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039638
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19KB,1页)。

     [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腰段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拟行下腹部、下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各30例。行硬膜外(L2~3)穿刺置管,分别推注3%氯普鲁卡因5ml或2%利多卡因5 ml。5 min后,如无全脊麻反应,分别追加局麻药10 ml。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持续时间和心率、呼吸、血压、SpO2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结果: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P均<0.05),麻醉持续时间相似(P>0.05),两组呼吸、循环变化一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起效较利多卡因快,痛觉完全消失快,在持续时间上两者无明显差异,可安全用于临床。

    [关键词] 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4.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a)-064-01

    临床上硬膜外麻醉常用利多卡因,但是利多卡因有快速耐药现象。笔者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与之进行了比较,观察其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ASA Ⅰ~Ⅱ级拟行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年龄20~60岁),将其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组(试验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 方法

    术前用药均为阿托品0.5 mg肌内注射。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输入平衡液,行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右侧卧位下行L2~3间隙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硬膜外留管3 cm,分别注入3%氯普鲁卡因5 ml或2%利多卡因5 ml,5 min后无全脊麻征象,各自再追加10 ml局麻药。

    1.3 观察项目

    观察生命体征,包括入室时以及给药后5、10、30、60 min的心率(HR)、呼吸次数(R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麻醉起效时间(即从给药到痛觉减退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即从给药到痛觉完全消失时间);持续时间(给予全量局麻药后到痛觉再次出现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及痛觉消失时间采用针刺法每分钟测定1次,麻醉持续时间以给予全量局麻药后患者诉疼痛时间为准。

    1.4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为体t检验。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麻醉前以及给药后HR、RR、BP、SpO2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均能满足手术需要。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而麻醉持续时间(即痛觉恢复时间)相似(表1)。两组均未见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3 讨论

    盐酸氯普鲁卡因属于酯类局麻药,为盐酸普鲁卡因的氯化同类局部麻醉药。20世纪60年代起先后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用于临床浸润麻醉、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其麻醉强度为普鲁卡因的2倍,代谢速度为普鲁卡因的4~5倍,副作用仅为普鲁卡因的1/2[1]。其特点为全身毒性低、起效快,通常为6~12 min[2],与本研究结果相同。麻醉效果确切,与利多卡因比无快速耐药性。本研究表明,3%氯普鲁卡因与2%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效能相当,但是起效快、痛觉消失快(P<0.05),麻醉持续时间相当。同时,氯普鲁卡因组患者一旦痛觉恢复,很快对疼痛感觉明显,且随即出现运动,可能与氯普鲁卡因在局部就能被胆碱酯酶水解代谢有关,另外它在血浆的半衰期也短于利多卡因[3]。本研究未见氯普鲁卡因中毒、过敏、快速耐药等不良反应。文献报道其总量1次不超过800 mg(不加用肾上腺素),本组剂量为450 mg,因此安全范围大。局麻药的毒性小,时效短,可以增加硬膜外麻醉的可控性。同时推测如果适当增加剂量,很可能改善麻醉效果延长作用时间。有人担心由于氯普鲁卡因pH值低(pH=3.3),硬膜外麻醉时误入蛛网膜下腔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建议在硬膜外穿刺不确实时不用作硬膜外阻滞[4],但是目前已经有将其用于剖宫产腰麻的成功报道[5],这也是笔者直接用氯普鲁卡因做硬膜外麻醉试探药物的原因。

    总之,本研究表明,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同时无需作皮试,安全范围大,可在临床上安全运用。

    [参考文献]

    [1]王贤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1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