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39469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76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07年10月~2008年9月在本科住院适合外科治疗的心胸外科患者156例,将其随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溶入快速康复理念,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减少。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可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心胸外科;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094-02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正在极力推广的一种全新的康复理念,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它可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1]。围术期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是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快速康复。鉴此,笔者在心胸外科手术治疗中遵循这一理念进行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2008年9月在本科住院适合外科治疗的心胸外科患者156例,男107例,女49例,年龄33~70岁,中位年龄62.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改进。①术前患者教育。详细告知康复各阶段可能的时间,如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早期下床、早期进食及可能提前出院的建议等,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②术前饮食支持。③体温保护。术中及术后使用输液加热器对液体及鼻饲液进行加温,保持输入液体接近人体温度。④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主张“适当输液”,并控制输液速度,术中补液量≤1 500 ml,术后每日控制静脉补液量1 000~2 000 ml。⑤术后镇痛强调“有效镇痛”。应用硬膜外导管自控镇痛泵持续镇痛48 h(10%罗派卡因15 ml、舒芬太尼0.05 mg及生理盐水85 ml配泵,泵速2 ml/h)。⑥各种引流管的护理。⑦术后饮食护理。术后6 h鼻饲糖盐水500 ml;术后第1天鼻饲糖盐水和肠内营养混悬液各500 ml;第2天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混悬液用量,同时减少静脉补液量;术后第5天经口进流质饮食;第7天改半流质饮食,酌情出院。为了促进肠蠕动的早期恢复,术后前2 d,将番泻叶10 g泡水后鼻饲,每次50 ml,每日3次。⑧早期活动。术后4 h若生命体征平稳,协助患者床上坐起1~2次,给予叩背、协助排痰,并按摩及活动四肢;术后第1天增加床上活动量,机械排痰2~3次,拔除胸管后下床活动1~2次;第2天开始逐渐增加下床活动次数。

    1.2.2 评价方法观察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及再入院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6 例(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1例,其他并发症2 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5 例(吻合口瘘2 例,肺部感染6 例,心律失常5例,其他并发症2 例)。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通过多模式控制围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很好地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笔者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心胸外科围术期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缓解手术应激,减少并发症,显著降低了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P均<0.01)。

    心理护理贯穿于围术期各个阶段。护士根据治疗方案,在术前即制订出详细的快速康复计划,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指导患者在各个阶段认真配合执行。

    减少各种手术应激,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是快速康复护理的核心。①术前取消饮食限制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低血糖反应及术后呕吐的发生[2]。②疼痛是影响胸外科术后患者舒适的主要原因。疼痛不仅可以导致患者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恶心等,还可以引起机体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伤口愈合[3]。③老年患者基础代谢率低,开胸手术使胸腔脏器大血管暴露、散热量大。麻醉时交感神经受抑制,外周血管扩张,导致体内热量丧失,不仅使患者感到不舒适,且易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4]。④各类导管的使用不但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且明显地影响患者术后的活动,增加患者术后康复的心理障碍。应合理使用各种引流管,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拔管,以减少管道刺激。

    表1显示,两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的应用效果明显。当然,术后早期坐起、叩背、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也为提前拔除胸腔引流管提供了条件。各种管道的拔除又为早期下床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术后充分的营养支持是快速康复的前提,尤其是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长期卧床休息,会降低肺功能及组织氧化能力,加重静脉淤滞及血栓形成。传统的观念使多数患者及家属对术后4 h的坐起及术后第1天的下床活动存在心理障碍。护士的鼓励和协助可以使患者树立信心,充分的镇痛、有计划的运动可促进患者康复,也使提前出院成为可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是某单一措施的应用,而是多种措施的综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76KB,2页)