断尤为关键。

    目前, CT检查时临床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采用横断面扫描可以直观显示肠壁病变或增厚突起情况[7], 采用增强扫描能够明确肿瘤部位的不规则强化特征, 这些都有助于对直肠癌病变进行准确诊断。同时, CT用于直肠癌的检查中, 亦可显示肿瘤大小、形态、位置及肠壁浸润情况, 借助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也可进一步了解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淋巴结是否转移等情况, 从而能够指导临床进行直肠癌的术前分期[8]。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MRI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也得到广泛使用。MRI是具有软组织高分辨率、多层面成像特点的影像学手段[9], 其主要通过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序列进行成像;借助MRI图像的观察, 医师可以明确肿瘤病灶及周围组织、器官或脂肪浸润及受累情况。通常T2WI上可见直肠癌肿瘤病灶呈低信号影, 同时观察MRI图像见直肠外壁不平整, 直肠周边脂肪信号不均时, 则提示浆膜层侵犯。有报道指出[10-12], CT、MRI检查都是直肠癌诊断的重要方法, 且在术前分期的检查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 百拇医药(王志强)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