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09年第9期
编号:12056307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9期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46例CHB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PEG-α-2a 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予普通干扰素500 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结果:治疗12、24、48周时,结束后24、48周:治疗组HBeAg阴转率高达68.6%,HBV-DNA定量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阴转率57.4%,肝功能恢复情况ALT复常率为49%,HBsAg阴转率5%,其以上统计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有效地抑制其病毒复制,且能持续应答。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阳性;聚乙二醇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 R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039-0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目前世界医学领域难以攻克,课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干扰素α是公认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疗效的抗病毒药物,但普通干扰素的疗效不尽人意,且半衰期短,隔日给药,给患者带来不便。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长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均为2006年10月~2008年10月门诊和住院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1]。46例患者病程为1~10年,HBeAg阳性,ALT异常持续6个月以上,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18~51岁。

    1.2 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1例。治疗组均予PEG-IFNα-2a 180 μg(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予普通干扰素α-2b 500 U(商品名英特龙,深圳海王公司生产)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

    1.3 观察指标
, 百拇医药
    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48周检查HBV-DNA定量、HBV免疫标志、肝肾功能及血常规。HBV-DNA定量检测用荧光定量PCR,HBV血清标志物用ABBOTT试剂盒检测。

    1.4 疗效判断标准

    ①完全应答:ALT恢复正常、HBV-DNA阴转和HBeAg/抗-HBe转换。②无应答:HBV-DNA定量及HBV标志物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HBV血清标志物的变化。

    2.1 血清HBeAg阴转率
, http://www.100md.com
    见表1。

    2.2 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

    治疗组在治疗后12周、24周、48周及治疗后24周、48周 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4%(1/25)、16%(4/25)、48%(12/25)52%(13/25)、52%(13/25),对照组分别为0、9.5%(2/21)、19%(4/21)、24%(5/21)、24%(5/21)。P值分别为>0.05、>0.05、<0.05、<0.05、<0.05。

    2.3 血清HBsAg阴转率变化

    治疗组中有2例HBsAg阴转,阴转率8%,对照组无阴转。

    2.4 血清HBV-DNA阴转率变化

    见表2。
, 百拇医药
    2.5 血清ALT复常率变化

    治疗组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治疗后24周、48周ALT复常率分别为12%(3/25)、32%(8/25)、52%(13/25)、56%(14/25)、64%(16/25),对照组分别为4%(1/21)、9.5%(2/21)、19%(4/21)、28%(6/21)、14%(3/21),P值分别为>0.05、<0.05、<0.05、<0.05、<0.05。

    2.6 远期疗效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后48周,无论是HBeAg、HBV-DNA还是HBeAg/抗-HBe转换率均较结束时上升,而对照组则相反。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完全应答与部分应答)为56%,随访48周时总有效率上升为64%,而对照组治疗

    结束时总有效率为28.5%,随访48周有效率下降为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3 讨论

    PEG-IFNα-2a是将普通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共价结合而来,PEG是一个大分子的线性多聚体,能在干扰素分子表面形成一个分子屏障,使其免受酶的分解、稳定性增加,系统清除率减慢,PEG-IFNα-2a的半衰期可长达96 h[2]。所以给药1周内药物浓度稳定,对病毒抑制作用持久,PEG-IFNα-2a主要分布在血液和肝脏,且主要在肝脏代谢,从而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全身性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极少出现过敏反应发热,PEG-IFNα-2a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在一个国际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中得到初步证实[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持续感染是由于干细胞内cccDNA持续存在,目前治疗不能将其共价键打破,是抗病毒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学者认为,最能反映肝内cccDNA状况是肝组织学中肝细胞HBsAg和HBeAg的表达以及血清HBsAg的水平[4-6]。本研究观察到PEG-IFNα-2a治疗后,HBV-DNA和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推测PEG-IFNα-2a可能抑制肝细胞内cccDNA合成作用,由于这方面临床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报道较少,希望同仁在以后临床中得到进一步证实。本研究观察到PEG-IFNα-2a治疗后的各项指标HBeAg的转阴出现最早,12周时阴转率28%,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48周后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及完全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时治疗组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具有疗效好、注射次数少、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会更广泛地应用临床。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学分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421-431.

    [2]田玉岭,赵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806-810.

    [3]董圣山.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68.

    [4]顾君,顾绮,袁寰一.苏州市平江区1991~200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6.

    [5]张宇璞,吴汉鑫,徐远明,等.干扰素-α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38.

    [6]林铁军.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6):63.

    (收稿日期:2009-03-25), http://www.100md.com(孙 萍 蒲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